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酒,它叫忘忧,据说能使人忘记忧愁。有人觉得应该喝这种酒,因为喝了它之后就会遗忘自己的烦恼。所以,人们称这种酒为忘忧酒。
有人认为,多数人喝酒只是图个痛快,没有其他目的。他们认为,能让人暂时忘记烦恼的事情就是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他们认为:人活着不可能没有忧愁,就像白天不可能没有太阳一样。正是这种目光短浅、缺乏胸怀的想法,才会让一些酒厂把目标盯准了中学生市场。 可笑的是,中学生虽说心智成熟,但毕竟年龄尚小,阅历浅,更容易被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所迷惑。
我不赞成这种观点。中学生也是社会的一份子,难道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不重要吗?中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自尊心极强,还没有经受过社会的考验,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盲从,被人们戏称为“法盲”。他们每天忙碌地生活和学习,已经筋疲力尽,哪有精力再去管那么多闲事,承担那么沉重的心理负担呢? 如果再因为饮酒而误入歧途,岂不是罪过? 忘忧酒只会让中学生误入歧途147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们总抱怨人生的痛苦多于欢乐,那么就请到水边静静地观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吧;到山林里静静地欣赏鸟儿展翅飞翔吧!世界原本就是美好的,用不着那么多顾虑,更不必追求功名利禄。不要执著于一时的成败得失,不要放不下手中的“刀”,也不要舍不得放弃“手中的“剑”。这样,你就会发现,在浩瀚的宇宙间,
- 1 -
在广袤的大地上,你始终是自由的,永远充满快乐。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早提到“酒”的是在《论语》,而第一次使用“酒”这个字眼是在《诗经》。其中对酒的描写十分生动:“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等等,不胜枚举。 孔子曾这样评价酒:“唯酒无量不及乱。无量不及乱,唯酒无量不及乱。”这样的话体现了孔子对酒的态度,即“酌”而不“醉”。酒,可以消愁,却绝对不可乱性。在品尝美酒时,我们应当遵循孔子的思想,讲究适可而止,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情,做到“中庸之道”。
纵然说上述论证都是正确的,但仍旧无法解决问题,这又该怎么办呢?其实,人生之路漫长而遥远,是要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切莫心急。如果总纠结于某一件小事而停滞不前,岂不辜负了大好时光?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