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带答案解析
单选题(共40题)
1、以“最近发展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是( )。 A.直接教学 B.合作教学 C.支架式教学 D.启发式教学 【答案】 C
2、 学前班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是通过()。 A.测验
B.评价幼儿学习文化知识、算算术、认字的水平 C.考试
D.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答案】 D
3、 附设在小学,作息制度仿照小学,多见于城镇、农村的学前教育机构或形式是( ) A.幼儿园 B.幼儿班 C.儿童福利院 D.托儿所 【答案】 B
4、托运或者自行运输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单位,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领取 A.运输证明 B.运输证明副本 C.运输证明正本 D.运输证明复印件 【答案】 A
5、婴幼儿的“认生”现象通常出现在( ) A.3-6个月 B.6-12个月 C.1-2岁 D.2-3岁 【答案】 A
6、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词语概括的出现 B.直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答案】 A
7、渴望同伴接纳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表现反映了幼儿( )。
A.自信心的发展 B.自尊心的发展 C.自制力的发展 D.移情的发展 【答案】 B
8、小班幼儿玩橡皮泥时,往往没有计划性。橡皮泥搓成团就说是包子,搓成条就说是油条,长条橡皮泥卷起来就说是麻花。这反映了小班幼儿( )。 A.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B.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C.象征性思维的特点 D.抽象逻辑思维的特点 【答案】 B
9、以下关于幼儿园户外空间创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幼儿园的人均户外活动面积是3平方米
B.幼儿园房舍按功能分有活动用房和服务用房两种 C.幼儿园的沙水区是一种固定结构材料设施 D.迷宫属于眩晕类的设施 【答案】 B
10、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关精神,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开发儿童智力 B.培养孩子完善的人格
C.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D.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 【答案】 C
11、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有“南陈北张”之称,即指南京有陈鹤琴,北京有( )。 A.张汉良 B.张之洞 C.张宗麟 D.张雪门 【答案】 D
12、能有效地提高幼儿认识、情感、意志与行为水平且能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的教育方法是()。 A.复述法 B.讨论法 C.故事法 D.提问法 【答案】 B
13、幼儿教师在教授动作示范时往往采用“镜面示范”,原因是( )。 A.幼儿是以自身为中心来辨别左右的 B.幼儿好模仿 C.幼儿分不清左右 D.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答案】 A
14、幼儿如果能够认识到他们的性别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 ,说明他已经具有 ( )的概念。 A.性别倾向性 B.性别差异性 C.性别独特性 D.性别恒常性 【答案】 D
15、 人类的教育活动,目的越是明确,越是具体,达成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能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规范功能 B.激励功能 C.选择功能 D.评价功能 【答案】 B
16、()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 A.自我意识 B.自我评价 C.自我调节 D.自我认识 【答案】 A
17、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 C.客体永久性 D.习惯化 【答案】 D
18、教师与幼儿沟通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注意倾听 B.言语专业化 C.与孩子平等对话
D.用点头、抚摸等动作鼓励孩子 【答案】 B
19、幼儿有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教师应( )。 A.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冲淡幼儿吮吸手指的欲望 B.批评幼儿,告诉他这是不良习惯要改正 C.悄悄地涂些辣物在幼儿的手指上 D.把幼儿的手指包裹起来 【答案】 A
