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就班主任工作向各位做汇报。其实,我们学校有许多优秀的班主任,比如胡登高老师、吴金华老师、谭建绪老师、王泉老师等等,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指导和帮助,他们所带的班级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身心与学习两不误,德育和智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教书育人是我们班主任教师的中心工作,而学习是学生的中心任务,有效的德育要能促进学习,同时也要让学习本身成为一个德育过程。因此,我想围绕“有效德育,促进学习”这一主题,谈谈自己做班主任的粗浅体会,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倾注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0xx年下半年,我有幸加入田稻中学的大家庭,担任初一年级137班的班主任和数学教师。开学没多久,我就发现这个平行班“问题学生多”、“学生问题多”,比如逃课去打球的,上课不听课甚至与老师“顶牛”的……等等,总之,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行为习惯不太好,整个班级学习氛围不浓。我曾经多年担任初三重点班的班主任,一下子接手初一的平行班,没有适应过来,深感“压力山大”,很快成了“高压锅”,经常往外“冒气”,批评指责学生,这种无效的“空调”使我既忙又累,可是工作效率低、效益差、效果小。我们贺主任和肖组长几次找我谈话,使我逐渐认识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能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在认知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初一学生对“小升初”以后的新科目、新老师、新学校、新同学、新环境都还没建立新的感情,当然既不会“亲其师”,也不会“信其道”。因此,我坚持以情感为“抓手”,调整心态,倾注情感。首先是采用榜样示范法,要让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学习为乐,我作为班主任就自然要以教书为乐,以学习为趣。其次是采用情感陶冶法和说理疏导法,维护任课教师形象,加深师生感情。
我在每一个学期都会预备一些奖品分给任课老师,让他们在课堂上奖励学生,并鼓励任课教师多下班辅导,通过“一对一”的交往,增进师生情谊。一个学期下来,我班所有教师都得到了同学们的衷心喜欢和拥戴。本学期因工作需要,经验丰富的英语老师问老师中途被调去教课题班,学生都比较失落。我告诉学生:“我们要顾全大局,我们不能改变事实,那就改变我们的心态,新的英语老师罗老师硕士毕业,知识渊博,教学方法新颖,你们肯定会同样地喜欢她的。”在接下来的近一个月中,我每天都向罗老师询问课堂及作业情况,只要反应良好,我就会给全班同学加操行分,不到一个月,在学生满意率测评中,我班学生对罗老师的满意率是100﹪。再次是采用品德实践法,开展感恩教育。每天放学时都会念几本有关感恩的家校本,在班会课上开展一些相关游戏或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并督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家长、同学朋友和教师,从而感悟并珍惜校园生活,促进主动学习。
二、真诚赏识,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魏书生老师曾经说:“你把周围的人看成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把周围的人看成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中。”我们都希望生活在天堂里,那么我们就要把学生看成天使,努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并真诚地欣赏他们。正所谓“人无全才,扬长避短,全能成才”。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无论多么调皮的学生,身上总有优点,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教师平时做个有心人,多相信学生,多观察学生,多分析学生,使他们全面认识自己,体会学习进步和超越自我的快乐。
比如,新转来我班的龚侭琳同学在段考中仅仅得了14分,她自己也消极怠慢,将学习当成了“苦差事”,我和她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长谈,列举了一些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聪明的事例,鼓励她只要用心学数学就能学好,并和她一起吃了水果。她在当天的随记中写道:“今天老师因为我数学成绩不好而把我喊到了她办公室,不但没有骂我,反而在跟我谈了好久后,和我一起吃了水果,当时我好感动,让我想起了‘老校长的四颗糖’,我感觉到学好数学将会是一件令我和老师非常快乐的事。”从此以后她改变了学习态度,最近考试的数学成绩提高到了60多分。类似的还有刘文豪同学从入学摸底考试的19分提高到最近考试的86分,谈达从入学摸底考试的12分提高到最近考试的76分。他们都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激起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目前各方面表现都在稳步前进。
三、适度宽容,促进学生持续学习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种智慧。教师对学生的宽容,是一条真诚的沟通途径,也是一种有效的德育方法。然而,宽容不是纵容,不是迁就,不是软弱,更不是免责。宽容要以退为进、刚柔并济。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自己的手中。因此,宽容要适度,宽容也需要技巧。
一是要学会“糊涂”。德育是智慧的艺术,而偶尔的“难得糊涂”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一次实验课后,我班的甲同学发现自己的手机不见了,可以肯定的是本班某位同学拿了。在不确定乙同学具体是哪位学生的情况下,我以“开玩笑”、“拿错手机”等理由为乙同学开脱,并介绍了“寒门学子”甲同学的家境,激起了乙同学的同情心,从而搭建了“下台阶”的梯子,又创造了没有后顾之忧的时空环境,自始至终都没有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