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附答案)2023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附答案)2023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2022-02-23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附答案)2023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附答案)2023医学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1.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表现为 A.大红肾 B.颗粒性固缩肾 C.大白肾 D.蚤咬肾 【答案】B

【解析】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体积变小,表面呈弥漫性颗粒状,又称颗粒性固缩肾。大红肾和蚤咬肾是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的外在表现。大白肾是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外在表现。

2.有关膝关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由股骨下端、髌骨、胫骨和腓骨构成 B.内侧半月板较大 C.两侧有副韧带

D.前交叉韧带可防止胫骨前移位 【答案】A

【解析】膝关节由股骨下端、髌骨、胫骨上端构成,腓骨不参与。 3.( )为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病例不少于100例,主要是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A.Ⅰ期临床试验 B.Ⅱ期临床试验 C.Ⅲ期临床试验

1

D.Ⅳ期临床试验 【答案】B

【解析】Ⅱ期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病例不少于100对,主要是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4.膈肌上的食管裂孔约在第( )胸椎水平 A.12 B.11 C.10 D.9 【答案】C

【解析】食管裂孔位于膈肌上,位置大约平对第10胸椎。是食管和迷走神经的下行通道。

5.穿经腹股沟管的韧带是 A.子宫阔韧带 B.子宫主韧带 C.子宫圆韧带 D.骶子宫韧带 【答案】C

【解析】腹股沟管是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的腹壁组织中的一个斜行裂隙,长约4.5cm,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6.下列哪种肿瘤以局部破坏为主,很少发生转移? A.腺癌

2

B.鳞癌 C.黑色素瘤 D.基底细胞癌 【答案】D

【解析】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面部,如眼睑、 颊及鼻翼等处,生长缓慢,并可浸润破坏局部深层组织,很少发生转移,临床上呈低度恶性,ABC 均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转移几率大。

7.肿瘤组织一般呈何种颜色 A.灰白或灰红 B.红色 C.暗红色 D.淡黄色 【答案】A

【解析】 最常见的肿瘤的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视其含血量的多寡、 有无出血、 变性、 坏死等而定,有些肿瘤会因其含有色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8.肉瘤的主要转移方式是 A.经血管转移 B.经淋巴管转移 C.沿神经纤维转移 D.经人体解剖腔道转移 【答案】A

3

【解析】 肉瘤细胞大多弥漫分布,结缔组织少,但血管丰富,故肉瘤多先有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癌的首选途径。

9.“槟榔肝” 常见于 A.肝细胞水肿 B.肝脂肪变性 C.肝硬化 D.肝慢性淤血 【答案】D

【解析】 心源性肝硬化又称淤血性肝硬化、 槟榔肝,患者可有轻度右上腹不适、 黄疸、 肝大,体格检查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包括颈静脉怒张、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

10.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的传播方式是 A.经粪—口途径传播 B.经输血、 血制品传播 C.经手术传播 D.经性接触传播 【答案】B

【解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 3 个传播途径: 通过血液传播,就是通过输血或者公用针头造成,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种感染已经很少了,通过体液传播,主要是性交传播,虽然一次无保护性交传染的概率不到 10%,但是也要注意防护,母婴传播,母亲患病后可以传给孩子。

4

11.坏死与坏疽的主要区别是 A.动脉阻塞程度不同 B.病变范围不同 C.静脉回流是否通畅 D.有无腐败菌感染 【答案】D

【解析】 组织坏死后因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黑色、 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12.病毒感染的病灶内最常见的炎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浆细胞 【答案】A

【解析】 急性炎症常见的炎性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慢性炎症常见的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病毒感染一般造成的是慢性炎症。

13.炎症的基本病变是 A.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 B.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C.变质、 渗出、 增生

D.红、 肿、 热、 痛、 功能障碍

5

【答案】C

【解析】 炎症的基本病变是变质、 渗出、 增生。 14.下列哪项不符合创伤一期愈合特点 A.愈合时间短 B.形成瘢痕明显 C.组织缺损少 D.创缘整齐 【答案】B

【解析】 创缘、 创壁整齐,创口吻合,无肉眼可见的组织间隙,无感染,组织保有生活能力,失活组织较少,创内无异物、 坏死灶及血肿,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有少纤维组织瘢痕不明显。

15.绒毛心属于 A.变质性炎 B.渗出性炎 C.化脓性炎 D.纤维素性炎 【答案】D

【解析】 绒毛心,又称 “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属于心包的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由于心脏的不断搏动,心包脏壁两层发生不断的摩擦,使渗出在心外膜上的纤维素在心包上呈绒毛状。

