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明崔护提督城南庄诗本事,并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
本事: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清明节独游长安城郊南庄,于桃花树下,向 一女子讨水,双方一见钟情。第二年清明日,崔 故地重游,但见门院如故,院中桃花盛开,却未 有人应。睹物思人,崔感慨万千,题诗于院门之 上。”正伤心时,有 老人告知,他怀念的女子因思念崔护不见,已于 前日故去。崔抚尸而哭,女子竟然苏醒过来,有 情人终成眷属。
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是一位美丽、深情的女子。崔护酒渴求饮,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殷勤周到,有村女特有的淳朴、好客。这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妖姿媚态,绰有余妍”。这又是一位怀春的女子,面对崔护的挑逗,虽默然“不对”,有“知书”女子的含蓄自持,但“目注者久之”,“如不胜情而入”,见出女子对属意男子的爱慕与眷恋之情。美丽多情,淳朴善良,心性贞静而不乏风情,正是男子理想中的女子形象。
故事中的崔护则是一个风流倜傥、有情有义的才子。他不仅“姿质甚美”,而且善为诗歌,从题都城南庄诗不难看出其风流才子的心性与风采。他对女子的挑逗,近而不狎,并无轻佻之嫌,正是其风流本色。
2、 说明李适之《罢相》故事,并说明诗意
故事:李适之从天宝元年至五载担任左相。为相五年中,与奸臣李林甫争权相斗,但是每次都斗不过李林甫的口蜜腹剑。与清流名臣韩朝宗、韦坚等交好,在当时获得了很好的名声。当他的友好韦坚等先后被李林甫诬陷构罪,贬官流放。李适之害怕自己与他们的
结局一样,所以就辞去宰相一职,避免灾祸。当他获准免去左相职务,改任清要的太子少保时,感到异常高兴而庆幸,设宴请亲友,并写了这首诗。
诗意:这是一首充满反语、俚语和双关语的讽刺诗。
前两句说明设宴庆贺罢相的理由,自己的相职一罢免,皇帝乐意我给贤者让了路,我也乐意自己尽可喝酒了,公私两便,君臣皆乐,值得庆贺,那就举杯吧。把惧奸说成“避贤”,误国说成“乐圣”,反话正说,曲折双关,虽然知情者、明眼人一读便知。
后两句是关心亲故来赴宴的情况。宴请的是亲故宾客,大多是知情者,懂得这次赴宴可能得罪李林甫,惹来祸害。敢来赴宴,便见出胆识,不怕风险。这对亲故是考验,于作者为慰勉,向权奸则为示威,甚至还意味着嘲弄至尊。尾句一问暗示了宴庆罢相的真实原因和性质,使上两句闪烁不定的遁辞反语变得倾向明显,令有心人一读便知。作者以俚语直白写这一问,不止故作滑稽,更有加强讥刺的用意。
3、 说明宋之问题寺诗故事,说明“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的好处
故事:曾在武后朝中得宠的诗人宋之问遭到贬谪,后来被放还,经过江南,游灵隐寺散心。宋之问长廊漫步,望着夜色笼罩的西湖和灵隐寺对面的飞来峰,吟出两句诗道:“鹫岭郁岹峣,龙宫锁寂寥。”可是后面的怎么也想不出来。这时有个老和尚走来点佛前长明灯,见状问什么事。宋之问如实回答。老和尚微微一笑,立即接口道: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得了这个提示,很快就把整篇诗做成了。第二天天亮之后,宋之问迫不及待想再向老和尚请教,找来找去,整个寺院里却再看不见老和尚的身影。询问其他寺僧,都推说不知。被他逼问急了,才有一个人悄悄对他说:“这位师傅云游四方,在家时的俗名好像是骆宾王
好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灵隐寺的楼上纵目远眺,可见海上日出,而寺院的大门又正对钱塘江,可以观赏著名的钱塘大潮,足见灵隐地势之高峻,视野之开阔。这里的写寺已明显超出了灵隐本身的范围,将飞来峰、钱塘江乃至东海都聚纳过来,在描绘实景的同时又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深拓宽了画面的深度 和广度,给人带来雄壮的感受。形成壮阔的诗境。对仗工稳,气势雄伟,“气韵生动,境界幽远”。 这两句和前两句相配合, 一为清嘉, 一为壮观, 从而更显示了灵隐风光的非 凡。
4、 说明杜牧《叹花》的本义,以及在《杜舍人牧湖州》故事中的附会之意
本义:杜牧游湖州,识一民女,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为湖州刺史,该女已嫁三年,生二子。杜牧有感而作此诗叹之。事虽不可信,但诗人借惜春咏花感慨人生情缘容易失之交臂则是无疑的。\"自恨\"是主题词。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附会之意:
