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一、2018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6分)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8.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3分)
【答案】8.“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群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要赏析古诗中某字的妙处,可从该字的意义所蕴含的情感、所描摹的情态、所描绘的形象等方面去赏析。比如本题,“偷”本是个带有贬义的动词,可经作者用在此句中,便把孩子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十分逼真的显现出来,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天真、可爱
的孩子们的喜爱之情。
“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白话译文
山园里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隐居在这里,与世无争,也该知足了。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床头的那瓮白酒刚刚酿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场。
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释字、入句、达情——诗歌鉴赏炼字题解题技巧 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是:①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纵观近几年的中高考试题,
重点是鉴赏语言,其中诗中的关键字词是重中之重。
语言凝炼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古人作诗填词很重视炼字,讲究“一字传神”。
诗圣杜甫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句;唐代诗人陆延让,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感慨;唐代诗人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又泪流”成为苦吟诗人,其关于“推敲”的典故,传为千古美谈;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选定,更是古代诗人炼字的典范。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如果去了“闹”字、“弄”字,所写景色原也平淡无奇。而着 一“闹”字、“弄”字,就境界全出。 品味古代诗歌语言时,多注意一些关键字词,更好地把握诗歌意象,领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考查方向与重点
1. 方向: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色彩词。重点是动词和形容词。
(1)炼字的基本内容:
1、炼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例1: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化静
为动,拍,不用击打,有面积,更有气势;卷,不用激或者掀,形态比较美,与下文“江山如画”对应。
例2:陶潜“悠然见南山”。“见”字用起来更能达意。“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映入眼帘。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如果是望,就成了有意所为。
2、炼形容词。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这种任务,相当一部分是由形容词来承担的。我国古典诗词中炼形容词,有两种情况值得特别注意,一种是形容词的重叠运用,一种是形容词的活用特别是活用作动词。
例1: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既有形容词义,又有动词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原是“春风又到江南岸”王安石觉得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觉得“过”字不妥,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忽然,一阵春风拂过,柳枝摇舞,麦浪起伏,春草碧绿,风景如画,他精神一爽,最终确定“绿”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
例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孤”字,
写尽环境之孤苦,也写出征夫处境的孤危。
3、炼叠词。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表达更加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叠词作用不外乎两种,一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二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浪淘沙 南唐 李煜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潺潺”一词拟春雨之声,使读者如听春雨之淅沥,冷雨淅沥,落在帘外,听在耳边,冷在心中,这位亡国之君的家仇国恨便立刻涌上心头(步骤三)。
4、炼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风吹树叶,浪涛咆哮之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粗重细切)
5、炼色彩词。有时作谓语用,定语用,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添描写的色彩感,画面感,渲染气氛。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由点到线,向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催红,染绿。感叹时光匆匆,韶光易逝)
三、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9.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答案】9.(1)对松竹的赞赏之情;(2)对生活的满足之情;(3)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4)对丰收的喜悦之情;(5)对儿童的喜爱之情;(6)闲适之情。
评分:共3分,答出3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要从具体的诗句出发,而这首先得从正确理解诗句内容开始。在本诗中,“万事从今足”的“足”字和“老夫静处闲看”的“闲”字,最为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其中,一个“足”字,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生
活的满足。一个“闲”字,在轻快笔调之中,展现出作者的悠闲;透露出对当生活的喜悦之情。
这首乡情词,描写的农村是一片升平气象,没有矛盾,没有痛苦,有酒有肉,丰衣足食,太理想化了。尽管在当时的情况下,江南广大农村局部的安宁是有的,但也很难设想,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生活得很幸福、愉快。上阕写闲居带湖的满足及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云雾缭绕,笼罩着生长茂盛、郁郁葱葱的松、竹,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和谐,所以说“从今万事足”。上句写景,说山园的松竹高大,和天上的白云相连,饱含着赞赏之情,使人想到的是林木葱笼,环境清幽,准确地把握住了隐居的特色。如果舍此而去描绘楼台亭阁的宏丽,那就不足以显示是隐居了,而会变为庸俗的富家翁的自夸。下句抒情,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这一思想,无疑是来自老子的。《老子》一书中,即从正面教诲人说“知足者富”,“知足不辱”,又从反面告诫人说“祸莫大于不知足”。作者这一思想,虽然是消极的,但是比那些勾心斗角、贪得无厌之徒的肮脏意识却高尚得多。这两句领起全篇,确定了全篇的基调。一“足”字,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生活的满足。下阕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更使此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一“闲”字,是指在“万事从今足”的心态下,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展现出作者的悠闲;轻快笔调之中,透露出对当前生活的喜悦之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 古诗分类-古诗情感分类: 一 : 古诗情感分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诗经》到楚辞,到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其诗人那么多,数量之多,令人赞叹。但情感内容上大致可分为:
1. 思乡念友之绪:如李白的《沙洲城下寄杜甫》:“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诗人寄情于流水,语尽情长,思情绵绵不绝。
2. 怀古伤今之悲:如苏轼的《赤壁怀古》抒发了对古代英雄业绩的向往和自己不能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悲愤心情。
3. 羁旅闺怨之愁: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里诗人将一颗愁心融入那茫茫四野、悠悠江水、明月孤舟之中。王昌龄《闺怨》细腻而含蓄描写了宫闺女子幽怨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的情感变化。
4. 怀才报国之愤:如屈原《离骚》、陆游《书愤》等,无不追怀早年的抱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慨。
5. 边塞征战之壮:如《诗经·无衣》,其鞺鞑之声,令人热血沸腾。到了唐代,国力强盛,这样格调高亢、情绪激荡的豪迈之作就更多了。如中唐诗人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就是典型的例子,字里行间,气贯长虹。但自宋代开始,国力衰弱,就不再有大唐气象了,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6. 即事抒怀之慨: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抒发心中的感慨称,如怀亲、送别、思乡、郊游、访友、读书等等,都可能有所触发,感悟人生。如司空曙的《江村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了江村的宁静幽美和主人公的悠闲安适。
7. 隐逸出世之恋:如陆游的《鹊桥仙》(一竿风月)是借“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写渔父生活,籍以抒写远离红尘的隐逸情怀。
8. 吟山咏水之美:如王维的《新晴野望》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9. 描花绘鸟之趣:花鸟虫鱼的背后,有的反映的是作者的爱好,有的却藏着作者的一段经历。大多是托物言志之作,如李商隐的《蝉》,于谦的《石灰吟》等。其所借之物,往往就是作者的理想、志趣、节操的化身。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22题。
(一) 陇 西 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7.本诗从题材上属于( ),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2分)
【答案】7.(2分)边塞诗 高适(岑参)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题材的理解能力。《陇西行》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内容写边塞战争。陇西,即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这首《陇西行》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从诗歌中的“陇 西”“匈奴”“胡尘”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很明显的一首边塞诗,唐代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是高适、岑参。
【白话译文】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 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
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丈夫。
【考点定位】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解析】 边塞诗 (诗歌题裁)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诗人,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括:
1、边塞风光;
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 3、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内容不仅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
域,而且格调高亢。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陆游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 岑参 ,李贺。
8.“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3分)
【答案】8.(3分)借代 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貂锦:这里指战士,指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
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部队如此精良,战死者达五千之众,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
【考点解析】 借代修辞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
古诗词对格律的要求十分严格,有时为了满足诗词平仄、对仗、押韵的要求,不得不改换事物的名称。因而,借代的修辞手法就成了最好的表现手段。下面就此浅显地说说借代修辞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
一、出于对仗的需要
古代诗文是很注重对偶(也称对仗)的。就唐代律诗来说,一般要求颔联、颈联都要求对仗。譬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而借代的修辞手法在对仗中的体现,主要是运用了借代这种修辞手法中借“乙义”代“甲义”来进行的。借代的修辞手法主要包含有借声、借物两种基本形式。下面我们用唐代杜甫的《曲江二首·其二》为例,看看借代在对偶中的所产生的作用。全诗如下: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按照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是对仗的。在此,我们来看看颔联这一名联: “酒菜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其意思是说,(诗人)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的小事,人能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其中,“寻常”这里就不能仅仅理解为“平常”,而是从度量角度去理解。古代八尺为一寻,两“寻”为“常”。这样,诗人借 “寻常”这一义项与下句的“七十”相对应,形成规整的对仗。又如,杜甫的《恨别》,全诗如下:
洛城一别四万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我们以诗歌的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为例,诗人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其中,以“清”的读音与“青”字相同来对“白”字,这是用了借代中的借声。这样,诗句就构成了工整的对偶句,完全符合对偶中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的要求。
二、适应平仄的需要
诗词最是讲求音乐美。音乐是节奏的艺术。节奏就是音响运动中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有规律的组合。在诗词中,主要体现在诗句中平仄的和谐运用上。我们在此以宋欧阳修《蝶恋花》为例,谈谈借代修辞手法在词中的作用。全词如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根据《诗词体制格律》的要求,《蝶恋花》为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句式均为七四五七七。其平仄普式为:
+ | +——| |韵+ |——句+ |——句+ |—— |韵+ |+—— | |韵+—+|——|韵
+ | +——| |韵+ |——句+ |——句+ |—— |韵+ |+—— | |韵+—+|——|韵