16.一个肿瘤的倍增时间由三个主要的因素决定,其中不包括

6

A.细胞周期时间 B.生长比例 C.肿瘤的大小 D.细胞丢失速度 【答案】C

【解析】 一个肿瘤倍增时间有三个主要因素决定: 细胞周期时间、 生长比例、 细胞丢失速度,不包括肿瘤大小。

17.胃溃疡是我国人群中常见病、 多发病之一,其主要的愈合方式为

A.包裹钙化 B.分离排出 C.组织增生 D.溶解吸收 【答案】C

【解析】 大多数活动性溃疡边缘光整,底部由肉芽组织构成,覆以灰黄色渗出物,周围粘膜有炎症水肿,愈合期可见瘢痕,瘢痕组织增生为其主要的愈合方式。

18.在神经元的基本病变中,( )是由缺血缺氧、 感染和中毒等引起的,最常见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和小脑 Puikinje 细胞

A.包涵体形成 B.神经元急性坏死 C.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7

D.中央性尼氏小体溶解 【答案】B

【解析】 神经元急性坏死是神经元缺血、 缺氧、严重急性中毒或感染引起,最常见于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和小脑浦肯野细胞。

19.下列关于十二指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约 12cm B.为腹膜内位器官

C.分球部上部,降部,水平部

D.降部的黏膜后内侧壁有十二指肠大乳头的开口 【答案】D

【解析】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全长约25cm,是小肠中长度最短、 管径最大、 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的部分,可分上部、 降部、水平部和升部,上部属于腹膜内位器官,降部和水平部属于腹膜外位器官,十二指肠降部的中部后内侧壁上有一纵行皱襞,它下端的突起称为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

20.损伤后成为永久性缺失的组织细胞是 A.造血细胞 B.肝细胞 C.神经细胞 D.纤维细胞 【答案】C

【解析】 再生能力微弱或无再生能力的细胞 (永久性细胞),出

8

生后此类细胞即不能进行有丝分裂,故损伤后不能再生,如中枢神经细胞和神经节细胞,遭破坏后由神经胶质瘢痕补充,心肌的再生能力极弱,在修复过程中几乎不起作用,均由纤维组织代替,平滑肌和横纹肌再生能力也很弱,损伤后一般也由纤维组织取代。

21.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被破坏后 A.再生能力极弱 B.再生能力较弱 C.再生能力较强 D.不能再生 【答案】D

【解析】 神经细胞为永久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故选 D。 22. ( )是指病原菌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病原菌不入血一种感染类型

A.毒血症 B.败血症 C.菌血症 D.脓毒血症 【答案】A

【解析】 毒血症是全身感染的一种类型,是指病原菌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病原菌不入血。

23.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无菌群存在的部位是

9

A.肠道 B.外尿道 C.阴道 D.心脏 【答案】D

【解析】 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皮肤、 肠道、 阴道以及外耳道、 眼结膜、 鼻咽腔、 尿道等) 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

24. ( )是结构最完备的外周免疫器官,广泛分布于全身非黏膜部位的淋巴通道汇集处.

A.脾

B.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C.淋巴结 D.胸腺 【答案】C

【解析】 淋巴结是结构最完备的外周免疫器官,广泛存在于全身非黏膜部位的淋巴通道上。

25.肉眼观为地图状边界清楚的无包膜紫红色病损,呈浸润性生长的良性肿瘤是

A.纤维瘤 B.骨瘤 C.海绵状血管瘤

10

D.皮下脂肪瘤 【答案】C

【解析】 海绵状血管瘤肉眼观为地图状边界清楚的无包膜紫红色病损,呈浸润性生长,在皮肤或粘膜可呈突起的鲜红肿块,或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肿块,压之退色。

26.不能完全再生的组织是 A.表皮 B.骨组织 C.神经细胞 D.粘膜 【答案】C

【解析】 神经细胞、 心肌细胞、 骨骼肌细胞目前都被认为是没有再生能力的。

27.病理学中组织切片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A.HE 染色 B.龙胆紫染色 C.油红染色 D.苏丹Ⅲ染色 【答案】A

【解析】 HE 染色时病理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方法,通常将病理切片染色后再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从而做出病理学诊断。

11

28.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 A.胞浆内脂褐素增多 B.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C.胞浆嗜酸性增强 D.线粒体肿胀 【答案】B

【解析】 细胞坏死的特征性表现就是核固缩、 核碎裂、 核溶解。

29.按照原发性肝癌的大体病理形态,肝癌可分为 A.结节型、 原发型、 弥漫型 B.进展型、 巨块型、 弥漫型 C.结节型、 巨块型、 弥漫型 D.结节型、 巨块型、 混合型 【答案】C

