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2019届全国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试卷 历史(六)(解析版)

2019届全国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试卷 历史(六)(解析版)

2022-09-10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2019届全国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试卷 历史(六)(解析版)


绝密 ★ 启用前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 史(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

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 C.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 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5.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商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部门。许多经商致

富的“新人”进入元老院,将指导诉讼,编撰契约合同等法律事项视为重要的国家政务。这说明 A.元老院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B.罗马立法有灵活性和现实性 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原则 D.商品经济制约罗马社会发展

26.欧阳修作《易童子问》,抨击《周易·系辞》;李泰伯和司马光则深讥《孟子》。他们的做法体现了

A.宋朝学者的疑古学风 B.儒学正统地位严重动摇

C.佛道思想的广泛传播

1第

D.儒家体系的近代化转型

27.1943年,中共淮北区党委指示:各乡应立即以农民抗日救国会为中心,筹办农村合作社,使合作

社真正掌握在基本群众手里,真正成为基本群众与高利贷者及商业资本家作经济斗争的武器。这一批示的执行有助于

A.冲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B.推动了乡村商业资本流通 C.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政权 D.促进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8.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外国人在华企业,采取按国籍、系统、行业区别对待的办法,分别轻

重缓急给予正当处理;又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地处理了外资企业和外国政府或外国人在中国兴办或津贴的各种文化、教育、卫生与救济机构。这些措施 A.融洽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 B.确立了新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C.奠定了与各国平等交往的基础 D.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

29.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

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反映了 A.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 B.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C.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

30.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童工和女工是雇主眼中“忙碌”“勤劳”和“有用”的人,

同时分析了1839年在大不列颠的工厂工人的构成情况(如下表)。这种构成

A.说明英国重视技术工人的家族传承 B.符合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 C.反映出当时成年劳动力的严重匮乏 D.说明农业吸引劳动力能力超过工业

31.下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下面记载:“……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当

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由此可知

2第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官督商办 B.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C.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 D.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

32.1953年后,中共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有偿地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

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质变”。这一方式 A.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 B.全盘借鉴苏联经济模式 C.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33.1913年的《时报》曾发文指出:“今之沪上,一般士人无论学界或商界,每有聚数十同志创为俱

乐部者……麻雀也、牌九也、鸦片也、酒食也、叫局也,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少年子弟趋之若鹜,乐而忘返。”材料表明民国时期的上海 A.传统习俗发生巨大变迁 B.东西方生活方式有所交融 C.市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D.消费娱乐中奢侈之风大增

34.据统计,苏联在1928年以前建立的集体农庄中,没有马的占45.2%,没有乳牛的占34.8%,有一匹

马的占38.3%,有一头母牛的占40.9%;到1930年,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乳牛总数的42.7%。这一变化说明苏联 A.集体农庄规模在扩大 B.旨在推进工业化发展 C.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 D.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

35.歌曲《生僻字》:“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仓”,唱的是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象形

文字属表意文字,多是原生文明,表声文字多是次生文明(中途遭遇了变故)。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

3第

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这表明中国文化 A.博大精深领先世界 B.源远流长持续稳定 C.一脉相承亘古不变 D.兼收并蓄中西合璧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第41题25分,第42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欧洲的“中国潮”是在16世纪下半叶,由欧洲王室贵族掀起的崇拜中国器物之风拉开序幕的。16世纪之前,欧洲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与亚洲交换,只能以金银购买亚洲产品。16世纪下半叶,美洲的白银打破了欧亚贸易的传统均衡,欧亚贸易规模扩张,供给增加。王室贵族和社会名流对中国产品的大加追逐和赞美,使瓷器、饮茶等成为上流社会追逐时髦,附庸风雅的一种时尚,促进中国产品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变。王室贵族与商人经营的垄断贸易公司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利润。17世纪中叶以后,大量关于中国政治和文化的著作出版发行,将中国的文化文明推向了人类文明的极致,把中国的政体夸奖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尽管那些赞美之词言过其实,但却是政府和商人合二为一的欧洲商人集团所迫切需要的。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中国的形象在欧洲开始发生变化,在孟德斯鸠、黑格尔等人的笔下变成一个专制、野蛮、落后、愚昧的国家。为了刺激本国丝织工业的发展,英国、荷兰等国都曾明文限制和禁止进口和穿戴亚洲丝织品。19世纪60年代后英国大力宣传印度和锡兰(斯里兰卡)红茶,饮茶又被拔高到了爱国主义的层次,是为英国经济作贡献的爱国主义行为。广告中的印度和锡兰红茶可以美容健身、治疗胃病,是高雅与品位的象征,而中国绿茶则会损害肠胃。中国茶叶在英国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材料三 在整个“中国潮”的潮起潮落中,中国政府和商人基本上处在一种无作为的状态,既没有意识和愿望在海外宣传中国文化、制造中国热、推销中国产品,也没有愿望去了解和参与当时的欧洲“中国潮”,甚至可能对当时在欧洲流行的“中国潮”都知之甚少或全然不知。