“寻春去较迟”包含了 深深的对现实社会的沉痛失望和对自身的遭遇的无限 辛酸。是对怀才不遇自身遭遇的何 等 的遗憾 ,对大中朝何 等的失望 ,同时也 暗含了对李党在会 昌年 间不能缓 引 自己的的愤懑。 “不须惆怅怨芳时”表面上是说 自己没什么可惆 怅的,但其实惆怅更深 ,不但为自身的不遇惆怅,更 为 晚唐政治飘摇造成无可挽 回的结果而 惆怅 。 “狂风落尽深 红色 ” 表现了晚唐社会那种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绿叶成阴子满枝”还包含了杜牧对不思安危 、 醉生梦死 、竟相豪奢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的无奈喟叹 和强烈不满。
由此知叹花不是一首风情诗,而是一首感伤实事很强的政治诗。
5、 说明崔铉咏鹰诗本事,并说明诗意
本诗:魏公宰相崔铉是崔元略的儿子,他小时候跟他父亲去拜访韩滉,韩滉见了很喜欢他。他父亲说:\"这个孩子近来作诗能力有很大进步。\"韩滉便指着架上的鹰叫他歌咏。崔铉接过纸笔,不假思索,很快就写完了。韩滉十分惊奇,感叹着说:\"这个孩子可以说是有万里前程啊!\"
诗意:鹰本是天上飞的,有凌云之志。但是现在却被拴在架子上, 想要腾飞却没有机会和条件。最终总会翱翔在万里碧空之中,只是不知道谁是解开绳子的人。比喻作者胸怀远大理想,并渴望能有伯乐助他大展宏图,实现理想。
6、 说明刘禹锡《赠看花诸君子诗》的诗意,并说明因此得罪的原因
诗意: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
原因: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
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
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7、 试述《北梦琐言》记载的李茵与云芳子的爱情故事,并分析云芳子这一形象
故事:进士李茵一次他游御苑,见一片红叶自御沟中流出,上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李茵将红叶收贮在书箱里。后来李茵奔窜到南山一个老百姓家。见到一个流落人间的侍书宫女,名叫云芳子。她很有才学,李茵和她交往日深后,云芳子发现了那片红叶,说是她所写。于是同行到蜀地去。到了绵州时,一个宦官认出了云芳子,并强行带走了她,李茵难过,但无可奈何。那天晚上他宿在旅店里,云芳忽然进来了,说自己贿赂了中官,可以跟李茵走了。于是两人回了襄阳。几年后,李茵身体消瘦,道士说他面有邪气。这时云芳子才对他说了实情:绵竹相遇的时候自己已经死了,但知道李茵情深意重,就跟随了他。但人鬼殊途,不敢再连累李茵。说完置酒与李茵对饮,酒后飘然而去,遂不知所终。
形象:云芳子是一个才貌双全的绝世女子,她有才华而且忠贞不渝,痴情专一,不计回报的付出,她还是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反对束缚的自由精神。
8、 试述《河岳英灵集》记载的王弯诗句的故事,并说明王弯诗句的艺术成就
故事: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艺术成就: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已被选入多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倍受读者喜爱。这首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明代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
9、 试述宜春王李从谦《观棋》本事,并说明诗意
本事:宜春王从谦,嗣主第九子,李煜的同母胞弟。幼年时就聪明颖悟,好学有文采,未成年就以会写诗而出名。继主曾经在花园里和宰相下棋,李从谦站在一旁服侍。李煜命他写观棋感想,李从谦立刻作出《观棋诗》来。李煜看了惊叹,把此诗颁布给百官以作规诫。士子名流争相传写,使建康的纸价都上涨了。
诗意:竹林中有两位君子,整日意念沉浸在其中.相对而作始终没有什么对话,然而争先的心思却各自都有.认为自己强的人终究会有失败,安守本分的人也没用受到什么侵吞.倘若要算计谋,沧澜溟海都比之不及.这首诗明写下棋,语中都为对弈.也只治国,恃强者终会失败,固守的也不会受到什么伤害,朝堂之上无语,但是尔虞我诈争先有心,机谋算尽,城府深沉.也有点明和劝诫的意味。
10、 试述郑谷改齐己《早梅》诗故事,并分析改动的好处
故事:郑谷住在袁州,齐己于是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诗》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手加额长跪而拜。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好处:“在积雪皑皑的大背景下,独放的这一枝梅花尤其引人注目。“一枝”,既言梅花比别的花开得早,又言比别的梅开得早。如果用“数枝”,反而“乱花渐欲迷人眼”、凸显不出“早梅”那“一枝独秀”“早”的意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