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箱梁钢支撑平台及支架计算书

箱梁钢支撑平台及支架计算书

2020-08-27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箱梁钢支撑平台及支架计算书
箱梁钢支撑平台及支架计算书

一、 钢平台计算

根据箱梁横断面图计算出各个典型截面的截面积。

横梁处(I-I)箱梁截面积为:18.3m2。 箱室端头处(II-II)箱梁截面积为:12.74m2。 箱室标准段处(III-III)箱梁截面积为:9.04m2。 根据箱梁跨径初步进行钢管桩的纵向排布,如附图。

因为实际拼装过程中,由于中间墩柱影响,纵向贝雷梁不可能连接成通长的整体,而且若各跨按照简支梁进行计算,其跨中弯矩、挠度均偏于安全,因此纵向贝雷梁验算均按简支梁计算。

从排布图中可以看出钢管桩纵向间距分为7米、6米、4米4种。分别按照简支梁的形式,对贝雷梁进行受力计算,并计算钢管桩需要承受的承载力。

在计算荷载中,在箱梁自重荷载的基础上还需要加上以下荷载: 模板、支架及贝雷梁自重:约为144kN/m;

施工人员及机具产生的纵向均布荷载:1.5kPa×15.74=24 kN/m; 砼浇筑产生的荷载:6.0 kPa×15.74=95kN/m;

第 1 页

砼振捣产生的荷载2.0 kPa×15.74=32kN/m; 共计:295 kN/m。 (一)贝雷梁计算 1、贝雷梁布置

(1)钢管桩7米间距,顶部承受箱梁标准段自重荷载

qz9=9.26×26=241 kN/m q’=295 kN/m 7

则跨中最大弯矩:Mmax=ql2/8=(241+295)×72/8=3283kN·m; 最大支反力:Qmax=ql/2=(241+295)×7/2=1876kN。 (2)钢管桩6米间距,顶部承受箱梁标准段自重荷载

qz9=9.26×26=241 kN/m q’=295 kN/m 6

则跨中最大弯矩:Mmax=ql2/8=(241+295)×62/8=2412kN·m; 最大支反力:Qmax=ql/2=(241+295)×6/2=1608kN。 (3)钢管桩6米间距,上部承受箱梁箱室变化段自重荷载

第 2 页

qz9-1=12.74×26=331.24 kN/m qz9-2=9.26×26=241 kN/m q’=295 kN/m 6

弯矩图

剪力图

则跨中最大弯矩:Mmax=2615.04kN·m;

两端支反力:Qmax1=1788.48kN,Qmax2=1698.24kN。 (3)钢管桩4米间距,上部承受箱梁横梁处自重荷载

qz4=18.3×26=475.8kN/m q’=295 kN/m 4

则跨中最大弯矩:Mmax=ql2/8=(475.8+295)×42/8=1541.6kN·m; 最大支反力:Qmax=ql/2=(475.8+295)×4/2=1541.6kN。

根据以上计算,箱室标准段处7米间距跨中弯矩最大,因此纵向贝雷梁布置按照该位置计算布置。

贝雷梁的截面惯性矩为WBL=3283cm3。 σ= Mmax/nWBL≤1.25[σw]=181MPa

第 3 页

4288/(n×3578) ≤1.25[σw]=181MPa n≥6

即纵向贝雷梁排数不得少于7排。由于箱梁宽度为15.74米,考虑到贝雷梁尽量与上部支架对齐,因此贝雷梁按照横向90cm间距布置,15.74÷0.9≈18,满足计算要求。 2、贝雷梁挠度计算

贝雷梁的挠度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非弹性挠度(销孔处间隙),一部分是弹性挠度(贝雷梁本身发生的变形)。 (1)非弹性挠度计算(7米间距):

贝雷梁高度H=1500mm,

销孔间隙ΔL=0.5mm,销孔直径d=300cm,贝雷片数量n=3, 则f0=(1/3)ΔLn2=(1/3)×0.5×32=1.5mm=0.15cm。 (2)弹性挠度计算:采用经验挠度计算(节数n=3节):

F=0.3556×(n2-1)/8=0.3556×(32-1)/8=0.36cm; 则总挠度为:0.15+0.36=0.51cm根据贝雷梁的计算,各排钢管桩承受的荷载如下图所示:

1788.48kN1698.24kN1541.6kN1541.6kN1608kN1608kN1876kN1876kN4667

根据上图所示,钢管桩所承受的最大荷载位于箱梁截面标准段位置

第 4 页

处的钢管桩。

最大的垂直荷载为:1608+1876=3484kN。 暂定横桥向钢管桩布置如下图。

3.75415.543.75

由于上部贝雷梁均匀布置在型钢横梁上,因此型钢横梁所受荷载按照均布荷载计算,桥宽15.74米,桥下钢管桩间距为15.5米,故均布荷载为3484÷15.5=224.8kN/m。 则型钢横梁的受力图示如下图。