其中,“—”代表平声字,“|”代表仄声字,“+”代表可平可仄的字。词中,词人用“玉勒雕鞍”代“华贵车马及乘坐的人”。而按词的平仄格律要求,这句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玉勒雕鞍”就符合前四字“仄仄平平”格式要求,而“华贵车马及乘坐的人”的意思相同外,平仄要求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借用“玉勒雕鞍”来代替,就符合《蝶恋花》的体制格律要求。
三、为了格式的需要
古代诗词是讲求一定的格式的,特别是宋词和唐代律诗确实少不了一定的规律。这里,我们用宋朝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例来说说借代的修辞手法在满足诗词格式的需要中产生的审美效果。《江城子·密州出猎》原词为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根据《诗词体制格律》的要求,《江城子》为双调,共七十字,
前后片各五平韵。上下片句式相同,均为七三三四五七三三,也有增一字,变三言两句为七言一句。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为了适应这样的要求,在二三句中,以“黄”代“黄狗”、“苍”代“苍鹰”。这样,不但适应二三句中“三三”位置的需要,而且“黄”、“苍”与其前后的“狂”“冈”“郎”等字合韵,均押平声韵“七阳”部。
9.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9.(4分)“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和“春闺梦”联系起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征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
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考点解析】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的结构特征。虚境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通过实境来实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虚实相生成为意境独特的结构方式。学习者应注意“虚”实“的不同内涵和二者的辩证关系,联系具体作品来理解。
什么是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西上莲花山)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
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忆昔》(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3、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杜甫《月夜》: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持帆席,枫叶落纷纷。
诗歌—什么是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与实是相辅相成的,既然二者能相生,则表明虚也是一种存在,虚绝不是无。这种存在,是靠实生发出来的,是在实的基础上通过大
脑的想象创造出来的。而虚和实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要表现“竹林桥外锁酒家”的诗意,画家只需画“旌幌”;要表现“深山藏古寺”的画意,只需画打水的“和尚”。在这里,“旌幌”“和尚”是实,“酒家”、“古寺”为虚。在虚与实之间有一座桥梁,那就是欣赏者的想象。刘禹锡有一首《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可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我们读李商隐的《无题》中“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就要想象女主人公对镜梳妆打扮,面对自己日渐消瘦的面庞,顾影自怜的形象,从而体会男主人公对她因相思而衣带渐宽的疼爱;想象男主人公因思念而不能入睡,对月抒怀的形象,体会女主人公对他的牵挂之情。没有这种虚的想象,就不能体会出抒情主人公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九死不悔的执着。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诗人的情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将这种虚表现出来,就得化情
思为景物、化虚为实。而读者则须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这也是诗歌鉴赏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因文识象,由象悟道。比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等诗句都是化情思为景物的例子。我们在欣赏时就要从意象出发,抓住景物特征,融入所营造的气氛,体会其情感。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上面谈到的景物和情思的关系,也是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但抽象的东西不只有情感,一切难写之景、之事均为抽象。声音是抽象的,可高明的画家偏偏能用几只蝌蚪表现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境界;香味是抽象的,可高明的画家偏偏能用几只蜜蜂或蝴蝶表现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情景;宋祁人称红杏尚书,因为他有一首《玉楼春·春景》,其中有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认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诗人能将春意“浓”之虚化为红杏盛开,枝头蜂蝶云集,熙熙攘攘,齐来闹春,春意盎然之实,但句中并没有说起蜂蝶来,这就是“闹”的作用。我们设想,如果把这“闹”字换成其他字眼,(撇开韵的因素)如“好”、“满”、“浓”、“足”等等,都没有“闹”字来得生动有活力。音乐旋律很抽象,但白居易能将婉转之虚转化为“间关莺语”之实;韩愈能将悠扬之虚转化为“浮云柳絮”之实。愁情是很抽象的,但在李煜笔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在李清照笔下则变得有体积有重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
动许多愁”;在贺铸笔下,则化作“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无限之境是在有限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宋代诗人梅尧臣说“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乃是作诗功夫之至。“不尽之意”则为无限。宋代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就是诗画中的空白艺术。“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以无胜有更是把虚实结合推向了及至,白居易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里面包含了多少复杂难言的感情,那就取决于读者的想象力了。
侧面为实,正面为虚
书法上讲究疏密,园林上讲究掩映。处处实则板滞,处处虚在空无。侧面描写就能化实为虚,往往虚写想要表现的实的东西,从而造成含蓄蕴藉的效果,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首诗便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则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王建的“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以“花”之闲反衬人之忙;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
以其温馨反衬人之孤独、凄凉的心境;韩愈的“颖乎尔诚能,勿以冰碳置我肠”以听者冰碳置肠的感受反衬弹者技艺之高超。常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然而白居易有一首《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诗人表现雪大之实,并非亲眼所见,处处从虚处落笔,尤其是末句写声,雪大雪厚的景象如在目前。
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在此基础上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所句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满诗情画意。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2018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
