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引导孩子有效地阅读,阅读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并且在阅读中真正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以此达到熏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以“读书”为话题引入:说说有关书的成语、格言 二、分步骤由浅入深交流读书心得
1、这本书不长,加上前言后序就158页,不知大家在什么情况下,花了多长时间读完这本书,都利用哪些时间看的? 小结:
读书贵在见缝插针,真正能找一个早上、一个午后、一个晚上安安静静地坐上几个小时专门用来读书的机会是极少的。更重要的是读书要有计划,而计划了就要去实现。最忌讳的是理想是活动的,行动却是静止的。
2、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同学根据老师的推荐一起去分享这份智慧的结晶,看完之后觉得怎么样?有哪些人物是让你印象最深的? 小结:在书中,我们不仅结识了聪明、淘气、真诚、上进、善良、宽容的主人公,也为主人公父母对孩子的爱所感动。同时,阿姨的善良也深深打动了我们。合上这本书,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温情。 3、体会小主人公主人公习作水平的变化。 (1)先看给汉修先生的第一封信并作评价
(2)你从哪里看到他习作水平的变化?这种变化来自什么动力?
小结:
我不敢肯定是否有人与生俱来就是个写作天才,但我敢肯定广泛的阅读与不懈的笔耕是可以造就写作天才的。
(3)展示本班循环日记,体现坚持写日记的重要性。 4、对没把这本书看完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
原因一:没书看,我也不是太在意;原因二:想看,但借不到书;原因三:我不爱看书:原因四:看不看都无所谓。
小结:书非借不能读也许有他的道理,但是既然是好书,是被证明了的真正的好书,我想我们就不应该错过。
5、期待有更多的五年五班版的《亲爱的汉修先生》,或者更多五年五班个性化的鲍雷伊。
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是有问题的,本想每个交流的阶段都有它实际的意义,重在让大家知道阅读的时间是有的,就看你如何去把握,我想得有点完美,也有点天真。其实备学生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我一厢情愿地想借这堂课表达我的个人观点,想借助设计得好好的上课程序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而实际上学生能理解多少,能有几分与我产生共鸣,能在课堂上与我的教学产生多少碰撞。这些都被我忽略了。但是,庄校长与同事的一番话让我明白:路子应该是在探索中走出来的。我想我会继续走下去,也力求越走越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