横梁受力模型

横梁弯矩图

第 5 页

横梁剪力图

根据弯矩图可以看出最大弯矩位于钢管桩顶处

Mmax=352.75kN·m

最大支反力为469.48+515.57=985.05kN。 (1)强度验算

型钢横梁采用2根H60型钢并排组成。 H60型钢的截面抵抗矩为W60=2610cm3, 截面惯性矩为I60=78200cm4。

σ=Mmax/2W60=352.75/5220

=67.6MPa<1.25[σW]= 181MPa。

强度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由于该型钢横梁为不等跨连续梁,挠度计算复杂,现取最大一跨按简支梁计算,如能满足刚度要求,则该不等跨连续梁也能够满足刚度要求。钢材的弹性模量E=2.1×105MPa;

f=(5ql4)/(384EI)

=(5×224.8×44)/(384×2.1×105×2×78200) =0.0023m第 6 页

(1)强度验算

根据横桥向型钢横梁的计算,建立小横梁的受力模型为跨中承受一个集中荷载的简支梁体系。跨中集中荷载为985.05KN,跨径(两排钢管桩间距)为2米。

P2

Mmax=PL/4=985.05×2/4=492.5KN·m Q=P/2=985.05/2=492.5KN。 小横梁采用2根H60型钢并排组成。 H60型钢的截面抵抗矩为W60=2610cm3, 截面惯性矩为I60=78200cm4。

σ=Mmax/2W60=492.5/5220

=94.3MPa<1.25[σW]= 181MPa。

强度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由于该型钢横梁为不等跨连续梁,挠度计算复杂,现取最大一跨按简支梁计算,如能满足刚度要求,则该不等跨连续梁也能够满足刚度要求。钢材的弹性模量E=2.1×105MPa;

f=(PL3)/(48EI)

=(5×224.8×44)/(384×2.1×105×2×78200) =0.0009m第 7 页

故刚度满足要求。 3、钢管桩的单桩承载力

根据计算,钢管桩最大承受的荷载为985.05kN。根据现场试验,钢管桩入土深度达到7米以上,采用DN90的振动锤振沉钢管桩,振动锤的激振力为496KN,因此采用两根钢管桩承受荷载,且钢管桩的桩侧摩阻力随时间增长而增大,振动锤振沉钢管桩时由于桩侧土层液化摩阻力降低,随时间增长,桩侧土层回复后,桩侧摩阻力随之增大,钢管桩承载力也随之增大,可以满足施工要求。 (三)墩柱位置钢管桩布置

拟借助承台作为墩柱位置处的主要受力点。根据墩柱间距初步拟定布置如下图。

5.54.55.5

该位置处垂直荷载为:1541.6+1788.48=3330.08kN。

由于上部贝雷梁均匀布置在型钢横梁上,因此型钢横梁所受荷载按照均布荷载计算,桥宽15.74米,桥下钢管桩间距为15.5米,故均布荷载为3330.08÷15.5=214.84kN/m。

第 8 页

则型钢横梁的受力图示如下图。

根据弯矩图可以看出最大弯矩位于钢管桩顶处

Mmax=564.5kN·m

两侧钢管桩处支反力为488.17kN。 (1)强度验算

型钢横梁采用2根H60型钢并排组成。 H60型钢的截面抵抗矩为W60=2610cm3, 截面惯性矩为I60=78200cm4。

σ=Mmax/2W60=564.5/5220

=108.1MPa<1.25[σW]= 181MPa。

强度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第 9 页

由于该型钢横梁为不等跨连续梁,挠度计算复杂,现取最大一跨按简支梁计算,如能满足刚度要求,则该不等跨连续梁也能够满足刚度要求。钢材的弹性模量E=2.1×105MPa;

f=(5ql4)/(384EI)

=(5×214.84×5.54)/(384×2.1×105×2×78200) =0.0078m每个承台每侧各采用两根钢管桩支撑型钢,承台上的四根钢管桩采用剪刀撑连接形成框架。

根据桥墩处横梁的计算,承台上两根钢管桩共承受483.39+693.45=1176.84KN的荷载。

则每根钢管桩承受的荷载为 1176.84/2=588.42KN。

拟采用φ529@8mm钢管桩,钢管桩底面面积A=0.0131㎡,所承受最大压力为:N=588.42KN。

则δ=N/A=588.42/0.0131

=44.92MPa<1.3[δW]=1.3×140=182MPa。 故φ529@8mm钢管桩能够满足抗压强度要求。

根据两侧河岸顶平,与承台顶标高比较,钢管桩长度全部在5m以下,因此可假定钢管桩长度均为5m,φ529@8mm钢管桩回转半径:r=184.22mm;

第 10 页

则钢管桩细长比为:λ=L/r=5000/184.22=27.14 查表得:ψ=0.9;

δ=N/(ψA)=588.42/(0.9×0.0131) =49.91MPa<1.3[δW]=1.3×140=182MPa。 钢管桩稳定性满足要求。

第 11 页

128#~129#

第 12 页

129#~130#

第 13 页

130#~131#

第 14 页

131#~132#

第 15 页

132#~133#

第 16 页

133#~134#

第 1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