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2012中国酒业风云榜——年度事件

2012中国酒业风云榜——年度事件

2021-10-14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2012中国酒业风云榜——年度事件
2012中国酒业风云榜——年度事件

多事之秋

2012年的中国白酒行业,波折不断、纷扰不停,

没有哪一年象2012年这样麻烦缠身。 经济环境下行仅仅是一个背景,影响着整个世界,

当然也影响着白酒行业。

但从限制“三公”经费,高端酒市场下挫, 到各种令企业猝不及防的食品安全问题,

却实实在在牵动着行业的走向。

所以,这一年,企业步步惊心,行业雾里看花。 谁也说不清楚2013年,白酒行业会走向何方。 但经历了所谓黄金十年,略停驻一下奔跑的步伐,

或许才能让行业整装之后,继续出发。

老名酒要发力

剑南春爆冷夺“标王”

概述

6.08亿元,谁也没有想到受2008年汶川大地震影响后沉寂近四年的剑南春,在2012年底一举夺下了中央电视台标王之冠。这让人们对一向以“稳健”著称的剑南春意欲何为产生了诸多猜想……

虽然有相关规定要求酒类企业在2012年11月18日的央视黄金资源招标过程中,只能参与四个项目的竞投。但这丝毫不影响剑南春夺取本届央视“标王”的决心。1.8亿元、1.61亿元、0.7亿元、1.01亿元、1.58亿元、2亿元,总计8.7亿元,整点新闻报时组合六个时段中,剑南春以6.08亿元抢占四个时段,成为最大的赢家,也成为本次招标会的标王。该价格比2011年央视标王茅台高出1.6亿元。现场,剑南春集团总经理助理乔愚、剑南春副总裁杨冬云,有说有笑,轻松夺标。

近年来,由于洋河、郎酒的崛起,业界多年形成的“茅五剑”铁三角受到冲击,声音式微,特别是在2008年-2012年之间,既是“洋郎”在央视上投广告递增最多的几年,也是“洋郎”发展最快的几年。

反观剑南春,自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受到一定影响后,在行业中的发展和动作明显滞缓。2012年,剑南春集团的销售目标是80亿元,但比起在2011年就跻身百亿集团阵营的洋河、郎酒,以及2012年销售跨过百亿大关的汾酒来说,剑南春显然需要奋起直追。这

或许可以解读为剑南春在2012年决意夺取央视标王的原因所在。除了对品牌的自信和造势外,更重要的是重塑“茅五剑”一线名酒的金字招牌。

实际上,进入2012年,剑南春的市场动作明显加快:2012年3月剑南春提价,普剑的终端价格猛涨至550元左右;请影视明星李幼斌代言的珍藏级剑南春广告全面登陆央视;2012年福州秋交会上,剑南春集团召开“金剑南酒新品上市发布会”,两款新品K6与K9价格剑指200元-400元的腰部市场。在新品发布会上,剑南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乔天明表示:“为实现剑南春战略核心品牌以及整体发展的战略需求,公司决定在10年时间之内将产品毛利全部投放到渠道费用和品牌推广费用中去。另外,2013年,公司将对金剑南进行全面的广告投入,每年将由公司总部在央视等高端媒体上投入数亿元的广告,坚决保证渠道动力。”夺取央视标王,正是乔老爷子一席话的最终兑现。

在市场层面,因过去4年客观造成的市场库存相对较少,经销商对剑南春的兴趣正不断积累,而业内人士也表示,剑南春现在是被严重低估品牌价值和发展后劲的企业,只要敢于锐意进取,重整渠道,加强改革,夺回一线阵营中与茅台、五粮液齐头的地位,并无悬念。而此次夺取“标王”或可视作剑南春战略转型的里程碑,显示着剑南春将重塑老名酒复兴的口号变为一种行动,将它身上所承载的质量与品牌相结合的中国名酒精神传达给全行业。

央视曝光“山寨”葡萄酒

进口葡萄酒遭遇诚信危机 概述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一次报道,让有关进口葡萄酒真假的话题瞬间引爆。进口葡萄酒在经过前几年急躁狂热的发展后,开始面临净化市场、消除经济泡沫的艰巨任务。