——摘编自张丽等著《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视角——第一次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中国潮”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中国产品在欧洲畅销和

衰落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的“中国潮”潮起潮落过程中,中国政府和商人无所作为

4第

的原因,并谈一谈欧洲“中国潮”带来的启示。(13分)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的部分目录: 第六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22章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第23章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第24章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25章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第七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视野,为第七编拟写一个子目,并对其进行概述和评价。(要求:子目简洁、概述准确、评价科学合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干部群众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在“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为农业”的指导下,以工业企业为主,同时兴办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类企业,集体企业取得迅猛发展。企业积极探索承包责任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提升。在苏南,乡镇企业面向市场,利用市场调节,它们对市场反映灵敏,自主经营决策,衔接供销,协调生产,带动了物资、资金、技术、人才的协调快速发展。苏南乡镇企业还利用大中城市通过设备输出、技术转移、来料加工、合作经营等方式向农村扩展的大好时机,不断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成为大中城市企业扩展的重要合作伙伴。苏南地区用积极探索和快速的发展,打造出农业经济改革中著名的“苏南模式”。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历史意义。(8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大约1925年前后,法、德两国的关系有了改善,这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援助德国经济的计划实施,一方面是因为两国外长持相互和解的态度,他们断定各自国家的安全可以通过直接谈判和达成协议来加强。在英美的促成下,结果产生了称为《洛迦诺公约》的一系列协定。这些协定规定,德国可加入国际联盟,并成为常任理事国成员;作为回报,德国同意不通过武力来谋求条约的修订,和平解决与法、比等国的一切争端;德国承认其西部边界的永久性,但保留了更改其东部边界的权利。《洛迦诺公约》在当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伯伦宣称,公约标志着“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之间的真正的分界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5第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洛迦诺公约》签订的影响。(7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1958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研究机构。同年,他又发起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该校近代力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建系伊始,他明确近代力学系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把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工程技术上去”。为此,他不仅设定了力学系的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而且编著了《火箭技术概论》和《物理力学讲义》作为专用教材,同时还聘请了严济慈、吴文俊等当时海内外顶尖专家和教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介绍最新科研成釆。到大学的最后半年,指导学生参加早期研究活动,完成毕业论文及其答辩,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练兵。此外,他要求学生红专并进、团结协作,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触类旁通的钥匙,是创造力的来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形势,他写信给作为高新技术突击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倡导设置新专业一一材料设计。

——据《钱学森教育思想及其探索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钱学森高等教育思想的特色。(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后期钱学森在科教领域的重大贡献,并予以评析。(8

分)

页 6第

绝密 ★ 启用前

【最后十套】2019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答案(六)

第Ⅰ卷

24.【解析】材料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

有天子亲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反映了天子亲耕现象,其目的在于“劝农”的示范意义,材料中“天子亲执”“首领带头”“在《国语》、《汉书》、《唐书》中均有记载”体现了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故答案为C项。AB项,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井田制走向瓦解的表述材料不能体现,排除;D项,材料仅能体现“重农”而不能体现“抑商”,排除。 【答案】C

25.【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和商品经济发展,许多经

商致富的“新人”进入元老院,推动了法律的发展,说明罗马法随着经济政治发展状况而进行调整,体现了灵活性和现实性,故B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元老院职能的变化,故A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自然法,故C错误。商品经济推动罗马社会发展,故D错误。 【答案】B

26.【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宋朝学者对儒学的部分内容的怀疑与否定,集中体现了宋朝学者

有疑古之风,故A正确;儒学在北宋发展到理学阶段,其正统地位有所强化,故B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儒学,而不是佛道思想,故C排除;材料中的时期是宋朝时期,而儒家体系近代化主要是在中国近代,故D排除。 【答案】A

