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十二五”规划
2010-9-8
一.引言
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是一件亟具创新意义的项目,它打破了医院之间资源和信息隔膜的格局,具有解决民生“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社会意义。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卫生监督服务三大体系的变革要求,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将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体现了大学对民生问题的社会贡献,体现了大学的社会责任。经过学校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中大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业界处于领先位置。进一步,中大医疗信息共享平台需要继续拓展和延伸,建设区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争取发挥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的试验基地作用,同时为学校医科的学科软环境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二.建设背景与目标
中山大学下属八家附属医院,下辖七家分院、四个校区门诊部、七家社区服务中心,有着良好的医疗品牌和丰富的医疗资源。如何整合和发挥这些医院的传统优势,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与应用,实现院际之间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作发展,从整体上提升医院的运营效果、效率与效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我校附属医院整体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校医科在临床、科研、教学方面的软环境实力,是我们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首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如何配合国家医改方案建设要点,建设以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为核心的华南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通过与各地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互连与协同,提高医疗服务的
可及性和连续性,将中山大学“中山医”品牌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广东省边远和贫困地区辐射,为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大学应有的贡献,是中大医疗卫生服务共享平台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
三.主要工作基础与挑战
本规划的主要基础是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该项目于06年开始进行项目前期,07年、08年和09年进行项目实施,目前已完成项目主体建设,预计10年4季度可以投入运行。平台的建设宗旨是“标准、共享、服务、创新”。它是以医疗卫生信息为处理对象,是集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系统。所涉及的信息范围主要包括病人基本信息、检查检验信息、以及病人就医客观信息,待条件成熟后逐步丰富资料,形成病人健康档案,进行医疗保健的全程跟踪,实现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转检、远程会诊等信息化医疗服务,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为此,我们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平台技术架构。为了提高可控性和安全性,平台采用了数据集中共享的模式;为了提高标准化程度,平台端的信息管理严格遵循标准;为了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采用SOA架构,以服务集成总线的方式与医疗机构交换数据,实现数据的互操作以及服务扩充和流程变更的柔性。在应用架构上,通过构建中山大学医疗信息服务网络,建立中大各附属医院共享的电子病历库和医疗资源库;通过建设医患互动服务平台、临床协同工作平台、科研教学辅助平台、管理创新工作平台,实现了面向四类群体的服务:一是实现了面向临床的中大电子病历服务、会诊与远程医疗服务、转诊与转检服务;二是实现了面向社会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服务、门诊预约挂号服务、健康咨询服务等;三是实现了面向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病历库与影象库支持服务,以及专科疾病和专题研究为主题的数据仓库;四是实现了面向医疗管理的BI服务,通过对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和挖掘,为高端决策提供辅助支持。
然而,如何构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共享平台运行机制;如何协调、推动和吸引更多
的医疗机构参与共享平台建设;如何建立合理的院际之间医疗信息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管理机制,来协调好医院间的利益关系;如何有效建立共享或互认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处理办法;是我们平台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机制,继续拓展对医院有价值的应用来逐步消化和解决这些问题。
四. 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如何去避免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根据这个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的事情。哪些是属于战略上的障碍,哪些是战术上的问题。它很有针对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单位的发展上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用SWOT分析方法对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进行分析,把平台内外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等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寻找制定适合项目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内部能力:
优势(Strengths):
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优势体现在技术要点上,分别是:
1, 平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平台遵循着国际标准HL7,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医疗环境的各个方面,其沉淀的知识可以指导平台建设,使平台建设能够站立在一个高的层次上。
2, 基于SOA的技术架构。基于SOA的设计体现在:系统设计模块化,易于模块加入与剥离,关键模块提供WSDL,作为接口服务的定义,方便与其他外围系统进行通信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平台系统与外围系统泛化接口标准;采用企业服务总线(ESB)的思想来实现服务注册、数据路由等功能。
3, 成熟的系列产品支撑。基于成熟的软件系列产品,可以有效保障平台的稳定性和高可用性,能面向用户提供持续可靠的服务。平台采用的成熟可靠技术包括:基于IBM Smart Workflow成熟资产的工作流引擎设计;基于IBM Portal/WAS的统一单点登录门户设计;基于IBM LDAP的统一用户管理设计;基于ESB的医疗信息共享中枢平台;基于HL7 V3 RIM的ORACLE HTB临床信息存储模型。
4, 完善的平台安全性设计。体现在:基于个人电子病历的数据集中存储和展现;管理统计数据的分类授权。
5, 平台端与医疗机构端的松耦合。平台通过其提供的集成平台适配器和数据访问适配器层来访问各医院的应用及其各种业务数据库,以实现对各种业务标准的支持。一旦业务标准发生改变,在集成平台适配器这一层按照标准的规范修改从各医院业务数据库中上传或下载的数据,而医院自身的系统不需要调整,不影响各医院自身的业务。
6, 丰富的业务组件。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平台采用数据集中共享的方式,提供丰富的业务功能服务。提供面向医生的电子病历服务、会诊与远程医疗服务、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服务、门诊预约挂号服务和一卡通服务;面向科教人员提供科研支持服务、教学支持服务、以及临床和管理知识库服务;面向管理者提供医疗服务质量健康服务、执业人员管理服务、医院管理统计分析服务和事件报告与分析服务。
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优势体现在功能上,分别是:
1, 构建临床协同工作系统,提高临床质量。临床协同工作系统以提供全面的、跨时空的患者资料为手段,使医生在医疗过程中全面了解患者身体情况,方便医生开展诊疗,提高诊疗质量。
2, 构建医患互动系统,提升服务水平。医患互动系统以提供便捷、新颖、自助的网上患者服务为目的,在基础支撑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医疗资源查询;实名制的预约挂号;患者个人资料查询;权限管理,授权管理;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反馈等。
3, 构建医疗管理系统,加强医疗监管。
4, 构建医疗资源信息中心,统一电子病历。
5, 建立门户网站,实现资源整合。门户系统是用户与系统交流的界面,通过门户实现对患者和对医院的服务功能。
劣势(Weakness):
1,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作为一种创新的应用模式,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通过推广使用,才能逐渐发挥其作用。
2, 医院前置机的数据接口目前为固化开发,不能跨平台使用,未来医院信息系统变更,将需要重新开发数据收集接口。
3, 网上预约挂号功能由于医院系统支持的问题,未能做到实时网上挂号。
4, 医疗影像共享一期实现了FTP方式的共享,尚未实现医疗影像信息仓库的功能,不利于对医疗影像的挖掘使用。
5, 平台门户未使用Portal模式开发,不能实现个性化定制等Portal功能。
6, 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功能未能深入开发,难以为深度科研和教学提供更多数据支持。
7, 标准化建设牵涉到国家政策、医疗卫生改革等方面客观因素,目前难以深入进行。
8, 与其他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数据交互问题,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9,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作为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涉及到各个附属医院以及学校之间的管理及利益关系,信息共享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建立尚未明确下来,管理上的困难将影响平台的有效运营。
10平台运维体系与管理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确立。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外部环境:
机会(Opportunity):
1,国家重视医疗民生问题,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能有效地缓解看病难问题,有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的条件。
2,建设医疗信共享平台,是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在医疗卫生领域中,始终存在着有限
的资源与无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医院诊疗信息的共享,能有效整合各方资源,缓解供需矛盾。
3,I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SOA技术,工作流技术,面向服务的工程设计思想,Web2.0等技术的应用,都将为医疗信息化,实现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4,将医院一个个信息孤岛实现互联共享,它给医生、患者以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平台,利用好这个平台,其社会价值将会在以后的使用中显示出来。
威胁(Threats):
1, 各个附属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一套成熟的信息化系统,对平台的使用热情不高。
