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打牢经济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上发展稳定,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实业体系,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但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实体经济领域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发展苗头。一些实体企业为了追逐高回报放松主业,转向房地产和民间借贷市场,投机氛围浓烈,这不仅影响了经济健康运行、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应对外部冲击、巍然屹立的关键。故此,应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要促进生产要素向实体经济聚集。要推进资金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制定出台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要鼓励人才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积极搭建实体经济的人才引进平台,对于进入企业发展的人才给予一定的经济资助,使企业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切实提高实体企业职工队伍素质。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要注意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要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多种资金来源、多种形式参与、多层次结构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所受到的信贷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打破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要鼓励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加快落实国家有关创业的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并引导、促进民营企业利用科研成果,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加快放开民营企业的行业准入限制,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可适当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铁
1
路、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同时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入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要营造鼓励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显著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利益杠杆,让从事实业的人感到致富有望,促进社会公平。要努力减少投机暴利,限制投机暴富,挤压“炒”经济的空间,营造勤劳做实业能富、创新做实业大富的市场环境,高度重视上游产业过度垄断和下游产业过度竞争造成的“两极分化”。要推动政府和企业联手应对高成本,防止多种因素叠加,过快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业“硬着陆”,并以减税为中心,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
发展实体经济,不仅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任务,更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只有牢牢把握住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不断壮大实体经济,才能巩固和延续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经济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稳中有进,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