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强化制度执行力已经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量事实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执行力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一个企业、一个工程项目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各个行业有国标、各地市有非标,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但制订所有的制度、标准、规范都是为了执行,如果不执行,再好的制度也只不过是一张废纸。作为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见证了公司的发展历史,从目前公司制度建设、制度执行、制度落实情况看,较之以往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制度建设更加健全、制度执行更加严格、制度落实更加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红头文件在执行落实过程中的脆弱、夭折与无奈,使制度的执行力大打了折扣。因此,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对落实今年局“四会”、公司“两会”精神,推进“三大重点工作”进程,无疑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 制度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制度建设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而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制度的预防和控制职能,促使工程项目的稳步推进。然而当前受到社会不健康因素的侵扰,客观上造成制度执行力的弱化,究其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个别领导表率作用差。具体为素质不高。制度执行力如何往往取决于主要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如果领导者带头违反制度会导致其
他员工萌生不平衡心理,某某领导能这样做,我就不能这样做吗?恰恰就是这种失衡心理,促使少数人不去冷静思考后果,越过了制度的边界,搭上了违反制度的便车,使制度执行力打了折扣。
2、个别领导工作能力有限。个别领导者对待工作不能常抓不懈,虎头蛇尾,导致制度执行乏力。表现为对各项规章制度或文件精神自己尚不能学深吃透,又不去组织学习传达落实,对制度一知半解,无从执行或执行存在偏差;还有一些领导者凭借以往的经验和自己的感觉办事,不注重学习,尤其是不愿意学习工程项目的管理性文件和规章制度,致使上级指示得不到落实。
3、个别管理者老好人思想严重,人情大于制度。有些违规行为就在眼皮底下发生,但由于个别管理者怕伤面子,怕坏了和气,往往该查的不查,该管的不管,该追究的不追究,该报告的不报告,导致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助长了办事情看人情的歪风邪气。同时个别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将自己置身于制度之外,导致监督乏力,制约机制失衡,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给工程项目和他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4、个别管理者工作计划性差,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无主次,心中无目标,阶段无重点,对项目工作有布置无结果;不能做好深层次的思考,不善于发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拖延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造成工作非常被动。
5、个别管理者不自觉执行公司文件规定。在落实公司文件规定上,讨价还价,我行我素,另搞一套,算计小团体利益,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绕着走,甚至将上级政策和有关规定束之高阁,
实际成了规章制度形式化、政策执行表面化、违规处理简单化,工程项目管理目标难以全面实现,致使“制度落实难、难落实”,执行力缺失。
二、强化制度执行力的有效手段与对策
制度执行力落实的好坏是做好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因此制定强有力制度执行力的有效手段,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健全完善制度,强化执行力基础。健全制度是基础,执行制度是关键。制度执行的好,就能充分发挥出制度的保障、制约和督导作用。作为工程项目的建设者,不仅要注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各项制度的规范性、强制性、导向性和激励性作用。为此,在制度制定上,首先要严谨。每一项制度的出台要详细,要全面可操作。包括每项任务、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充分考虑制度的执行效果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以有效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为出发点。其次要及时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及时对制度进行梳理,及时完善相关条款,更加适应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
2、强化领导者做制度执行的典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带头执行纪律的模范和榜样。任何命令的下达和执行,都需要各级领导的带头示范作用。领导者执行力的提升,对普通员工的影响力更大,即所谓“上行下效”。因此,要让措施落实到位,真正做到“令行禁止”,领导自己要首先吃透公司管理性文件精神、各种规章制度,如安全法规,熟悉法律规程,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做到主动发现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给普通员工树立好榜样。事实表明:提高制度执行力度,领导是关键。领导者既是分管工作的直接责任者,又是执行制度的推动者,起着表帅和示范作用,真抓实干,定期听取制度执行情况汇报、组织相关人员开展现场检查等方式,切实把制度执行工作抓到位、抓到底、抓出成效。此外,加强制度执行力,其实质是加强人的执行力。做领导的,首先要会识人、用人,要因人而异,把具备不同才能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这是提高执行力的基础。其次作为领导者无论在任何岗位,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怀着热情、带着情感去做,而且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地做好,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就象青岛港务公司员工许振超那样,爱岗敬业,干事创业。对待工作,从来不说不行,明知困难重重,也要坚决去执行。别人不会干的,他能干,别人会干的,他更会干。
3、健全评价奖惩机制,强化制度执行纪律。一是要健全评价机制。对制度执行不力可能引起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效率风险、声誉风险等进行评估,识别和界定各种风险的性质和起因,区分风险等级,估算风险发生的概率,预计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通过管理活动规避风险,将风险降到最低。二是要健全激励机制。单纯强调积极性和自觉性是不够的,要用考核评比、表彰奖励等精神和物质的各种手段激发制度执行者,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引导把他们将潜能变成显能,进而转化为效能。三是要健全处罚机制。不仅要支持和重用那些坚持原则、严格执行制度、敢抓敢管的人,更重要的是对制度执行不力者要追究相关责任,鼓励遵章守制者、教育有
章不循者,促进制度落实。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范围,严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等破坏制度的行为。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其行政责任,年终考核降职、降级,切忌搞“下不为例”等形式主义的批评教育,从而体现制度是铁、制度是钢,若要我行我素,必将受到处罚。
三、提高制度执行者5种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制度制定的再好,首要的是必须有一批良好素质的执行队伍去实施。为此,执行者应该重视加强自己的执行力培养,注重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1、领悟能力。在执行制度或决策之前,制度的执行者首先要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和战略意图。这是防止执行偏差的重要影响因素。
2、计划能力。任何一项制度或政策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步骤、分阶段完成。因此,执行者要善于制定计划,确定事项优先顺序。按照轻、重、缓、急列出完成各项任务的计划表。
3、协调能力。制度、政策、方案的落实会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作为制度的执行者,要学会协调,在协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执行艺术”,要懂得最好的协调关系就是实现共赢。
4、判断能力。制度执行的外部环境具有不可预测性,执行者常常会面临抉择。这就需要有高超的洞察能力,对形势发展作出正确的判断,确保“按质按量地完成任务”。
5、创新能力。创新是衡量企业、个人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除了应具备领悟、计划、协调、判断的能力外,执行者还应
该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把工作的过程本身当作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不断地从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向创新迈进的过程。因此,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每个管理者必备的品质。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根据各项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