(一)(4分)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③
欸乃,摇橹声。
8“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案】
(1)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诗人又把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解析】8.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这是从夜到拂晓的景象。渔翁是这两句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他夜宿西岩,晨起汲水燃竹,以忙碌的身影形象地显示着时间的流转。这首诗取题渔翁,渔翁是贯串全诗首尾的核心形象。但是,诗人并非孤立地为渔翁画像,作品的意趣也不唯落在渔翁的形象之上。完整地看,构成诗篇全境的,除了辛劳不息的渔翁以外,还有渔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这两者在诗中留下了按各自的规律特点而发展变幻的形迹。但同时,诗人又把两者浑然融化,渔翁和自然景象结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共同显示着生活的节奏和内在的机趣。由夜而晨,是人类活动最丰富的时刻,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刻,本诗即以此为景色发展的线索。因此,渔翁不断变换的举止行动和自然景色的无穷变幻便有了共同的时间依据,取得极为和谐的统一。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2)“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诗人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 【解析】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衬托出诗人无忧无虑,悠闲的心情。柳宗元没有静止地去表现日出的壮丽辉煌,或去描摹日出后的光明世界,他正是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特长,抓住最有活力,最富生气的日出瞬间,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景象表现得比真实更为美好,给人以强大的感染力。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对这一结尾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因而还引起一场争论,一时间,宋严羽、刘辰翁,明胡应麟、王世贞,清王士禛、沈德潜等人各呈己见,众说纷纭,但是他们的争论都局限在艺术趣味上,却没有深入体会柳宗元作此诗的处境和心情。在写下日出奇句之后,诗人不欲甘休,以更显露地一吐自己的心愿为快,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的句子,宕开诗境,作了这样的收尾。只有真正体会柳宗元的现
实处境,才能理解他结句的用心。诗人自始至终表现渔翁和大自然的相契之情,不仅出于艺术表现的需要,同样体现着他对自由人生的渴求。这也说明,要深入领会一篇作品的艺术风格,常常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白话译文】
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 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 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解析】《渔翁》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全诗就像一幅飘逸的风情画,充满了色彩和动感,境界奇妙动人。其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两句尤为人所称道。
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诗词拾趣】古诗词中的各种最——趣味诗词
最多的爱——三千宠爱在一身。
最苦的酒——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最厚的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 炭车碾冰辙。 最长的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最浓的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最长的情——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 绵绵无绝期。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 个长。 最穷的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 敝筐。 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 比邻。 最难走的路——危呼高哉,蜀道难,难以上青天。 最大的额头——未出庭院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最大的门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 泊东吴万里船。
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最倒霉的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 树前头万木春。 最长的一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 最奇妙的泉水——山中一夜雨,树上百重泉。 最寂静的空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最强劲的春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最美丽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 三宫粉黛无颜色。 最贵重的酒席——金尊清酒斗十千,一盘珍馐值万钱。 最难找的东西——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流到腮边。
白得最快的头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最忙的人——城头铁鼓声又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最悠闲的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最无才的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最孤独的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最勇敢的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最多愁的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不安分的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红杏出墙来。 最有计谋的人——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最有志气的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爬的最高的人——举手可近月,前行 若无山。 脸皮最厚的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酒量最大的人——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最爱喝酒的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最有风骚的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从征最长的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2018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
5.(4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窘况为许衡州①赋
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縫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答案】(1)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追求。
【解析】本诗通过对朋友许衡州生活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朋友生活的清贫困顿,但朋友却志向高洁,诗中借“竹”“梅”“菊”等意象,赞颂了许衡州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着对高洁情操的追求。(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向及其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分析其作用。“竹径”“瘦似梅”
