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解析】
关注文言文:
《文言文二则》选编了关于车胤和李白的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的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
本篇课文,有一些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基本一致。比如“倦”是“疲倦”的意思,“贫”是“贫穷”的意思,“弃”是“放弃”的意思,“感”是“感动”的意思,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关注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1. 借助古代与现代汉语意思相一致的词语,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 根据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 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3.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4. 能从文言文中体会勤奋好学、做事情坚持不懈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2.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道理。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恭、勤、焉”3个生字,会写“囊、萤”等7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 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看注释,扩词语,联系生活。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其中的道理,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精致与典雅。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兴趣,学生字
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来猜一则谜语,“白天草丛待,夜晚空中游。一盏小灯笼,挂在身后头。”相信你一定猜到了,这就是“萤火虫”。
2.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萤火虫是一种生活在草丛里的昆虫,来看看“萤”这个字,上面就是草字头,下面是昆虫的虫。再来猜猜这是哪个字呢?
预设1:这个字就像是装满了东西的袋子,袋子的口用绳子扎起来,我猜这个字是“囊”。 预设2:我猜这个字是“囊”,因为中间圆滚滚的好像一个袋子装了很多东西。 教师追问:同字形还能看出它的意思来,这是多么形象啊。装香料的袋子我们叫它“香囊”,旅行用的袋子我们叫“行囊”,文中还有一个词叫“练囊”,“练”是白色薄绢的意思,“练囊”是什么意思呢?来翻开语文书102页,从注释中寻找答案。
预设1: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就叫做“练囊”。
教师引导:“囊”这个字,笔画比较多,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1:横要短,凸宝盖要写的宽一些,两个口要写在横中线以上。
预设2:在书写的时候下面的三个横要间隔相等的距离,“竖提”要和左边的竖对齐,这样才能写好看。
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在田字格里写两个“囊”字,写完和例字对照一下。(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看图识字,降低学生们识字难度,让学生说一说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笔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二、读通读顺,初读课文。 1.读正确,边读边识字。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翻开书102页,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则文言文是“囊萤夜读”。 板书(囊萤夜读)
提出要求:之前同学们学过不少文言文了,你积累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 预设1:学习文言文要多朗读,还可以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预设2: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引导小结:是啊,多朗读和看注释都是理解文言文的好方法,在课前预学的时候你一定用过这样的好方法吧。
(2)教师范读,读出韵味,学生模仿读。 (3)带拼音生自由读,点名读,齐读。
教师补充:“盛”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的意思是把萤火虫装在袋子里,所以这里应该读“chénɡ”。
(4)去拼音读
教师引导:带着拼音同学们能够读准,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看看你能读懂句子吗?快
来试一试吧。
学生自由读,点名读。 2.读流利,整体感知
(1)教师引导:“胤”是一个人的名字,他叫“车胤”,所以这句话要在“胤”后面停顿,再来读读。
学生读,点名读
(2)提出要求:我们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那课文讲了什么事呢? 预设1:我之前读过这个故事,所以很容易就能读懂。
预设2:这个故事讲的是车胤勤奋好学,不知疲倦。但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引导小结:温故而知新,借助之前读过的故事,来学习新的知识,是很好的语 文学习方法。如果没读过也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三、借助阅读资料,理解故事
1.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每个小组,每人一句话,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 小组讨论交流每句话的意思。(时间5分钟)
2.教师引导:好了,我们来一起说一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1:我来说第一句的意思,“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句话的意思是“车胤肃静勤勉,学习不知道疲倦,他学识渊博,通晓许多知识”
预设2:借助注释,我知道了“恭勤”是“肃静勤勉”的意思,“通”是“通晓,明白”的意思。
追问:借助注释我们读懂了“恭勤”和“通”的意思,那注释里没有的字怎么办呢?
