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对社区服务的对策思考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对社区服务的对策思考

2021-09-17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对社区服务的对策思考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对社区服务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志愿者是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鼓励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需要从大学生志愿者自身服务意识、服务能力,以及高校对志愿者服务机制的完善,政府对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保障机制的落实中来稳步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是当代中国高校顺应社会经济体制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社区服务,让广大大学生从中感受责任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尤其是从大学生志愿者的实际行动中来了解社会、增强社会生活阅历,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创造能力。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实践基地的不断建设,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在推进社区文化服务、养老服务、法律服务、科技普及等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参与社区服务实践平台建设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还需要从政策、资金、服务机制等方面来破解难题。

一、大学生社区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内涵及意义

从概念来看,社区志愿服务是社会组织、个人自愿参与的,为社区居民、社区慈善事业、公共事业提供帮助和服务的行为。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的重要群体,在推进我国社区服务实践中发挥了先锋队作用。从服务性质来看,当前主要分为无偿、低偿、商业服务三类,如针对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的福利性、公益性服务属于无偿服务,针对居民小区开展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便民服务属于低偿服务,而由各类社会企业参与的、面向社区所有居民提供的社会化服务为商业服务。在服务内容上,大学生志愿者所提供的社区志愿服务多为福利性、公益性无偿服务,其内容主要有:一是面向社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特别是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流动快速化而带来的养老刚性需求,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帮扶社区老年人来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社区氛围。二是针对失业者、残障弱势群体提供的帮扶服务,市场竞争的加剧,失业者比重的上升,社会保险制度的不健全等,对于弱势群体进行就业培训、指导,来帮扶他们走出困境。三是提供咨询、宣传服务,如法律知识宣传、社区教育咨询、医疗咨询服务、义诊、心理咨询,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宣介与推广。四是社会治安维护及环境保护,比如参与社区安全巡逻工作,协同社区派出所处理紧急治安事件,宣传公共卫生知识,保护社区环境等。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不仅是响应国家所提出的传承中华美德的要求,也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荣誉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其意义表现在:一是便于参与社会突发紧急情况,实施有效援助。大学生人群相对集中,便于组织,在社会需要的时候能够迅速集结并参与紧急状况。如汶川地震后,全国多所高校排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参与灾区抢险服务。二是有助于缓解社区志愿者服务人力不足,提升青年志愿者的人力价值。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组成部分,一方面从社区服务中体现助人为乐的精神,另一方面大学生人力资源丰富,其社会效益更为突出。三是有助于节省活动成本,创造更多经济价值。如在北京奥运会,共有七万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还节省了巨额成本;另外,在其他重要服务项目中,诸如世博会、农村支教、扶

贫服务中也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四是增进大学生思政教育价值。随着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其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不足。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从师生之间、同学、朋友交流中来共同努力,来培养其团队协作努力。同时,借助于具体的帮扶活动,来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公民觉醒意识。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在社區服务工作中的问题表现

社区服务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途径,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意识强,但持续性不足

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组织活动中,很多大学生都乐于参与,并将之作为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实践方式。然而,在实施中存在跟风问题,特别是在同一时间点开展所谓的“短平快”社区服务,难以保障社区服务的连续性。如每年3月“青年志愿者活动月”,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紧张举行,其临时性强,稳定性差。

(2)社区服务内容相对丰富,但涉及领域过于狭窄

从当前社区服务活动内容来看,大学生志愿者所提供的公益活动日趋丰富,组织方式也较为多样。如参与日常生活服务,解决居民实际问题。但同时,由于社区服务活动缺乏相应的前期调研,对于服务项目多遵循传统,缺乏针对性。如关怀老年人、组织社区文艺活动、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等。

(3)组织主体分散,缺乏统一性

从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组织主体来看,有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区志愿者组织、草根志愿者组织等,而在高校志愿者团体中,有院校团委发起的志愿服务,也有大学生社团发起的志愿服务,还有学生班级组织的志愿服务。这些众多的组织主体,在实施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因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志愿服务活动重复性突出。如一些高校在招募志愿者时,多面向全体学生,而大一新生占主体,与其他社团形成“百团大战”,并未在招募前进行详细的面谈,使得志愿服务工作缺乏有效组织性。

(4)法律保障措施不完善,激励方式单一

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实践来看,虽然各省市也建立了相应的法规体系,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缺乏统一的志愿服务法律,使得志愿者服务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同时,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政策上,国家多提出重点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办法,如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从大学生招募、日常管理、就业安排做出了详细规定,但对于一些较为常见的小型志愿服务项目,则未进行详细规定。另外,在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激励机制建设上欠丰富,因多为无偿服务,其物质奖励偏少,

但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来说,精神激励方式较少。如尽管一些高校将志愿者服务作为评先考核的一项内容,但因名额少,激励效用不足,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无法全面调动。

三、改进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对策

开展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对策研究,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公民参与意识,推进社区服务事业的稳步提升。

(1)从政策保障机制上来确保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规范化

促进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工作稳步发展,必然需要从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上,让志愿者服务有章可循。如建立全国通用的志愿者服务法律,健全相关监督体系,并从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资金筹措、项目等方面进行细化。在政策方面,国家要出台相关条例,鼓励和指导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对志愿者优先录取,倡导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时间终身等量回馈激励机制,来促进社区服务工作的连续性。

(2)树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文化,增进社会认同感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要作为常规化活动,就需要从志愿文化营造上,引导大学生自觉参与。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宣传工作,通过示范带头效应,来呼吁大学生关注;如通过电视、网络、微信、微博、QQ群等现代社交网络来提升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化志愿服务资金筹集渠道,吸引企业参与,增进社会各界对社区志愿服务的认同。

(3)科学筹划,来引领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科学化发展

高校作为大学生志愿者社區服务的引领者、督导者,要肩负其职责,从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常态化、持续性上建立长效机制,保障服务质量。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德育素质培养,从集体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树立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自觉意识;另一方面,通过社区服务公共实践课程,引导大学生从志愿服务中来学习。同时,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上,校党委、团委要统一领导,发挥各院系、分团委职能部门的参与性,齐抓共管,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工作科学性发展。

项目基金: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项目Tcszky2015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