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去新华书店,无意间翻看了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瞬间就有被电到的感觉,这本书让人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就在于:你突然发现那些人生哲思是如此贴切的表述着你的情感,你的经历,你的精神家园……
这本书涉及到了人生的各个方面,共讲述了121个短篇主题,今天我只挑选适合在这样的场合分享的几个短篇主题,来谈下自己的感受。
一、《享受》
“人生有许多出于自然的享受,例如爱情、友谊、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其快乐远非虚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们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条件。我把这类享受称作对生命本身的享受。”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生命的快乐,例如健康、亲情、与自然的交融,这是生命本身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
另一是精神的快乐,包括智性、情感和信仰的快乐,这是人的高级属性得到满足的快乐。”
“物欲是社会刺激出来的,不是生命本身带来的,其满足诚然也是一种快乐,但是,与生命的快乐比,它太浅,与精神的快乐比,它太低。”
“物质带来的快乐终归是有限的,只有精神的快乐才可能是无限的。”
“遗憾的是,现在人们都在拼命追求有限的快乐,甘愿舍弃无限的快乐,结果普遍活得不快乐。“
二、《内在生活》
“人同时生活在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中。内心世界也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或者,反过来说也一样:外部世界也是一个虚幻的世界。”
“对于内心世界不同的人,表面相同的经历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事实上也就完全不是相同的经历了。”
“对于乐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深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生活在多么不同的世界上。”
“说到底,在这世界上,谁的经历不是平凡而又平凡的?心灵历程的悬殊才在人与人之间铺下了鸿沟。”
“人生的道路分内外两个方面。外在方面是一个人的外部经历,它是有形的,可以简化为一张履历表,标示出了曾经的职业、地位、荣誉等等。内在方面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它是无形的,生命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理想的追求,
这些都是履历表反映不了的。”
“我的看法是,尽管如此,内在方面比外在方面重要得多,它是一个人的人生道路的本质部分。”
三、《教育》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依据于此,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养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这本来是常识,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听从常识的指引,实践这个常识。令人震惊的是,我们的教育在做着与常
识相反的事情,这么多的家长和老师在做着与常识相反的事情,而大家似乎都停不下来,被一种莫名的力量推着继续朝前走。”
“现行教育的尺度极其狭隘,无非是应试、升学、就业,其恶果是把孩子们培养成片面的人、功利的人,既不优秀,也不幸福,丧失了人生最重要的价值。”
“一种教育倘若完全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权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
南京一中的黄侃老师是一位失去爱女的母亲,她的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人们眼中的优秀学生,不仅成绩优异,而且能歌善舞,爱好广泛。而就是这样一位堪称完美的学生,却在异国留学时期,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亲爱的妈妈: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
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在遗书中,女儿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作为母亲的黄侃老师经历无比的痛苦后开始反思,她后悔地说:“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
一些中学生或大学生因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选择以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当这样的事件一而再发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精神上麻木不仁的做法是多么愚蠢,然而中国大多数家长正在这样做。
相信大家经常在新闻上看到:某男子或某女子靠卖西红柿或卖小吃在一线城市买了几套几套房,年营业额超亿元或超千万元。我在想,有必须大肆宣传这样的事件吗?大肆宣传这样的事件背后的心态是什么呢?难道人的价值仅仅就是他的房子、豪车和百万年薪吗?
我们是否在过快乐的生活?我们是否在做有灵魂的
人?我们是否在搞“爱的教育”?这也是我选择交流“享受”、“内在生活”和“教育”这三个短篇主题的原因。
我们必须回答:什么才是人生真正的享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更关注自己和孩子的心灵世界及生命状态。
我认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幸福快乐,就在于过程,就在于崇高的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在于珍视自我的价值,不是吗?
作为父母作为老师,我们除了“功利”、“有用”之外,是否也应该选择“超脱”一些、“无用”一些呢?也许这样之后,我们和孩子们会活得更有滋味更加从容,内心更加自由更加无畏,教育才更加人性更加鲜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