预设:可以给单个的字组词,例如“倦”可以组“疲倦”
教师引导:文言文里常常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可以像这样给她组个词,这叫做“扩词语”,这也是理解文言文很好的方法。说起扩词,我们同学们很熟悉吧,比如“倦”这个词,我们可以组“疲倦、困倦、厌倦”等等,我们该选哪个词呢? 预设1:我们可以把词组带到原文里,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就知道了。 预设2:前面说车胤很勤奋,“不倦”是不知道疲倦的意思。 预设3:“博学”这个词语我们现在还在用,是“学识渊博”的意思
引导小结:有些词语,古代的意思和现代是想通的,像这样的词我们可以联系生活来读懂它。读懂了他的意思,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学生齐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教师引导:真是一位勤奋学习的车胤啊!
学生再齐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教师引导:学习起来,不知道疲倦,真让人敬佩。 学生再齐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教师引导:正是因为这样的勤奋,才有了现在的博学多通啊!车胤究竟是怎样勤学苦读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3. 教师引导:利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谁来再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1:我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贫”,“贫”是“贫穷”的意思。
预设2:根据注释,我知道“练囊”是“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萤火”就是我们说的“萤火虫”。板书(练囊)
预设3:“以夜继日”就是“夜以继日”的意思。
预设4:这句话完整的意思是,“车胤家里很贫穷,不能常常得到灯油,夏天的时候,就在白色薄绢做成的口袋里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夜以继日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看注释,扩词语,联系生活这三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四、借助插图,感悟人物品质
1. 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课文插图,插图上描绘的正是车胤以练囊盛萤火,夜以继日勤学苦读的样子,车胤的衣服上缀满了补丁,旁边的萤火虫发出微弱的亮光,但是车胤读书却是那样的认真,甚至不知疲倦。结合插图说一说,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车胤呢?
预设1:我读到了一个勤奋好学的车胤。 预设2:我读到了一个热爱读书的车胤。 预设3:我读到了一个刻苦努力的车胤。
提出要求:像课文里说的那样,还是一个恭勤不倦,博学多通的车胤。课文第一句介绍车胤的品质,接下来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样的写法你读懂了吗?那就让我们想象着车胤勤学苦读的画面,用你的朗读再来感受他的品质吧。 学生配乐齐读。
引导小结:听着你们的朗读,仿佛把我带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个不眠之夜。这节课上我们用看注释,扩词语,联系生活的方法,理解了关键词的意思的意思,借助关键词,我们理解了课文的整体意思。
2. 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玩个小游戏,我来说意思,你能从文中找到和它对应的句子吗? 学生与教师做游戏,一问一答,理解文章意思。
师:车胤恭敬勤勉,学习不知道疲倦,他学识渊博,通晓许多知识。 生: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师:他家里很贫穷,不能常常得到灯油,夏天的时候,就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里装几十
只萤火虫来读书,夜以继日的学习。
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设计意图:文言文语言精练,一字传神,寥寥几字便能将意思传达清除。教学中从初读课文,再读课文,到品读课文,理解内容,走实每一步。教学中紧紧抓住“读”,给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逐步解决音难读、句难通、文难用的问题,让学生有所收获)
五、方法迁移,延伸阅读
教师引导:在古代,像车胤一样勤奋好学的人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吗? 预设1:我还知道匡衡,他凿壁偷光来学习。
预设2:我知道江泌映月读书,江泌家里很贫穷,白天要忙农耕劳作,只好利用晚上时间学习,但又买不起灯油,月亮西斜,他便拿着书,爬到房顶上借着月光读书。
引导小结:同学们课下可以找来这两个文言文故事读一读,运用我们今天学习文言文看注释,扩词语,联系生活的方法去理解。板书(看注释 扩词语 联系生活)
六、课后作业 1.背诵《囊萤夜读》
2.搜集关于古代勤学苦读的故事读一读。 七、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看注释 扩词语 联系生活
学习文言文方法
练囊 倦:疲倦 博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卒”这个生字,会写“逢、卒”2个字
2.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 熟读成诵,背诵课文,感悟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用多朗读、看注释、扩词语还有联系生活地方法来学习了《囊萤夜读》这篇文章,接下来我们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读一读《铁杵成针》。