【解析】 按照原发性肝癌的大体病理形态,肝癌可分为结节型、 巨块型、 弥漫型。

30.心肌梗死病灶的肉眼形状常为 A.节段性 B.不规则形 C.锥形体 D.楔形 【答案】B

12

【解析】 心肌梗死病灶为不规则形或地图形,故选 B。 31.血栓形成是指

A.活体组织内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B.活体组织内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C.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D.血液在静止状态中发生异常凝固的过程 【答案】C

【解析】血栓形成是流动的血液在血管(动脉或静脉)腔内或心腔内发生凝固,形成血凝块,堵塞血管腔,引起血管血流明显减少,甚至完全中断的一组疾病。

32.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于 A.细、小动脉 B.大、中动脉 C.细、小静脉 D.大、中静脉 【答案】B

【解析】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以血管内膜形成粥瘤或纤维斑块为特征,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等动脉的后壁及分支开口处。

33.某患者由于尿路梗阻最终导致肾萎缩,则该萎缩属于 A.生理性萎缩 B.失用性萎缩

13

C.去神经性萎缩 D.压迫性萎缩 【答案】D

【解析】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压迫性萎缩是病理性萎缩的一种,发生原因为组织器官长期受压。例如尿路梗阻所致的肾皮质、髓质萎缩。

34.慢性胃炎时,肠黏膜上皮转化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的过程是

A.异生 B.机化 C.再生 D.化生 【答案】D

【解析】化生是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如吸烟者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取代,胃黏膜上皮被肠黏膜上皮取代。

35.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血液传播 B.母婴传播 C.粪-口途径 D.性接触传播

14

【答案】C

【解析】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36.下列哪种肿瘤以局部破坏为主,很少发生转移? A.腺癌 B.鳞癌 C.黑色素瘤 D.基底细胞癌 【答案】D

【解析】 基底细胞癌多见于老年人面部,如眼睑、 颊及鼻翼等处,生长缓慢,并可浸润破坏局部深层组织,很少发生转移,临床上呈低度恶性,ABC 均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转移几率大。

37.肿瘤组织一般呈何种颜色 A.灰白或灰红 B.红色 C.暗红色 D.淡黄色 【答案】A

【解析】 最常见的肿瘤的切面呈灰白或灰红色,视其含血量的多寡、 有无出血、 变性、 坏死等而定,有些肿瘤会因其含有色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38.肉瘤的主要转移方式是

15

A.经血管转移 B.经淋巴管转移 C.沿神经纤维转移 D.经人体解剖腔道转移 【答案】A

【解析】 肉瘤细胞大多弥漫分布,结缔组织少,但血管丰富,故肉瘤多先有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是癌的首选途径。

39.“槟榔肝” 常见于 A.肝细胞水肿 B.肝脂肪变性 C.肝硬化 D.肝慢性淤血 【答案】D

【解析】 心源性肝硬化又称淤血性肝硬化、 槟榔肝,患者可有轻度右上腹不适、 黄疸、 肝大,体格检查可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包括颈静脉怒张、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

40.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的传播方式是 A.经粪—口途径传播 B.经输血、 血制品传播 C.经手术传播 D.经性接触传播 【答案】B

16

【解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 3 个传播途径: 通过血液传播,就是通过输血或者公用针头造成,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种感染已经很少了,通过体液传播,主要是性交传播,虽然一次无保护性交传染的概率不到 10%,但是也要注意防护,母婴传播,母亲患病后可以传给孩子。

41.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为 A.T 细胞 B.B 细胞 C.NK 细胞 D.巨噬细胞 【答案】D

【解析】 结核病的病变特征是超敏反应导致组织破坏,也是宿主免疫反应的一部分,超敏反应和免疫反应的效应细胞都是巨噬细胞,故选 D。

42.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 A.福氏痢疾杆菌 B.宋氏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志贺痢疾杆菌 【答案】A

【解析】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的志贺菌属,志贺菌属分成 A. B. C. D 4群,A 群也称痢疾志贺菌,B 群也

17

称福氏志贺菌,C 群也称鲍氏志贺菌,D 群也称宋内志贺菌,我国引起流行的多数为福氏志贺菌,其次为宋内志贺菌,选 A 正确。

43.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于 A.肾、 肠 B.脾、 肺 C.肺、 肠 D.心、 肠 【答案】C

【解析】 梗死分为: ①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 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 心肌和脑组织, ②出血性梗死,发生条件为严重淤血或组织疏松,如卵巢、 肠、 肺,③败血性梗死,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故选 C。

44.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是指 A.肿瘤周围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 B.不容易引起器官的阻塞和破坏 C.高度恶性的肿瘤 D.与起源组织相似 【答案】D

