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广播电视新闻节目
一、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
是通过某些特定的电子技术(如无线电波或线缆系统)公开传播的正在变动或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信息。 二、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媒介地位
在广播电视节目大系统中,新闻节目是节目系统的基础,新闻节目的质量好坏决定着整个节目系统的运行是否健康。在我国,广播电视作为社会影响最大的传播媒介和舆论阵地,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决定了新闻在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主体和骨干地位。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媒介地位
1、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先导 2、新闻节目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
3、新闻节目在节目系统播出流程中占有主体地位(附表) 4、广播电视媒介竞争主要体现为新闻节目的竞争
综上所述,在广播电视节目系统中,我们可以确认,新闻节目是最重要的节目类型,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系统的第一语言。
三、电视新闻 1 、按体裁分类:
(1)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
是迅速及时、简明扼要报道新闻事实的体裁。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通常人们习惯称为电视新闻,即狭义的电视新闻,数量多、影响大,是新闻节目的主体、骨干。《新闻联播》是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代表。
特点:迅速快捷、题材广泛、信息密集、客观公正。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A.字幕新闻:
是由电子计算机控制字幕发生器,在电视屏幕上打出字幕,用简洁的文字,向观众传播最新信息的新闻报道方式。它是电视新闻最简便的报道方式。
字幕新闻按照字幕运用的不同处理技术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动态字幕是指文字上下滚动的字幕。通常是叠现在正播出的电视节目画面上,不影响节目播出,而把重要新闻的简讯文字及时传达给观众。静态字幕新闻是指一个节目播出结束后或中断节目的播出,在屏幕上用文字传达最新消息。
B、 口播新闻:
是以播报员出图像为主,结合画外音,播报文字新闻稿的新闻报道形式。
口播新闻没有新闻现场的影像画面,它以语言作为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世界电视新闻历史上最早运用的就是口播新闻。
C、图片新闻:
是运用单张或成组的新闻摄影图片,结合文字解说来报道新闻事实,是把报纸、杂志等新闻图片报道引用到电视新闻中来的一种报道形式。
D、图像新闻(影像新闻):
它是采用电影摄影或电子摄录(ENG)在新闻事件现场摄录下来图像和声音,结合新闻文字稿对事实进行报道。图像新闻以生动的形象画面为主要表现手段,它是电视新闻中运用较早,也是迄今最常用的报道方式。
电视新闻按体裁分类 (2)连续报道:
是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及所追踪事态,进行及时而又持续的报道。连续报道的题材通常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它追踪事件的最新动向,连续地做深入、详尽的报道。
电视新闻按体裁分类 (3)系列报道:
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作多次、连续的报道。系列报道的题材多为成就报道。
如1984年,央视推出了反映新中国成立35年来建设成就的系列报道——《光辉的成就》与《六五成就》。1987年又推出《改革在你身边》。
电视新闻按体裁分类 (4)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
是就某一新闻题材所做的深度报道,这种报道比较详尽且有深度,是对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充分报道。在时效上,它和消息最为接近,是报道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在内容上它是消息类新闻简要报道的延伸、扩充,是较为详尽、全面的报道。
电视新闻按体裁分类 (5)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
是就新闻事实发表议论、见解的节目类型,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报道某事实,而是通过对具体事实的分析提示,阐明对事实的见解、态度,借以影响、引导社会舆论。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作为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它代表了电视台的政治思想水平。
代表节目:央视《观察与思考》《焦点访谈》、《央视论坛》(新闻频道) 新闻主持人荧屏尴尬事
“哈欠门” 《朝闻天下》进行到天气预报时,主持人文静打了一个哈欠。 央视《晚间新闻》节目直播期间出现主持人补妆镜头
新加坡新闻《狮城六点半》女主播黄双喜刚开始播报新闻不到五秒钟,突然一只苍蝇不断骚扰她。 驱赶讨厌的苍蝇
