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标签:口算;估算;笔算;兴趣;算理;练习
计算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它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分析计算结果错误的原因:
(1)学生对计算不够重视,遇到难题能够思考,而且能够正确列式,计算结果时认为是小事,计算不认真不回头检查,这种现象多存在于优等生中。
(2)算理不清,算法不会。这种现象多存在于学困生中。
(3)没有良好的习惯,部分学生不细心,常常出现抄错题的现象,慌慌张张,加减不分,乘除不辨。
(4)计算枯燥,学生不感兴趣。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种渠道。
一、加强口算教学
口算指的是不用任何工具,而在脑中直接进行计算的能力。
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运用最为广泛,口算在小学阶段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笔算和估算学习的基础。因此,口算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获得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坚持不懈地训练。因此可以利用新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并及时校对,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二、提高估算意识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无法得到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取的计算方法。而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估算的次数,远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在笔算时结合估算,也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让学生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估算初步检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应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三、重视笔算教学
笔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重点,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笔算完成,而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容易粗心。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计算训练,
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体验计算的乐趣。要及时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2.加强算理的理解
在计算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形象直观的具体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在计算32÷2
时,首先让学生拿出32根小棒(3捆加2根),然后利用小棒分一分。学生先把3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1捆,多下来1捆和另外2根刚好12根,再平均分成两份,每份6根。用小棒分过以后再让学生来笔算,学生自然而然就清楚这题的笔算过程为何这样算了。如此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充分感知,体验由直观理解到抽象算理的过程,可使学生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掌握。教师还可以运用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如在教学8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先让学生回顾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的,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领悟到8加几的进位加法也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算理清楚了,将对学生正确进行计算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3.加强练习的力度
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通过不断应用计算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练习实现的,所以必须加强基本训练。训练不仅要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而且要把技能转化为能力。合理分配练习时间,保证适量的、经常性的练习时间要合理分配。
4.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不同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快速的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体现的是不同儿童自己学习的特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发展学生运算思维的有效途径。
5.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
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简算的尽可能简算,没有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
(2)规范书写的习惯,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对齐。
(3)认真检查的习惯,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不能一蹴而就。
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