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2022-09-17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青铜峡市五小 朱国栋

数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发展学生的心理机能,通过调动“情商”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教学环境。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存,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教材卡通画很多,数学知识一般与图画相结合,并且有较明显的故事情节。上课时我们老师只是问“图上有谁?干什么?美丽吗?请你来说说这个故事”。形容词一大堆,让学生一个一个说过去,这样几分钟过去了,还没进入主题,这种情境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实在无益,这只是表面的热闹、花俏,因此,我们必须真实的创设一种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情境。教学的美是内在的、隐性的,数学教学一般不能像语文那样绘声绘色,直接描绘。当然,数学有时候是枯燥的,我们需要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也是看得到摸得到的。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必须讲究实效性,一个短小的故事、几个有思考性的问题、一次操作、一次实践活动、一次小比赛甚至开门见山的做几道数学题等都会激发兴趣,唤起他们的参与情感,激活他们的思维,目的是为了他们更好的学习,而不是为营造表面的情境而“作秀”。

数学课的情境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了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应做到心中有数。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

和认 识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应根据当地的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3、 现实性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进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进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4、 思考性原则。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问题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那么究竟如何提高数学课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 淡化“生活味”,强化“数学味”

我们常说数学在生活中,但生活却不全是数学,数学与生活还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生活是感性的、具体的,数学却是理性的、抽象的。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只有在被抽象成数学符号时,才可能被称之为数学。在倡导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今天,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区别。不认识到这种区别,一味把数学生活化,一定程度上会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会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正确认识。为此,我们应当注意防止用“生活味”去完全取代数学课所应该有的“数学味”。

如一位老师在上《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问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吗?学生都会回答:喜欢,老师再说:看来,每个小朋友都很喜欢。瞧,我们学校的小朋友正在开运动会呢!(课件出示主题图),操场上多热闹!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那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这样,就很快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老师精心创设的运动会的情景中,学生始终兴趣浓厚,积极的投入课堂学习中,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学习效果也较好。但如果深入地去反思本节课,就会发现本节课“生活味”冲淡了“数学味”,对孩子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作用,表现在:一方面,孩子过多的关心生活情节,孩子们对生活情景的兴趣大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性趣;另一方面,由于情景中的生活因素较多,使教学花费时间较多,导致练习的量不够,使课堂教学没有达到高效。是否数学课堂一定要以生活情境为依托呢?能不能在实实在在的数学教学中追求实效呢?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在新课的引入时,我就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我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

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我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这个充满数学味的新课引入直奔主题,使掌握新知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同时,使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很多数学课堂上,我们老师们都注意从生活中引入,但给人们的感觉是生活味很浓,而数学味淡泊。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悟不到数学问题的原型。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老师不能简单化地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数学方法。不要单纯的用“生活化”冲淡“数学化”,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感念课、计算课等,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既节省时间,又不至使学生“沉醉”,打开房门一下子见到高山的感觉有时是绝妙的,可能达到任何形式的情境所达不到的境界。生活化情境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

二、 削弱“活动性”,增强“体验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始注重提供给学生参与的机会,注重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去学习体验。但在一些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看起来挺热闹,但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除了感到高兴以外,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少感觉。学生更感受不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一位老师上《找规律》一课,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进行了四个教学情境的活动设计:

引入:小红和妈妈买玩具。

展开:妈妈买衣服。

巩固:小红买衣服。

应用:小红和妈妈吃饭定菜谱。

勿容置疑,本节课应该具了很强的“活动性”,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活动中学数学,教师上的热闹,学生学得开心。然而,我们细细品味一下就会发现,学生汇报时,常常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如何搭配衣服上,更不用说学生看到衣服和玩具所引起的条件反射了。尽管孩子们在挑选和搭配时表情极其可爱,参与面也很广,教室里还不时有一阵阵笑声,但整节课我们看不出教师渗透了什么数学知识。因为关于衣服和食物的搭配,学生有着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在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城市。所以在课堂学习结束之后,学生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上课之前的经验水平,数学能力并无提高难怪有些教师会迷惑,这是数学课还是常识课?或是其他什么课?显然,这是“数学课只有活动性没有体验性”的典型表现。 因此,我们在数学课堂课堂时,应该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如在教学“认识直角”时,在四个例题的处理中,我注意做到始终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仔细观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能方式来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表象。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先让学生亲手摸一摸正方形纸片,纸工袋上的角和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有了这样一个亲身感受后,抽象出这些都是直角,让学生感觉到直角就在他们身边,产生了想继续学习新知的欲望。紧接着通过让学生折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纸创造直角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一比折出的直角的大小,可以是生生比,也可以是师生比,体验并发现直角都是一样大的,加深对直角的认识。然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找出辨认直角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中,用这个方法找一找教师周围的直角,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最后通过拨钟让学生体会到钟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有时比直角大,有

时比直角小,进而初步认识锐角、钝角。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体验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三、 减少“形式化”,提高“价值性”。

现在的数学课似乎都很注重课堂气氛,因此都很热闹,很花哨,但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似乎没有学到什么。现在提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数学学习情境,但对于有些教学内容来讲,好像并不好找到生活中的情境,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老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装态。有些高年级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只是比较牵强地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搬入课堂,让学生感觉老师只是变了一个数学题的花样。对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态度、情感没有太大的作用。

例如,听过一堂“最小公倍数”的课,印象十分深刻,教师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

师:从前,在美丽的三河边上有一个鱼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鱼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鱼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鱼夫:“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三河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鱼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在整个一堂课中教师始终扣住这个情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把难点一一突破,自然而有效。令听者回味无穷。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情境只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创设情境时只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重视在情境中获得体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