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助力高效课堂
青云分校 张玲
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励、唤醒 、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面对新课程改革,数学课堂更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结合教学主题,创设生动有趣又富有实效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富有激情地学习数学,提高课堂效率。
那么 应怎样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创设趣味性情境
趣味性的谜语、故事、游戏都是学生们所喜爱的,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学习的刺激,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并且,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也显现出他们对这样一种方式的情境创设极为感兴趣。一般的小学生都是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新教材上设计了很多故事化的情境图,教师要善于利用,每次上新课,我都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漂亮的图画,从讲故事开头,陈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巧妙地与新授内容联系上,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并自觉自愿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这一节课上,我给学生讲了“小猴摘桃”的故事。(1)小猴来到果园里,它看到树上有几个桃子呀?可以用几表示?(2)小猴看了很谗,吃掉了1个,这时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3)小猴吃了还想吃,又吃了两个,现在树上有几个桃子?用几表示?(4)小猴索性把最后一个桃子也吃了,现在该用几来表示树上的桃子呢?这样,学生的练习就是在故事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他们兴趣浓厚,到
下课时还意犹未尽。
二、创设游戏化情境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游戏时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让学生在游戏的学习情境中,发现并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前,我思考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换钱、购物活动,就象计算机的学习离不开上机操作一样。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少是肯定的。而且现在市场上小币已经很少用到,那么,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呢?这节课上我多处创设了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在教学元、角、分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元=10角,我创设这样一个模拟情境:“小兔贝贝要买一块1元钱的橡皮,可他手里都是角币,有几个1角的、几个2角的,不有几个5角的,他该怎样付钱呢?谁能帮帮他?”学生通过个体的思考,小组交流,对多种策略
进行研究,得出了元、角的换算关系。在课的结束部分,创设一个模拟商店购物的情境,对所学知识得以检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你会发现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明显提高,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课上发言的人次增多,就连平时从未主动发言的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四、创设“现实”情境
对低年级小朋友而言,“现实”情境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事和物。颜色、声音、动画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主旋律,因为美丽生动的童话寓言故事、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等呈现形式吻合这一学段儿童天真、爱幻想的天性和心理特征。在我们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情境创设就是――“现实”情境。在本质上,这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反映,它的依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例:在教学《8的加减法》时,让8个同学上台模拟买游乐园门票的场景,选取8个有不同特征,性别上有男有女,穿戴上红衣服、戴红领巾、戴帽子的。这样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看出多个数学问题。台下的同学通过观察,提出了“共有几个小朋友?”、“需要买几张票?”、“有几个女生?”、“有几个男生?”等等好多个数学问题。在这样一个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现实情境下,学生们兴致勃勃,非常投入,不时闪耀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在数学课堂上创设恰当情境,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