20、 处于心理发展的幼儿期阶段的年龄段是( ) A.0~3岁
B.3~7岁 C.7~12岁 D.15~20岁 【答案】 B
21、教师将同样大小的A、B两个杯子装满水后,当着孩子的面将8杯的水倒入细高的C杯中,问孩子A杯的水和C杯的水是否一样多,孩子的回答是不一样多。这说明孩子的思维发展正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B
22、下列属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手段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⑦ C.①②③⑦ D.全部都是 【答案】 D
2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 B
24、独立性的出现是以下哪一种心理现象开始产生的明显表现?( ) A.社会性 B.自我意识 C.情绪 D.意志 【答案】 B
25、( )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处于由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A.1-2 B.2-3 C.3-4 D.4-5 【答案】 C
26、要求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身体锻炼活动时,合理安排以及注意调节幼儿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负荷的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原则是()。 A.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B.全面发展的原则 C.经常化原则 D.多样化原则
【答案】 A
27、中小学生主要通过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来获得发展,而儿童必须通过( )去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人交往,实际操作物体,才能逐步积累经验,获得真知。 A.认知 B.观察 C.活动 D.讨论 【答案】 C
28、下列关于幼儿睡眠的说法错误的是()。 A.3~6岁儿童白天平均2~2.5小时睡眠较为合理 B.幼儿教师在睡觉前不能给儿童讲激烈且引起悬念的故事 C.幼儿教师不能干预幼儿睡觉的姿势
D.睡眠时生长素的分泌有助于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 【答案】 C
29、一个小女孩看到“夏景”说:“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的想象是( )。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答案】 A
30、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现行课程与预订目标之间的差距和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提高教育效果,改善今后的教育教学。这说明幼儿园课程评价具有()作用。 A.鉴定 B.诊断 C.改进 D.导向 【答案】 B
31、“点数10以内的实数,并说出总数”是( )的教育要求。 A.幼儿园小班 B.幼儿园中班 C.幼儿园大班 D.小学一年级 【答案】 B
32、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也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最基本的途径,这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具有( )的特点。 A.游戏性 B.活动性 C.生活化 D.潜在性 【答案】 A
33、萌萌怕猫,当她看到青青和小猫起玩得很开心时,她对小猫的恐惧也降低了。从社会学习理论的视角看,这主要是哪种形式的学习? A.替代强化 B.自我强化 C.经典条件反射 D.操作性条件反射 【答案】 A
34、当需要了解行为的自然状态或对一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好采用( ) A.个案研究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观察法 【答案】 D
35、有的幼儿园在课程中将社区的历史、风俗、革命传统等作为乡土教材来利用,使幼儿园教育内容丰富而有特色。这发挥了( )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A.社区资源 B.社区环境 C.社区文化 D.社区习俗 【答案】 C
36、 婴儿孤独症早期生活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其致病的因素主要是( ) A.生物学因素
B.神经性因素 C.社会因素 D.心理因素 【答案】 A
37、幼儿典型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观动作思维 B.抽象逻辑思维 C.直观感知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答案】 D
38、活动区是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设置的不同角落、区域,( )是儿童在活动区活动的基础。 A.空间 B.材料 C.隔离 D.活动规则 【答案】 B
