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行业状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 (一)行业概况
纺织是指将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纤维加工成纱、丝、线、绳、织物及其染整制品的过程。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子行业分类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纺织业属于制造业门类的17大类(代码0C1700),主要包括: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代码0C1710)、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代码0C1720)、麻纺织(代码0C1730)、丝绢纺织及精加工(代码0C1740)、纺织制成品制造(代码0C1750)、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的制造(代码0C1760)等六个子行业。
由于该分类方法已将染整精加工包含在内,考虑到染整加工的工艺复杂、从业企业数量众多、占纺织业总体比重较大,因此省行专门对染整加工进行调研并另制订印染行业授信指引。
2、主要原材料 纺织原料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即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天然纤维:包括棉、木棉、韧皮纤维(亚麻、苎麻)、叶纤维、果实纤维、毛发纤维、丝纤维(蚕丝)、无机纤维(石棉纤维)、植物蛋白改性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等。
化学纤维:有机纤维包括再生纤维、聚酯纤维、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丙纶等);无机纤维包括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碳纤维等。
3、主要产品分类
纺织行业的产品根据用途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类:服装用纺织品、家用纺织品、工业用纺织品。其中:
服装用纺织品:包括棉、印染织物类、毛织物类、丝织物类、麻织物类、色织物类、针织物类、无纺织物类七小类。
家用纺织品:主要指“巾、床、厨、帘、艺、毯、帕、线、袋、植”等十个系列纺织品。
工业用纺织品:即工业用布,用于土木建筑、文体、医疗卫生、农林牧渔、交通、国防军工等国民经济各产业系统的纺织产品的总称。
4、产业链结构
纺织业在制造业中属大的行业,其产业链较长,具体涉及聚酯、化纤、织造、染整、服装服饰、纺织机械等领域,彼此既有联系,又有区分。
1
图表1:纺织行业产业链图示
纤维/纺纱 机织(梭织) 针 织 织 造 编 织 后整理 非 织 造
纺织产业链 服装/家纺/产业 5、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化纤、棉花、棉纱、棉布、丝织品、针织品产量均居全球第一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纺织品出口数量和出口额多年来位居全球第一。我国占有全球贸易市场1/3左右的份额,在全球纺织产业格局中具有行业生产规模大、产业链条完整、配套能力强、专业分工明确、人力资源和原材料成本低等比较优势,也是拉动就业人数最多的一个行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格局不会改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多年来我国纺织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占比8%。纺织行业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区域转移、特色化经营等方式提升竞争力,逐步实现产业升级。2008年纺织行业经历了最为严峻的“冰河时期”,两极分化严重。随着国家对纺织行业出台的一系列宏观刺激政策的实施,2009年以来纺织行业已经初现回暖迹象,虽然外销仍处于负增长状态,但是内销增长已成为全行业企稳回升的主要支撑。
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之一,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行业基本特点
现代纺织是高度发展的分工和协作的生产过程,上、下游产业链极长,也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紧密结合的产物,纺织行业本身具有许多特点: 1、多工序、连续化的大量生产
纺织的前后工序较多,如棉纺厂的传统工序有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并线、拈线等,毛纺厂的工序则更多一些。这一特点决定纺织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前后工序生产作业的连续、均衡、协调,同时需要及时检测、掌握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
2、多机台、轮班作业 大中型棉纺织厂、化纤纺织厂的织造车间少则有几百台、多则有1000~2000台织机;纺纱车间少则有近百台、多则有200~300台细纱机,这一特点决定了
2
纺织企业设备维修和技术改造的任务非常繁重。同时纺织企业一般都采取工人每天2~3班作业制,保证了纺织厂连续生产的要求。
3、劳动密集型行业
由于目前国内纺织行业的整体装备水平相对较为落后,许多纺织厂生产过程中的手工操作比重很大,纺织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一个纺织厂通常配备几百至几千名职工,尤其是棉纺织厂的职工人数相对更多一些,化纤纺织厂因设备的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则配置职工人数相对较少,纺织厂的职工人数基本上与其装备的自动化程度成反比。
4、原料在生产成本中比重高
由于国内劳动力、能源的成本相对低廉,因而纺织原料在毛、麻、丝纺织企业的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少则50%以上、多则在80%以上。这一特点决定了纺织原料采购、储运、配用和工艺设计在纺织企业中的主要地位。
5、纺织品的市场流行期短
随着消费升级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纺织原料、工艺流程的不断创新,差异化、功能性的纺织面料不断地大量面世并替代现有产品,纺织品的面料、花色、款式变化较快,加上国内纺织企业的模仿、复制能力极强,纺织品的市场流行周期较短。
纺织品市场流行期短的特点决定了纺织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一方面会相应增加纺织企业的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成本,另一方面却会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纺织行业的整体发展。