【解析】 肿瘤异型性反映了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异型性小,说明肿瘤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相似,肿瘤分化程度高,反之亦然,故选 D。

45.“癌前病变” 最确切的概念是

18

A.癌肿的早期阶段 B.良性肿瘤发生了癌变 C.一种恶性病变,不可逆转

D.有癌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有可能逆转 【答案】D

【解析】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潜在癌变可能性的病变或疾病,如长期存在则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故选 D。

46.再生能力较强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 B.淋巴细胞 C.平滑肌细胞 D.心肌细胞 【答案】B

【解析】 一般而言,幼稚组织比高分化组织再生能力强,平时容易受损的组织及经常更新的组织再生能力强,按再生能力的强弱,人体细胞可以分为不稳定细胞、 稳定细胞和永久性细胞,不稳定细胞又叫作持续分裂细胞,如表皮细胞、 淋巴细胞、 间皮细胞等,稳定细胞包括汗腺、 皮脂腺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等,永久性细胞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故选 B。

47.最能反映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征的是 A.病变累及肺小叶范围

19

B.病灶多位于背侧和下叶 C.病灶相互融合或累及全叶 D.细支气管及周围肺泡化脓性炎 【答案】D

【解析】 小叶性肺炎是以肺小叶为单位的灶状急性化脓性炎症,病灶多以细支气管为中心,双肺出现散在分布的多发性实变,尤以两肺下叶及背侧较多,病灶互相融合成片,本题要选择最能反映病变特征的,只能选 D。

48.关于肝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 B.病变特点是肝细胞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 C.门脉高压症可表现为出血倾向 D.肝功能不全可表现为脾大 【答案】B

【解析】 门脉性肝硬化为酒精性肝病的最终病变,而亚急性重症型病毒性肝炎多发展为坏死后性肝硬化,故 A 错,脾大是由于长期淤血而致,是门静脉高压的表现,故 D 错误,门静脉高压可导致侧支分流形成,胃肠道内淤血,长期淤血导致充血性脾大,严重时可贫血,故 C 错误,本题只有 B 正确。

49.结核结节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成分是 A.朗格汉斯细胞和淋巴细胞 B.朗格汉斯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20

C.淋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D.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 【答案】B

【解析】 结核结节由朗格汉斯细胞、 上皮样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故选 B。

50.宫颈鳞状上皮化提示为 A.宫颈原位癌 B.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宫颈未分化储备细胞增生

D.转化区表面被覆的柱状上皮被鳞状上皮替代的机制之一 【答案】D

【解析】 宫颈鳞状上皮化指子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直接长入柱状上皮与其基底膜之间,直至柱状上皮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故选 D。

51.小肝癌是指瘤体直径在 A.1cm 以下 B.2cm 以下 C.3cm 以下 D.4cm 以下 【答案】C

【解析】 单个癌结节<3cm 或相邻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小于 3cm 者称为小肝癌。

21

52.中性粒细胞常出现于 A.炎症的早期 B.病毒性感染 C.慢性炎症 D.非化脓性炎症 【答案】A

【解析】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中性粒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反应迅速,作用在化脓性细菌入侵的第一线,具趋化作用、 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

53.对风湿病最具病理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A.风湿结节 B.纤维素样坏死 C.心肌变性 D.黏液变性 【答案】A

【解析】 风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形成特征性风湿肉芽肿即 Aschoff 小体,Aschoff 小体是成群的风湿细胞聚集于纤维素样坏死灶内形成的,Aschoff 小体聚集成风湿结节,是对风湿病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54.乳腺导管内癌属于 A.癌前病变 B.原位癌

22

C.良性增生 D.浸润性癌 【答案】B

【解析】 乳腺导管内癌属于原位癌。 55.在我国最多见的淋巴瘤类型是 A.MALT 淋巴瘤

B.弥漫性大 B 细胞淋巴瘤 C.NK/ T 细胞淋巴瘤 D.蕈样霉菌病 【答案】B

【解析】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繁杂,将其分为B细胞、 T 细胞和 NK 细胞肿瘤及不同的亚型,我国发生在成人的主要有大 B 细胞淋巴瘤 (是最常见的侵袭性 NHL)、 滤泡性淋巴瘤和外周 T 细胞淋巴瘤,在青少年中主要是 Burkitt 淋巴瘤。

56.风湿病的致病因素为 A.金葡萄 B.草绿色链球菌 C.A 组溶血性链球菌 D.柯萨奇病毒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风湿病的病因,风湿病是由 A 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导致的变态反应性炎症,寒冷、 潮湿等可诱发

