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基于弧长法的预应力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

基于弧长法的预应力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

2024-04-19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基于弧长法的预应力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4卷第7期 2006年7月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1.34 NO.7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ly 2006 文章编号:1000.565X(2006)07—0109—06 基于弧长法的预应力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水 陈明政 黄 音 王正霖 白绍良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30) 摘要:根据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编制了适用于预应力建立 和施加外荷载两个阶段的静力杆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该程序直接从材料的应力一 应变关系出发,考虑了混凝土的受拉硬化和受压软化,采用截面分层杆系有限元模型和弧 长法,在刚度矩阵中同时考虑了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经与两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试 验结果校核,程序模拟精度较好,可用于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计算与 分析. 关键词:弧长法;预应力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受力模型;外荷载;分层有限元模型 中图分类号:TU378 文献标识码:A 后张有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张拉阶段 值点的困难,能够在非线性迭代求解过程中自动调 和加载阶段受力性能完全不同.在张拉阶段,混凝土 节增量步长,跟踪各种复杂的非线性路径.它是目前 和预应力钢筋的变形相对独立,在对结构进行非线 结构非线性分析中数值计算较稳定、计算效率较高 性模拟分析时,可分开考虑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其 且较为可靠的迭代控制方法 j. 中,混凝土受到的荷载可认为是预应力钢筋对其作 本研究所用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采用截面分层 用的等效竖向荷载和预压力¨ ;在加载阶段,预应 杆系有限元模型,将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 力钢筋和混凝土应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共同变形来承 分成两个不同的受力阶段进行分析 每个单元各层 担外荷载、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联系的纽带是以第 混凝土处于单向应力一应变状态,截面变形前后均 一阶段末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变状态作为第二阶段的 服从平截面假定;在刚度矩阵中同时考虑了结构的 初应变 j.在预应力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 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在非线性迭代中采用弧 对本构关系的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截面的弯 长控制法、程序中忽略了构件剪切变形的影响;预应 矩一曲率(M一 )关系用于采用常规杆单元的非线性 力等效荷载根据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预应 有限元方法 J,它采用的杆单元模型或为分段变刚 力计算得出,因此不再考虑混凝土徐变、收缩和钢筋 度模型,或者为杆端集中塑性模型;另一种是截面分 松弛等与时间相关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所分 层杆系有限元法 j,该方法直接从材料的应力一应 析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梁柱节点区基本不开 变关系出发,能较好地处理结构的加卸载情况,考虑 裂 j,且节点处梁筋中预应力筋所占比重较大,因 问题更加仔细.弧长控制法属于后一种方法,它已广 此忽略了节点区剪切变形和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 泛应用于杆系结构非线性分析之中、其优点在于克 滑移的影响、 服了传统的牛顿迭代法无法跨越结构加载路径上峰 1 受力分析及预应力等效荷载处理 收稿日期:2005—09—12 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4BB0058) 1.1 受力分析 作者简介:陈明政(1977.),男,博士生,主要从事预应力 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受力过程以张 混凝土结构基本性能的研究.E—mail:chenmi“gzhe“gcmz@ 拉预应力钢筋到完成孔道灌浆和灌浆硬结为第一阶 l63、com 段,以灌浆后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完全粘结、框架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7期 陈明政等:基于弧长法的预应力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 (2)考虑混凝土强度和箍筋的侧限约束作用, 有侧限混凝土的受压下降段Ac和无侧限混凝土受 压下降段AB采用D.C.Kent和R.Park的混凝土应 力应变模型¨ : = [1一Z(占一占。)] (3) 式中:Z为混凝土侧限约束系数, z: : . 3+0.2 3 ’ + s√ 。 P 为横向钢筋的体积与计算到箍筋外边缘的核心 混凝土体积之比;6 为从箍筋外边缘到受约束核心 混凝土的宽度;s 为箍筋间距. (3)混凝土受压卸载均视为按初始弹性模量的 弹性卸载,如图3(a)中FG与F G 所示: = +E (占一占 ) (4) (4)混凝土受拉本构关系OD和DE分别采用 如下公式计算: =E 占, ≤ = [1一Z (占一占0)] 受拉卸载段HO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i; {, = + (占一占0) (7) 占 式中:Z =1/( 一1)占 为受拉硬化因子,可在 5~l0之间取值 ;占 为混凝土抗拉强度 对应的 应变; 和占 为卸载开始时混凝土的应力和应变; E 为混凝土初始弹性模量. 盯 A E sa D G 晶G, C£ H 一 D (a)混凝土 A B ,/  , ,, /// // Osv, C s , ,,(b)非预应力钢筋 (c)预应力钢筋 图3材料应力应变关系 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in and stress of the material 2.1.2非预应力钢筋的本构关系 非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两折线模 型,如图3(b)所示, 段、AB段和卸载段BC的应 力表达式分别为 =E 占 (8) =fy (9) =fy+E (占一占B) (10) 式中: 和占为钢筋的应力和应变 为钢筋屈服强 度;占 为钢筋卸载时的应变;E 为钢筋弹性模量. 