以及“以菊代茶”写出了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同时“竹”“梅”“菊”等意象又代表着高洁的情操。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 古代诗歌形象考点典例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一、 意象
1、《山居秋暝》王维 2、《北陂杏花》王安石 3、《次石湖书扇韵》姜夔 二、 物象
1、《石灰吟》于谦 三、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形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东坡》苏轼
2、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江雪》柳宗元 《点绛唇》李清照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2)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2)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感情。尾联写出自己亲自给“学钱无措”的朋友送书来,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穷兵黩武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春望》《月夜》 3、同情人民疾苦
《卖炭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上渔者》 4、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登楼》杜甫 二、志向抱负
1、报国无门功业不成壮志难酬的感叹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2、建功立业的渴望
《龟虽寿》曹操 《书愤》陆游 3、保家卫国的决心 《从军行》 4、山河沦丧的痛苦
《示儿》陆游 《过零丁洋》文天祥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涉江》屈原 三、人生感受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山居秋暝》王维 《过故人庄》孟浩然
2、昔盛今衰的感慨
《扬州慢》姜夔 《乌衣巷》刘禹锡 3、借古讽今的情怀 《江南春》杜牧 4、青春易逝的感叹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琵琶行》白居易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春夜喜雨》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四、思想怀人
1、身处羁旅的无尽愁思
《商山早行》温庭筠 《次北固山下》王湾 2、戍守边关的企望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渔家傲》范仲淹 3、独守空闺的思夫之情 《闺怨》王昌龄
4、思念亲友悼念亡人的悲痛之情
《忆九月九日山东兄弟》王维 《江城子》苏轼 五、离情别绪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渭城曲》王维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2、情深意长的勉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 3、坦陈心志的告白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五、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题。(4分)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①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注释]①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穿牛衣的人。
10. 有人评价《浣溪沙》“全词有景有人,有声有色,乡士气息浓郁”,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4分)
【答案】示例:上阕,作者长途跋涉,日高人困,突然,“籁籁”之声传来耳际,这是枣花落在身上。接着,耳边又传来吱吱呀呀作者熟悉的缫车的响声。响声中,作者意识到,他已进入乡村中了。这时,一阵叫卖声传入耳鼓,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位披着“牛衣”的农民坐在古老的柳树荫中,面前摆着一堆黄瓜……廖廖几句,由声入耳,有声有色,有景有人,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解析】C项“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理解错误,应是“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美好时光的珍视和热爱”。
李梦阳才思敏捷,以诗文要恢复秦唐的风格而自命不凡,卓著闻名。明孝宗弘治时代,宰相李东阳以“馆阁体”领 导全国文坛,天下文人都学习和崇尚李东阳的文风,只有李梦阳一人讥笑这种文体的萎弱。他提倡写文章要以秦汉文章为范本,写诗要以盛唐诗体为榜样,即“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如不按此风格作文吟诗,就不是好的文章和诗歌;他与何景明、徐桢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号称七才子,为了与以后文坛中出现的七才子相区别,称为“前七子”,他为魁首。李梦阳还说:“真诗在民间。”他要求诗歌创作深入民间,联系实际,汲取营养。这个文学观点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创作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李梦阳所倡导的文坛“复古”
运动盛行了一个世纪,后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公安派”所替代。
【白话译文】
簌簌枣花飘落在行人的衣巾上,家家户户传出轧轧的缫车声。身穿粗布衣的老汉在古柳下叫卖黄瓜。
酒醉人困路途长远恹恹欲睡,太阳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便随意敲开一户农家讨茶解渴。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解答古诗鉴赏题,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题目。古代诗歌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的时间、地点、时间、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比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点明这首诗是送别诗;《咏梅》,题目点明这首诗是歌咏梅花的,属咏物诗;《越中览古》,题目点明这是怀古诗。
二要注意作者,考试中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的”诗中有画,话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诗,杜甫的忧郁顿挫、忧
国忧民的诗。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感情。比如:刘克庄《落梅》,诗后注: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之时。有些解释相关语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还以刘克庄的《落梅》为例,注释中解释:“飘入迁客,坠似骚人”分别是指韩愈“朝奏夕贬”和屈原“失宠被逐、投江而死”之事。
四要看题材。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边塞诗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
五要注意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如马致远《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从而表达了作者踽踽独行于异地,倍思故乡的情感。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六、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