二、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由于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政府部门及纺织工业协会高度重视行业的发展规划,在扩大出口、节能降耗、淘汰落实、优化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培育自主品牌、加大科技进步等方面连续出台一些列政策。近年来发布的纺织行业主要产业政策如下:
(一)《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 纺织业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国家强制标准对我国境内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的服用和装饰用纺织品的产品质量做了明确的限制。同时为保持出口的有序增长,国家质检总局将出口纺织品也列入该强制标准的适用范围,促使纺织品出口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增长型转变。
(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在纺织行业主动提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需求后,2005年国家发改委以条例的形式颁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该条例中参考了中国纺织行业协会的相关建议,提出了纺织行业相关鼓励、限制和淘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于促进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三)《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 我国纺织行业近十年来取得较快发展,但资源、能源、环境等制约因素加剧,行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为保持纺织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
(四)《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由于纺织行业门类较多和经济主体多元化等因素,市场竞争力差异较大,无论是在技术、管理、创新还是国际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行业粗放型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投资的结构性矛盾、产业发展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产品出口引发的贸易摩擦日益增多。200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是国家指导“十—五”纺织工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力口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纺织工业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指标提出了约束性目标要求。
(五)《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外需不足影响,纺织业生产低迷,出口受阻,效益下滑,多数企业减产停产。国内纺织业技术水平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国际竞争力较差,因此除经济危机影响外,国内纺织业自身也面临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9年2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通过《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纺织行业走出低谷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主要内容:
1、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2、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
4、优化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
5、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中央、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厂丝收购力度。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调整方向:
4
短期方面:加大金融和财政支持,为企业减负;
中长期方面:支持出口,培育自主品牌,加大科技进步支持,调整产业布局,发挥纺织业在维护就业和棉农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行业运行状况
(一)全国纺织业运行状况分析 1、全国纺织业发展形势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从上游纤维原料加工到服装、家用、产业用终端产品制造不断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持续较快增长,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对就业和惠农的贡献突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服装生产大国。但是纺织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技术、功能性纤维和复合材料开发滞后,高性能纺织机械装备主要依靠进口;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纺织工业能力的80%集中在沿海地区,出口市场近50%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尚未形成多元化格局;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纺织工业能耗、水耗、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总能耗、总水耗、总废水排放量的4.3%、8.5%和10%;产能规模盲目扩张,部分行业产能过剩。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工业造成严重影响,市场供求失衡,企业经营困难、亏损增加,吸纳就业人数下降,我国纺织工业陷入多年未见的困境。