2012年2月,有关真假“拉菲”的议论几乎是一夜之间铺天盖地向行业和消费者袭来。首先是媒体上曝出一系列有关真假拉菲的话题:“拉菲空瓶3000元一个,回收后进行假酒灌装”“公海灌装假拉菲,再运回中国港口成为正规报关报检产品”“浙江一年喝掉十万瓶小拉菲,其中十有九假”等等新闻。

与此同时,浙江消保委联合媒体对外发布消费提示:“不开瓶十看,开瓶验酒五招”。 意在引导消费识别可信的进口葡萄酒。而将进口葡萄酒乱象问题推到风口浪尖,引起更大范围议论的,则是在2012年成都春季糖酒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的工商部门整顿查获的一些“山寨”进口葡萄酒。

虽然相关部门紧接着介入并开始对进口葡萄酒进行管制,但实际结果却让行业内专业人士不以为然。如所谓的“十看五招”大多是无中生有的辨别手段,央视报道中在提及假冒进口葡萄酒时,甚至将一些国际上真实存在的品名说成了“山寨”产品。这让本来就处于混沌之中的进口葡萄酒行业,更让人如雾里看花一样。于是卖的人担心,买的人疑心、喝的人忧心。在沿海部分地区,甚至有经销商找进口商要求退货,理由很简单——媒体说这是假货。

进口葡萄酒在热闹了几年后遭遇到从渠道到终端的最严重的一次诚信危机。现在进口葡萄酒在中国仍处于培养市场的初级阶段,利益的驱使导致种种商业乱象的兴起、经济泡沫的滋生,加之中国市场经济中信任成本高昂,使得进口葡萄酒始终与诚信问题难脱干系。

虽然在事态逐渐平息后有人提出的“媒体炒作说”和“幕后黑手说”,但对于进口葡萄酒行业来说,乱象是真实存在的,因乱象而引发媒体、大众和渠道商的质问,如不能及时妥善解决,必将影响全盘市场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或许这样一次危机对于进口葡萄酒行业来说也算幸事,让前几年过于狂热急躁的进口葡萄酒市场所滋生的经济泡沫渐渐破灭,让市场得以喘息的同时,对自身环境也进行良性调节,为2013年乃至以后更长久健康的发展积蓄力量。

虎头蛇尾“双公开”

行业透明须遵循经济规律 概述

2012年2月21日,在国家质检总局的指导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组织下,首批包括五粮液、茅台等在内的8家白酒骨干企业签署自律宣言,共同向社会承诺60日内“双公开”,即公开销售渠道、网点和供应量;公开假冒产品产销商名单和案件查处情况。但最终,承诺变为一纸空文。

2012年2月21日,在国家质检总局和食品工业协会主导和组织下,包括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洋河、汾酒在内的8家白酒骨干企业签署自律宣言,共同承诺60日内公开销售渠道、网店和供应量;公开假冒产品产销商名单和案件查处情况。这可视为国家为治理酒类行业乱象、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酒类行业一次“整风运动”。在自律宣言中,8家白酒骨干企业五粮液、贵州茅台、泸州老窖、江苏洋河、汾酒杏花村、郎酒、剑南春、水井坊纷纷承诺在60日内“双公开”。

每家企业确定2种品牌影响力强、销量大、经济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和假冒行为集中的主导产品,作为先行公开的品种,在企业官网、行业协会官网上公开其销售渠道、指定经销商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在随后的60天内,除水井坊等率先履行承诺公开上述内容外,其他企业公开的步伐明显滞后。其中,茅台在4月10日向中国酒业协会上报了部分承诺公开的信息,包括数百家经销商、900多家专卖店,但并未公布经销商所销售的产品类别。与此同时五粮液也迅速公布400多家经销商、800多家专卖店、15000家左右零售网点。

除此之外,60天之后其他相关企业并未如期履行“双公开”的承诺。于是媒体上“双公开大限已到,8大企业纷纷爽约”,“双公开意义重大,势在必行”等频频见诸报端,百度搜索中,含“白酒,双公开”关键字的搜索结果约3,880,000个。事件讨论程度之热烈,可见一斑。而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媒体、消费者对于白酒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关注。而这恰