23

该病,故选 C。

57.风湿病变质渗出期的病变特点为 A.凝固性坏死 B.液化性坏死 C.纤维素性坏死 D.坏疽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核的知识点为风湿病的病理变化特点,风湿病早期发生变质渗出样变化,结缔组织内的胶原纤维与基质的蛋白多糖等混合染色成嗜伊红染色物质,其染色性状似纤维蛋白,故称纤维素性坏死,故本题选 C。

58.只有实质细胞而没有间质的恶性肿瘤是 A.乳腺髓样癌 B.印戒细胞癌 C.恶性黑色素瘤 D.绒毛膜癌 【答案】D

【解析】 肿瘤的实质是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肿瘤的生物学性质以及每种肿瘤的特殊性主要是由肿瘤的实质决定的,不同的肿瘤具有不同的实质,肿瘤的间质一般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可有淋巴管,不具特异性,对肿瘤实质起支持和营养作用,只有绒癌不含间质和自身血管,靠侵蚀母体血管获取营养。

24

59.毛细血管基底膜可形成钉状突起,见于 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 D.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C

【解析】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又称大红肾,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的基底膜可形成钉状突起,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有大量新月体形成,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显示增厚的基膜为双轨状,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时弥漫性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故选 C。

60.上行性感染的肾盂肾炎病变最轻的部位是 A.肾小管 B.肾间质 C.肾小球 D.肾乳头 【答案】C

【解析】 细菌可通过两条途径累及肾脏: ①血源性感染,发生败血症或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细菌随血液进入肾脏,在肾小球或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停留,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②上行性感染,尿道炎和膀胱炎等下尿路感染时,细菌可沿输尿管或输尿管周围淋巴管上行至肾盂、 肾盏、 肾间质,肾小球在上行性感染病变最轻,故选 C。

25

61.由三个胚层的各种成熟组织构成的肿瘤为 A.无性细胞瘤 B.颗粒细胞瘤 C.畸胎瘤 D.绒毛膜癌 【答案】C

【解析】 ①有的肿瘤实质由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组织构成,称为混合瘤,最复杂的混合瘤是畸胎瘤,其肿瘤实质由来源于三个胚层的各种类型的组织混杂在一起构成 (C),②无性细胞瘤、 内胚窦瘤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颗粒细胞瘤是来源于卵巢性索间质细胞的肿瘤,绒毛膜癌是来源于滋养细胞的肿瘤,这些肿瘤均只有一个胚层成分。

62.下列属于永久性细胞的是 A.神经鞘细胞 B.神经细胞 C.骨细胞 D.肾小管上皮细胞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核的知识点为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永久细胞再生能力极低,受损后常发生纤维修复,较常见的永久性细胞有神经细胞、 骨骼肌细胞、 心肌细胞等。

63.良性与恶性肿瘤判定中ꎬ最有诊断意义的是

26

A.生长方式 B.生长速度 C.肿瘤的异型性 D.对机体影响 【答案】C

【解析】 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异型性是肿瘤异常分化在形态上的表现,异型性小, 说明分化程度高,异型性大,说明分化程度低,这种异型性的大小是诊断肿瘤,确定其良、 恶性的主要组织学依据,故选 C。

64.鼻咽癌大多属于 A.未分化癌 B.鳞状细胞癌 C.腺癌 D.移行细胞癌 【答案】B

【解析】 鼻咽癌是指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鼻咽癌属于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

5.区别癌与肉瘤的主要依据是 A.浸润性生长、 无包膜 B.异型性明显,有核分裂象 C.通过血道转移

27

D.组织来源 【答案】D

【解析】 癌与肉瘤都是恶性肿瘤,从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称为癌,如皮肤癌、食管癌等,约占恶 性肿瘤的 90%以上,从间胚叶或结缔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 如骨肉瘤、 淋巴肉瘤等。

65.人体肝脏主要位于 A.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B.剑突下 C.胸腔 D.左季肋区 【答案】A

【解析】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 66.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的是 A.游离钙 B.蛋白质结合钙 C.碳酸钙 D.柠檬酸钙 【答案】A

【解析】兴奋传递过程中,当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导到神经末梢时,在动作电位去极化的作用下,末梢膜上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细胞间隙中的一部分Ca2+进入轴突末梢内,促使囊泡向末梢膜内侧靠近,并与轴突膜融合,通过出胞作用将囊泡中的乙酰胆碱以量子式释放的

28

方式释放至接头间隙。

67.下列关于骨盆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骶骨和两侧的髋骨构成

B.正常位置为两侧髂前上棘与两耻骨结节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C.借界线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D.骨盆上口呈水平位 【答案】C

【解析】骨盆是由左、右两侧的髋骨和后面的骶、尾骨构成,髂骨与骶骨形成骶髂关节,分居骶骨两侧,前方为耻骨联合。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将骨盆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正常位置为两侧髂前上棘与两耻骨结节位于同一冠状面内。

