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器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作者:杜小燕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03期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教学不可或缺。好的器乐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内驱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因子。唱奏结合、以奏促唱,既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反复吹奏的过程中建立音高概念,提高音准能力。 关键词:器乐教学;兴趣;情感教育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桥梁。”可见,抓好器乐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让他们得到多方面的锻造和滋养。 一、器乐教学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好的音乐课堂应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之火,应该引导孩子们喜爱音乐,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获得学习的内驱力,从而推动他们不断发现音乐中更美的风景,在音乐王国中走得更远,收获得更多。器乐教学恰好能更快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因为“唱奏结合、以奏促唱,既能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反复吹奏的过程中建立音高概念,提高音准能力”。[1]
如在学习竖笛时,我们不妨先拿出竖笛,吹奏一曲学生熟悉的优美歌(乐)曲,如《小星星》《四季歌》《雪绒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然后简单介绍竖笛的结构、发声原理、演奏方法和音阶指法,并鼓励学生认识到学竖笛并不难,只要自己想学,就一定能学好。通过这种方式,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调动了他们主动吹奏学习竖笛的兴趣。竖笛中的一些演奏技巧则可以把它趣味化、游戏化,如“三吐”练习,可以形象地变为“马儿跑”的游戏,让学生在××××××的马蹄声中掌握吐音技巧。
音乐教师应该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和点燃者,应该引领孩子们在轻松地玩游戏和有趣的学习中,对器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器乐“上瘾”,变“苦学”为“乐学”,变“要他奏”为“他要奏”,从而坚持长期有效的器乐学习,并在这样的学习中习得技能、获得体验、陶冶情操、收获成长。
二、器乐教学要以情感教育为主导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好的音乐教学应该与儿童“共情”[2],应该在情的滋润中获得沉甸甸的音乐素养、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尤其是器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更为重要。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去体验情感,并转化为自己独特的音乐感受,并通过具体的器乐演奏的形式表达出来,应该成为音乐教师进行器乐教学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比如,在中高年级音乐教学中,可逐步加入有固定音高的竖笛、口风琴等易学乐器作为敲门砖,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学习欲望,最终达到通过演奏来表达音乐情感的教育目的。
小学生学习乐器演奏,不单是为了掌握一两件乐器的演奏技能,而是为了通过演奏乐器更好地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因此,在器乐教学中以情促学,以情激趣,构建唱歌、欣赏、创造等多种教学活动有机结合的情感课堂,应该成为音乐教师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可以采取“以声带情”法、“欣赏入情”法等引领孩子们进行有情有义的演奏。对于小学生而言,通过器乐演奏所打开的情感版图越开阔,孩子们学得愈投入,兴趣、情趣和动力也就愈浓厚,由此而得到的多方面的音乐素养也是师生所乐于见到的。而这不正是新课改理念下,音乐教学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三、器乐教学要处理好与音乐教学的关系
好的音乐学习不是在单一的轨道上亦步亦趋,而是在唱唱、动动、听听、奏奏、讲讲等多轨道上提升自己。对此,教师要处理好多种音乐活动间的关系,在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中提高孩子们的综合音乐素养。 1.器乐教学与唱歌教学的关系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器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为唱歌服务,即可用乐器为歌唱伴奏,也可用乐器演奏欣赏曲和主题音调等。同样的一个乐谱,我们既用于演奏又用于演唱。唱歌不准,可用演奏来调整,可用一些简单乐器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消除音准障碍。可见,器乐在扫清学唱障碍、弥补嗓音不足方面功不可没。器乐与歌唱彼此依存,缺一不可。 2.器乐教学与读谱视唱教学的关系
不难发现,孩子们音准节奏的能力并不是从读谱视唱上获得的,而是从器乐演奏中获得的。比如通过使用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如钢琴、电子琴、口风琴、竖笛等),孩子们能很快掌握音高、节奏、视唱及乐理知识,解决唱歌的音准问题。以往的视唱、听音、练耳训练要费很大的精力才能使学生学会,而现在借助乐器就变得容易多了。可见,孩子们读谱视唱能力的提升,与器乐教学息息相关。 3.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器乐教学与律动教学常常同时进行,一边做律动游戏,一边用乐器打击节奏,或演奏旋律片段,演奏成了律动的一个方面,丰富了律动的内容与形式。器乐教学的开展也常常用律动的形式来进行,两者结合在一起使律动教学更具有音乐性,也更具有趣味性。
好的音乐课堂应该是器乐、歌唱、表演、律动等多种活动的完美结合。引领孩子们沉浸在这样的场域中,让孩子们的口、手、耳、脑等多种器官得到多方面的锻造和滋养,让美的旋律和美的体验自然而然融进孩子们的歌声和行动中,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林秀芳.运用紫竹笛辅助歌唱教学的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2012(7-8): [2]程晓云.清华附小的“活德育”[J].教师月刊,2013(2):14.
1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