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山地建筑的合理建造

山地建筑的合理建造

2022-09-06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山地建筑的合理建造
山地建筑的合理建造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山地建筑的合理建造——重庆万州江南新区管委会办公综合楼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Mountainous Architecture

——The Office Complex of Management Committee, Jiangnan New District, Wanzhou, Chongqing 戴志中

Dai Zhizhong

摘 要 合理建造是传统山地建筑的优势,也是当代山地建筑学研究、实践并发扬的核心内容。通过重庆万州江南新区管委会办公综合楼的创作分析,阐述了当代山地建筑合理建造的重要意义、评价要素、设计措施等。

关键词 合理建造 山地建筑 办公综合楼

ABSTRACT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is the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mountainous building.It is also the core matter for the research,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mountainous architecture. Through the creation analysis on the Office Complex of Management Committee, Jiangnan New District, Wanzhou, Chongqing,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important meaning, estimate facts and design measures of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mountainous architecture.

KEY WORDS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mountainous architecture, office complex 中图分类号 TU24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0-3959(2007)05-00-00

“适用、坚固、美观”的建筑三原则是2 000年前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首先提出的。建国初期,根据当时贫穷落后、万事待兴的具体国情,我国将其发展为“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 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建筑方针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对于当前的建筑创作仍然具有权威的指导意义●①。如果全面综合地解 读“适用”、“经济”、“美观”三个词,其终极原则就是“合理建造”。

我国的西南山地区域是人类聚居的重要地域。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山地建筑创作早已从关注单纯的接地技巧扩展到关注更加广泛深入的环境、人文和社会 问题,山地建筑研究已经成为直接涉及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效的重要研究领域,并逐渐成熟为一门独立而完整的学科——山地建筑学。 一 山地建筑合理建造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按人均计算却是一个资源小国。以下数据和事实毋庸置疑地说明山地建筑的合理建造实际上影响到我国未来的发展。

(1)我国国土的66%属于山地区域,远远大过全球陆地上山地只占20%的比例,而且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 525 m,远远大于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800 m。世界人均国土面积为约3 hm●2(44.5亩),而中国人均国土面积只有约0.8 hm●2(12.4亩)。

(2)由于我国山地区域太大,许多平原城市实际上只是利用山地之中相对平缓的滨水地带建设,在当前城市化的进程中,山地是不少城市扩充的重要土地资源,当前

就已经有不少平原城市开始向山区扩充,急需山地建筑合理建造的经验进行指导。 (3)山地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生态系统,地形地貌是形成山地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种生态现象和过程的最根本因素,因此而形成的特殊山地气候,影响着山地生物 的分布和功能。这样一个生态系统也是十分脆弱的,一旦粗暴地破坏山地的地形地貌和天然植被,就有可能造成系统的崩溃。我们既要利用山地进行建设,又必须保 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山地。

二 山地建筑合理建造的评价要素

尽管“合理”在多数场合下可以用数字来表达,并且常常与经济相关,但这儿的“合理”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指通过建筑师的精心设计,显著地提高建筑的社会、景观、环境和经济方面的综合效益。 1 社会效益

建筑所承载的社会效益是多元性的,最重要的有两方面。

(1)建筑和城市是人类制造的最大物质产品,是人类资源和能源的最大耗费者,同时也是人类环境的最大污染源。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科学发展 观”,以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为我国长期发展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节能、节地是山地建筑最直接的任务。关于节地,本来就是山地建筑的优 势,需要继续发扬,然而我国在过去的建设中,却不大注意节能和环境污染问题,实际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这样的短期行为必须禁止。

(2)建筑是为人所用的,因而山地建筑的“适用性”是建筑社会效益的另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讲究以人为本、人性化、人情味,也要讲究健康、安全、使用效率等。 2 景观效益

山地建筑的城市景观效益也是合理建造的重要方面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外,还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对我们生活生存的城市环境有 着越来越高的视觉愉悦要求,城市景观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山地城市的特殊地形环境,建筑的各个角度都可能被人们有意无意地观察到,许多建筑都对城 市的整体景观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山地建筑的景观效益不仅仅要考虑自身是否美观,还应追求建筑外观和内在空间、建筑环境相协调,体现地域特点和地方特 色,传统文化和时代特点有机结合,以及正确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3 环境效益