69.细胞质内出现大小不等、圆形均质红染物质的病变,见于 A.纤维化肾小球 B.纤维瘢痕组织 C.原发性高血压时细动脉 D.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 【答案】D

【解析】玻璃样变通常用来描述在常规HE切片中,细胞内或细胞外组织变成均质红染、毛玻璃样。镜下见结缔组织中的纤维细胞和血管均减少,胶原纤维变粗,彼此融合形成梁状或片状结构。原发性高血压时细动脉壁增厚,发生玻璃样变,内皮下间隙以至管壁全呈无

29

结构的均质状伊红染色。慢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属于细胞内玻璃样变,而纤维化肾小球属于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70.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A.神经性萎缩 B.废用性萎缩 C.营养不良性萎缩 D.生理性萎缩 【答案】B

【解析】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多由肌肉本身疾患或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所致,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骨骼肌长时间制动导致的肌肉萎缩为废用性肌萎缩。

71.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反应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为 A.T 细胞 B.B 细胞 C.NK 细胞 D.巨噬细胞 【答案】D

【解析】 结核病的病变特征是超敏反应导致组织破坏,也是宿主免疫反应的一部分,超敏反应和免疫反应的效应细胞都是巨噬细胞,故选 D。

30

72.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 A.福氏痢疾杆菌 B.宋氏痢疾杆菌 C.鲍氏痢疾杆菌 D.志贺痢疾杆菌 【答案】A

【解析】 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的志贺菌属,志贺菌属分成 A. B. C. D 4群,A 群也称痢疾志贺菌,B 群也称福氏志贺菌,C 群也称鲍氏志贺菌,D 群也称宋内志贺菌,我国引起流行的多数为福氏志贺菌,其次为宋内志贺菌,选 A 正确。

73.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于 A.肾、 肠 B.脾、 肺 C.肺、 肠 D.心、 肠 【答案】C

【解析】 梗死分为: ①贫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 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 心肌和脑组织, ②出血性梗死,发生条件为严重淤血或组织疏松,如卵巢、 肠、 肺,③败血性梗死,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故选 C。

74.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是指 A.肿瘤周围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

31

B.不容易引起器官的阻塞和破坏 C.高度恶性的肿瘤 D.与起源组织相似 【答案】D

【解析】 肿瘤异型性反映了肿瘤的分化成熟程度,异型性小,说明肿瘤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相似,肿瘤分化程度高,反之亦然,故选 D。

75.“癌前病变” 最确切的概念是 A.癌肿的早期阶段 B.良性肿瘤发生了癌变 C.一种恶性病变,不可逆转

D.有癌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有可能逆转 【答案】D

【解析】 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潜在癌变可能性的病变或疾病,如长期存在则有可能转变为癌,癌前病变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类,故选 D。

76.参与口腔内消化的是 A.唾液淀粉酶 B.溶菌酶 C.唾液蛋白酶 D.唾液脂肪酶 【答案】A

32

【解析】唾液里面只含有唾液淀粉酶一种消化酶。 77.唾液中参与杀菌的物质为 A.唾液淀粉酶 B.溶菌酶 C.碳酸氢盐 D.磷酸盐 【答案】B

【解析】唾液中具有杀菌的物质为溶菌酶,具有杀菌防止口腔感染的作用。

78.治疗窦性心律过缓的首选药是 A.奎尼丁 B.阿托品 C.普萘洛尔 D.利多卡因 【答案】B

【解析】奎尼丁主要用于心房颤动;普萘洛尔是窦性心律过速的首选药;利多卡因是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79.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最佳治疗药物是 A.维拉帕米 B.胺碘酮 C.奎尼丁 D.苯妥英钠

33

【答案】D

【解析】苯妥英钠和利多卡因对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非常有效;维拉帕米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奎尼丁主要用于心房颤动;胺碘酮是光谱抗心律失常药。

80.冠状动脉 A.只有一条

B.发自肺动脉干起始部 C.走在前、后室间沟内 D.只是营养心的血管 【答案】D

【解析】冠状动脉是供给心脏血液的动脉,起于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左冠状动脉为一短干,发自左主动脉窦,经肺动脉起始部和左心耳之间,沿冠状沟向左前方行3~5mm后,立即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绕过心尖切迹至心的膈面与右冠状动脉的后室间支相吻合。冠状动脉分支的走向及分布围绕心的位置,是营养心脏的部位。

81.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称 A.瘤 B.肉瘤 C.癌 D.母细胞瘤 【答案】C