恰是白酒企业决定爽约“双公开”时,所没有考虑到的。

2012年作为白酒多事之秋,除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影响外,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各类事件也层出不穷,这或许可视为一种督促之声,认为酒类企业应继续履行“双公开”承诺。毕竟在信息无法对等的情况下,公众更愿看到企业之于社会和大众的承担及诚恳。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双公开”可让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买到保质真品,也有利于打假。届时,国家质检总局会联合行业协会和企业,公布名优真酒品牌生产销售渠道,曝光质量违法“黑名单”。

当然,相关部门在制定相应政策时,对涉及商业秘密的内容予以一定保护也是必须考虑的。毕竟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以市场的手段去调整、引导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才是根本之道。

廉政工作会议严控“三公”经费

高端白酒暂别“三高”时代 概述

谁也没有想到,发展势头如火如荼的高端白酒会在2012年的第一季度末戛然而止。连续十年价格一路上涨的高端白酒价格在2012年掉头向下。2012年3月26日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传递出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禁止公款购买高档香烟、高档酒的消息后,白酒股票价格和产品价格双双下跌。高端白酒告别高价格、高利润、高速增长的时代,已成定局。

2012年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指出2012年要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继续实行零增长,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消息一出,资本市场率先反应,沪深两市白酒板块全线飘绿,高端白酒阵营带头下跌,其中五粮液领跌6.5%,泸州老窖跌幅6.47%,贵州茅台跌幅6.37%,洋河股份跌幅5.78%,古井贡酒跌幅5.78%,酒鬼酒跌幅5.22%。作为A股第一高价股的贵州茅台更是狂泄6.37%,一天之内白酒股市值蒸发142亿元,创出近3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其他白酒上市企业跌幅虽不及上述企业,但也是无一幸免。

与此同时,高端白酒价格持续走低。53度飞天茅台价格从最高约2000多元/瓶下降到1500多元/瓶,五粮液终端零售价跌破千元,回归到959元/瓶,国窖1573一度因市场库存压力巨大而选择降量保价。这与2011年年底高端白酒轮番上演涨价大戏形成明显的对照,而“十八大”以后中央继续加大反腐的力度,也令悬在高端白酒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时无法移开。高端白酒告别高价格、高利润、高速增长的时代,已成定局。

在高端酒价格下跌的同时,库存压力也屡屡被媒体提及。在要销量还是保价格的选择题面前,泸州老窖和郎酒纷纷选择降低销售任务,在部分区域市场回收库存产品,以求稳定渠道信心和产品价格。茅台方面则以自建直营店的形式,力图将53度飞天茅台的价格稳定在1519元/瓶的价格带上。

实际上,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几次约谈白酒几大企业之时,高端白酒价格高企不下

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随后发改委的“限价令”、央视的“限广令”、酒驾入刑等等针对酒类的压力已经露出一些白酒销售可能遇冷的端倪。但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高端白酒涨价依然成为行业的主旋律,直到2012年3月26日政府的一声棒喝,限令直指“千元以上高端白酒”,才止住高端白酒的疯狂。但严控“三公”经费的影响显然还没有消退的意思,甚至有人预测,名酒价格下跌和销售低迷将在2013年4-10月进入最严峻的考验期。

当2011年行业还在为高端白酒集体跨入千元时代而额手称庆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2012年高端白酒如此惨淡。但严控“三公”经费影响了高端白酒,却给二、三线白酒企业带来了发展的良机。年中,一份名为《中国白酒行业市场现状研究及投资咨询报告》中提及,2012年上半年全国白酒的产量达535.2万千升,同比增长17.20%,增幅远远超过中国酿酒工业“十二五”规划:白酒产能增长控制在10%左右。2012年年末,包括习酒、西凤、牛栏山、古井在内的众多二线名酒企业增速均超过50%以上。

