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昆明)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答案】B
【解析】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的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读图解答即可.
2. (2014•黑龙江)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圆形 B.天圆地方 C.球体 D.圆柱体
【答案】C
【解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如今,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解: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约长21千米,这点儿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是十分微小的.从宇宙空间看地球,仍可将它视为一个球体. 故选:C.
点评:考查地球的形状,要理解记忆.
3. (2014•绥化)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实现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是( ) A.天圆地方 B.圆形 C.椭圆形 D.球体
【答案】D
【解析】在1519年9月,航海家麦哲伦率领一支200多人的探险船队,分乘5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向西南穿越大西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1521年3月,船队到达菲律宾,他们向西穿过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原出发地西班牙.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解:在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结合选项. 故选:D.
点评:注意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4. (2014•湖北)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约为( ) A.5.1亿平方千米 B.40000平方千米 C.1.5亿平方千米 D.3.6亿平方千米
【答案】C
【解析】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解:地球表面的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其中陆地占29%,那么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千米.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牢记即可.
5. (2014•常德)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如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
A.地球绕太阳公转 C.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D.海平面上升
【答案】C
【解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解: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最先看到的是桅杆,后来又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是球体的依据,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6. (2014•黑龙江)下列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形成五带 D.昼夜长短不同
【答案】A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识记即可.
7. (2014•金华)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东向西公转 B.自西向东自转 C.公转周期是24小时 D.自转周期是365天
【答案】B
【解析】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解:A、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故A不符合题意;
B、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故B符合题意;
C、球在自转的同时,也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这种转动称之为地球公转,其周期为一年.故C不符合题意;
D、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其周期为一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考查地球运转的有关知识,要理解记忆.
8. (2014•抚州)小明从北京去新疆乌鲁木齐出差,在北京登机时太阳刚好升起,飞行几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时他发现太阳也刚好升起,产生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是( ) A.四季的变化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自转 D.纬度的差异
【答案】C
【解析】(1)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此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故小明从北京去新疆乌鲁木齐出差,在北京登机时太阳刚好升起,飞行几小时后,到达乌鲁木齐时他发现太阳也刚好升起.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属基础题.
9. (2014•滨州)嫦娥三号着陆器、巡视器于2013年12月15日顺利完成互拍成像,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互拍成像完成时,地球公转位置最接近如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解: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位于甲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乙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丙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当地球位于丁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赤道,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是3月21日前后.12月中旬是指12月11日﹣20日,此时位于乙秋分日与丙冬至日之间,并且接近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根据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0. (2014•泰安)第22届冬奥会于2014年2月7日20时14分,在俄罗斯黑海海滨城市索契正式开幕,家住泰安的小明收看现场直播的时间是北京时间2月8日0时14分.请分析,造成两个地区出现时间差异的原因及北京与索契时差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索契比北京早4小时 B.地球公转,北京比索契早4小时 C.地球自转,北京比索契早4小时 D.地球公转,索契比北京早4小时
【答案】C
【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我们每天经历的昼夜更替,看到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及时间差异,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
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索契位于东四区,北京位于东八区,所以北京比索契早4小时.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造成时间差异的原因及时区的相关知识点,要理解记忆.
11. (2014•贵阳)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A.李庄位于周庄的西北方向
B.A地的海拔高度比B地的海拔高度高 C.D地位于山谷,C地位于山脊
D.从周庄到A地的山坡比王庄到A地的山坡陡
【答案】C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李庄位于周庄的西南方向,选项A错误.A地的海拔高度为700米以上,B地的海拔高度为800米以上,B地的海拔高度比A地的海拔高度高,选项B错误.D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C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选项C正确.周庄到A地的山坡比王庄到A地的山坡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选项D错误.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理解解答即可.
12. (2014•盐城)与如图等高线地形图相对应的地形景观素描图是( )
【答案】B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解:读图可得,题干中所示的是盆地,其特点是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选项A所示的是山顶,B所示的是盆地,C所示的是鞍部,D所示的是陡崖.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3. 读图,图中甲乙丙丁所对应的地形名称分别是( )
A.盆地、山谷、鞍部、山脊 C.山谷、鞍部、山顶、山脊 B.山顶、山谷、山脊、鞍部 D.盆地、山脊、鞍部、山谷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甲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丙处为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丁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它们对应的地形名称分别是盆地、山谷、鞍部、山脊.
14. (2014•通辽)若两图图幅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的地形是盆地 C.丙﹣﹣丁处是山脊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D.甲﹣﹣乙处是山谷
【答案】C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出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数字式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子为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则越大.
解:A.从图上看出,①图应表示山顶地形.故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上看出,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小.故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上看出,丙﹣﹣丁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符合题意. D.从图上看出,甲﹣﹣乙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该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认真分析才行.
15. (2014•资阳)读等高线图(图中数据单位均为米),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为400米
C.在C地和D地中可能有河流的是D地
B.A地与B地的高差为250米 D.E坡的坡度比B坡陡
【答案】C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
解: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该图的等高距为50米,因此可判断,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在300米﹣350米之间,故A不正确;
图中A地的海拔为250米,B地的海拔为50米,因此,A地与B地的高差为200米,故B不正确;
C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D地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能形成河流,山脊为分水线,不能形成河流,故C正确;
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图中E坡的等高线比B地稀疏,因此,E坡的坡度比B坡缓,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16. (2014•荆州)下列关于如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B两山的相对高度为220米 B.EF是山脊 C.GH是山谷 D.C处海拔最高 【答案】A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读图可知:A山顶的海拔高度为1250米,B山顶的海拔高度为1030米,两山的相对高度为1250米﹣1030米=220米.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17. (2014•湖北)读等高线局部图,图中陡崖最高处的数值为( )
A.500米
B.500﹣﹣550米
C.100﹣﹣200米
D.350﹣﹣400米
【答案】B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解:读图可知,图中陡崖最高处的数值为500米到550米的高度.因为陡崖最高处应大于或等于500米,但是小于550米,所以选项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8. (2014•十堰)如图为我国沿海某区域地形图,读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两地的年降水量是相同的
B.图中A地可以种植水稻,B地可以种植柑橘树
C.图示区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D.该区域不可能形成河流流入海洋 【答案】C
【解析】据图中的纬度可得,图中所示的是我国的北方地区.
解:图中A处降水量大于B处的降水量,A距离海洋近,故A错误;
图中所示的是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水稻和柑橘树都适宜种植在南方地区,故B错误;
据图中的高度可得,图中西北高,东南低,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故C正确; 图中的河流可以流入海洋,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分析后解答即可.
19. (2014•泰安模拟)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甲﹣乙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的实际距离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答案】D
【解析】读图可得:①图比例尺的分母大,则其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②图比例尺的分母小,则其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
解:A、①图表示的是丘陵地形,故不符合题意;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小,故不符合题意;
C、甲﹣乙的实际距离大于丙﹣丁的实际距离,故不符合题意;
D、由于甲﹣乙的实际距离大于丙﹣丁的实际距离,所以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本题结合比例尺有一定的难度,要理解解答.
20. (2014•海宁市模拟)关于等高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山脊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B.在山谷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D.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小
【答案】D
【解析】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就称之为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解:A、在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故A错误. B、在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故B错误. C、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大.故C错误. D、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面坡度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该知识点是重点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