山地建筑的环境效益也有多方面的体现,最直接的理解是处理好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及整个城市的协调关系,注重建筑的环境设计,提高人们生活生存环境的质 量。从更深刻的角度理解,还包括通过建筑的创作和建设,积极改善生态环境,从节地、节水、节能、无公害、少污染、多植被考虑,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形 成科学的良性循环系统。 4 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同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首先要强调投资效益,同时也应该注重资源节

约和保护环境。不但要考虑一次建造的经济性,也应当兼顾建筑全寿命使用周期中的运行维护经济性,甚至应该考虑到建筑正常使用期之后的有机更新或废弃建材再利用。

不少人认为山地建筑就意味着平实、简陋,建筑评奖也常常是那些高大宏伟、奢华气派的作品入选,因而产生了相当大的误导性。其实传统山地建筑是以适用、经济为前提的,即使我们富裕了,也同样应该特别注重山地建筑的经济效益。 三 山地建筑合理建造的措施 1 融合山地自然环境

天人合一是古代中国人自然哲学的最突出特点,因此大自然的要素如山、水、风等均被中国人高度重视,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宗旨。

地形的高差和地质的不同使得山地建筑的设计环境具有许多独特性,对设计而言,既是难度,也是激发设计创作灵感的因素。重庆直辖10年来,与自然高度融 合的山地建筑文化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又增添了现代特色和新的内涵。随着关于山地建筑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合理建造已经产生了“层次丰富景观美,空间利用效率 高,建筑形象变化多,节能节地措施巧”的良好效果。 2 借鉴传统技术模式

传统山地建筑的主要代表——山地民居,自古以来就是最具生态意义建筑类型。对山地建筑文化的研究证明,我国西南山地区域由于受到三大文化板块的碰撞融 合,产生了“邛笼”、“干栏”、“合院”三种主要建筑物种。三大建筑物种背后独特的适应地形和气候的技术模式,常常与现代“生态建筑”的理念相似,在重庆 山地建筑中得到高度融合,成为现代山地城市建筑创作中可供提炼和借鉴的宝贵文化资源●[1]。 3 结合现代设计理念

近年来在建筑创作中涌现出不少新的理念,如城市设计、节能节地、健康安全、生态环保、人性化人情味、地域性地方特色、数码表皮等等,它们从不同角度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目标。这些新理念其实与“合理建造”的目标是一致的,充实了山地建筑“合理建造”的现代内涵。 4 善用现代技术材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山地建筑创作时也有众多新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可资利用,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是双刃剑,要达到现代山地建筑“合理建造”的目标, 就需要对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正确应用。一方面现代山地建筑要体现时代特点,适应地形和气候的传统技术模式要通过现代材料和技术来体现;另一方面,要警惕对 这些现代材料和技术的不当使用造成对环境的影响甚至破环。 四 合理建造实例分析

重庆万州江南新区是为了满足城市扩充要求而设立的城市新区。管委会办公综合楼用地处在一大片尚未建设的原山地农田区域,因此建筑的设计修建对于城市新 区的建设具有强烈的示范意义。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建筑用地以弧形山势为背景,

地形高差达20 m,朝西面向城市弧形主干道、长江,以及江对岸的主城区,从建筑景观及观景的角度考虑,建筑部分必须西向,需要解决夏季建筑过热的问题、复杂地形的利用问 题,以及与道路环境的协调问题。建筑性质为政府管理办公,空间复杂,造价有限,需解决形象和造价的矛盾。 1 建筑布局与用地环境协调

(1)宏观环境:江南新区管委会办公综合楼基地东面背靠拔地而起的陡峭弧形山岩,山岩两端突出,突出部位连线的中垂线从基地南部穿过。设计以此中垂线为轴线,建筑平面整体为倒“T”形,并呈弧形展开面向长江,建筑正面主入口中心放在此轴线上(图1)。

(2)中观环境:用地西边城市主干道为弧形,形成建筑前不规则广场。设计将西向内廊办公部分前后拆开一段,南段与道路垂直,北段指向道路交叉口,有效调整了建筑与道路的关系,在建筑前形成较规整的广场空间,有利于展现建筑形象。 (3)微观环境:整个小区有两期工程,办公综合楼为第一期实施工程,高度控制在24 m以下。基地北部规划高度为50 m的二期工程。两期工程之间布置一个矩形庭院协调区内两期工程的整体性,通过建筑水平和竖直体量的对比,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图2)。基地东南角有一条小 溪,设计将其保留并整治为城市水景,行政人员入口广场通过跨越小溪的小桥与南面城市支路连接(图3)。 2 多种措施节约建筑造价