2、国内纺织业呈半复苏状态 在刚刚闭幕的106届广交会上,纺织服装出口成交额回升5.9%。业内人士指出,各种迹象表明纺织服装行业最糟的阶段已过去,不过在出口尚未根本好转的情况下,国内纺织业总体上仍处于半复苏状态,行业复苏拐点或将会出现在2010年中期左右。作为出口拉动型行业,纺织服装业对外依存度较高。业内人士表示,出口是决定我国纺织行业前景的关键因素,如果全球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没有真正复原,出口市场需求没有根本性好转,那么纺织行业难言真正意义上的回暖。
今年前9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216.43亿美元,同比下降11.17%,与前8个月-11.81%的增速相比回升0.64个百分点,数据“好转”显示出口有所恢复,但复苏力度有限。为迎接圣诞节、感恩节和万圣节,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从9月开始进入服饰、玩具和鞋子类商品采购的高峰期,这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增长,预计纺织出口在四季度将继续呈现回稳迹象。
3、目前国内纺织业存在主要问题
(1)发达国家整体衰退,全球贸易收缩,出口急剧减少
2008 年,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仍是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我国纺织产品出口的55%。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面临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需求萎缩,进口下降,作为需求弹性较大的消费品,纺织产品所受影响大于其他贸易品。
5
图表2:纺织服装年度累计出口增速变动情况 (2)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迫使行业进行全面调整
纺织行业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型产业,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依赖性很大,是历次经济调整中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的行业之一,外部市场恶化会进一步加剧国内的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是我国纺织行业的一个顽症之一,在调查中超过七成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产能“适度过剩”或“有些过剩”,有三成左右的认为“严重过剩”。纺织行业面临的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整个行业将被迫进行结构调整。
(3)中小企业比重高,政策救助难度大 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中,中小企业的比重高达99%,每户企业平均就业232人。纺织行业中小企业比重高,政策救助难度大,行业兼并重组蓄势待发,“弱者越弱,强者更强”的两极分化现象将更加明显。
(4)标准滞后是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软肋”。 近年来,我国纺织品遭遇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绝大多数企业对国外有关纺织品与服装的技术法规、标准等了解甚少,使得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来。
4、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的影响
2007年10月由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在2008年下半年已经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的经济造成了持续深层次的影响,外部经济体进入增长率放缓的时期。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整体步入低迷阶段,经济增长减速,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落,作为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更深,致使面临的外部环境不断恶化,出口急剧减少。2008年中国纺织业面临需求疲软、出口压力加大、企业融资难等艰难局面。金融危机中纺织行业对外需的过度依赖的风险也充分显现,外需的急剧下降促使企业转向扩大内销渠道的建设,农村市场潜在需求的释放,使行业国内销售成为一大亮点。
金融危机一方面使得我国纺织行业需求疲软、出口急剧减少、经营效益下降、融资艰难等不利因素。另一方面,从短期来看,由于金融危机引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使得企业生产成本减轻,并有利于西方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同时政府及时出
6
台产业政策和规划,将加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长期来看,金融危机为中国的纺织服装行业带来了调整的空间,落后产能大范围的淘汰和国家对行业方向性的指导使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优势企业将进一步整合。
(二)浙江省纺织业运行状况分析 1、浙江省纺织业概况
纺织工业是浙江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工业发展和出口创汇的传统支柱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浙江省纺织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为3930.1和125.3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9.21%和-5.64%,产品销售收入全国排名第三,纺织品出口全国排名第一;浙江省的纺织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占全国比重26.46%;从所有制形式来看,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占比超过60%。 浙江省主要纺织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纯化纤布、帘子布、丝织品、呢绒、针织服装、袜子等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纺织品出口比重逐步提高,其中:化纤制纺织品、麻制纺织品、丝制品出口占第一位。 浙江省与国内的纺织大省如江苏、山东、广东相比,具有纺织产业链完整、行业聚群明显、专业市场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且从业企业数量最多,但是在产品自主创新、品牌建设、产业链各环节发展平衡、企业单体规模等方面处于劣势,缺少在纺织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号召力的企业。