韩国MBC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播张美一在主持新闻节目《今日新闻》的过程中发生了广播事故,因她爆笑出声而导致节目进行受阻。
MBC新闻节目
2.电视新闻按题材分类: (1) 时政新闻、 (2)经济新闻、 (3)科教新闻、 (4)社会新闻
3、 按性质分类: (1) 预知新闻/突发新闻, (2)独家新闻/共有新闻, (3)主体新闻/派生新闻,
(4)静态新闻(多为预知新闻)/动态新闻(多做连续报道) (5)硬性新闻/软性新闻, (6)无偿新闻/有偿新闻 4 、 按地域分类:
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 四、广播电视新闻的栏目化 1、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的动因
(1)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化是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信息需求不断增加的体现 (2)广播电视新闻制作管理的专业化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规范化、栏目化 2、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栏目的发展
(1)从《电视新闻》到《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间为1958年-1978年
(2)《新闻联播》的创办到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栏目的开办,时间为1978年-1987年
(3)上海电视台《新闻透视》和福建电视台《新闻半小时》栏目的创办,时间为1987年-1992年 (4)大型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与新闻评论栏目《焦点访谈》创办,时间为1993年至今 五、“焦点现象”和电视深度报道 in-depth reporting
1、“焦点现象”在广播电视领域的出现
早在1980年7月,央视创办了第一个具有深度报道性质的电视新闻评论栏目《观察与思考》,相继推出了《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有这样两位县委书记》,《包产到户后》等报道。
1987年7月,上海电视台又推出了国内第一个社会多视角的杂志型电视新闻栏目——《新闻透视》。 此后,山西电视台的《新闻纵横》,北京电视台的《看世界》等栏目,都很好的把新闻性、社会性、评论性结合起来,采用了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深度报道的形式,得到了观众的喜爱。
“焦点现象”
特别是央视于1993年和1994年分别推出了《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后,更使电视的深度报道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各地方电视台“访谈”、“透视”、“追踪”、“调查”、“观察”等深度报道栏目纷纷出台,几乎各个地方台都有一两个这样的“拳头产品”。
《焦点访谈》的崛起和这以后电视深度报道在全国各地方台的广泛运用就被称为“焦点现象”,甚至深度报道的水平已被视作电视新闻实力的重要标志。
2、电视深度报道的涵义
深度报道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它是一种全方位透视、全息组合、富有理性思辨色彩的报道方式。
西方传播者把深度报道的特点概括为“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揭示明日之意义” (美国专栏作家朱蒙得的观点)。
可见深度报道要求把报道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性、全程性的系统进行考察,深度报道对新闻背景的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新闻诸要素而言,深度报道在着眼于“是什么”(WHAT )的同时,更向“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的深度发展。
深度报道最早在西方是出现在报纸媒体上。主要是因为报纸面临着广播电视,尤其是声色并茂的电视的竞争,无论是在时效性上,还是在真实感染力上,报纸与广播电视相比都相形见绌,因而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
针对当时广播电视在科技发展阶段还存在某些局限,报纸就在理性分析的优势上下功夫,通过深入分析、解释、评论、揭示新闻事件、新闻事实的前因后果、背景情况、发展趋势等,形成自己的新闻传播优势。
但是随着广播电视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广播电视也在新闻传播中迅速的运用起深度报道的形式。而且,通过充分调动广播电视 具有的各种特殊表现手段,把深度报道的样式和传播效果都发展发挥到了新的极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栏目是美国CBS的《60分钟》,成功运作了40年之久。 电视深度报道的定义
是凭借声画形象,对重大的新闻事件,有影响的社会话题、社会现象,做有背景介绍,有分析解释,有归纳预测的报道与点评。由于电视深度报道是围绕一个新闻事态做纵向和横向的开拓,必须要有足够的节目长度来承载更多的内容。
3、深度报道的分类 (1)从内容层面上:
调查性深度报道、评论性深度报道、访谈性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的分类
(2)从外部表现形式(文体)上:
专题报道、特别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