34

【解析】 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瘤是身体组织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多由刺激或微生物寄生而起,分癌瘤、肉瘤、 淋巴瘤、 血管瘤、 脂瘤和骨瘤等。

82.男,40 岁,曾患风湿性心内膜炎,近日发热,白细胞增高,皮肤、 黏膜有出血点,住院治疗,医嘱绝对卧床休息,今晨病人自行起床,突感头痛,呕吐,左下肢麻木,倒地死亡,该患者最可能的死因是

A.心肌梗死 B.脑出血 C.肺动脉栓塞 D.脑动脉栓塞 【答案】D

【解析】 ①患者有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史,发热,白细胞增高,皮肤、 黏膜出血点,应诊断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赘生物脱落,可导致脑动脉栓塞,患者死前有 “头痛,呕吐,左下肢麻木” 症状,应诊断为脑动脉栓塞 (D),②心肌梗死多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很少倒地即亡,脑出血多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肺动脉栓塞常表现为呼吸困难、 胸痛、 咯血三联征,肺炎不会导致患者猝死。

83.恶性肿瘤细胞具有远处转移能力,肿瘤的转移途径不包括 A.淋巴道转移 B.血道转移 C.种植性转移

35

D.呼吸道转移 【答案】D

【解析】 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包括经淋巴管转移、 经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不包括经呼吸道转移。

84.左心衰竭首先引起的病变是 A.槟榔肝 B.海蛇头样形恣 C.脾淤血、 肿大 D.肺淤血、 水肿 【答案】D

【解析】 肺淤血由左心衰竭引起,左心腔内压力升高,阻碍肺静脉回流,肺淤血时肺体积增大,暗红色,切面流出泡沫状红色液体,镜下,急性肺淤血的特征是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可伴有肺泡间隔水肿,部分肺泡腔内充满水肿液及漏出的血细胞,故本题只有 D 符合,其余均不正确。

85.黄斑

A.有视网膜中央动脉穿过

B.位于视神经盘颞侧 3. 5mm 处的稍下方 C.由双极细胞汇集而成 D.感光作用强,但无辨色能力 【答案】B

【解析】 黄斑,医学名词,是在视神经盘的颞侧3.5mm 处并稍

36

下方,富含叶黄素,呈黄色的小区,称为黄斑,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

86.硫脲类抗甲状腺药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是 A.黏液性水肿 B.心动过缓 C.粒细胞缺乏症 D.低蛋白血症 【答案】C

【解析】硫脲类抗甲状腺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瘙痒.药疹等过敏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症。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故选C。

87.对青霉素G最敏感的病原体是 A.立克次体 B.钩端螺旋体 C.衣原体 D.支原体 【答案】B

【解析】青霉素G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急性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腹膜炎、脓肿、败血症、蜂窝织炎、乳腺炎等,所以钩端螺旋体对青霉素G敏感,故选B,而青霉素G对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和真菌无效或疗效较差,A.C.D陈述有误,为错误选项。

37

88.毛果芸番碱(匹鲁卡品)对眼的作用表现为 A.降低眼压、扩瞳、调节痉挛 B.降低眼压、缩瞳、调节麻痹 C.降低眼压、缩瞳、调节痉挛 D.升高眼压、扩瞳、调节痉挛 【答案】C

【解析】毛果芸香碱(匹鲁卡品)直接激动M受体,对眼及腺体作用强。对眼的作用包括:①缩瞳,激动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使其收缩;②降低眼压,通过缩瞳作用,使虹膜向中心拉紧,虹膜根部变薄,前房角扩大,易于房水回流;③调节痉挛,激动睫状肌上的M受体,使其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度增加,近视。对腺体的作用是使腺体分泌增加,以汗腺和唾液腺最为明显。故选C。

89.能治疗癫痫发作而无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是 A.地西泮 B.苯妥英钠 C.苯巴比妥 D.扑米酮 【答案】B

【解析】苯妥英钠对大脑皮质运动区有高度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防止异常放电的传播而抗癫痫,但本品无催眠作用,亦对正常活动无影响,故选B。地西泮为长效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

38

本品随着用量的加大,临床表现可自轻度的镇静到催眠,甚至昏迷。苯巴比妥为长效巴比妥类,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扑米酮作用与苯巴比妥相似,用于治疗癫痫大发作及精神运动性发作,也有一定的催眠作用。A.C.D均具有镇静催眠的作用。

90.链霉素和红霉素抗菌作用针对的细菌结构部位是 A.细胞壁上肽聚糖 B.细胞壁上脂多糖 C.细胞质中核蛋白体 D.细胞膜上中介体 【答案】C

【解析】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链霉素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两种药物的抗菌机制主要是通过作用于细胞质中核蛋白体,从而抑制细菌蛋白合成,故选C。