2.1.3预应力钢筋的本构关系 预应力钢筋应力应变关系采用三折线模型,如 图3(c)所示,其中屈服强度 、极限强度 、屈服 应变占 极限应变占 均由试验测得,0A段、AB段 和BC段的应力表达式分别为 =E。占 (11) f —f = 。。 + 占pu一占py (占一占 ) (12) = (13) 2.2 位移函数 建立如下的位移模式 l  :( 二 ))==  0b o+++ +b:l 66 +2 +6 3 c・4 代人边界条件,并令p=x/l,有 l u0(P)=(1一P)u1+pu2 { (p)=(1—3p +2p v1+(3p 一2p v2+ l f(p一2p +P )01+f(一P +P )02 D 图4更新拉格朗日方程F单兀的不I司状态 Fig.4 Different states of element under new Lagrange mode 图中单元 的原始状态、当前变形状态和即将 到达的变形状态分别用O,A,B表示,忽略剪切应变 影响,则轴向应变增量为 )=÷ +2 1【 『+ 舌 up : + ‘ cTcI ̄(16) 式中: =(Au1, 1,A01,Au2, 2,A0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12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4卷 曰=l一1/l,6y(1—2p)/l ,2y(2—3p)/l, 1/l,6),(2p一1)/l ,2y(1—3p)/l I, c=l 0,6(p 一p)/l,1—4p+3p , 0,6(p—P )/l,一2p+3p 1. 2.3 单元刚度矩阵 如图4所示,在状态A,假设结点发生虚位移 ,根据虚功原理,有 ・ =I dSodV, 结点力向量 为 =I B trdV (17) 在状态B,同样根据虚功原理,有 at,】= ( +Atr d , RJ+AR'=J (曰 +CTc )( +Atr)dV, 取极限,有 dRj=IJV  B dtrdV+I.I v C Co'dSdV, 代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材料应力应变关系,有 d = J 曰 曰d d6+J c Co'dSdV (18) 式中:K=K + 为单元刚度矩阵;考虑材料非线性 的刚度矩阵 -=J E BdV;考虑几何非线性的刚度 矩阵 =I C Co'dV. 2.4非线性弧长迭代法 将单元刚度矩阵组装为整体刚度矩阵,用弧长 法求解结构的非线性问题,如图5所示,可归纳为对 下式的求解: ‘ 6u‘ =paa‘ +R‘ (19) 6u‘‘ =61‘ K‘ ~P+ ‘ 一 R‘ (20) T .1lr 图5弧长法迭代示意图 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iteration by are-length method 式中: ”为第i一1次迭代后形成的刚度矩阵; 砌“ 为第i次迭代产生的位移增量;p为参考荷载 列阵; A“ 为第i次迭代的荷载水平增量系数; R“ 为第i一1次迭代后结点不平衡力;若定义 T=K( ~p, = ( ) R( ), 则式(20)可记为 6u“ = A“ T+ (21) 若给定 “ ,式(21)就是常规的固定荷载水平 的迭代格式.若 A“ 不固定,就不能仅靠式(21)求 得问题的解,还需附加另外的约束条件,本研究采用 通过约束位移向量来求解非线性问题的弧长控制 法 ],它的思路是将荷载水平和位移向量同时作为 变量,引入一个包括荷载水平的约束方程,通过对刚 度方程和约束方程的联立求解,或对两个位移向量 的同时求解,来解决非线性问题.其一般形式为 卢(△ ) IIt,I f+OlIl au If =AI ,i=1(22) 卢(△A‘)_2IlplI +Otll△H‘II =A1 ,i>1(23) 式中: l =pTp;llaul I=△H Au. 当Ot, 取不同值时,就对应了不同的弧长法控 制形式.例如当0[=1, =0时,有 △H(‘) Au(“=A1 (24) 式(24)就是本研究采用的Crisfield柱面弧长法 . 本研究还采用了Riks提出的平面弧长法¨ ,其表 达式为 ( A( ) + H( )T H(¨=△f , =1 (25) A( A( + H( )T6u(‘)=0. >1 (26) 3试验模拟分析 为验证程序的有效性,本研究对文献[8]中两 榀单层双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YKJ1和 YKJ2进行了非线性分析.两榀框架的尺寸及配筋见 图6,都采用单跨两  ̄,JJn载,加载方案如图7所示. YKJ1和YKJ2预应力钢筋均采用标准强度 。 为 1 570 N/mm 的12 5高强碳素钢丝,有效预应力分 别为956.0 N/mm 和844.9 N/mm ,预应力筋曲线 形式采用三段抛物线配置,反弯点在0.15倍梁轴线 跨度处;非预应力钢筋屈服强度 为337.8 N/mm ; YKJ1和YKJ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分别为 32.09 N/mm 和34.02 N/mm . YKJ1和YKJ2试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对比见表 1,荷载与加载跨跨中位移对比如图8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试验框架YKJ1和YKJ2非线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7期 陈明政等:基于弧长法的预应力框架结构非线性分析 ll3 175l 3000 — 3000 3OO0 1 1 I1 1 : _____ 一 I1 1 堕/ 三 勰@100 I 3 一  .I 3  :- l75 2虫14中8@100 4虫20 2篮0 1 l—l 2—2 3—3 图6试验框架基本尺寸及配筋详图(单位:mm) Fig.6 Reinforced details and basic demension of test frame (unit:mm) P P 3/-500 kN P P 3/--5O0 kN l l , 图7试验加载方案(单位:mm) Fig.7 Scheme of loading test(unit:mm) 表1试验与非线性计算的结果比较 Table l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between test and nonlinear computation l00 Z 80 釜60 40 2O l0 0 20 40 60 80 跨中位移,mm (a)YKJ1 l00 Z 80 蔷60 40 20 l0 0 20 40 60 80 跨中位移/mm (b)YKJ2 图8 荷载一加载跨跨中位移曲线 Fig.8 Load vs deflection curves at middle of loading span 性计算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与试验结果比较接 近;从图8可知,试验框架YKJ1和YKJ2非线性计 算的加载跨跨中位移与试验实测位移符合程度较 1引 一_T 好;而且在整个非线性分析中对试验框架塑性铰出 现的顺序及钢筋应变的模拟均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4 结语 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分为预应力建立阶段和施 加外荷载阶段进行受力分析,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结 构的整个受力过程.本研究从材料的应力一应变关 系出发,运用弧长控制迭代法编制的预应力框架非 线性有限元程序能将预应力框架分成两阶段进行受 力分析.经与文献[8]中的试验验证,本程序可用于 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框架的计算与非线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尼尔森・H.预应力混凝土设计[M].姚玲森,沈莲 芬,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4. [2] 简斌,白绍良,王正霖.