39、“儿童心理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的乘积”,这种观点是()。 A.相互作用论 B.二因素论 C.环境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答案】 B
40、班级保教人员对教育过程精心设计组织,对教育结果进行细致评估,在班主任教师带领下对班级幼儿进行调查研究,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幼儿班级( )。 A.生活管理 B.家园交流管理 C.教育管理 D.社区活动管理 【答案】 C
大题(共15题)
一、材料:某大班几个小朋友在讨论有关动物的问题。老师问:“你们刚才说了很多动物,我想问问,到底什么是动物?”丁丁说:“我们刚才说的大象、猴子、孔雀、斑马都是动物!”鹏鹏说:“动物有的有腿,有的有翅膀,有的会跑,有的会飞,有的会在水里游……”蓝蓝马上接着说:“有的吃草,有的吃米,有的喜欢吃肉……”睿睿说:“我觉得会自己动的,会吃东西的,都是动物。”问题:请分析上述儿童概念发展的水平。 【答案】
二、某儿童,每逢周日晚上,想到第二天要上学,即精神紧张、不安。周一早晨上学时显得胆怯,想不去学校,经父母再三劝说答应去学校。可一到学校就设法逃走,不肯进教室,并诉说头痛、腹痛、恶心等身体不适。而一到周六、周日等节假日则无以上症状。请回答:(1)该儿童患了什么病?(2)阐述如何运用相应的行为疗法给予矫治。
【答案】(1)该儿童患了“学校恐惧症”。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患者明知恐惧的对象对自己并没有真正严重的威胁,也知道自己的这种恐惧反应是不合理的、没有必要的,
但仍不能自我防止和控制恐惧发作。当再次面对相同的客体或进入相同场合时.恐惧仍会反复出现。为了避免恐惧发作,患者往往回避所害怕和畏惧去忍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恐惧发作时常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如紧张不安、失控感、心慌、出汗、颤抖、恶心、头昏、四肢无力、尿急、尿频等。(2)可运用系统脱敏法进行矫治。①在该儿童情绪好的时候进行;②分成五个等级按步骤矫治:第一步:获取儿童的信任,带孩子在学校附近散步数次;第二步:带孩子进入学校进行娱乐活动,注意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活动;第三步:带孩子进入教室进行娱乐活动;第四步:到校上课,参与学习活动,但不布置任务(如作业等),教师不给予批评、惩罚;第五步:到校上课,参加学习及其他活动,布置较少的学习任务,并渐次增加,直至不再惧怕学校;③以上各步骤中,只要该儿童未出现不良情绪,即给予表扬、鼓励,待情绪稳定不再惧怕后,再进入下一个步骤。
三、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在洗手时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把袖子弄湿、不洗手背、冲不干净皂液;有的争抢或拥挤、玩水忘记洗手、擦手后毛巾乱放在架子上;有的握不住大块肥皂,有的因毛巾架离水池远,一路甩水把地面弄得很湿......要求:请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份改进洗手环节的工作方案。要求写出对问题的分析,工作目标,解决各类问题的主要方法。
【答案】主要问题:(1)幼儿的不良习惯;(2)幼儿园的洗手设施设计不合理;(3)教师未对幼儿进行过此类教育。工作目标:(1)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2)让幼儿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解决方法:(1)对幼儿进行洗手的教育;(2)教师做出良好的示范;(3)与家长沟通,在家与在幼儿园做同样的洗手要求;(4)改造幼儿园洗手设施。(为了不限制考生的答题思路,在此,我们仅给出思路分析,不列具体设计)
【专家点拨】
解答问答题时,要做到全面、设计巧妙,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表述符合规范。另外,要注意答题与题目要求相符,简练、全面,对于非重点内容不用赘述。如本题中,问题揭示、工作目标、解决方法是重点内容,要求阐述具体、有针对性、可操作。
四、午睡起床时,烨烨发现小床边的鞋子不知怎么到了床底下。为了拿到鞋,烨烨趴在地板上,用手伸进床底下去拿,但够不着,他将身体挪近床沿后再试,还是够不着。在一边仔细观察的王老师提示他,能不能找样东西来帮忙。
烨烨便找来一根绳子,一试,发现绳子是软的,无法够到鞋子。他不甘心,索性坐下来,一只手臂钩住床侧的挡板,一条腿伸到床底下勾鞋还是不行。于是,他的脚如钟摆在床底下晃动,虽然碰到了鞋子,却依然弄不出来。于是,烨烨干脆拿起老师做卫生的笤帚,慢慢地移动鞋子,他终于拿到了鞋子。站在一旁多时的王老师伸出大拇指,微笑着对烨烨说:“你真棒!”请结合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原理,分析王老师的行为。