目前浙江纺织业已形成一大批具有专业特色的产业基地,并形成各地域不同纺织特色:主要有绍兴、萧山的化纤织造业,湖州绢丝、毛纺业,诸暨、义乌的织袜业,义乌的无缝内衣业,宁波(象山)的针织业、家纺布业,海宁的经编业,余杭、海宁的装饰布业。
2、浙江省纺织业整体经营情况
截止2009年8月末,浙江省纺织业完成销售收入2677.13亿元,同比增长-3.53%;实现利润总额85.13亿元,同比增长-3.58%;完成出口交货值767.89亿元,同比增长-11.55%。今年前三个季度我省纺织品产销量均为负增长,其中第三季度与第一、二季度相比,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等经营指标有所好转,下降幅度逐步收窄,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复苏迹象。
3、浙江省纺织业整体财务情况
图表3:浙江省纺织业主要财务指标情况(截止2009年8月底,数据来源于纺织行业协会) 主要财务指标 偿债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 利息保障倍数 总资产周转次数 营运能力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次数 应收帐款周转次数
7
浙江省平均值 65% 2.87 0.65次 1.14次 8.51次 5.63次 比上年同期增减 -0.55% 0.32% -0.08次 -0.15次 -0.46次 -0.56次 销售利润率 盈利能力指标 资产报酬率 行业亏损面 3.18% 1.99% 21.08% 0 -0.12% 1.04% 4、浙江省纺织业细分市场分析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纺织业的细分,对浙江省纺织业各细分子行业进行统计,从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企业数量等维度进行比较,棉、化纤纺织及印染精加工子行业,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子行业,纺织制成品制造子行业分别居纺织业的前三位。单纯从盈利能力来看,则是麻纺织子行业、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子行业居前两位,但两者在我省纺织业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整体的影响力较小。
图表4:浙江省纺织业各细分行业对比情况(单位:千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各细分行业有关 指标(09年8月底) 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 同比增长 占行业比重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 同比增长 占行业比重 企业数量 企业数量 同比增长 占行业比重 纺织业各棉、化纤纺毛纺织和子行业汇总 织及印染精加工 染整精加工 麻纺织 丝绢纺织纺织制成针织品、编织品及其制品制造 及精加工 品制造 267712593 137046209 6958203 747711 24062202 38813792 60084476 -3.53 100 4.31 -15.34 -56.16 -45.21 51.19 2.6 0.28 8.99 4.8 14.5 8.73 22.44 8512870 4230616 267827 -3.58 100 8521 7.59 100 32016 650861 1196224 2135326 -4.88 14.05 1432 12.23 16.81 2.54 25.08 2817 10.99 33.06 5.29 -20.19 -46.58 -39.49 49.7 3154 12.12 37.01 3.15 296 5.34 3.47 0.38 23 7.65 799 -8 -19.05 0.27 9.38
四、行业业务机会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内、外需不足给国内纺织业带来较大的压力,国务院相继出台拉动内需的十项政策措施、颁布《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纺织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对纺织行业恢复发展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纺织行业面临的政策环境优于往年。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有利于从政策上扶持和引导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符合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行业调整方向,同时规划也配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更多地转向国内市场;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显现,内需市场逐步扩大将为纺织行业提供业务发展空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占比将近50%的美、日、欧三大传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但是俄罗斯,拉美,非洲等国家居民消费需求增长较快,给纺织行业开拓新兴市场提供了机遇。因此,在当前纺织业尚未全面复苏的情况下,纺织业仍存在一定的授信业务机会,同时也是我行利用
8
金融危机进行纺织业客户结构调整的机会。
从中长期来看,在技术创新、品牌和渠道建设方面有优势的企业将受益,单纯依靠低价竞争和简单要素扩张的企业可能被淘汰出局,我行可优先支持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品牌和渠道建设方面具备优势以及拥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适度支持有稳定订单、开工率较高的企业,同时适当加大对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项目、优质骨干纺织企业的兼并重组、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的授信支持力度。
五、行业风险预警及评价
