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认知差异研究

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认知差异研究

2022-05-19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认知差异研究
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认知差异研究

摘要在中西方绘画领域里,有很多不同的认知和理念。这些不同多是由于中西方的审美认知差异造成的。在中国文化中,总体上是坚持了以善为美的审美原则,中国绘画的审美核心是向善的、向自然的。而西方绘画的审美趋向是“爱”,以爱为真,以真为美,是他们的核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艺术追求的至高点是一个“韵”字,它讲究的是一种艺术的最高境界,而西方却以“真”为最高的艺术要求。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差异研究意义

中西方文化尽管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各自都具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其光怪陆离、婀娜多姿、异彩纷呈,它们共同组成了人类世界璀璨文化的统一体。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对美的热爱和追求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同样,中西方绘画,尽管在艺术表现形式、艺术表现手段以及艺术创作手法等诸方面有着较多的差异,但是,对精神文明的最高追求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着强烈的一致性。因此,我们对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认知中所存在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认知差异为切入点,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一个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中西方绘画的审美认知差异

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的差异主要是指绘画者对客观世界的总体价值判断不同,这种价值判断是一个长期形成的过程,是一个稳定的审美认知程序和模式。它不是不可捉摸的、也不是完全抽象的一个概念。这种审美价值的差异根源来自于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之中。可以说,是绘画者继承了这种文化的传统和审美方式,它们总会以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方式表现在各自的绘画作品之中。一般说来,不存在独立的审美认知方式

的差异,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正是这种文化上的熏陶,才使得中国画和西方画有着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也就是我们常说“地理决定论”,中西方文化地理环境不同、人文环境迥异,在其土地上发展出来的文化,自然是各有其文化风格的。

1中西方绘画审美思维方式的差异

(2)主体性和客体性。中国的绘画强调的是主体性。这里面的主体性指的是自我对外部世界的参与,用陆九渊的话说就是“吾心即是宇宙”。宇宙中的任何事,都是“我”心中事。除此之外,在中国的哲学体系中,这样的理论还有很多种,比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都是要求有人的参与。比如中国的山水画往往不是画山水,而是画人物的心境。他们用的手法是以物拟人、是借景抒情,是要展现人物内心的世界。而西方的绘画则不是这样,他们更加强调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分离。他们要求画家不能把自己的主观色彩带入到画笔下的世界。他们追求科学和理性。比如说有些画派就要求画家把客观世界原封不动地描绘下来,追求一种近乎严苛的“照相”似的绘画艺术。

(3)意会性和直觉性。中国人绘画更加重视自我的体验,不太注重逻辑推理、论证概念的分析,对感情世界比较敏感。西方人的审美以直觉性为主。他们强调个体对客观世界的冷静和理智的观察,是自觉地把自己和客观的世界分割开了,以便更好地、更有理智地观察世界。西方人的绘画理论偏重理性和克制,中国的绘画理论偏重一回性和感性,主张的美感是“可意会,不可言谈”的艺术。

(4)模糊性和精确性。中国人的绘画审美和绘画理论受到中国哲学的巨大影响,可以说,中国的绘画就是中国哲学的一种艺术表现。比如,中国人讲“道”、讲家国天下,讲“仁”与“义”,可是这些名词却没有

一个明确的概念。仅在《论语》中,孔子就对“仁”讲过多次,可是从没有一次说道“仁”的概念是什么的。又比如说“道”,道家的“道”和儒家的“道”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有很多的差异,但却是模糊的。这种哲学上的模糊性也使得中国的绘画带上来模糊性的印记。西方人不是这样,他们事事都要讲究个清楚,问个明白。西方人对事物观察的细致入微,他们注重逻辑的思维和有条理性。

2中西方绘画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

(1)美的原则。中国文化讲究以善为美,在《论语》中就有“尽美矣,又尽善也”的理论倡导。孔子也主张把“文”和“质”结合起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可以说,中国人对道德和高尚的推崇就是对美的推崇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的绘画也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不是这样,他们强调的是以真为美,“真”是他们的艺术核心,也是他们的艺术追求。他们强调文化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比如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惟妙惟肖的模仿,是一种逻各斯,是基于自然而形成的人的思维逻辑。

(3)审美范畴。中西方绘画理论的审美范畴也有一定的区别,比如说西方的审美追高的范畴就是:美。他们的绘画艺术强调的是整体形象的逼真性和艺术空间上布局的协调性。他们追求事物的和谐、平衡和匀称,部分和整体之间是有差别的,是一对对立的艺术矛盾。但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更加地看重“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神韵”、“意韵”。比如,在古人的言语里就有这样的艺术提倡:“凡事既尽其美,必有其韵”,又有“凡情无奇自佳,景不丽而妙者,韵使之也。”可以说,中国人对“韵”的追求是十分的强烈的,是一种中国艺术的内在驱动力。

二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差异的原因

第一,从地理决定论来看,中国是东临大海,西北是群山环抱,正北方是大草原,南方丘陵盆地,所以说,地形地貌、气候都有很大的差别,而且由于中国这种地理位置和地形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相隔绝的,中国长期的经济是小农经济,有着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强调的是稳定,是和谐,以及仁爱精神和集体主义品格。而西方的文化发祥地古希腊、古罗马岛屿众多、海岸线长、以及海陆交错等地理地貌,导致了他们海洋贸易和航海业比较发达。而且,由于自然条件的因素,他们对捕鱼、狩猎的依赖性有比较的大。这些商业活动和技术性活动导致他们对个人特征的要求很高,于是,他们的文化中就有一种个人的影响崇拜在里面。表现在他们的绘画中,他们喜欢单独的研究事物,更侧重于理论分析。

第二,从中西方的政治文化背景来看。传统绘画理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强调的是“内圣外王”和以仁治天下。在《大学》中有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宏愿倡导,中国文化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文的集体主义关怀。在处理社会的人际关系时,也强调的是集体高于个人的优良品德。在西方的文化中,他们强调的是个体,个体的利益永远高于国家的利益。他们强调的是自由、是一个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比如英国的绅士阶层,他们有着高雅、礼貌的贵族品德,但是说得底是个人主义的冷漠。当然,这种也是无关高下的,只是文化背景的不同。

最后,从哲学理论上看。中国的哲学基本是三大哲学体系,即儒家、道家和佛教哲学体系。这三教侵染百年,相互融合,以儒家为主流,到明清之际最终形成三教合流。儒家讲究的仁义道德,以孔子、孟子为精神上的领袖;道家主张无为无不为;佛教讲空寂寂静、讲轮回生死、可以说,这三教哲学都是以平和、中庸为主导的。西方文化则不同,他们将个人英雄主义,激进的、开放的文化精神,讲奋斗和突出个人的才能。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哲学理论表现在绘画上就是平和和自然,

讲究意韵和天人合一;西方的绘画热烈,激动。比如:梵高的《向日葵》里面就充满了热烈奔放的生命气息。

三理解中西方绘画审美认知差异的意义 四结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