【答案】王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幼儿一目生活是构成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每天都会从各种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很多最基本的生活经验,锻炼独立生活的能力,发展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王老师对孩子的密切关注、适时提示、耐心期待和热情鼓励给教师的“教”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意义。意义学习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来建构知识的。烨烨取鞋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五、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幼儿安排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要么学英语,要么学钢琴,要么学美术等等,周六周日也不例外,生怕孩子贪玩。从不轻易让孩子与邻居家的孩子共同玩耍,而自己也不愿与孩子一起游戏。即使孩子想尝试做一些简单家务也由家长完全包办。请用所学过的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活动和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学习当然也是一种必要的活动形式,但它代替不了游戏和劳动的作用。在游戏中,儿童才能形成内部矛盾,并在活动中解决矛盾,才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家长的做法使儿童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使儿童心理发展出现片面和扭曲,这是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的。
六、升入大班后,跳绳成了孩子们最头疼的事情。例如我们班的晨晨小朋友,每一次我让大家跳绳的时候,他总是拿着绳子左揉揉右抡抡,从来不跳绳。我便问他:“你为什么不跳绳呢?”他红着眼睛说:“妈妈说跳绳太难了,不让我学,怕我太累。”听完他的话,我便鼓励他大胆地跳,先把绳子抡到自己的脚前方,双脚再并齐向前一起跳,半个小时过去了,他终于会连贯地跳一个了,当时晨晨特别高兴,还兴奋的大叫:“老师,我会跳一个了,我一定会学会的!”请分析该案例并谈谈你对该案例的认识。
【答案】1.家长应走出家教谈区。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更要明确幼几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2.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本案例中,晨晨的妈妈不让晨晨学跳绳,认为太难,怕累到他。这表现了家长对幼儿的溺爱。3.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4.家长要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5.家长要多到幼儿园与班主任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6.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各种家长开放日活动,重视家园联系手册,注意及时与班主任老师联系。总之,只要家长坚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并重的原则,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答案要点】
“过于保护”的家庭教育模式,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在家里,父母对他过于保护;孩子的日常生活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代理,而且活动中还受到父母的诸多限制,不允许“玩”这,不准“做”那,怕有危险、出意外。因此养成了晨晨过度依赖及胆小怕事的个性。措施:(1)给予信任,帮其战胜胆怯心理。针对晨晨畏惧、怯懦的特点,采取树立榜样和耐心帮助相结合的方法,促使晨晨克服胆怯心理,以勇敢、无畏的精神去锻炼自己。(2)家园配合,共施良策,促其转变。主动与家长联络交流,共同研究探索一套科学的、适应晨晨的特点的教育方案。如让晨晨动手做自己能做的事;关注和支持晨晨有益的兴趣和爱好,并为之提供方便,培养他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多以积极肯定的态度来帮助晨晨树立自强、自立、自信的信念。
七、菲菲今天选择了美发店的游戏,刚开始生意不错,忙得不亦乐乎。突然,只看见菲菲捂着肚子,哎呀哎呀的说:“我肚子疼,要去上厕所了。”就在菲菲准备关门去上厕所的时候,又来了两位顾客:“老板娘,今天我们要去亲戚家,你赶快帮我烫一个漂亮的卷发吧!”这时候的菲菲想了一会,对顾客们说:“你们能不能等一会,让我上个厕所。”当顾客的鸣鸣着急了:“老板娘。我很急的,车子还在等我们,晚了要坐不到车子的。”只见菲菲想了一会.对鸣鸣说:“请你等一下,我马上回来。”只看见,菲菲找到了昨天扮演发型师的宸宸,对宸宸说:“今天,你能来我店里帮忙吗?我店里有客人,可是我肚子疼,想去上厕所。”宸宸想了一会就答应了。过了一会,菲菲回来了,自己就继续忙起来了,宸宸也回到了自己的角色中去了。请用所学过的学前教育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措施。
【答案】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非常投入自己的游戏,并且能够认真履行着自己的角色职责,角色意识明确。随着生活经验的日益增加,孩子在
