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巴金《寒夜》
摘要:《寒夜》是巴金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1944年秋冬的一个晚上,在重庆防空警报解除后的一两个小时,巴金开始了《寒夜》的写作。小说主要描写了三个主角汪文宣、树生、汪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碰撞与摩擦,淋漓 尽致地揭露出悲剧中小人物的形象。
关键词:创作背景、汪文宣、曾树生、汪母
创作背景
《寒夜》是巴金解放前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小说写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一年即1944年冬天, 1946年12月31日 ,即抗战胜利的后一年完稿,以抗战胜利这个中华民族生存史上的伟大事件作为参照系。小说主人公汪文宣和曾树生是一对大学教育系毕业的夫妇。年轻时曾经编织过许多美丽的理想,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为国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事情。但抗战爆发后,他们逃难到重庆,汪文宣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当校对,曾树生在大川银行当“花瓶”。汪文宣的母亲为了减轻儿子的生活负担,赶来操持家务,但汪母与曾树生婆媳关系不和,汪文宣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且又患上肺病,家庭经济非常拮据。最后曾树生跟随银行年轻的经理乘飞机去了兰州,汪文宣在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病死,汪母带着孙子小宣回了昆明老家。两个月后,曾树生从兰州回到重庆,但已物是人非,伤感不已。作家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曾连载于《文艺复兴》(1946年2卷1-6期)。《寒夜》体现了作家的人格与人生态度。巴金的伟大之处不仅仅体现于他正直伟岸的人格力量,还在于他用艺术手段成功地揭示了人类“软弱”的灵魂。对于一位小说家来说,这更了不起! 巴金是带着自己的审美意识进行深刻的艺术反思的:他剖析着自己,同时也在剖析着人
类的灵魂——“我是人类苦难的歌手!”而《寒夜》正是“人类苦难”曲中最动人也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章。《寒夜》成功之处在于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文风。
人物形象
《寒夜》中三位主人公性格鲜明又复杂,作者生动刻画出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人物形象客观且真实,每个人都具有人性的善与恶。这本书迄今为止我只读了一遍,却对里面的人物记忆犹新。胆小懦弱的汪文宣,不安现状的曾树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汪母。他们也都有好的一面,这正是作者的独到之处。
汪文宣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①作为《寒夜》这幕悲剧的主人翁也是这样,作者以令人信服的手笔,塑造了汪文宣这一个热爱生活、富有崇高理想的新知识青年如何被“无边无际”的“寒夜”所吞噬的悲剧形象。汪文宣曾是一个有理想、有报复的知识分子,他和曾树生都是大学毕业生,他们真诚相爱并结合,有着携手创办一所“乡村化、家庭化的学堂,献身于教育的崇高而单纯的理想,可是这样的理想成了泡影,战火和社会的黑暗将他扑灭,他生活困苦,但也时时怀念那过去的美好时光,可是整个社会就像无边的“寒夜”笼罩在他们周围,乌云吞没了整个夜空,“寒夜”一样不停地吹着,他找不到一丝温暖,看不到一点光明。 纵然汪文宣忠厚老实、安分守己,这是他固有的性格,可是残酷的现实生活把他的性格严重扭曲,变得软弱无能,缺乏斗争的精神。他没有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办不成教育,壮志难酬,不得不靠熟人在一家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当一名小职员,为了一点微薄的薪金,整天机械地校对那些令人厌恶的似通非通,粉饰太平的文章,他讨厌这份工作,可仍然尽职尽责的去做,从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就这样一个“老好人”在公司中饱受欺凌,周主任总是对他冷漠,看他一点都不顺眼,吴科长
的眼光使他毛骨悚然,同事们总是对他冷嘲热讽,他软弱到了极点,不敢对自己进行保护,更不敢反抗,他整日地战战兢兢,担心受怕地过日子,作者正是从黑暗的社会现实这一典型的环境中,塑造了汪文宣形象的悲剧性格,通过有志青年汪文宣的悲剧性的结局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更深刻地体会到黑暗社会对人的压制和摧残。也达到了他自己的创作意图“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宣判旧社会、宣判旧制度的死刑。”②八年的抗战胜利并没有给作家带来欢快兴奋之情以及对希望的憧憬,汪文宣就在抗战胜利的锣鼓声中默默地死去。
曾树生
曾树生她跟随潮流追求个人享受、个人的想法。他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她会跟婆婆的封建相冲突,因此在家中常常发生矛盾、纠纷,使家中感受不到一点的温暖和爱,只有漫长的寒夜。曾树生也是一位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曾是一位热些青年,有理想有抱负。但是在现实的压力下,在于婆婆的矛盾中,在对汪文宣的懦弱的失望下她渐渐变了。她一面享受着外面的潮流与新鲜,一面又要回到家中面对婆婆的矛盾与懦弱的丈夫。她有过挣扎有过不舍,最终却还是离开了。曾树生她不是一位良妻贤母,她不是一个好媳妇。她受过高等教育,她有新思想却不曾想过与婆婆好好沟通怎么化解矛盾。现实中的她变了、她变得孤独冷清、她不肯为家里做出贡献。只会自己自由、享受。当丈夫生病时,她出走了、抛弃了她的爱人、抛弃了整个家。她对儿子的爱是空洞无物的、。她为了自己的私欲把儿子送去贵族学校,却忽视了儿子的痛苦与压力,她很少照顾儿子、很少与儿子沟通,不曾真正的关心过儿子。这就是我认为悲剧中曾树生的形象。
汪母
汪母也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在家庭里面她是汪文宣的母亲、在家里发挥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在精神上、她热爱子女,关心子女这是毫不疑问的,她体现的是一位中国传统美德的家庭主妇的形象。她很爱自己的儿子、孙子,甘愿牺牲自己、勤于家务、不怕劳苦。儿子病倒后,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宁愿把丈夫唯一的送物当掉为儿子买药,这就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在行为上,她 的行为举止是错误的,不可取的,她思想落后,封建迷信、愚昧,这是她和媳妇合不来的重要原因,在生活中她处处与媳妇冲突、吵架,当儿子与媳妇呀吵架时,她就想趁机赶走媳妇,她对媳妇是那么的残忍无情,丝毫没有长辈的宽容与慈爱,这也就是悲剧中汪母的形象。
总结
总而言之,《寒夜》中的三位主人公,我们不能说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归根到底,他们是被当时的社会环境逼出来的,我认为汪文宣与其妻子和汪母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汪母代表着封建的旧思想、旧习俗,而汪文宣夫妇是代表了五四运动的新思潮,汪母跟曾树生反复争吵的矛盾,表面上是鲜明的婆妇矛盾,实质上是新旧思想的交锋,一种文化冲突。而汪文宣在最后抗战胜利的鞭炮声中死去了,抗战胜利了,可是汪并没有摆脱痛苦,他周围的人也如此。幸福的人还是贪官污吏欺压人民的人。底层的人民还是受着压迫,忍受痛苦。
注释;
① 鲁迅: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本文最初发表于《语丝》周刊第15期(1925年2月23日)
② 巴金:《关于<寒夜>》载《巴金选集》第十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