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社交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究

社交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究

2024-02-28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社交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究
第lO卷第3期 2012年3月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I 10,No.3 Mar.2O12 社交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究 王 雷 (华侨大学团委,福建泉州 362021) 摘要: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社交网站如今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社交模式。本文以社 交网站在华侨大学学生社团中的传播情况为例,分析并归纳当前网络社交存在的利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适应新形 势的变化,规范和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最后有机地将社交网站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交网站;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79(2012)03—0206~O2 社交网络,俗称SNS,其学理上是以1967年哈 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创立的“六度 分割理论”中的交流手段为基础,在互联网中营造人 性,这就满足了个体希望被重视的心态。 (三)蜂巢式网状交际模式 与传统的QQ、MSN不同,国内的社交网站校 际交际与信息交流的新兴网络平台,Facebook、 Twitter等社交网站在几年前已经风靡全世界。近 年来,随着我国手机移动网络的发展,以微博、开心 网、人人网、微信等为主的社交网络迅速崛起,《2010 年中国网民社交网站应用研究报告》指出近37.5 内网起初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特别是为在校大 学生设计的,因此网站特点符合大学生的口味。由 于打破了传统“点对点”的交流模式,其可以最大限 度地实现资源共享,帮助用户建立强大的网络人脉 关系。 (四)程序功能多样化,满足用户多样性需求 社交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程序功能多样化,它 的参与者为学生群体。 但是,当前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还处于发展 的初期阶段。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社交网络, 可以帮用户找到老同学,结识新朋友,用日志和相册 探求网络环境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便成为思政工作 者、教育家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以华 侨大学学生社团为例,浅析社交网络在高校的发展 现状,以及如何将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 途径。 记录生活点滴等。特别是一些娱乐组件的开发,迎合 大学生喜好的应用程序相继推出,社交网站的娱乐功 能进一步得到加强,满足了用户的多样性需求。 (五)实时性与实效性并存 针对目前人们对手机终端的依赖,伴随3G手 机网络的发展,各大运营商大力支持社交网站并开 发了手机终端服务功能,用户可以用手机连接互联 一、社交网络的基本特点 网直接登录社交网站,极大增强了社交网络的实时 (一)实名制注册。增强了网络环境的真实性 实名制注册是社交网站的重要特点,这样就保 性与时效性。 证了用户的真实性,特别是微博推出的实名认证,打 破了网络的虚拟性给人造成的不安全感 。由于受 二、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学生社团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是遵循学校相 众都属于同一群体,因此传者和受者具有同质性,即 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二)“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具有个人广播的效应 在社交网络中,每个传播者都是一个中心,这就 满足了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需求。在他 们周围都有自己的同学圈、朋友圈,自己就好像同心 圆的中心,实名内容的关联搜索产生了极大的粘合 关规定之下的学生自发组织,成为大学生现实社交 活动的公共平台。截止2011年3月,华侨大学两个 校区共有学生社团90个,分为理论运用、文化艺术、 社会公益和运动健身四个类型。 (一)社交网站的普及程度 根据调查,所有学生社团都开通了不同类型的 收稿日期:2011—12—03 作者简介:王雷(1982),男,福建泉州人,华侨大学团委秘书,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 第1O卷第3期 王雷:社交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究 2O7 社交网络账号。 的网页、网站,甚至是多功能互动平台,成为学生网 络社交的一员。 (二)强化大学生文明网络社交教育 人人网在学生社团的普及率最高,其次为新浪 微博与腾讯微博。同时开通2种以上社团网络的学 生社团有一半以上,可见社交网络在学生社团中甚 网络是自由的,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其中也混杂 为流行,已经成为学生社团的网络重要载体。 社交网络成为学生社团跨校界展现自我风采的 重要平台。它还带动了许多成员开通了自身社交网 站的账号,所有学生社团的骨干成员都参与其中,这 着一些不正确的言论。作为大学生思政工作者要在 校园内营造文明的社交网络氛围,并协助相关部门制 定相应准则,让网络社交既能满足大学生社会交际和 情感交流的需求,又懂得自我保护和不伤及他人。 种蜂巢式的影响,带动了社交网络的繁荣。 (二)社交网络主要功能运用情况 根据调研,心情分享、广播信息和照片共享是学 生最为常用的几个功能。其一致特点就是传播性 强,时效性高,而这为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和信息发 布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可见,社交网络如今已经成为学生社团组织和 大学生交际的重要渠道之一,从总体上来说,它是大 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的有益补充,对他们的成长是有 益的。 一是社交网络具有快捷、及时、平等、自由的特 点,社交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广泛而隐密的交际对 象,这种聊天比当面交谈更自由,更容易找到“知音”。 二是从人需要交际的角度看,在社交网络中学 生可以交友,可以组织活动,可以寄托情感,还可以 玩休闲游戏,极大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三是社交网站在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 精神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通过轻松的方式加强人 与人的情感交流。 四是社交网络给大学生提供了学习知识的新途 径。其摒弃了课堂教学的填鸭式单线灌输,而是一 个彼此互动的过程。 但是,社交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不少大学生因 为迷恋社交网络而患上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学业、工 作和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在 网络社交中如鱼得水,在真实社交时却黔驴技穷,性 格变得怪异,不愿意与人进行真实的交流口]。 三、利用社交网络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自主性、多变性更加凸 显。以往学生管理的传统模式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运用新媒体去实现对大学生的有效管理。 (一)主动融入,建设平台,成为大学生社交网络 的参与者 思政工作者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单向教育模 式,主动接近大学生,成为大学生的朋友,才能打破 思想交际的隔阂。开设微博、注册人人网,搭建专门 (三)增进线下互动,引导大学生正视社会现实 尽管是实名注册,但大学生在网络社交过程中 不容易找到现实社交的归属感。我们要把虚拟社交 和现实社交有机结合,通过虚拟社交平台,先起到聚 拢大学生的作用,再在这个基础上去开展一些大学 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让大学生在现实社交中找 到归属感。很多大学生也已经习惯将自己的心情、 个人状态、思想状况通过社交网站进行记录。当发 现问题时,适时介入网下的实际生活去帮助大学生 解决问题,给予及时引导。 (四)注重分类指导原则,让社交网络成为工作 的好助手 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各种社交网站符合了 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其诉求是有一定区别的,这 给我们分类指导大学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常见 的社交网站中,人人网是大学生交流空间,开心网更 多是办公室白领的交际工具,微博是知识分子舆论 平台,QQ则比较广泛覆盖了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 因此,只要掌握了其主要的适用人群,就能比较好地 去运用分类指导的原则,利用社交网络深入到不同 层次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中,将社交网络变成高校 思政工作者有力的工作助手 。 总之,合理利用社交网络,健全网络人格,需要 大学思政工作者比较理智和融洽地处理好社交网络 与现实、网络人格和现实人格的关系,帮助大学生解 决心理诉求,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成为社 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L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06:97—99. E2] 李芳,曲豫宾.大学生微博使用动机模型实证研究EJ3.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OlO(8):115—118. E3]杨媛嫒.社交网络中的关系构建和亲密度分析[J].石 家庄学院学报,2009(6):9l一96. E43李忠军,张森林.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影 响及对策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2):l68—17O. 责任编辑:徐继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