图表5:2009年三季度浙江省纺织业风险预警及评价情况 风险点 政策风险 风险预警评价 目前纺织行业面临的政策环境优于往年,积极提倡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 在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低迷的大背景下,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恢复带来负面影响;国外进口商偿付能力波动幅度较大,纺织业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对于出口占比较高的外向型纺织企业授信应适当谨慎。 三季度柯桥价格指数有所上涨,但原料类、家纺类价格指数不等量下跌,制约了总类价格指数的回升幅度。因此,虽然市场风险不大,但仍不应忽视。 棉花价格小幅度上扬,涤纶、锦纶、氨纶等化纤原材料旺季没有预期火爆,导致行业成本风险不大。相比之下,粘胶长短丝上涨幅度最大。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纺织业各子行业中,麻纺织行业经营相对较差。 浙江省纺织业各经营指标略低于全国纺织业的平均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纺织业中,集体企业的经营较差。 总体来看,浙江省纺织业的经营情况略低于全国行业平均水平。 地区风险 市场风险 成本风险 细分行业风险 经营绩效风险 不同所有制企业风险 综合评价
六、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特征
行业运行的基本决定因素是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同时又受到市场投机、宏观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在产业链和经济发展过程的作用不同,对宏观经济和宏观政策的敏感性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运行特征。从银行资产组合的角度考虑,应重点从各行业运行特征的三个主要方面:行业的周期性、成长性和重要性(即该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9
深入分析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周期性
近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下,强周期性行业受宏观经济、出口形势、宏观调控影响程度大,在形势好时业务机会较多,形势差时不确定性相对较高。弱周期性行业对宏观经济、宏观调控的敏感性较低,发展相对平稳,但业务机会相对较少。纺织行业属于强周期性行业,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行业,对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敏感性较强。
2、行业成长性
在我国国民经济将平稳增长的预期下,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增长模式将影响不同行业的成长性,业务机会呈现差异性,在资产组合中对于高成长行业应相应提高配置比例,对于成长性一般或较低的行业应维持份额甚至逐步降低资产配置比例。2008年纺织行业扩张速度明显放慢,资产和负债增速均降到了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2009年纺织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明显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因此预计未来几年内纺织行业成长性较为一般。
图表6:纺织业、服装鞋帽、化纤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全社会平均水平比较: 3、行业重要性
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对于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可以预期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获得适度的国家政策扶持,业务机会相对较多,资产组合中应保持一定比例的基础配置。纺织行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行业,在GDP中占比较大,但从2004年以来,纺织业在GDP中占比已从9%下降至2008年的7%左右,纺织行业对GDP的贡献度逐步降低,但仍属于国民经济中比较重要的行业。
上述行业运行特征的三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根据以上三方面因素分析,纺织行业运行特征简要概括如下表: 行业 周期性特征 成长性特征 重要性特征 行业前景判断 10
纺织业 强周期性 一般(放缓) 较重要 一般 (二)行业景气指数
行业景气指数由国家统计局每季度发布,它是综合反映某行业所处的状态或发展趋势的一种指标。行业景气指数的数值介于0和200之间,100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数值越大,景气度越高。
图表7:纺织行业景气指数变动表
2001~2009年纺织行业景气指数表140.0130.0120.0110.0100.090.080.012月12月12月12月12月12月12月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12月
2003年以来,纺织行业景气指数稳步上升,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下游需求急剧下降、产品价格不断下滑,行业景气指数随之大幅下滑,景气指数下降至近年来最低水平。2009年在国家积极财政及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行业景气指数逐步回升,表明行业出现一定的复苏迹象。
(三)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
统计显示,作为行业景气度的一个直观指标,纺织和服装两个子行业的PMI指数均从2008年10月开始快速下滑,并在2009年1月出现05年以来的最低点,这也与行业景气度的时间节点十分吻合。而从2009年3、4月份开始又逐渐回升至50的临界值,第三季度纺织和服装两个子行业的PMI指数依然在50左右徘徊,表明已经止住了年初急速下滑趋势。
图表8:纺织业PMI指数变动表
11
最近一年以来纺织业PMI指数变动表605040302009101112010203040506072008.2008.2008.2008.2009.2009.2009.2009.2009.2009.2009.2009.08PMI指数
(四)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判断
由于纺织品需求与宏观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因此未来经济的走势,影响着纺织业的需求增速。由于2008年底国家采取的保增长措施效应正逐步体现,2009年全年GDP“保八”无忧;按照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将继续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2010年全年GDP增长有望实现8.5%~9%。
图表9:中国GDP增长走势及预测情况(资料来源:高盛全球经济)
(五)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在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的宏观政策后,纺织业最糟的时刻基本过去,在2008年底纺织品价格触底之后,2009年纺织品价格维持振荡盘整格局;在各国经济政策刺激和市场调节作用下,2010年中期全球几大经济体经济形势会有所复苏,纺织业外部需求有望开始转好,纺织品出口将扭转负增长局面。