白酒开启营销“微”时代

微博、微电影、微营销…… 概述

2011年还对互联网、微博等新兴手段相去甚远的白酒行业,在2012年仿佛突然醒悟,纷纷开微博、拍微电影、做微营销,微博上@好友的、求转发的、抽大奖的屡见不鲜;微电影中说现实的、玩恶搞的不胜枚举。与消费者一对一互动着让玩微营销的白酒企业不亦乐乎。在网络通信技术带着社会小跑进入微时代后,白酒这样一个传统得有些古板的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进来。

2012年6月,中传互动营销研究院发布的《白酒行业新浪微博数据报告》指出:白酒行业微营销最成功的前十家企业分别是泸州老窖、四川沱牌、安徽双轮、贵州茅台、洛阳杜康、酒鬼酒、河南宋河、江苏今世缘、四川金六福、新疆伊力特等。该报告调查了144家白酒企业,其中,开通新浪微博账号36家,占24%,而包括茅台、泸州老窖、郎酒、五粮液、宋河、杜康在内的名酒企业,均已开通微博,包括企业领导、专家、智业机构、媒体在内的行业人士,开通者更多。

实际上,2011年底,以金六福在视频网站上推出“乡约回家”的活动视频专题为代表,酒类在互联网上的尝试开始逐渐深入。而2012年,泸州老窖一部讲述朋友情谊的微电影《扑吧》更是用情感给观众留下了烙印。没有自吹自擂地说历史、文化,只有单纯简单的友情,让众多网友感动。

随后炸弹二锅头在2012年6月父亲节期间推出了第二部微电影《醉后人生》(此前已经尝试性地推出了一部恶搞微电影《当超人来到中国》),以朴实动人的爱情和父爱的文艺清新路线,获得了超人气的点击率。随后,洛阳杜康控股联合凤凰网打造的微电影《父亲》在各大视频网站获得非常高的点击率和评价。到2012年下半年,泸州老窖的N部微电影、洋河

通过网络发起的微电影演员与剧本征集、沱牌以四川方言拍摄的短片剧、汾酒在《让子弹飞》蓝本上改写的搞笑小短剧等等,掀起了一场由区域品牌向名酒转移的微营销。通过有别于传统灌输性宣传的微电影进行品牌宣传,这些品牌都得到了消费者非常高的认同。

而将微营销做得尤为出色的是新郎酒、小宝酒等品牌。其中新郎酒通过一个微博、一部微电影,以品牌+促销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新郎酒之恋罗大佑演唱会”,让新郎酒在网络上赚足了眼球。小宝酒更是直接面向85后人群,通过微博互动的方式,策划一系列线下互动活动,包括“爱她就上100层”的主题活动,极大地拉近了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

在酒类纷纷涉足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当下,白酒显然正在告别以前单一、单向传播的营销方式,转而向拉动消费者参与、互动、分享的传播方式转变。毕竟在“人人皆为电台”的时代,“微”更能与消费者进行了很好的互动,建立更为牢固的关系。一个好的微营销案例,更是会形成病毒式传播,在社会上造成广泛的影响,并直接拉动产品的销量。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白酒企业开始进行尝试的原因。

国窖1573保价行动

从减量到回购 概述

从2012年初高端酒曝出库存危机,到高端酒终端价持续下跌,泸州老窖第一个站出来公开提出降低年度销售任务,并以860元/瓶的价格回收各区域经销商手中国窖1573的库存,共计10万件。彰显了一个巨头企业的担当精神。

2012年9月,泸州老窖召开经销商会议,宣布以“清理窜货、整顿市场”的名义,在全国的经销商库存中“回收”10万件国窖1573产品,市场价值超过6亿元。这是继2012年6月泸州老窖宣布下调年度销售任务后,泸州老窖针对国窖1573市场库存压力和渠道价格下滑打出的一击重拳。

