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社会工作综合能力》P9-10】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4. 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二)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1、1900年至1949年我国的社会工作
①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了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②晏阳初倡导并极力推行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③40年代,当时政府把社会工作引入我国,对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2、1949年至1978年我国的社会工作
①1952年政府决定在大学里取消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断。同年,燕京大学被取消。②城市实行“单位制度”,农村依靠家庭和村集体解决困难。这种社会工作是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二、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①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②1988年国家决定在部分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在制度上打开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门。③1991年中国社工协会成立。1994年中国社工教育协会成立。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的特点: a、政府积极探索 b、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 c、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 d、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参考论文《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内涵与推进路径》】
中共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框架下“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可以说,大力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是当前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专业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充分彰显其功能作用的重要前提。
1. 以保障服务对象特别是弱势群体发展权利为中心。
服务对象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尊严能否得到充分维护,是衡量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服务成效的重要考量指标,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彰显社会公平和融合包容的关键,它是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发展权利保障作为健康发展内涵的核心,符合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本质要求,并与党和政府的服务宗旨高度一致。
2.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健康发展
作为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之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总量为1 025 757人,全国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证书的人员共326 574人;并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社会工作教育和职业评价体系,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处于“健康发展”的初
级阶段。政策制度建设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目前的制度创设仍然存在法制水平低、体系不健全和衔接性差等诸多问题,致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低水平发展。此外,社会工作是一个应用型职业,社会工作服务是对专业化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行动实践,但是目前在高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安排设置、学生实习实践以及一线社会工作者职业胜任力建设等方面仍较为薄弱。 3.本土化专业知识体系的科学建构
本土化的专业知识体系是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生命基础,它对建立社会工作专业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社会工作科学化的重要目标。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它的专业知识体系主要由价值伦理、理论思想和方法技巧等三部分构成。其中,价值伦理是整个体系的灵魂,它是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服务实践过程中应首要关注的,直接影响着专业社会工作理论思想的构筑以及方法技巧的使用;理论思想是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的指导;方法技巧是社会工作服务递送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服务专业度的重要体现。
社会工作服务是一种“人在情境中”的行动实践,但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建构势必会受到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这就要求处理好“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识别和廓清专业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理论思想和方法技巧的国际通用要素,积极参与到共建共享国际社会工作的对话和交流中来;另一方面,还要始终秉持在时在地情景原则,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清晰认识,辩证考察中西方社会工作发展渊源和脉络,充分结合国情处境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社会工作知识体系。 4.城乡社区服务平台的良性搭建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社区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和基础细胞,是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的交汇聚焦点。在社会工作自身价值使命的驱动之下,社区理应成为社会工作服务开展的重要实践平台,因此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社区治理主要依托社区服务来推进实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然而,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都需要专业的确认,这恰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优势所在。从此意义上讲,专业社会工作理应是社区治理优化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手段。
毋庸置疑,基层社区的指涉包括城市和农村,服务平台的搭建潜在要求专业社会工作对基层社区治理的广泛参与和深度介入。我国的社区治理具有“共治”的属性特征。因此,要实现城乡社区服务平台搭建的“良性”化,专业社会工作就要在具体服务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和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探索和创新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与创新的新机制,正确处理与其他治理主体的角色边界和互动关系,致力于倡导社区居民主体意识和培育社区居民参与能力,从而重塑和建构回应性社区共同体。
(三) 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1.美国在国内战争时期就出现了给薪的社会服务人员,社会服务开始成为一种职业。 2.西方社会工作产生阶段的特点: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工作对象以贫困者为主、社会服务人员开始职业化、社会工作受到社会政策的影响。(简称社会民工)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
(1)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训练的发展和正规化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 ①1893年英格兰开设了一个两年制的“慈善学校”,开启了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历史。
②1898年美国的纽约慈善组织会社举办了六个星期的训练课程,训练受薪的“友善访问员”。
③1904年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191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课程。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确定
①1898年美国社工学者玛丽•里士满出版了《贫民中的友善访问》,开始对社会工作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化总结。1917年她发表了《社会论断》一书,里士满指出,友善访问员就像内科医生一样,要运用“研究—论断—治疗“的科学方法去助人。1922年她又发表了《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
②20世纪20年代个案工作做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工接受。40年代小组工作做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工接受。60年代社区工作做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工接受。70年代社会行政做为一种间接的方法被社工接受。
(3)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立对专业服务起到了规范作用,促进了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确立。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慈善组织会社在英美国家大量出现,协调政府与民间各慈善组织的活动。英美国爱的睦邻组织运动则从社区的角度为社会服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美国1918年成立了“美国义工协会”、1919年成立了“美国学校社工协会”、1955年成立了“全国社工协会” 三、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 1、专业的特征
1957年格林伍德在其《专业的属性》中指出专业的特征:
①已被社会广泛认可。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③具有专业权威。④职业内部有伦理守则。⑤职业群体内部形成了专业文化,从业者有高度认同的价值观,有基本一致的专业行为方式。
2、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特点 (1)专业方法的发展 (2)目标模式的变化
社会工作从原来的治疗、救助模式变成了治疗—预防(即:预防问题的再出现)救助—发展(发展案主的能力)模式。如从“授之以鱼”变成了“授之以渔”或“助人自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3)工作对象的拓展
有(流失)流浪者、失业者、失依儿童和老人、残疾人、贫困家庭、人际关系障碍的人、心理上、精神上处于亚健康的人、农村社区发展、自然环境保护。 (4)理论派别的形成
社会工作方法和理论受到了社会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影响。社会工作也特别注意发展自己的理论,包括实践理论和一般理论。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包括社会哲学层次的宏观理论、针对某一类问题的中观理论和实践(微观)理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