游戏中遇到问题后,不轻易放弃,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体现了幼儿游戏经验的丰富,能够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经验来充实游戏内容,拓展游戏,解决游戏中偶然出现的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本次案例中,孩子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在不断地进步,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而不是一直依赖教师的介入来解决问题。教师在游戏评价时,对于菲菲和宸宸的这种做法,给予了表扬,增强了她们游戏的信心。在游戏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幼儿增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及时地对幼儿鼓励,引导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起在游戏中合作,教师对幼儿合作行为的肯定、鼓励,能让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并且在以后的游戏中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同时,教师也要给其他孩子提出了问题,如果在游戏中想离开自己的岗位,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可能是材料运用方面的,可能是有关游戏规则的,可能是关于游戏中角色交往方面的等。教师要尊重“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八、小蕾特别喜欢听古典音乐,她也很崇拜音乐家。有一天,她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妈妈听了吓了一跳,以为小蕾在说谎。请根据幼儿想象的有关原理,对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1)幼儿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把渴望得到的东西说成已经得到;②把希望发生的事情当成已发生的事情来描述;③在参加游戏或欣赏文艺作品时,往往身临其境,与角色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2)幼儿想象的东西与现实发生混淆的原因:①由于认知水平尚处于感性认识占优势的阶段,因此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②情绪对想象过程有影响;③幼儿想象在认知中的地位;④想象表现能力的局限。(3)材料中的小蕾因为喜欢听古典音乐,也很崇拜音乐家,所以夸张地跟妈妈说:“今天,肖邦叔叔到我们幼儿园来了,还给我们弹钢琴呢!”这不是在说谎,而是因为希望能够见到自己喜欢的人物,混淆了假想与真实。
九、中班的三个小朋友在玩开汽车的游戏。聪聪开着“汽车”把乐乐的“汽车”撞翻了,乐乐立刻大声对聪聪说:“不准撞我的汽车!”聪聪没有反应,他再次发动“袭击”。这时,乐乐对聪聪嚷道:“不准撞我的汽车!我要生气了!”聪聪还是不说话,他笑眛眯地招呼壮壮一起去撞。壮壮犹豫了一会,接受了聪聪的“邀请”。于是,聪聪和壮壮一起去撞乐乐的汽车。乐乐看到心爱的“汽车”被撞翻在地,气愤地拽过壮壮的胳膊,闭着眼睛就咬。这时老师恰巧过来,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阻止道:“乐乐,你在干什么?”乐乐听见后就松开壮壮,低下了头。老师生气地指着壮壮胳膊上的小牙印,训斥乐乐:“你看看,你把人家咬的!”几秒钟的沉默后,老师接着说:“你怎么能咬人呢?”此时壮壮一言不发。老师又问:“怎么回事?你们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乐乐和壮壮都低着头,一声不吭。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指着壮壮的伤痕
对乐乐说:“你看看,你都把壮壮咬出血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咬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乐乐低着头嗫嚅着说:“是。”老师说:“这就对了。快跟壮壮说‘对不起’。”乐乐绞着手,不说话。老师又要求说:“快向壮壮道歉,说‘对不起乐乐停顿了几分钟后才抬起头对壮壮说:“对不起。”壮壮回答说:“没关系。”老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乐乐说:“以后再也不许咬人了,听见了吗?”乐乐点点头。“好了,去玩吧!”问题:你认为该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要点】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及时有效地阻止了幼儿的打架行为,教师调解时的问话是指向攻击幼儿、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方法是通过移情,使攻击的幼儿认识到打人的错误,然后让他通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然而,教师关注的只是被攻击幼儿的伤势以及教给攻击的幼儿“打人不对”的道德观念,但没有教给他们体现这种道德观念的合适的途径,没有体现尊重儿童个性、力求公正的观念。