2011年11月,茅台、五粮液相继涨价后,泸州老窖方面宣布上调国窖1573的出厂价,上调幅度超过40%。但2012年高端白酒市场销售遇冷让包括泸州老窖在内的白酒巨头始料未及。经销商库存压力巨大,资金周转无力,部分经销商为缓解压力低价抛货,包括国窖1573在内的高端产品渠道、终端价格一路下跌。市场信心面临崩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6月,业内人士曝出泸州老窖下调国窖1573年度销售任务约1500吨的消息。同时,泸州老窖多次安排专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市场调研,寻找解决市场库存、经销商抛货和价格下滑的办法。最终,在2012年9月的经销商会议上,减量保价的具体方案出台。泸州老窖方面宣布,斥资6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回收国窖1573共计10万件,回收价格为860元/瓶(5160元/件),而这一批货的进货成本约为700元/瓶(4200元/件)。回收的产品将以各地经销商的名义,由泸州老窖担保,以860元/瓶的价格向银行抵押贷款,贷款时间为3年,3年内贷款利息由经销商支付。这10万件货由泸州老窖统一封存,

3年后,将产品返还给经销商,并承诺,届时如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超过利息总额,则泸州老窖不管,如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低于利息总额,泸州老窖除给经销商补足利息外,还将给予一定额的利息补贴。

此举一出,经销商信心大增,甚至有许多名酒代理商对国窖1573代理商表达羡慕之情。到2012年12月,国窖1573的价格已经开始回升。而一手策划主导此次国窖1573回购方案的,正是泸州老窖集团总裁张良。

在高端白酒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泸州老窖率先站出来,在降低任务量的同时,回购经销商手中的库存,一方面尽快地稳定了渠道,降低经销商风险,加强了市场信心,另一方面,也彰显了行业中巨头企业所应承担的企业责任。更重要的是,告别了白酒快速增长的黄金十年,以泸州老窖为代表的白酒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只有怀着足够的诚意去面对渠道和消费者,他们才能回馈给企业足够的信心,以支撑市场持续稳定的发展。

茅台注册“国酒茅台”通过初审

各大酒企发问:凭什么? 概述

茅台第10次申请注册“国酒茅台”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初审,刺激着各大酒企纷纷讨伐,但谁也没有深思在茅台长达11年申请注册“国酒茅台”商标的过程中,茅台已经围绕“国酒”从品牌、渠道,到消费培育猛下工夫。而今,无论“国酒茅台”商标注册是否通过,“国酒”之于茅台已然是既定事实。

2012年7月20日,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网公布的商标初步审定公告中,贵州茅台申请的“国酒茅台”商标已通过了初审,初审到复审间的公告时间为3个月。公告中指出,“国酒茅台”商标为4个,均为33类。申请日期为2010年6月9日。4个注册号的商标使用类别为:果酒(含酒精);苦味酒;葡萄酒;开胃酒;蒸煮提取物(利口酒和烈酒);酒(饮料);含酒精液体;酒精饮料(啤酒除外);料酒;食用酒精。消息一出,行业里反对之声四起,多家白酒企业联合抵制“国酒茅台”商标的注册。

率先发难的是汾酒。2012年8月6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了商标异议申请书,从七个方面向“国酒茅台”发难;随后五粮液董事长唐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酒类博览会上公开反对茅台申请“国酒”商标;而河南杜康酒业股份公司更是发布“十问檄文”,和多位律师一起提交异议申请至国家工商总局,在该“檄文”中,杜康从历史文化底蕴、市场占有率、行业发展等方面,对茅台申请“国酒茅台”商标表达了强烈的反对,并提出“建议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驳回茅台申请国酒茅台商标的请求,希望茅台回归理性的市场竞争之中。

2012年9月贵州酒博会后,五粮液、剑南春、水井坊、郎酒、沱牌5家四川酒企又联

合向国家商标局递交异议报告,反对“国酒茅台”商标注册,并提出了四大理由:一是申请注册的“国酒茅台”商标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二是“国酒茅台”商标如注册成功,将导致白酒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三是“国酒茅台”商标若成功注册,将带来不稳定因素。四是“国酒茅台”商标若注册成功,将影响政府公信力。

除了企业之外,行业协会相关人士及专家也提出茅台注册“国酒茅台”商标并不合理,除茅台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各区域、各香型的白酒外,还提出“国酒茅台”这一商标注册有悖于《广告法》和《商标法》的相关条文。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各方势力均对茅台提出异议。对于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之声,茅台方面只表示:“表示不同意见的厂家肯定有,我们对此不评论,一切看国家商标局的最后决定。”