五、(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8.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 【答案】 18.A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候鸟,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无留意”是说这里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反过来说,这个地区秋天的荒凉景象,尽括在雁“无留意”三字之中,显得笔力遒劲。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含有雁的诗词名句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衡阳雁去无留意 —— 宋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 宋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唐 · 王维《使至塞上》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宋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 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 唐 · 李商隐《霜月》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唐 · 温庭筠《商山早行》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 五代 · 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 唐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唐 · 高适《别董大二首》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唐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宋 · 蒋捷《虞美人·听雨》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 唐 · 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 金 ·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 金 ·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 —— 金 ·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 —— 金 ·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19.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
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
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
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
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答案】19.C
【解析】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C项“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赏析错误。
“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将军或者说词人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委婉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
这首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这首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20.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C.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答案】20.D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词的艺术手法。“羌管悠悠霜满地“与D项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都运用了移情或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闻目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看到秋霜,听到羌笛声,,此时此刻,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
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考点解析】移情 (修辞手法)
移情和移就的区别是: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而移就是甲乙两项事物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或人)的修辞语移来属于乙事物,是一种词语活用的修辞手法。简言之,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 ;后者是“移形容,甲事物(或人)的词来形容乙事物。”
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无情极,愁时独向东。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④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长恨歌》)
⑤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 ⑥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牛希济《生查子》)
上面例①两句诗的意思是:露从今夜起才特别惨白,月是故乡的才格外明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诗人杜甫亲历了安史之乱的大动荡,在国家前途、个人命运不断遭到打击的情况下,不得不于公元前759 年秋天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客居。在这凄冷荒漠的边塞小城里,诗人将思念故乡的感情 移到露色和月光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露色和月光衬托诗人思念故乡的情绪,使事人一体,从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强烈感情。例②中两句诗 的意思是:感叹国家遭逢丧乱,花朵溅滴悲伤的泪;痛恨一家流离分散,鸟儿叫唤惊动忧愁的心。花开鸟叫是自然界的现象,是没有人的情感的,诗人运用移情修辞手法,才能写出这样感人的诗句。例③ 说渭河水只有在人愁的时候才“独向东”。例④说月亮发出的是一种叫人看了“伤心”的光,铃子摇响的是一种叫人听了“断肠”的声。例⑤说月亮常常在
人离别时变圆。例⑥说红豆不是红豆,而是一颗颗“相思泪”。以上各例都是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人的感情移到事物上。这样人情和事物融为一体,能够更好的表达人的强烈感情。
移情和拟人的区别是:前者是“移人情及事物”;后者是“将物当作人来写”。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七、2018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13题。(5分)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 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2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像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13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答案】(2)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下片″白发戴花君莫笑”,“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下句“六幺催拍盏频传”和上句对仗,但对得灵活,使人不觉。″人生何处似樽前”的意思是: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这句诗以反问形式发议论,表达出诗人乐而忘忧(贬谪流放、志不得伸的忧愁)、与民同乐、行乐惜春的思想。 【白话译文】
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涛击打着堤岸。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秋千少女的欢愉之声。
莫要笑话满头白发的老翁还头插鲜花,我随着委婉动听的《六幺》琵琶曲调,频频交杯换盏。人生万事,何似对酒当歌?