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在书上进行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夯实基础,为今天自学《铁杵成针》做好铺垫。)
二、小组讨论,理解文意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用看注释、扩词语、联系生活等方法,在小组里说一说课文的意思。
(1)生自由读,点名读。 (2)小组讨论
2.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全班交流一下。
预设1:我想提醒大家“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这一句的停顿,应该在老媪后面停顿。我们在《清平乐.村居》中学过,“媪”是老妇人的意思,注释三告诉我们“方”是“正在”的意思,“逢老媪方磨铁杵”的意思是“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杵”,所以要在“媪”后面停顿。
追问:明白了意思我们就能读对节奏,看来想读好这篇课文还得知道它讲了什么? 预设1:我们小组来汇报。读了注释一我知道“铁杵”是“用来捣衣或舂米的铁棒”,“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
预设2:“磨针溪,在象耳山下”,意思是“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脚下。” 预设3:“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这一句可以给“弃”组个词“放弃”,这句话是说“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预设4:“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意思是“路过这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
追问:是谁路过这条小溪呢?文言文常常呈前省略,在理解的时候可以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李白路过这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接下来这句话也有省略,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预设5:“问之,曰:“欲作针。”,意思是“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教师引导:瞧,把课文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出来,我们是不是听的更明白了呢?再看最后一句。
预设6:“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意思是“李白被她的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学业。” 3.理解全文。
教师引导: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让我们把它们连起来,试着说说这篇文章的意思。 预设: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脚下,世间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李白路过这条小溪,遇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李白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学业。
(设计意图: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在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不断加深,文章的内容就水到渠成的让同学们理解。)
三、走进人物,感受品质
(1)教师引导:课文读懂了,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完了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小组交流讨论解决。
预设1:老妇人为什么要把铁杵磨成针?
预设2:老妇人磨铁杵和李白完成学业有什么关系吗? 预设3:这个故事是真的吗?
(2)教引导:有疑才会有进步,我们先来看看前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有关注到文中的主要人物老妇人和李白,看来要想解决问题我们还得回到原文中,请同学们圈画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到他们怎样的品质?简单批注在旁边。
预设1:从“未成、弃去”我知道李白开始想要放弃学业,但是最后李白“感其意,还卒业”说明最后他又回去积极学习了,我觉得李白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预设2:李白最终完成了学业,肯定离不开他的勤奋努力,所以我觉得李白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教师引导:从一开始想要放弃到后来完成学业,是什么改变了李白呢?
预设1:李白在磨针溪旁边遇到一位老妇人,他正在磨铁杵,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老妇人的意志力感动了。
预设2:铁棒那么粗,要磨成针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我觉得老妇人特别有耐心。 预设3:我觉得老妇人这样做太费事了,直接去买一根针不就好了吗?干什么要把铁棒磨成针呢?
追问:是啊,李白可能和你们一样,也会有这样的困惑,想一想李白会如何问老妇人,老妇人又会如何回答呢?
预设1:李白问:“老婆婆,这铁棒这么粗,你什么时候才能磨成针,直接去买一个不就可以了?”
预设2:老婆婆回答:“铁棒虽然粗,但只要我坚持不懈的磨,总有一天能磨成针啊!” 追问:听了老婆婆的话,你有什么感受吗?