其实,对幼儿打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幼儿只懂得进攻或只懂得退缩,对其个性发展都是不利的。打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攻击者和被攻击者学会调节自己的行为,获得有益的经验。攻击者遭到同伴抵制和老师的批评,认识到己不被同伴接受时,就会反思、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被攻击者通过反击,成功地阻止了别人的“进攻”,当再有人侵犯他时,他就不会退缩。如果教师在调解过程中注意教给幼儿运用合适的方式与他人交流,指导幼儿面对冲突时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加以解决,幼儿一旦面临类似情况就会运用已有经验进行处理,否则便有可能重蹈覆辙,也无法获得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能。
一十、中班的幼儿开始学习使用筷子。李老师发现幼儿对如何使用筷子很感兴趣,经常问有关筷子的问题。李老师就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不同材质、颜色,长短、粗细的筷子,并与幼儿一起探索筷子的玩法。李老师按幼儿的想法把多种筷子投放到不同区域:生活区的幼儿玩筷子夹珠子的游戏;数学区的幼儿玩配对的游戏;音乐区的幼儿把筷子当作鼓槌、指挥棒来演奏乐曲;建构区的幼儿用筷子搭建楼房;美术区的幼儿把筷子当作画笔。幼儿玩得不亦乐乎。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2)列举三种生活中常见的适宜投放到区域活动中的结构材料。
【答案】(1)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①适宜性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材料既要有趣,又要能让他们动手操作,这样才能增强儿童学习探
索的兴趣。材料中的中班幼儿开始学习使用筷子,对如何使用筷子很感兴趣,所以李老师投放不同的筷子到各个活动区,满足了幼儿操作、探索的需求,幼儿玩得不亦乐乎。②整合性和开放性区域活动的材料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整合教育机构、教师、儿童、家庭以及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材料中教师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不同材质、颜色,长短、粗细的筷子,充分体现了家庭是区域材料最有力的资源保障。③操作性、探索性材料中李老师和幼儿一起探索筷子怎么玩,并按幼儿的想法把多种筷子投放到不同区域。此举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并且投放在不同区域的材料都可以让幼儿直接操作、探索。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④丰富性和层次性材料中李老师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不同材质、颜色,长短、粗细的筷子,并与幼儿研究出不同的玩法,保证了筷子数量充足和形式、功能多样。(2)废旧纸盒、饮料瓶、易拉罐。
一十一、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在洗手时出现了许多问题:有的把袖子弄湿、不洗手背、冲不干净皂液;有的争抢或拥挤、玩水忘记洗手、擦手后毛巾乱放在架子上;有的握不住大块肥皂,有的因毛巾架离水池远,一路甩水把地面弄得很湿......要求:请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份改进洗手环节的工作方案。要求写出对问题的分析,工作目标,解决各类问题的主要方法。
【答案】主要问题:(1)幼儿的不良习惯;(2)幼儿园的洗手设施设计不合理;(3)教师未对幼儿进行过此类教育。工作目标:(1)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2)让幼儿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解决方法:(1)对幼儿进行洗手的教育;(2)教师做出良好的示范;(3)与家长沟通,在家与在幼儿园做同样的洗手要求;(4)改造幼儿园洗手设施。(为了不限制考生的答题思路,在此,我们仅给出思路分析,不列具体设计)
【专家点拨】
解答问答题时,要做到全面、设计巧妙,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表述符合规范。另外,要注意答题与题目要求相符,简练、全面,对于非重点内容不用赘述。如本题中,问题揭示、工作目标、解决方法是重点内容,要求阐述具体、有针对性、可操作。
一十二、请根据故事《小树叶找快乐》设计一个中班健康活动,要求写出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以及活动过程。附故事小树叶找快乐秋天来到了,风儿轻轻地把小树叶带到树林里找快乐。小树叶问小鸟:“小鸟,你快乐吗?”小鸟说:“我给大家带去美妙的歌声,大家喜欢我,我很快乐!”小树叶问青蛙:“小青
蛙,你快乐吗?”小青蛙说:“我在田里捉害虫,我很快乐!”小树叶问小狗:“小狗,你快乐吗?”小狗说:“我为主人看门,我很快乐!”小树叶问小兔:“小兔,你快乐吗?”小兔说:“我帮妈妈采蘑菇,我很快乐!”小树叶问小猴:“小猴,你快乐吗?”小猴说:“我在树上摘果子,我很快乐!”小树叶听着听着,感觉自己也找到了许多快乐,开心极了!