【解析】“浣溪沙“是词牌名,这首词更像是词人的自画像。词人虽值年老,但心理却很年轻,满头白发却戴一朵红花,年事已高,却纵情饮酒,从中可感受到词人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征。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歌,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考点解析】古诗词情感答题技巧
著名诗歌研究家林庚先生说过,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答的。诗歌是激情和想象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象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一味想方方正正分析诗的人,读诗必将是顾此失彼的折磨——诗人跳跃的思维恰是调皮的小精灵,它不守理性的规则,自然也就不会顾及跌跌撞撞的老学究。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打开古诗词神秘之门,走进它神秘而奇幻的世界呢?靠“科学考证”,是行不通的;靠“胡猜瞎蒙”,也是不靠谱的。
这里给大家提供四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意象。意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习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情感,例如:以“月亮”表
达思乡之意,以“丁香”表达愁思或情结,以“鸿雁”表达羁旅伤感和思乡怀亲之情,以“杜鹃”表达哀怨、思归之意和凄凉、哀伤的情感,以“寒蝉”表达悲切、伤感,以“乌鸦”表达肃杀、萧瑟的氛围,以“黄鹂”表达欢快的心境,以“燕子”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以“折柳”表达惜别友情,以“菊花”表达高尚与纯洁,以“梧桐”表达凄凉、悲伤,以“浮云”表达游子漂泊,以“红豆”表达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等等。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可以抓住其中很鲜明的意象,透过意象破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举个例子,柳永的词《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怎奈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这首词中写环境的意象有秋暮、衰荷、乱雨、冷月,可以想见气氛是冷清、凄凉的,而这种氛围又透出了主人公的心中的愁情。词中还写了凭阑和学念“粉郎”言语的鹦鹉等意象,这正见得主人公独居的百无聊赖,心境极其凄凉。这样,以词中的意象为突破口,我们就可渐进全词所创造的意境,进而体会出词作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第二把钥匙——关键词。关键词是指古诗中带有喜怒哀乐等情感色彩的词语,它们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往往也是全诗之“眼”,像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的“好”字,《登
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悲”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字等,都是这样的关键词。抠出这些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诗歌的点睛之笔,就把握住了诗人应表之意与应抒之情。例如,司空曙的一首五言律诗《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凝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这首诗中有很多能传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如颔联中的“悲”字,颈联中的“孤”“寒”“湿”“暗”四字,尾联中的“恨”“惜”等字,这些字眼凄冷、暗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韩绅久别重逢、乍见之后反凝为梦境悲凉、惨淡的心情,从中可以揣摩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三把钥匙——标题。古人写诗,往往如同打谜语,诗句是“谜面”,标题是“谜底”,尤其是咏物诗、酬答诗等,阅读诗句不明其意的时候,一对照标题可能就豁然开朗。例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听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从诗句表面看,是写一个新娘子在初次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心情,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首“闺意”诗。但是联系诗的标题所传达的信息,就可得知这是一首请求他人帮助的“讨教”
诗,是诗人在进士考试前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而向水部张籍探问请教,希望能得到高人指点。几年前高考全国卷古诗鉴赏题要求阅读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寄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在分析试卷时发现,不少考生把这首诗理解为抒写别离之情,他们可能看到了诗中有“行人”二字,其实只要看看标题“秋思”,再关注一下诗中“家书”这一意象,就很容易看出这是一首思乡怀亲的诗,表达出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第四把钥匙——注释。这是针对解答高考古诗鉴赏题而言的。在命制高考题时,命题者总是为考生着想,认为考生解读有困难时,往往会给出一二条注释,帮考生开一扇理解诗句、解答题目的“窗户”。我们一定要领这个情,借助它撩开诗歌神秘的面纱。 借助这四把钥匙,我们可以打开古代诗歌神秘之门。在具体操作时,根据诗歌特点,可利用一点,也可利用多点。
【八、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8题。(7分)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
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
间。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6.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人名)的组诗《》。(2分) 【答案】6.曹操 观沧海(2分)
7.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3分)
【答案】7.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秦皇岛外”由近及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
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3分。意思对即可)
8.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8.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浪淘沙·北戴河》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
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1] 。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
【白话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 滔滔波浪连天, 秦皇岛之外的打渔船, 在起伏的波涛里都已经看不见, 也不知漂去了哪里。
往事已经有千年, 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 东巡至碣石山吟咏过诗篇。 秋风瑟瑟到了今日, 人间却换了新颜。
