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育德于教
作者:钟艳如 谢艺
来源:《新校园(下)》2016年第12期
摘 要:本文从“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育德于教”入手,结合学生所学教材,探索了三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在教材中找准德育的切入点,在课堂中选取德育的渗透法,在实践中以教师言行深化德育,抓住语文课堂内外的一切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由此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语文学科;德育;渗透;身体力行
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定的总目标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语文学科在小学基础教育中课时较多,教学时间较长,在教学过程中所实现的德育成效远超其他学科。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学科中育德于教呢? 一、努力钻研课本,找准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文质兼美的作品,既能让读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韵味,又能使人接受崇高品质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起学生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成都市小学使用的北师大版语文教材,精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描绘祖国山川秀丽,展现自然美的;有刻画人物崇高心灵,抒发爱国情怀、民族大义的;有古今中外的优美诗词,体现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还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悠久历史的…… 各种体裁和题材的课文以不同方式展示了作品文与质的和谐统一。学生在学习知识之余,还能感知真善美。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努力探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自然渗透德育思想。因此,教师要努力钻研课本,找准教材中的德育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切勿枯燥说教,既不能一味讲授文学知识,也不可一味强调德育教化。语文教师应当寓教于情、寓教于理,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效果。
如,《喜爱音乐的白鲸》这篇文章,以白鲸嬉戏图、白鲸遇险图、白鲸获救图等几幅生动的画卷,让学生感知到白鲸的可爱与遇险后的惊险场面,通过人们不懈拯救白鲸的故事,让学生树立起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回自己的祖国去》以中国数学家华罗庚听闻新中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立后迫切归国的故事,展现出中华儿女强烈真挚的爱国情怀。《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小故事,让学生明白“做人不可浑水摸鱼,需要掌握真才实学”的道理。 二、精心准备课程,选好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法
语文课堂是语文学科传道授业的主渠道,语文教师身兼“教书”“育人”两大重责,该如何在日常课堂中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找准德育切入点,把握好教育尺度,选择恰当的渗透法,从而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功效,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接受自然生动的德育教育。
1.开展丰富的语文教学活动,在字词句的理解运用中实现德育渗透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提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言文字是情的载体。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作品,字里行间中蕴含了深刻的德育思想主题。在学习品鉴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师要结合听说读写训练,借助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在字词句的理解运用中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训练方法。通过多种方式(自读、互读、分组读、范读、男女读、齐读、默读等)反复诵读,以读带讲,学生能在此过程中跨越时空的边界,和作者及文章中的主人公发起对话,产生思想的碰撞与共鸣,继而体会到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师要抓住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读中悟,悟中读。 2.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深化德育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课本里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从正面启发,引导学生在领悟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内心感受,使文中彰显的主题思想得到升华。如《我必须去》一课,讲述了李丹面对两难抉择:观看心仪已久的马戏团节目和承诺要去敬老院为老人表演,最后他坚守承诺,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学习完课文后,教师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将课本与实际结合,潜移默化中强化了“诚信”意识。 3.在作文训练时找准契机,将德育融入其中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学生而言,作文就是他们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将其主题情感融于文中的思维创作过程,充分展示出个体的自我感受。作文教学是塑造和表达学生心灵的重要方式。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机渗透德育,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充分发挥想象,树立明晰的是非观念,用语言文字去讴歌真善美,批判假丑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课外延伸,德育延续
语文教师在开展课程授课时,既要注重课堂教学,也要兼顾课外教学。德育教育除了以语文课堂为载体,还可实行课外延伸。课外阅读就是德育延续的一个重要场所。语文教师应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段特征,并结合其兴趣爱好,推荐适宜他们阅读的书目,并提供简单可操作的读书方法。
三、身正为范,以个体言行深化德育效果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情操、素养会直接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引领者,首先应当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特思想体验,因材施教,使其在学习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在享受审美乐趣时,体会德育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个体的言行,以身作则,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塑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其内外兼修,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激发自身潜能,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实现德、智、体、美、劳健全化发展。从这一层面上讲,将德育引入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工具学科,承载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将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入、渗透到语文学科中,使其落到实处,获得成效,让每个学生个体真切体验、感受到德育导向,并将其内化,以此指导自己的言行。这,就是语文学科德育魅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石月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22(3):123-125.
[2]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3):187-188. [3]张顺祥.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探究[J].亚太教育,2016(26):132. 作者简介:钟艳如,美学硕士,现任成都市光华小学语文教师;谢艺,成都市光华小学高级语文教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