27.【解析】材料“农民抗日救国会为中心,筹办农村合作社,使合作社真正掌握在基本群众手

里”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发动农民群众的措施,这有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故C正确;发动农民群众与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没有直接联系,故A错误;材料“基本群众与高利贷者及商业资本家作经济斗争”反映了商业资本受到经济斗争,故B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D错误。 【答案】C

28.【解析】根据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国在华的各项事务进行系统的分类处理,结

合所学可知,实质上是清除一些帝国主义以不平等条约取得在华的特权利益,其目的就是为了能与这些国家在平等基础上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作准备的。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

并不是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义的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排除;D项,材料对外国在华企业和机构进行系统、行业区别对待的处理,不能说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排除。 【答案】C

29.【解析】材料中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

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都是由新兴的民族国家组成的,是这些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加强区域联合的需要。故答案为D项。A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不是强调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排除。 【答案】D

30.【解析】材料核心信息:英国雇主使用童工和女工非常普遍。这有利于雇主降低成本和扩

大利润,也有利于扩大再生产。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体现工人技术的代际传承,A项排除;大量使用童工和女工不是成年劳动力缺乏,而是扩大剥削的需要,C项排除;材料只提供工厂工人的年龄和性别方面的信息,没有体现农业和工业的工人人数,无法比较,D项排除。 【答案】B

31.【解析】依据材料中“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当经本局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

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及图片信息可知,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发行股票招募股银,因此洋务企业受西方经营方式影响。故答案为C项。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平煤矿是民用企业,排除;B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D项,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仅是开平煤矿发行了股票,并不能体现煤矿业获得了稳健快速发展,排除。 【答案】C

32.【解析】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所有制上的转变,更能被资本

家接受,维持生产的正常进行,即这一方式有利于减少对生产的冲击。故答案为A项。苏联没有实行这一方式,排除B项;这一方式属于三大改造,此前国民经济的恢复任务已经完成,排除C项;这一方式对国民经济比例没有影响,排除D项。 【答案】A

33.【解析】材料“每有聚数十同志创为俱乐部者……麻雀也、牌九也、鸦片也、酒食也、叫局

也,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体现的是上海作为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在这一地区东西方生活方式的交融,故B项正确;传统的生活习俗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只是加入了一些新

的东西,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内容只反映“一般士人”生活的变化,并不能全面反映市民的生活水平,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不能体现“奢侈之风”,材料中的现象只是西式生活方式的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B

34【.解析】依据材料中“到1930年,加入集体农庄的46.9%的农户集中了当地马匹总数的49.2%,

乳牛总数的42.7%”可知集体农庄的规模在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与轻工业为重工业服务。据此得出该做法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工业化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AC项,集体农庄的规模扩大、加快农业集体化步伐都是表面现象,排除;D项,材料不能体现农庄机械化程度提高,排除。 【答案】B

35.【解析】根据材料“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可知中国文化源远

流长持续稳定,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稳定性,中国文化领先世界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中国文化是在发展中不断更新,不断注入新的因素,以保持文化发展的活力,C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中国文化吸收外国文化因素,D选项排除。 【答案】B

第II卷

41.(25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王室贵族和社会名流对中国产品的大加追逐和赞美”可知,16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推崇中国器物;根据材料“17世纪中叶以后,大量关于中国政治和文化的著作出版发行,将中国的文化文明推向了人类文明的极致,把中国的政体夸奖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可知,17世纪中叶开始推崇中国的制度与文化;根据材料“18世纪中叶,中国的形象在欧洲开始发生变化,在孟德斯鸠、黑格尔等人的笔下变成一个专制、野蛮、落后、愚昧的国家”可知,18世纪中叶后中国形象变为野蛮与落后。第二小问原因,畅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白银大量流入欧洲,而一些王室贵族为了获取利润,大量宣传中国的产品,再加上中国的产品做工精美,质量上乘,所以非常畅销;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产品在欧洲热销会对欧洲产品形成竞争关系,并且中国长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而欧洲人崇尚自由,并且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没有积极对外宣传,所以造成了衰落。

(2)第一小问原因,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并且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再加上中国政府重农抑商,所以导致中国政府和商人无所作为。第二小问启示,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定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进行