预设1:我感觉老婆婆的决心很大,要把铁棒磨成针,她一直在努力,我觉得她特别有毅力。
引导小结:是啊,正是老妇人这铁杵成针的精神感到了李白,才能激励李白完成学业啊!接下来,就让我们把对人物品质的理解送回原文中,再来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质疑,训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爱动脑筋的习惯。) 四、借助动画,再现故事
(1)教师引导:听了同学们朗读,这位坚持不懈的老婆婆和勤奋好学的李白仿佛就在我们身边,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铁杵成针》的动画,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教师引导:跟随动画,我们又一起回顾了故事的内容,那能不能用文言文来给动画配音呢?请你试一试。
学生小组讨论,试着配音。
教师引导:好了同学们,我们又一次走进故事感受人物的品质,现在走出故事,还记得同学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李白真的遇到了这样一位老婆婆吗?
预设1:我觉得是真的,因为李白能有这么大的成就,被世人称为诗仙,一定离不开他的刻苦努力,老婆婆一直激励他。
预设2:我觉得这不是真实的故事,铁棒怎么可能磨成针呢?可能是这个地方叫磨针溪,人们根据地方编出了这样一个故事。
预设3:文中有一个字“世传”说明这是一个传说,不一定是真的呢!
引导小结:理不辩不明,听了同学们的 ,相信你的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其实真实也好,相传也罢,更重要的是故事背后传递给我们的道理。我们用“铁杵成针”来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难的事都能做成功。
四、链接生活,理解应用
(1)教师引导:虽然铁杵成针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没有真实发生过,但是在我们身边确真的有这样的人。(介绍梅兰芳坚持勤学的故事)
追问:读了梅兰芳的故事,有什么感受吗?
预设1:梅兰芳先生每天练眼睛,一练就是十年,这就是铁杵成针的精神啊!梅兰芳就是这样的刻苦学习,才成为了京剧表演大师。
(2)引导小结: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也离不开这样的意志品质,在你的生活里有没有铁杵成针的例子呢?下课了和同学说一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当你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不妨想想少年李白的故事,坚持下去一定有所收获。这节课,你又掌握了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让我们跟随一个小口诀回顾一下:
反复朗读是关键, 注释扩词想画面。 古今词义多相通, 联系生活能读懂。
(设计意图:总结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 五、课后作业
诵读两篇文言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两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每一句话的前提下,能完整地说出文言文的大致内容) 六、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李白 老媪
勤奋学习 坚持不懈
【课后反思】
《文言文二则》是四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课所编排的内容是《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囊萤夜读》主要讲了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只好捕捉萤火虫照明读书的故事;《铁杵成针》主要讲了李白小时候贪玩不爱学习,后感动于老人铁杵磨针的毅力开始认真读书的故事。这两篇文言文都有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作用。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学习古人热爱读书的精神、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借助注释,反复读课文,理解内容
四年级的学生不太了解文言文,学生虽对其有很大的新鲜感,但在理解语言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达到思维的兴奋点是我组织教学的关键。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读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贯彻“读”,为此我准备了“四读”。
一读,读通。使学生能读准字音,解决字词障碍。 二读,读懂。能够了解文章大意。 三读,读细。理解课文重点内容。
四读,读出味儿。初步感悟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中,读懂和读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出语言的味儿,读出故事的味儿就是难点了。 (二)读懂课文,领会文章主旨
在前面反复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领会文章主旨环节,我让学生小组讨论,看从这两则文言文中能够学到古人的什么精神,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每个人都发表对文章的理解,在讨论中领会故事的内涵及人物精神。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借助注释,反复读课文,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二)小组讨论领会文章主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在讨论中学生也学会了古人热爱读书的精神、锲而不舍做事的精神。
三、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能够领会文章的主旨,有所收获,但是一些学困生理解文言文有些困难,不能参与到小组讨论领会文章主旨的学习中,不能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收获不大。
四、改进措施
下次再上这节课时,借助注释,反复读课文依然让学生读懂课文,小组讨论文章主旨。对于学困生不理解文章主旨的问题,我让学生讲故事,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把《囊萤夜读》的故事给大家讲出来,把《铁杵成针》的故事找学生出来表演,让学生更直观地领会文章的主旨,爱上学习文言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