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月 日 星期 第一单元 3《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运用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仿写一处景物。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 过程与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想象、了解庐山的云雾。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赏析,让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并读出意境,读出美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读出意境,读出美感,受到美的陶冶。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创景导课,激发兴趣 (1)情境导入,感知美
谈话:(播放庐山的图片资料)介绍:同学们,位于江西省内的庐山以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神奇的云雾,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庐山的云雾》。
(2)(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指导写庐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庐山的云雾究竟有多神奇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学习生字。(课件出示生字词) 指导读生字。(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
1
提示生字读音,重点强调“幻”。 提示字形,重点指导“瀑”,“幻”。 指导描红。 4.自主设疑
(1)快速读课文,找到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 指名学生汇报,相机板书。
(2)此刻,你的小脑瓜里产生了什么疑问?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自读课文,走进文本。
请同学们带着以上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做记号,画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圈出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
2.研读感悟,解决问题。
把自己读懂的内容与感受和同桌进行交流。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发学生想象。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觉得自己就像————。)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闭眼想象:在山上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入云端,腾着云雾在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4.指导朗读。
(1)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2)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但是尤为神秘的是云雾,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自然段。 (二)、走进云雾,读出美。从“形态美”中悟学法。 1.读中思。
过渡: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画出来。具体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姿态,用波浪线画出来。
2.说中明。
引导学生汇报交流:预设:
①这段围绕“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写的。
过渡: 找得真准!这一句概括了整个自然段的内容,咱们把它叫做( 中心句 ),拿起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读书的时候,咱们要特别关注这样的句子,它能让我们更快,
2
更准确地把握自然段的意思。
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 ②具体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姿态? 预设:
(1)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这里把什么比做什么?你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吗?
(2)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
指导朗读:云雾缠绕在半山腰上,为什么不比作皮带、腰带而比作玉带呢?(轻、白)你再来读一读。是啊,青山葱翠,云雾洁白而温润,有着白玉般的光泽。作者看到这样的云雾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让我们带着欣赏、喜欢的语气再来读这一句。
(3)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我们来看看这茫茫的云海(出示“云海图”),像海一样广阔,怎样读这一句呢,我们再来读这一句,感受云海的茫茫。
(4)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这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3.读出姿态美
过渡:这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 4.画中悟。
(1)师范读,生想象。
这么美妙的语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2)绘画
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我们一起合作,把这四幅画画下来好吗?要画云雾得先画什么?有了山的衬托,云雾才显得更加洁白!(师绘画山)
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同学待会请你们来评画。
(3)评画
(评画时,老师主要引导学生从位置和姿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4)小结:同学们,我们把书上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理解了文中词语的意思。你们真了不起!
5.想象云雾还会有哪些姿态。 (1)学生畅所欲言。
3
(2)师画两峰之间的云雾。这是什么位置,什么姿态的云雾?指名说。有没有不同的比喻。(天桥、丝带、彩虹桥、)
(3)师画山脚下的一团云雾。指名说。(小河、牛奶河;堆积在山脚的云雾像白色柔软的棉被;盘绕在山脚的云雾,像毛绒绒的大靴子。)
6.理解千姿百态
不同的云雾,站在不同的位置,它的样子(不同),不同的人看,它的样子也(不同),这就叫(千姿百态)。
7.总结学法,授之以渔
(1)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第2自然段的?(生思索、汇报) (2)小结:学习这一段时,我们通过读文,找到中心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最后想像续编,有感情朗读,让我们领略到云雾神秘的色彩。(课件展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感受云雾景象——画简笔画加深理解——感情朗读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三)“动态美”中用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1.运用以上学习方法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 合作提示:
(1)找一找: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
(2)读一读:找出哪一些词语让你感到“瞬息万变?” (3)想一想:云雾还会变出哪些模样?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学习成果 学生交流,预设: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板书:瞬息万变。
谁知道瞬息万变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说云雾变化得( ),变化得( )。 (2)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云雾变化很快?
引导抓关键词: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 (3)想想看,云雾还会变出哪些模样?
(4)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说?也可以按照课文中出现的句式说。
4
出示句式:云雾一会儿变成„„一会儿又变成„„ 明明还是„„转眼间就变成„„ 刚才还是„„刹那间就变成„„ (5)指导朗读。
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这么奇异的景象,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齐读这一自然段。
(6)欣赏云雾美。
这么美的云雾想去看看吗?(师点击课件,播放庐山的云雾。) (四)耐人回味,赞叹美。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共同的感受——(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齐读
2.理解“流连忘返”
是呀,这美景吸引了我们,不想回去了,这就是——流连忘返。 板书:流连忘返 3.指导朗读。
(1)这也是我们对庐山由衷地赞叹啊!谁来读读。 (2)再读。读出依依不舍来。
(3)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句话吗? 4.朗读全文。
过渡:让我们再次来感受庐山云雾神奇的美,拿起课本齐读课文。 5.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并思考,在构段方式上有什么共同点?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小结: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仿写。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
例:河边的小树林生机勃勃。„„
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
5
美丽的街灯令人眼花缭乱。„„ 习作要求:
(1)可以选择提供的内容写,也可自己另外定。 (2)用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3)展开合理想象,用上“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2.拓展延伸
庐山还有很多秀丽的景色,咱们一起来欣赏一番,(出示庐山其他景点图片)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这美景所吸引,所以很多诗人来到此地,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现在老师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两首。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范读。
3.阅读推荐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其他地方的云雾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老师推荐你们两篇文章,《阿里山的云雾》、《黄山云海》,还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庐山云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看看不同地域的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云雾的不同特点。
板书设计:
3 庐山的云雾
流连忘返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教学反思: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