对纺织业中期发展趋势预测如下:
1、我国宏观经济触底回升有助于行业的复苏,政府扶持营造宽松环境支持行业企稳好转,预计2010~2011年纺织品价格逐步回升、出口市场逐步恢复,落后产能进一步淘汰,产业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但纺织服装业的全面复苏有待世界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的好转,因此预计纺织行业全面复苏需3~5年。
12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调结构、转方式”,鼓励符合经济增长方式的低碳经济、新兴战略产业、民生工程等方面,从2009年以前的粗放经济增长转为集约经济增长,高碳经济成为低碳经济、黑色经济变成绿色经济。因此纺织产业结构调整要踏准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步伐,打造“绿色产业链”将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3、随着消费升级及需求的增长,预计麻、棉花、蚕丝等天然纤维及差别化、功能性化纤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而麻纺织业经营能力有望为子行业中最好。从纺织品应用领域来看,预计产业用纺织品将成为潜力巨大的“未来之星”。
4、行业内两极分化,优质企业面临更高的发展机遇。有自主技术、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网络,管理水平高、市场开发能力强的企业会在困境中进一步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单纯依靠低价竞争和简单要素扩张的企业可能被淘汰出局。
第二部分 我行纺织行业授信政策及授信状况
一、中国银行纺织业总体授信状况
(一)行业整体授信策略
长期以来,产能过剩、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人民币汇率升值、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一直困扰着纺织业的发展,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使纺织业雪上加霜,行业整体低迷直接影响我行纺织业的授信业务发展。为有效控制风险,我行长期以来实施了严格的授信准入政策,行业授信余额占比呈现持续下降状态。
2007年以来,总行陆续出台了《中国银行纺织行业授信政策(2007年版)》、《关于加强我行纺织、化纤行业授信管理的通知》,行业授信政策总体原则为“严控总量、严格准入、存量调整、品种优化、节能环保”。2009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业信贷投向指引(2009年版)》将纺织行业确定为“维持份额类”:在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慎重支持。
(二)行业整体授信状况
截止2009年9月底,中国银行境内分行纺织业公司贷款余额507亿元,约占境内分行公司贷款余额32064亿元的1.59%,贷款不良率为6.71%(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江苏、山东等省),远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国内纺织和化纤行业的企业主要集聚于包括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但近年来已呈现出向河南、四川、新疆等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是境内分行投放纺织业的主要区域,其中浙江省(含宁波)纺织业贷款余额145亿元,占比28.6%,居全国第一位,其次为江苏省(含苏州)21.1%、山东省15.1%,前述三省的纺织业公司贷款占中国银行境内分行纺织业公司贷款的比重合计约65%,授信地区集中度高,但客户集中度低,主要以中小企业客户为主。
二、浙江省分行纺织业授信情况 (一)授信统计
13
截至2009年9月底,浙江省分行(不含宁波,下同)纺织业贷款客户数680家,纺织业公司授信余额为118.44亿元(纺织业0C1700统计口径涵盖印染业,下同),较2008年底余额79.44亿元增长约49.1%,纺织业客户数量及公司授信余额占比的波动幅度不大,基本上维持了相对稳定的份额。
图表10:浙江省分行近年纺织业授信情况变动表(金额折人民币,数据来源:中国银行新一代信贷系统) 纺织业 客户数量 公司贷款 不良贷款 521户 79.44亿元 10145.1万元 2008.12 数量或金额 占比 9.87% 6.35% 1.28% 2009.09 数量或金额 680户 118.44亿元 6786.4万元 占比 9.97% 6.45% 0.57% (二)授信资产质量状况
浙江省分行纺织业整体资产质量状况较好,截至2009年9月底,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6786.4万元,不良率为0.57%(较年初下降约0.7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公司授信平均不良率及中国银行境内分行纺织业平均不良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行纺织业的关注类贷款余额上升但占比下降,2009年9月底我行纺织业关注类贷款余额13.89亿元(占比11.73%),较年初关注类余额10.54亿元(占比13.27%)上升3.35亿元,关注类占比下降约1.54个百分点。
图表11:浙江省分行纺织业的资产质量结构分布(数据来源:中国银行新一代信贷系统)
纺织业授信资产分类情况正常87.70%可疑0.08%次级0.49%关注11.73%正常关注次级可疑
(三)授信地区结构分布
截至2009年9月底,浙江省分行纺织业公司授信主要集中在绍兴、杭州地区、嘉兴、金华等四个区域,前述四大地区授信占全省纺织业授信份额约96%,我行授信分布地区与我省纺织业在各地区产业集群分布基本一致。
图表12:2009年9月底浙江省分行纺织业授信地区分布情况(杭州地区为杭城中心及直属支行汇总,数据来源:中国银行新一代信贷系统)
14
浙江省纺织业授信地区分布金华13.13%嘉兴14.56%其他4.20%杭州地区15.80%杭州地区绍兴嘉兴金华其他绍兴52.30%
(四)客户信用评级分布状况
浙江省分行纺织业客户信用评级的整体状况较好,BBB级(含)以上占比90.74%,客户信用评级主要分布在BBB级、A级两个等级上,C级、D级客户相对较少。授信资产质量及客户信用评级的整体提高,显示出我行纺织业客户结构调整已取得一定效果。
图表13:浙江省分行纺织业客户信用评级分布(数据来源:中国银行新一代信贷系统)
纺织业客户信用评级分布4003002001000A数量237AA426.18%337237421AAA10.15%3B30.44%32BB324.71%BBB33749.56%1CCC10.15%8D81.18%19不评级-新建192.79%占比34.85%
第三部分 行业授信政策建议