事实上,自2001年起,贵州茅台先后10次申请注册“国酒茅台”商标,长达11年坚持不懈。而在这过程中,茅台无论是品牌宣传、市场营销,还是核心消费者口碑传播方面,都努力围绕着“国酒”在下工夫。截至2012年底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的1000多家“国酒茅台专卖店”就是其品牌最好的宣传载体。所以,无论第10次申请“国酒茅台”商标是否获得通过,在市场和消费者层面,“国酒”已经是茅台最为市场所熟悉的标签。无论对于茅台塑造品牌的方式是否认同,但茅台在品牌上不被各种争议所动,始终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是值得行业去学习的。

丰联酒业大鳄亮相

连下四城仍未止 概述

如果说2011年联想收购武陵酒厂时,在业内还略显低调,让人猜测IT巨头是否只是在酒水行业玩一下票的话,那么2012年,将包括武陵、板城烧锅、孔府家全部收入囊中,全资控股,成立丰联酒业,就显示了联想集团在酒水行业的宏大图谋。一只酒业大鳄浮出水面。

2012年9月,联想以4亿元的收购金额,完成对山东孔府家酒业有限公司的全资收购,10月,联想宣布完成对此前收购的湖北武陵酒业实现全资控股,而在此之前,联想对其占股87%的河北乾隆醉酒业实现了全资控股,加上2011年完成全资控股的河北承德板城酒业,联想集团已经收购四家酒企。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2年10月宣告完成对武陵酒业全资控股的公告上,收购方从此前的“联想酒业控股公司(筹)”变成了“丰联酒业控股有限公司”,而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丰联酒业总裁路通在行业中亮相,并被赋予承担起将联想控股酒业板块做大做强的重任。

目前,丰联控股已成为联想控股旗下与联想集团等企业并列的二级子公司,在联想控股高层看来,丰联控股名称的确定寓示着联想控股酒业板块的正式起航。而路通等高层的亮相同时也将联想控股在白酒行业布局的线路清晰地呈现出来。据媒体报道,目前酒业是联想控

股核心资产运营中“消费与现代服务”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打造中国领先的酒业集团”这一目标,联想控股作为丰联控股的母公司,将为其提供良好的机制和平台、全方位的资源和“三军联动”的优势,全力推动路通领军的丰联控股做大做强。

而联想控股常务副总裁、丰联控股董事长赵令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进一步表示:“联想控股做酒业不会机会性地东打一枪西打一枪,而是每打一枪之前都想得特别清晰。当我们第一枪当响之后,会一直要打下去,我们希望在做强做大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关注寻找国内的优质酒业资产,力争把丰联控股打造成行业领先的酒业集团。”显然,按照联想的计划,继续收购将成为未来两年丰联酒业的主要任务,而凭借联想控股的资金实力、资本运作能力、品牌塑造能力等等优势,丰联酒业或将成为搅动未来几年中国白酒格局的一只大鳄。

白酒理财产品频出

是概念炒作还是渠道创新 概述

2012年,陆续登陆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的白酒理财产品近十个,产品数量达数十款,认购价从最低的五万元到最高的100多万元不等。是概念炒作,还是渠道创新,或许只有等时间来告诉人们。

2012年11月初,一款国标芝香纪念酒在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高调上市,而该产品的上市距离一款古井贡理财产品登陆北京的交易平台不过数天。回头来看,2012年3月之后,包括沱牌舍得、西凤酒等在内的数个品牌陆续在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登陆。初步统计,仅2012年在全国几家大型酒类交易平台上市的白酒品牌便有近10个,产品数量更是达数十款。行业人士分析认为,随着酒类营销渠道的细分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白酒这类颇具保值、升值价值的产品会越来越多地以金融理财产品的方式进行交易。而“纸白酒”正是基于这样的交易方式,而诞生的新概念。

据了解,酒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般在4%—10%;投资期限相对较长,最短期限12个月,最长547天;认购起点从5万元到100万元左右都有。从现金收益来看,与普通理财产品相比,酒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并不算很高,但酒类理财产品一般都具有稀缺性,提酒折算成实际收益率比拿现金收益要高,所以,一般都是有实物消费需求的私人银行或高端客户购买。