后张有粘结预应力连续梁的分 析原理[J].工程力学,2000,17(5):92-99. Jian Bin,Bai Shao・liang,Wang Zheng・lin.Theory of post・ 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with bond[J].En. gineering Mechanics,2000,17(5):92-99. [3] 刘南科,周基岳,肖允徽,等.钢筋混凝土框架的非线 性全过程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1990,23(4):2・14. Liu Nan・ke,Zhou Ji・yue,Xiao Yun-hui,et a1.A full range nonlinear analysis for reifnorced concrete frams『J].Chi. 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1990,23(4):2・l4. [4] 王志军.考虑软化特征的预应力混凝土框架非线性有 限元全过程分析[D].重庆: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992. [5] Crisfield M A.An arc・length method including line search and acceler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1983,19(9):1269・1 289. [6] Forde B W R,Stiemer S F.Improved arc・length orthogo・ nality methods ofr nonlinear ifnite element analysis[J].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1987,27(5):625・630. [7] Bellini P X,Chulya A.An improved automatic incrementla lagorithm for the efifcient solution of nonlinear finite ele・ ment equation[J].Computers and Structures,1987,26 (1/2):99・110. [8] 潘峰.轴压比对两跨预应力框架影响的试验研究 [D].重庆: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4. [9] 吕志涛,孟少平.现代预应力设计[M].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1998. [10]谢贻权,何福保.弹性和塑性力学中的有限单元法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14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第34卷 [12] Riks E.An incremental approach to the solution of snap— ping and buckling pmbl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uctrures,1979,15(7):529-551 [11]Kent D C,Park R.Flexural membe ̄with confined con. crete[J].Journal of the Structural Division,ASCE, 1971,97(7):1969—1990. Nonlinear Analysis of Prestressed Frame Based on Arc-Length Method Chen Mtng—zheng Huang Yin Wang Zheng—lin Bai Shao—lia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Chongqing 40003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load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nded post—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ames,a program is worked out to perform a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the static staff in both the stretching wire stage and the loading stage.In working out the progra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ress and the strain of the material is directly employed,the tension hardening and compression softening of concrete are considered,the sectional lay— ered finite element model and the arc—length method are adopted,and both the material nonlinearity and the geo— metirc nonlinearity ar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stiffness matirx.A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wo prestressed concrete ̄ames,the simulated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program are of high precision,meaning that the proposed program is suitable for th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bonded post—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ames. Key words:arc—length method;prestressed frame;nonlinear analysis;loading model;exterior load;layered finite Plement mode1 (上接第108页) 环境元素与纪念场所的融合及其实例分析 黄烨动孙一民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爿: 摘要:通过总结梅州市叶剑英纪念园的规划设计,对融合环境的纪念场所的创作进行了探索.文中从融合 环境的思路出发,在整合原有各种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有机协调原生环境元素与所营造的纪念场所的新元素 之间的关系,并将提炼出的原环境特质点运用于对园区功能的创造中,使营造的纪念空间有机地融入环境的 整体空间结构脉络中.实现深层次的融合. 关键词:纪念场所;环境;融合;纪念馆 中图分类号:TU986.5 3;TU2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65X(2006)07.0104.05 责任编辑:傅晓琴 收稿日期:2004—10—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478098) 作者简介:黄烨勃(1975一),男,博士生,主要从事城市设计研究.E—mail:adghuang@126.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