交流,并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加大对外宣传,不仅宣传本国的文化,还要宣传本国的经济,以此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答案】

(1)历程:16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推崇器物,17世纪中叶开始推崇中国的制度与文化,18世纪中叶后中国形象变为野蛮与落后。

畅销的历史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亚贸易规模的扩大(商业革命使贸易规模扩大);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提高了欧洲的购买力;王室贵族和商人为获取利润,大力宣传和推销中国产品;中国产品制作精美,弥补了欧洲生产的不足。

衰落的历史原因:欧洲国家及其殖民地的工农业产品与中国产品形成竞争关系;欧洲各国针对中国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政策;启蒙运动的开展使欧洲人崇尚民主,反感专制;欧洲社会舆论对中国的批判甚至恶意诋毁;中国政府在强化专制的同时,未能主动发展中外贸易,宣传中国文化。

(2)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缺乏商业扩张的动力;中国政府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传统的天朝上国思想和华夷观念;欧洲国家垄断东西方贸易,中国商人难以参与远洋贸易竞争。

启示:文化现象背后有深层次的经济因素在起作用;中国应积极利用有利形势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在对外发展经济贸易的同时,重视文化宣传;在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注意产品虚拟价值的营造和提升等。 42.(12分)

【解析】

根据“第六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掀起殖民扩张与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了国际市场和原料产地,结合材料“第七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可知,国际市场的扩大引发了英国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在欧洲的传播使欧洲傲视全球,占据优势地位。故第七编拟写一个子目应立足于工业革命设计。结合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对世界的影响进行阐述即可。

【答案】

示例:改变世界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概述: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技术不断革新,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18世纪,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推动了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工业城市的发展,带动了铁路和航运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随后向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到19世纪30、40年代,英国首先实现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最早完成工业革命。

评价:第一次工业革命既是一场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并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同时,工业革命也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和环境污染。

15.(15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为农业”可知,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工农结合;根据材料“以工业企业为主,同时兴办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各类企业,集体企业取得迅猛发展”可以得出工业为主的多类型企业;根据材料“企业积极探索承包责任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都有提升”可以得出

企业经营体制灵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根据材料“乡镇企业面向市场,利用市场调节”可以得出面向市场,积极利用市场调节;根据材料“利用大中城市”可以得出提托大中城市。

(2)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推动城镇化发展,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典型范例。

【答案】

(1)发展工农结合,工业为主的多类型企业;企业经营体制灵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面向市场,积极利用市场调节;依托大中城市。

(2)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成为我国工业的重要补充;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典型范例。 46.(15分)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法、德两国的关系有了改善……在英美的促成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欧洲安全问题、德国崛起、法德关系改善、英美推动等方面概括《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

(2)影响,根据材料“《洛迦诺公约》在当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伯伦宣称,公约标志着‘和平年代和战争年代之间的真正的分界线’”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简析《洛迦诺公约》签订的影响。

【答案】

(1)欧洲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德国崛起并谋求大国地位;法德两国关系改善并主张和解;英美等国的推动。

(2)积极:改善了德国与法国及其他战胜国的关系,使欧洲的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提高了德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为德国战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消极:只是帝国主义国家暂时妥协的产物,不可能解决根本矛盾;条约不约束德国向东扩张,助长了德国发动战争的行为。 47.(15分) 【解析】

(1)特色,根据材料“设定了力学系的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而且编著了《火箭技术概论》和《物理力学讲义》作为专用教材,同时还聘请了严济慈、吴文俊等当时海内外顶尖专家和教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介绍最新科研成釆……要求学生红专并进、团结协作,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触类旁通的钥匙”,从教育目标、授课教授、教学方法、教育思想等方面概括指出钱学森高等教育思想的特色。

(2)贡献,根据材料“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研究机构。同年,他又发起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倡导设置新专业——材料设计”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研机构、创办大学、设置新专业等方面指出20世纪中后期钱学森在科教领域的重大贡献。评析,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和国防建设、高尖端人才、科技发展趋势等方面予以评析。

【答案】

(1)特色:培养高尖技术人才为教育目标;聘请顶尖专家和教授授课;注重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政治与专业两者过硬的教育思想。

(2)贡献:筹建卫星、火箭等科研机构;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倡导设置材料设计新专业。 评析:适应了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为国家培养高尖端人才奠定了基础;顺应了未来科技发展的大趋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