91.由双层腹膜形成的韧带是 A.子宫阔韧带 B.子宫圆韧带 C.子宫主韧带 D.骶子宫韧带 【答案】A

【解析】子宫阔韧带:为子宫两侧的双层腹膜皱襞,呈额状位,即子宫阔韧带由两层腹膜形成。

92.胆总管

39

A.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 B.由肝左、右管汇合而成 C.行于肝胃韧带内 D.行于肝门静脉的后方 【答案】A

【解析】胆总管:胆囊管与肝总管汇接部至十二指肠乳头称胆总管,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四段,十二指肠上段胆总管直径在10mm以内,超过12mm时,为胆总管扩张。70%~80%的人胆总管与主胰管末端结合,共同开口于主乳头。

93.阑尾 A.无系膜

B.由回肠动脉直接营养 C.位于右腰部

D.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 【答案】D

【解析】阑尾又称蚓突,是细长弯曲的盲管,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并闭锁,活动范围位置因人而异,变化很大,受系膜等的影响,阑尾可伸向腹腔的任何方位。阑尾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是细长而弯曲的盲管,远端闭锁。寻找阑尾根部的主要标志是三条结肠带均在阑尾根部集中,故可沿结肠带寻找。

94.右主支气管的特点是

40

A.细而短 B.粗而长 C.粗而短 D.细而长 【答案】C

【解析】支气管是指由气管分出的各级分枝,由气管分出的一级支气管,即左、右主支气管。左主支气管与右主支气管相比较,前者较细长,走向倾斜;后者较粗短,走向较前者略直,所以经气管堕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主支气管。

95.肾

A.长轴呈垂直状 B.位于腹膜后方 C.位置右侧较左侧高 D.后面下部有第12肋斜过 【答案】B

【解析】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2腰椎下缘。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96.强心苷治疗心房颤动的机制主要是 A.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 B.减慢房室传导 C.抑制窦房结

41

D.直接抑制心房颤动 【答案】B

【解析】心房颤动时,心房的过多冲动可能下传到达心室,引起心室频率过快,妨碍心排血,导致严重循环障碍,因此治疗心房颤动不在于停止房颤,而在于保护心室免受来自心房的过,多冲动的影响,减慢心室频率。强心苷能抑制房室传导,使较多冲动不能穿透房室结下达心室,而降匿在房室结中,故选B。

97.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和逆转心肌肥厚并能降低病死率的药物是

A.强心苷 B.哌唑嗪 C.硝酸甘油 D.卡托普利 【答案】D

【解析】卡托普利通过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而使心脏前.后负荷减轻,故可用于顽固性慢性心力衰竭,并且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所以D叙述正确,应选D。强心苷虽能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但却不能逆转心肌肥厚和降低病死率,故A错误。哌唑嗪能阻滞外周血管α2受体而使左室肥厚减退,但效果远不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不能降低病死率,故B错误。硝酸甘油因有抗增生作用,可使左室重塑逆转,从而被广泛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并不具有靶器官保护功能,不能

42

降低病死率。故C错误。

98.异丙肾上腺素的作用有

A.收缩血管、舒张支气管、增加组织耗氧量 B.收缩血管、舒张支气管、降低组织耗氧量 C.舒张血管、舒张支气管、增加组织耗氧量 D.舒张血管、舒张支气管、降低组织耗氧量 【答案】C

【解析】异丙肾上腺素主要激动骨骼肌血管平滑肌的β受体,引起骨骼肌血管扩张,对肾脏血管及肠系膜血管也有较弱扩张作用,也能扩张冠状动脉;此外,异丙肾上腺素可激动支气管平滑肌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最后异丙肾上腺素还可引起组织耗氧量增加,所以C叙述正确,故选C。

99.氨苯蝶啶作用的特点是 A.产生低氯碱血症 B.具有抗醛固酮作用 C.产生高血糖反应 D.产生高钾血症 【答案】D

【解析】氨苯蝶啶作用于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抑制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通过增加钠.氯离子的排泄而利尿,对钾离子则有潴留作用,但主要引起高血钾,偶尔会引起低血钠,但并非通过拮抗醛固酮而起作用,故选D。B陈述有误,为错误选项。氨苯蝶啶对血氯和

43

血糖并没有明显影响,故A.C错误。

100.下列关于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的正确叙述是 A.对抗各种原因如物理.生物因素等引起的炎症 B.能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 C.促进创口愈合 D.抑制病原体生长 【答案】A

【解析】糖皮质激素(GC)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并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和吞噬,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减轻瘢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所以GC并不能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或促进创口愈合.抑制病原体生长.直接杀灭病原体,B.C.D陈述有误。

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