2, 医生已习惯了使用医院本身的HIS系统及其他的信息系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广泛使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才能得到很好的使用。
3, 平台目前在医院尚未广泛宣传,医疗人员理解及熟悉程度不足。
4, 涉及到医院的利益关系,会有医院对资源的共享热情不高,平台不能得到充分应用。
SO战略:
1, 构建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有限的资源,是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应顺应医疗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发展并推广医疗共享平台建设。
2, 应该争取国家在推行医疗共享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3, 利用平台技术上的优势,并确实地给医院带来好处,吸引医院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上来。
4, 思考并制定平台更深远的发展计划。除设计和规划与清远市合作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外,还应制定如何推广至更广阔地区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
WO战略:
1, 构建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是医疗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但其作为一种创新的模式,其发展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应理性地看待平台推广中遇到的挫折,并努力促进平台的发展。
2, 平台的发展,应管理和协调好医院之间的利益关系,制定好更深层次的协作机制、补偿方式。让医院认识到,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医疗信息共享机制,才能支持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大力提高医院综合效益和运行效率。
ST战略:
1,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不是医院HIS等信息系统的补充,是医院间资源共享和协作的平台。应该通过推广让医院更多地用起这个平台,通过平台的技术优势,让医院确实地感受到医疗共享平台对促进医院发展带来的好处。
2, 利用平台外网的丰富内容,结合中大医疗品牌的力量,通过推广宣传平台的同时,也让平台成为医院宣传自己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3, 系统运营时,要对用户进行培训,让其尽快熟悉系统,并通过使用系统,让平台更快的运作起来。
WT战略:
1, 在平台推广及维护的过程中,应尽量把那些复杂的,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放到后台去,让计算机去做。在面对使用者的终端上应尽量简单化,让更多的用户更方便地接受并使用这个平台。
2, 在细致地推广和维护医疗平台时,应协调好医院间的利益关系,制定和完善信息共享管理模式和制度。
3, 平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医院的支持。医院的支持出了提供系统的运维和推广经费支持外,还应通过丰富外网门户内容,提供更多的共享资源,协作进行使用转诊转检及医疗会诊等方式来支持平台的发展。
4, 要对平台运维人员进行职业及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制定严格的运维制度,只有通过运维考核后才准许其管理和运维平台。
5, 建立一套完善的平台运营与维护机制。对于系统运行时出现的问题,平台维护人员应能及时响应并迅速解决问题。用户在使用平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第一时间以电话,电子邮件或QQ,MSN等方式联系平台维护人员或以下发工单的形式提交工作任务给平台维护人员进行处理。对于运维人员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是系统本身设计出现的问题,应能及时联系平台开发方进行维护。
6, 建立一套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来对用户进行权限分配和资源管理分配,确保平台的安全和用户资料的隐私。
五.建设思路与重点建设内容
我们的建设思路是,在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基础上,继续深化平台纵深方向的内涵建设,进一步拓展平台横向发展的外延建设。通过内涵外延建设,在为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贡献、为医院提供有价值服务、为中山大学医科提升品牌价值的同时,使中大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得以不断吸取更多的养分,逐步具有自我造血机能,平台建设得以良性健康的发展。
(一)建设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
本项目是由中山大学提出、清远市政府合作推动的一个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创新研究与应用项目,也是对IT产业有着巨大拉动力的项目。项目的宗旨是:整合资源、构建平台、提升服务、促进健康、支撑医改。所谓整合资源就是整合国家大型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平台就是构建区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提升服务就是要通过区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提高对广大社会公众提供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促进健康就是以推动和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为己任;支撑医改就是把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社会主义事业的优越性放在首位。
1.基本思路与市场需求分析
通过与清远市政府合作,探索改变城市医疗卫生力量对口支援边远地区医疗卫生工作的传统、单一的模式,通过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利用中山大学的医疗、教学和科
研资源,建立一种以清远市人民医院为着力点,覆盖整个清远市医疗卫生机构的新型协同帮扶模式,有计划、有步骤支援清远市的医疗卫生工作,全面扶持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技术力量。依托信息化实现业务流程对接,有利于区域内建立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紧密联动机制,为病人提供连续性服务,实现高效的双向转诊模式。