(1)控制建筑高度:建筑高度控制在24 m以下,有效节省结构、消防设备等造价费用。

(2)分层入口:由于地形高差较大,西南角和东南角、东北角和东南角均相差约20 m。建筑采用分层入口,最大限度减少对地形和自然地貌的破坏。建筑的行政入口比建筑前主入口高两层(图4)。行政入口大厅下面就可以布置大会议厅,大会议厅人流从主入口进出●[2]。

(3)地下通风采光:南边行政人员入口一侧挡墙脱开建筑,建筑北边在二期工程实施前作自然放坡的处理不但节省造价也使原本地下的大会议厅得以完全自然采光通风,更方便人员疏散。

(4)潜伏设计:建筑功能以后有可能转型为旅馆,因此在办公室设计时预留了今后安装卫生间的空间及管道通道(图5)。

(5)建筑剖面处理:建筑功能复杂,通过根据大空间功能要求将建筑剖面作不同的两层上下贯通,不但满足了功能要求,而且有效控制了建筑高度(图6)。 3 借鉴传统生态技术模式

(1)大空间南北向:建筑后面南北朝向部分为六层会议及展示空间,这样布置可以有效减少空调费用和能耗。大会议厅南侧处于行政入口广场以下,挡墙脱开建筑布置,因此其南侧不受太阳照射,北侧却可享受均匀温和的天空漫射光,故该大厅夏季阴凉,空调能耗少(图7)。

(2)小天井改善微气候:建筑内廊进行拆分后,形成三角形内部灰空间,改善了常规长内廊的采光通风条件。由于小天井的“烟囱效应”,也会形成有利的建筑内部微气候环境(图8)。

(3)西向小空间防热:建筑朝西面处理为七层对外办公部分。为了解决西晒给办公室内空间带来的不利光环境和热环境问题,同时照顾观景需要,建筑作水平门带窗,墙面以外挑出1.8 m宽阳台。 4 充分照顾城市及建筑景观

(1)城市景观:建筑内廊前面一边作弧形,以取得建筑前广场空间的迎合感,供外来办事人员进出。通过如此设计处理,综合楼与西侧城市道路之间形成较规整的行政广场,广场平面形状既使建筑有良好的景观条件,也使建筑能够与道路条件协调,形成亲民环境气氛(图9)。

(2)屋顶利用:考虑到今后周边可能会大量出现百米高层,建筑屋顶大部作水平格栅,方便屋顶绿化及屋顶活动,改善了建筑立面比例和其他高层、山顶的俯视景观。

(3)建筑形象:建筑各立面均采用氟碳外墙漆,做成钙塑铝板效果,美观大方且造价经济。建筑北端与中轴线不对称的部分通过立面处理进行划分,其下为穿过建筑的通道。通过以上处理,突出了行政建筑庄严而不失平易的性格(图10)。 通过运用山地建筑学合理建造的指导思想进行建筑创作过程中各个层面的处理,使这个建筑的土建造价仅739.32元/m●2(水电结合二次装修外包,未 计在内),而且建筑建成并使用两年后,持续受到使用者及当地舆论的好评,达到了社会效益、景观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最佳的合理建造目的,被评为重 庆市2007年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本建筑的主创人员除本文作者外还有顾红男副教授、陈纲副教授。 注释

①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上的讲话中对建筑方针在当代的内涵作了比较全面的解释。

参考文献

[1]戴志中,杨宇振. 中国西南山地建筑文化特征.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2]戴志中. 现代山地建筑接地诠释. 城市建筑,2006(8):20-24.

收稿日期 2007-09-10

1 建筑与宏观环境 a 建筑与弧形山势协调 b 建筑面向长江及主城

2 总平面 3 建筑与微观环境 a 行政人员入口总体环境

b 基地原有小溪作为场地文脉被保留并融入景观之中 4 建筑侧面行政人员入口 a 入口广场

b 建筑后部比前部高两层,内设各种会议和展示空间 5 三层平面 6 剖面

7 建筑内部各种大空间均处理为南北朝向 a 贯通建筑一二层的多功能厅 b 贯通建筑三四层的规划展示厅 8 天井

a 天井地面栽种阴生植物

b 天井狭窄一端逐层挑出,使天井面积下大上小,加强烟囱效应,既遮雨,也形成趣味空间。 c 天井空间

9 利用地形组织主入口广场景观 a 主入口广场最高处人行道

b 主入口前的平台可供观景,群众集会时兼作主席台 10 建筑主入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