一、授信政策制定思路与原则 浙江省作为国内纺织大省,在当前纺织业运行背景下,单纯采取限制纺织行业授信不利于我行整体业务发展,我行应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抓住纺织行业两极分化的机遇,通过细分市场与客户,制定“有保有压”的差异化授信政策与客户营销策略,加大客户结构调整的力度。
15
在当前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形势下,为促进我行纺织行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有效防范行业信贷风险,根据《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业信贷投向指引(2009年版)》、《中国银行境内对公信贷资产行业组合管理方案(试行)》等相关政策要求,并结合客户、市场、同业的变化,制定我行纺织行业的授信基本思路与原则。
(一)授信基本思路
我行纺织行业授信策略比照“维持份额类”执行,即“严控总量、严格准入、调整存量、优化品种、节能环保”。近阶段授信基本思路:严格控制纺织行业新增授信和授信总量,加大存量客户的结构调整,将授信资源向行业内具备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品牌和渠道建设方面优势的优质企业进行配置。
(二)行业限额控制目标 考虑到国家纺织工业振兴规划的利好及我省纺织产业的发展现状,我行在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对于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地区纺织行业授信余额可以适当新增,其他地区授信余额原则上应控制在2008年底水平,全辖纺织业授信余额增幅应不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为有效引导信贷业务行业投向,实现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确保风险可控和资产质量持续稳定,我行目前正在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行业组合管理。总行下发的《中国银行境内对公信贷资产行业组合管理方案(试行)》中对浙江省分行的钢铁、房地产、化纤、纺织等四个行业实施地区监控指标,其中纺织业2009年的监控余额上限为152.2亿元、监控比例上限为8.5%。
二、授信政策主要内容
行业授信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既要考虑行业发展趋势,体现一定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也要充分考虑我行在现实条件下存量结构调整存在的制约和困难因素,对我行下阶段纺织行业的授信政策建议如下:
(一)新客户准入标准
贸易融资新客户准入限定信用评级BB级(含)以上、除贸易融资外短期授信新客户准入限定信用评级BBB级(含)以上,且最近年度年报体现的财务状况满足基本财务要求1;如叙做中长期授信,则限定信用评级A级(含)以上,但授信期限原则上不超过5年。另外,还须满足以下准入条件:
1、棉纺行业
棉纺(单纺)棉纺锭≥10万枚;棉纺织业棉纺锭≥8万枚。 2、化纤织造业(含化纤与其他纤维混纺):织机台数≥100台,其中无梭织机比重≥75%;
3、毛纺行业
毛纺(精纺)纺锭≥1万枚;毛纺(粗纺)纺锭≥0.5万枚。 (二)存量客户政策
1
注:基本财务要求的定义详见附件一;
16
1、强制性退出高风险存量客户(根据总行下发的强制性退出的高风险存量客户清单);
2、不符合新客户准入政策的已有存量客户不再扩大授信存量,并加强存量授信的贷后管理,逐步压缩存量授信;符合新客户准入政策的已有存量客户不再扩大限定品种以外的存量授信。
(三)客户授信策略
建议将我行纺织行业客户划分为三类进行管理,即重点支持类、适度支持类和压缩退出类。
1、重点支持类
重点支持下列纺织行业项目或企业: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或《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项目2;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的纺纱织造、印染等技术改造项目;《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的新技术开发及技改项目;有充分信息证明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竞争力(如所采用技术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工艺流程符合节能减排要求、产品具备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的企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企业。
2、适度支持类
对于前期无大规模扩张、财务结构较好、偿债能力较好、业务量波动不大、抵质押物充足的客户,在加强监控的前提下可给予适度支持;对于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纺织行业企业适度给予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度过难关;适当加大对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无纺布)行业的支持力度。
3、压缩退出类
对于BB级以下的客户、财务指标低于基本财务要求、近两年连续出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出且无法改善的客户、企业环境行为未达标的客户,我行授信总量应逐步压缩。
对于节能减排主管部门公布和认定的耗能污染问题突出且整改不力的授信企业、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和淘汰类的项目、下游订单明显减少、开工率严重不足的企业应逐步退出。
对于已列入强制退出客户名单的授信客户,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清退。 (四)产品授信策略 我行纺织业的授信产品主要分为:短期授信、中长期授信、贸易融资与保函授信(与固定资产项目配套的自营机器设备的进口类贸易融资及融资类保函均按固定资产项目贷款要求执行)。具体产品授信策略:
1、重点支持类客户:
提高重点支持类客户的市场份额,可以给予各类授信支持,但要注意保持合理的授信份额,防止行业集中性风险。 2、适度支持类客户:
2
注:有关《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项目表述内容详见附件二。
17
(1)不再提供新增中长期授信,原有中长期授信按计划及时收回;(2)允许对信用等级BBB级(含)以上客户提供新增短期授信、信用等级BB级(含)以上客户提供国际结算项下贸易融资业务,且新增授信后我行授信份额在50%以下;(3)提高贸易融资在授信业务中的比重。
3、压缩退出类客户:
(1)不再提供新增中长期授信,原有中长期授信要按计划及时收回;(2)不再提供新增短期授信(含贸易融资授信),对原有存量短期授信视具体情况逐步压缩、退出。
积极鼓励开展产品创新,以促进我行中间业务发展,加强流动资金授信期限管理,加强对企业资金用途的监控。并向客户提供中间业务产品,包括结算产品、网银产品、资金产品、负债产品、保险产品以及现金管理、代发工资服务等,提高产品交叉销售能力。