在项目开发与建设期,拟以清远为试点应用和推广试验区域。通过与清远市政府合作,透过清远市卫生局和清远市政府所属的医疗机构,将本项目所研发的区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所能够提供的相关服务推送到清远相关医疗机构、社区、病人、以及医疗卫生管理部门。项目建设完成后,第二步将在广东省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第三步,在此基础上辐射全国,特别是可以通过此平台,开展面向我国西部地区和各类“缺医少药”地区提供相关服务,促进医疗和社会公平,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通过区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形成面向清远市的区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网络和信息服务范围的初等服务规模和服务能力;在项目推广应用的第二步,形成面向全省范围的中等的服务规模与能力;在项目推广应用的第三步,形成面向全国的超大规模的服务规模与服务能力。本项目的实施社会效益显著:对于推动新医改、促进社会公民健康、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果和促进医疗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项目运行后,通过相关机制的建设和利益的合理分配,其运营主体和医疗资源提供者和服务主体都将在整个服务体系中获得相应的合理的利益回报,广大社会公众和病人也将通过区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获得更多的实惠和经济利益。本项目是一个多方获利的项目,但不是“暴利”,是一个靠多方利益均衡,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同时,也是对现代信息服务业和IT产业有着很大拉动的一个项目。
2.项目内容与项目规模
建立区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构建含有通用数据标准、接口标准以及相关卫生信息服务规范的标准化构件,以网络信息化服务为手段,对区域卫生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区域内外各医疗卫生机构与相关部门的健康信息采集、传送、共享、交换和协同服务。拟以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项目所整合与管理的医疗信息资源为基础,重点建设面向区域提供区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包括:构建临床协同工作系统、构建医患互动系统、构建医疗管理系统、构建医疗资源信息中心、建设病人自助服务门户,为普通人群及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以及门诊预约、处方更新、检验结果和放射结果查询等。条件成熟时,实现数字家庭平台与医疗信息平台的对接,使医院的医疗服务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为每个家庭带来全新的生活保健方式。为家庭成员建立完整的电子健康档案,以便根据家庭每位成员个人健康和疾病产生、治疗、康复进程中的变化,作详实的档案记录,供医生分析、研究和建立长期健康监测系统。平台的客户群包括:医疗机构、医疗管理机构、社会公众、病人以及医疗科研工作者。
在服务规模和服务能力方面,通过项目实施,形成区域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的运维管理实体、服务实体和医疗管理实体(如中山大学重点实施对运行实体和中山大学所属服务实体——各附属医院的管理),清远市政府和清远市卫生局重点实施在新医改政策指导下对清远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政策的管理。
(二)发展基于区域医疗的远程医学应用
在中大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远程医学相关技术的应用,包括远程会诊和远程诊断的应用、远程放射学和远程PACS的应用、远程病理会诊的应用。如,开展数字切片网上远程病理会诊,解决静态图片会诊方式对于切片视野选样误差和图像质量等
问题,解决动态实时全自动显微镜会诊方式受限于时间与空间问题。使远程医学服务在区域医疗平台上,在一个更广泛的空间为病患提供更及时、专业的医疗服务。
(三)开展基于医学图像的数据管理研究与图像数据的深层次应用研究
在中大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基础上,开展基于医学图像的数据管理模型研究,建立基于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医学影像分析和DICOM图像的深层次应用平台,在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辅助支持下,提供图像分割、边缘提取、图像底层数字特征的提取和分析处理,建立图像分析算法和模型,并建立针对各医学专科的数字图像特征值库和应用特征值库等。在为医院提供有价值服务的同时,吸引有价值的医学影像数据流动到平台上,争取使中大医疗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的医学影像中心。
(四)开展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技术在共享平台上的临床科研应用研究
在中大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基础上,建立数据仓库和面向主题的分析模型,提供各医院监测其医疗指标变化趋势的方法和模型,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决策支持;提供各医院进行临床科研应用研究的各种算法和模型,尤其是配合医改热点“临床路径”的研究,建立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路径研究BI平台,提供临床路径的多种形态、变动/逃逸/逃逸原因、最佳临床路径等的分析模型和临床知识库,为医院临床决策和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五)利用信息共享优势,开展症状预警应用技术研究
在中大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基础上,开展症状预警应用技术研究,提供学校医院管理部门开展症状预警工作研究的平台。基于医院管理部门研究制定的预警指标、预警模型和预
警工作机制,采集疾病发生、发展的数据,实现基于医疗共享平台上的疫情实时监测功能、单病种监测功能和不良药品检测功能,使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可及时分析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分布规律,鉴别事件危害性质和严重程度,快速的协调和调度各医院的医疗救治资源,组织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系统,使医院管理部门对医院管理的协调力度有一个大的提升,使之工作模式和管理水平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六)进一步发展门户应用技术建设