随着“纸白酒”的盛行,与之相应的酒类交易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银行发行“纸白酒”开始逐步放缓,而酒类交易平台却竞相上线,如香港、天津、四川等地超过10家酒类交易平台相继成立。“从酒类知识架构上看,这些交易所不一定就比银行更专业,但肯定丰富了交易模式的游戏。”有资深人士分析认为。

然而,对于“纸白酒”投资,虽然具有极大的增值预期,但是同样具有难以避免的风险。一方面,酒类理财投资就像股票一样,也有涨跌,其收益不能完全保证。另一方面,白酒理

财产品的变现比较困难。投资者购买了白酒理财产品以后,如果要变现则必须要有下家接手,否则的话,就像抛售股票一样,只能等待下一个买家,如果没有人接手的话,很难卖出去。

最后,相对较高的手续费率也对白酒证券化的交易产生一定阻力。据了解,目前大多数交易中心,都会按照酒品一年的交易成交金额的5‰收取手续费。

白酒所具备的特殊属性,导致了近年来纸白酒交易的盛行。然而,其生命力会有多长,如今依然难以下定论,对于投资者而言,也需要谨慎对待。

酒企频陷安全“门”

散酒门、召回门、酒精门……行业上演“步步惊心” 概述

2012年12月18日举办的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城市居民感到最不安全的社会问题是食品药品安全,恰恰是这一年,酒类企业集体遭遇有关质量的事件,逼迫着企业不得不直面大众的审视和评议。

如果说以前酒水企业只顾追求快速发展,忽略与消费者沟通的话,那么2012年在行业中频频上演的各种看似关乎食品安全的“门”事件,则逼迫着企业不得不直接面对大众的审视,回归对品质的严苛追求。这才是行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态度。

2012年4月27日,国内某媒体一篇名为《洋河散酒”浮出水面》的报道迅速在互联网上扩散,由此拉开了酒企频陷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年。随后,2012年6月初,山西汾酒被曝秘密召回在三四月间生产的黄盖汾;8月,安徽古井贡被曝光购买食用酒精勾兑生产产品;几乎同时,有媒体通过微博发布称,葡萄酒巨头张裕产品被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如果说以上事件都还是单个企业的独立事件,那么2012年11月19日某网媒曝出的酒鬼酒产品塑化剂超标2.6倍一事,则直接让行业集体面临食品安全的考验,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苏酒集团在内的白酒企业巨头相继被卷入塑化剂风波之中。仅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曝出4天的时间,白酒股市值就蒸发440多亿元,且跌势一直延续到12月初,贵州茅台一度跌破200元关口。

这是继1997年山西假酒案后,白酒行业遭遇的又一次关乎食品安全问题的大考。虽然与假酒案有截然不同的性质,但被业内视为“黄金十年”,而被大众媒体称作“野蛮增长”十年,的确也让白酒企业忽略了许多最本质的问题,例如对质量最严格的追求、对消费者最直接的沟通。这在各个企业在遭遇危机时所采取的态度就可见一斑。

在被指塑化剂超标后,酒鬼酒高层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做出回应,但效果不佳,此后迫于股票停牌、公众质疑和相关部门要求等方面的压力,酒鬼酒宣布整改,并在一周后宣布整改完成。

茅台、五粮液、洋河在被指塑化剂超标后纷纷发布公告,称产品质量合格,但网络上各类将相关产品送检的消息不绝于耳,让大企业们疲于应对。至今风波尚未平息。

平心而论,勾兑、固液法酿酒是酒水行业工艺的一种,却并不为大众所知;白酒没有人为添加塑化剂的利益驱动也是行业内所共知的常识,但所有这些,在过去白酒高速发展的十年间却从未有企业在消费者层面进行过普及教育。当企业真正遭遇这一问题时再面向大众请专家辟谣、用技术屏蔽,则更让大众质疑。更重要的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2012年居民感到最不安全的社会问题之一,任何一点关乎食品安全的问题都可能让消费者杯弓蛇影,也有可能让企业危在旦夕。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切切实实做好产品品质,让企业标准不仅达到国家标准,甚至高于国家标准,才可能让企业在任何危机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