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里的“创造”是指推动历史前进的行为,与破坏和阻碍相对应。如果英雄即历史人物是杰出人物,那就应包含在人民群众的范围之内,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创造历史活动具有统一性。所以,没有必要说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如果历史任务是反动人物,他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活动是背道而驰,南辕北辙的。因此,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只能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3.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此观点正确。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即在流通领域进行,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够哦买这创造剩余价值。价值增值的秘密就在这里。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4.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价值发生增值的资本。此观点错误。资本按周转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按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是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值,是可变资本。但就价值周转方式来讲,这部分资本也同投在劳动对象上的资本一样,疏于流动资本。不能混淆这两种不同划分方法,把流动资本看作是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值的资本。 简答 1.怎样科学的对待马克思主义? 不断的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做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如何正确理解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第一.要把握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主要表现有:首先,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一样是客观的物质构成的,充满着内部矛盾的辩证运动过程,都具有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规律本身。其次,社会规律是自然规律长期发展的结果,自然界与人的分化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分化的前提,社会规律是高级运动规律,自然规律是社会规律的基础,社会规律是自然规律的延伸。再次,作为客观对象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在人的实践果冻中都能被人的主观能动性所反映,认识和利用,都发生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有用无用的价值关系。最后,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利用都是为满足人类实践的需要。第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自然规律是物质世界低级运动规律,是
作为一种盲目的无疑是的力量在起作用,自然规律通过事物之间自然而然的方式表现出它们的相互作用,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是人的能动的创造过程,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是决定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4.怎样用辩证唯物主义联系的观点来分析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在社会领域,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人物,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5.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一,术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第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首先,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消极作用,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引起的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其次,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有关。
6.什么是剩余价值?如何正确认识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公用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生产自动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工业机器人的开发利用,用机器操纵机器,代替了工人大量的体力劳动和部分的脑力劳动;二是自动化产生线的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的所谓“无人工厂”。总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自动化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晶,它是普遍采用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获得比过去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取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而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