【答案】让自己快乐(中班)(一)活动目标明白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快乐,对生活形成积极的态度,懂得保持好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二)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帮助幼儿积累获得积极情绪的体验。物质准备:小树叶和小鸟、青蛙、小狗等小动物玩具。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快乐记录表》。(三)活动过程1.结合教具讲述故事《小树叶找快乐》,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问:故事中有哪些小动物?为什么这些小动物很快乐?2.引导幼儿表演故事引导幼儿扮演故事中的各种小动物,表现小动物们的对话内容、动作和表情,体验快乐。3.开展游戏“小记者”(1)将幼儿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记者与被采访者。记者提出“你做了哪些事感到快乐?为什么”的问题,请被采访者回答。(2)小结:快乐就在我们身边,让自己快乐、保持好心情就不会让自己生气、伤心,这样我们的身心就会更加健康。
一十三、李老师设计了一个“三只蝴蝶”的游戏活动。她选了三位幼儿扮演蝴蝶,又选了若干幼儿扮演花朵。结果,幼儿兴趣不高,表现被动,还没等游戏结束,一个幼儿问老师:“老师,游戏完了吗?我们可以自己玩了吧?”问题:对于这种现象,请从幼儿游戏特征和游戏指导的角度进行论述。
【答案】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学前儿童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学前儿童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儿童游戏具有以下特征: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儿童感到快乐的活动;游戏是充满想象和创造的活动;游戏是虚构与现实统一的活动;游戏是具体的活动。题目中的游戏是李老师设计的,不是幼儿自己发起的,并且在过程中“幼儿兴趣不高,表现被动”,表明游戏可能不符合幼儿游戏的特征,说明李老师没有考虑到幼儿游戏的需要,因此效果不好。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应当把握以下策略或基本要求:(1)指导以观察为依据。只有通过观察,了解儿童对当前活动的兴趣,已有的经验或问题,才能准确地做出是否介入以及如何指导的判断。(2)确定指导的方式方法。教师进行指导的时候可以以自身为媒介、以材料为媒介或者以儿童伙伴为媒介。(3)确定指导的时机。指导游戏时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在幼儿游戏遇到困难或是无法推进的时候进行适当的指导,不要生硬地打断幼儿的游戏。(4)把握好指导的对象范围。应将重点与一般、个别与集体、局部与整体结合起来,针对具体情境去灵活把握。(5)把握好互动的节奏。教师应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假如我是孩子”的心态体验儿童可能的兴趣与需要,给儿童时间和空间去探索、思考,提供条件,鼓励、支持儿童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想法。
一十四、浩浩是某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在该幼儿园里,他是出了名的“身强体壮”的顽皮鬼,和其他小朋友矛盾不断,今天上午又挨了老师的一顿狠批。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浩浩所在的班刚转来了一个小朋友李明,李明个子也比较高,这样,浩浩和李明成为该班仅有的两个“高个”。浩浩主动找李明一块玩,可李明不太喜欢动,尤其不爱和浩浩这样风风火火的孩子玩。今天上午刚到班里,浩浩又找李明教他“玩魔术”,李明不同意,这样浩浩就动起手来……在老师眼中,浩浩就是这样:总是主动和小朋友接触,可好景不长,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愿意和他玩了。然而,他自己仍别出心裁地玩得有滋有味。(1)材料中浩浩的行为以及他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说明了什么?请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什么?怎样帮助他处理好和伙伴的关系?
【答案】(1)材料中浩浩的行为及他和小朋友的关系说明:在社会性发展中,该儿童在同伴交往方面属于问题儿童。不会使用正常的同伴交往策略,具有攻击性。(2)这种儿童的表现是:体质强、力气大、行为表现最为消极、不友好,积极行为很少;能力较强、聪明、爱玩、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过于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对自己的社会地位缺乏正确评价,往往估计过高。对没有朋友一起玩不太在乎。教育方法:①要使他们了解受欢迎儿童的性格特点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学习与他人友好相处。②教师要引导其他幼儿发现这些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这些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儿童交往、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
一十五、请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中班的活动方案,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筷子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孩子们每天都能看到大人们用筷子吃饭。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园一般在中班开始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吃饭。观察发现,中班的幼儿,大部分会使用筷子,有少数不会使用筷子,在会使用筷子的幼儿中,也有很多姿势是不对的。
【答案】中班健康活动:筷子夹夹夹一、活动目标1.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活动的乐趣。2.知道筷子发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3.能正确地使用筷子,锻炼手指的灵活性。二、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个盘子、一个碗,棉花糖、黄豆、饼干、小馒头若干。三、活动过程1.活动导入提问导入,教师出谜语“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只会吃菜,不会喝汤”。幼儿猜谜底。2.活动发展(1)教师简单介绍筷子的历史及作用。(2)幼儿自由练习使用筷子夹盘子里的东西,教师巡回观察。(3)幼儿分享自己夹东西的过程,什么好夹,什么不好夹。(4)教师总结正确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右手五指自然弯曲,大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一根筷子,大拇指底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另外一根筷子,小拇指自然弯曲,夹食物时先张开筷子,夹住食物后要夹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