【考点解析】毛主席最经典的10首诗词 1、《沁园春·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汉,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3、《水调歌头·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4、《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5、《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看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6、《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7、《采桑子·重阳》 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8、《清平乐·会昌》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9、《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0、《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巨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九、2018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
8. 阅读下面的宋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是一首望月坏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
C.“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达了美好祝愿,表现了作者的旷达和智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水调歌头》一词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中词人用“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而B项中的“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逃避”的说法是错误的。
【考点解析】古诗词炼字题答题模板:
炼字题常见设问:
1)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这首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5)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为什么? 炼字题常考规律总结: 1、炼动词居多。
2、考查频率:炼动词、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皆有。 炼字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释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手法。点明该字使用了什么手法。(修辞、表现手法) 第三步:联想。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四步:情感。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炼字题答题模板:(能理解,巧运用,绝对提分!)
该字在诗/词中的意思是......;诗/词人巧妙地运用了......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景象;着一“X”字,境界全出, 更好地表
达了诗/词人......的情感。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这一考点,近年高考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字词层面,另一个是语言风格层面。第一层面语言鉴赏要求: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内涵,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考点解析】古诗歌情感把握与答题技巧
对于中考,“古诗词把握情感”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写作风格、诗词类别、诗词情境、关键字句、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把握作者抒发的情感、领会人物精神、体会蕴含的感情基调及作者的情绪。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古典诗歌五十余首,根据作者抒发的情感可以分类如下:
一: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二、思人: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三: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西江月》、《清平乐·村居》、《饮酒》、《江南春》、《滁州西涧》。
四:边塞生活
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凉州词》。
五:爱国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六:怀乡羁旅
抒写飘零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渡蓟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采薇》。
七:怀古咏史
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来阐发个人议论。
《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咏煤炭》。
八: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有——
《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苏轼)》、《行路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九:民情疾苦
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讽喻)。 十:爱情
《迢迢牵牛星》、《关雎》、《蒹葭》。 十一:其它
内容涉及游赏、酬赠、讽喻、干谒(乞仕)亡国衰思等。 《如梦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见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十五从军行》、《长歌行》、《长相思》、《约客》、《回乡偶书》、
《虞美人》。
同学们在做这类题目时,注意以下技巧:
1、审视题目。考生通过审视诗歌题目,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送”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道送别诗。
2、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古诗词中常用到一些直接表露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题目中的“寄”及诗中“共剪”。可以看出作者对妻子的一片深情。
3、分析意象。意象即诗中已经带有主观感情色彩的景和物如杨柳表示送别怀远,月亮思乡的代名词,菊花表示坚强、正直,梧桐凄凉悲伤,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考生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4、准确表述作答。在平时学习时,考生要积累一些概括感情的常用词语,避免答题时说外行话。如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借古讽今、旷达乐观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