在平台门户的建设过程中,前期的用户培育和后期提高用户忠诚度,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的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因为它是纯主观的,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但是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来讲,其用户体验的共性是能够经由良好设计的实验来认识到。而网站用户体验主要是来自用户和人机界面的交互过程。
一个良好的人性化的门户,是吸引和留住用户的重要因素。在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之后,具备良好的反馈机制,并及时调整门户结构,使之易用并且具备亲和力,在这方面,利用可定制的用户界面和web2.0交互技术,使用动态页面的组件进行科学部署,由门户管理员统一管理,并提供给用户进行个性化组合,是门户建设的主流。在未来的门户建设规划中,优化和开发多元化的组件提供给用户使用,降低管理者的管理压力,使门户内容不断生长和蔓延,制定适当的管理约束机制,保证门户的健康发展是平台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六.运维体系建设
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运维、监控和管理,需要实现对信息共享平台的服务器、
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程序、网络以及机房等基础支撑环境进行统一的管理,实现软件和硬件的性能监测、预警和应急故障处理等功能,保障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稳定运行。
中山大学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涉及IT系统的各个方面,使用主体和管理主体比较复杂。医疗信息共享平台IT系统包括机房基础支撑环境、网络支撑平台、数据中心服务器及存储、各附属医院前置机等硬件设施;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应用程序、各附属医院各信息系统接口程序等。保障上述设备和软件的稳定运行需要专业完善的IT运维系统。
1,网络支撑平台
网络支撑平台是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连接各附属医院和提供患者访问的基础,包括平台主干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公众网络、网络安全设施等。网络支撑平台的主体部分包含在中山大学校园网内,网络支撑平台的运维在中山大学校园网运维的整体框架下,其内容包括网络物理链路和网络设备的监控保障、网络安全监控保障等。
2数据中心服务器及存储
数据中心服务器是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服务的核心设备,包括IBMP570小型机(数据库和中间件服务器)、WEB服务器、备份服务器、测试开发服务器以及服务器操作系统等。存储设备是存放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数据的核心设备,包括磁盘阵列、带库、光通道交换机等。
IBMP570小型机及存储系统需作为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硬件的核心部件进行监控、维护,IBMP570小型机及存储系统是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处理任务最频繁和数据主要存放地点,且该设施的维护与配件更换具有较强的专有性,参照我校使用此类设备的运维经验,通过IBM原厂的维保服务保障IBMP570小型机及存储系统的稳定运行、故障及时排除以
及配件及时更换。
WEB服务器、备份服务器、测试开发服务器等通过监控软件对服务器的性能和运行状态进行日常监控。
3,数据库及中间件
ORACLE数据库是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软件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管理和操控存储在硬件设备上的数据,数据库的稳定运行是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对外提供服务数据的前提。对数据库的运维主要包括数据库性能监控、预警、报错处理、日常备份以及紧急恢复。由于数据库运行的正常与否、数据库的备份还原能否正确执行,均直接影响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数据的安全和完备,且ORACLE数据库结构复杂度较高,因此可选择专业的数据库维护服务公司作支持服务。
中间件软件是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总线的承载部分,关系到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数据传送交互的性能和效率,需要运用系统监控软件对其日常运作性能和状态进行监控,在性能出现警戒状态时及时调整,以保证医疗信息共享平台数据传输的效率。
4,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应用系统
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应用系统由我校与IBM项目组共同开发,系统上线后仍有大量的系统调整工作需要根据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情况,和医院信息系统的变化情况来进行。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应用系统的维护需要IBM项目组与我校紧密合作,对应用系统配合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新需求进行及时调整。
附属医院前置机及接口程序是连接医院各信息系统与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枢纽设施,是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系统中与医院结合最紧密的部分。医院前置机及接口程序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医院前置机的运行环境保障、操作系统维护、接口程序管理界面维护等,由于医院前置机及接口程序的管理业务基本在医院端,因此其日常运维主要放在医院端。此外,
附属医院接口程序需要随医院的各个信息系统(HIS、LIS、PACS等)的变更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IBM项目组在附属医院接口程序的维护工作上也需要紧密参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