(五)地区授信策略
纺织行业的产业集群现象日益明显,行业区域集中度正在不断提高,通过规模经济和外部效应的影响,绍兴、嘉兴及萧山、义乌等地纺织行业的竞争优势比较明显,在授信份额方面应对上述地区进行倾斜,对于其他地区由于产业转移的新增纺织企业应慎重投入。对于区域内纺织行业授信不良率较高的地区,从严控制授信。
(六)风险缓释手段
新增授信应尽量避免关联企业和同行业互保的情况,积极增加其他优势行业优质客户保证或落实优质资产抵押。对于存量授信,适当提高抵质押比率,强化担保措施,增加第二还款来源。原则上不得发放信用贷款。
三、后续工作建议
纺织行业后续的授信管理建议如下: 1、加强对行业的动态分析与调研。跟踪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密切关注行业所处经营环境的变化,跟踪分析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提高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水平;加强汇率、出口、成本等因素的分析,对重点关注企业进行压力测试,评估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2、加强对客户的差异化管理。按照行业排名、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信用评级、利润贡献度以及业务发展潜力等指标,分层确定各类客户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3、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监控。对于存货积压、应收账款高企、接单数量减少、流动资产周转明显减慢、营运状况恶化的企业应及时调整授信方案;对于前期存在大量技改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企业,要关注项目进度、后期资金需求及项目实际投产情况。
4、加强对授信资金的监控。根据企业外贸业务订单以及实际资金需求逐步核贷,切实落实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及时排查企业的非生产性资金挪用情况,
18
及时掌握风险预警信号;注意审查多元化投资客户的现金流变化情况,对存在明显短贷长用现象、授信银行较为分散或存在多头授信的企业应引起高度关注,防范过度扩张或资金不合理占用形成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四、其他关注事项提示
在纺织行业授信管理过程中特别关注有以下风险特征的纺织行业客户,应加强贷后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控制防范措施,落实有效的风险缓释手段。
1、管理机制方面:缺乏良好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经营管理不善,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或“第二代”难以有效接班。
2、渠道、品牌方面:无自主品牌、产品无特色或优势,不具备独立销售渠道、稳定优质客户和较强议价能力,主要业务为代加工的企业。
3、成本控制方面:技术设备落后导致原材料单耗大、能耗高、人工利用率低或不注重成本控制,单位可变成本显著高于同类产品生产企业。
4、财务状况:银行融资规模与其销售严重不匹配,存在大量民间融资;扩张欲望强烈,财务杠杆较高,向与纺织行业不相关的行业进行扩张,尤其是进入的行业属于国家潜在过剩行业以及我行限制准入的行业;资产周转效率大幅度下降,应收款项账龄过长、坏帐损失较大;占用流动资金用于固定资产建设等。
5、企业主素质:企业主本人文化业务素质不高、有不良个人嗜好;经营管理经验不足,缺乏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过分谋求个人利益;与政府部门公职人员关系过分密切。
调研小组成员:王伟威、蒋颖、朱建航、王建平(绍兴分行)
19
附件一:
基本财务要求定义
基本财务要求是指财务状况兼具以下特征:
1、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本保值增值率、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技术投入比率等18项财务指标中至少9项高于国资委发布的全行业平均值;
2、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等6项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中至少3项高于国资委发布的全行业平均值;
3、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等4项反映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中至少2项高于国资委发布的全行业平均值; 4、不良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等5项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中至少2项高于国资委发布的全行业平均值;
如以上任一项财务指标无法获得,则视作低于国资委发布的全行业平均值。
附表:国资委统计评价局发布的2008年纺织工业全行业财务指标 项目 净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报酬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成本费用利润率(%) 总资产周转率(次) 流动资产周转率(次) 存货周转率(次)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优秀值 7.3 5.1 15.7 9.5 4.6 1.8 3 7.9 20.8 良好值 4.0 2.7 10.8 5.8 3.2 1.2 2.3 6.3 12.6 平均值 较低值 1.3 0.9 7.4 1.9 0.8 0.7 1.3 3.8 6.3 -4.8 -1.9 2.3 -0.5 -5.3 0.4 0.8 2.2 2.4 较差值 -10.4 -5.2 -7.5 -2.6 -11.3 0.2 0.4 1.2 0.9 20
不良资产比率(新制度)(%) 2.3 资产负债率(%) 已获利息倍数 速动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 销售(营业)增长率(%) 资本积累率(%) 技术投入比率(%) 43.0 3.4 109.6 18.5 107.3 13.5 8.7 0.9 3.4 56.3 2.8 84.7 10.3 104.3 7.0 5.3 0.6 4.4 71.1 1.2 57.2 4.7 100.6 0.3 1.0 0.4 11.0 83.4 -1.0 40.8 -1.9 94.7 -7.8 -4.0 0.2 17.9 89.1 -4.1 31.2 -5.7 89.0 -15.7 -11.5 0.1 附件二:
一、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鼓励类的纺织项目(按大行业分类,涵盖纺织、化纤、服装、纺织机械在内): 1.高档纺织品生产、印染和后整理加工; 2.采用化纤高仿真加工技术生产高档化纤面料; 3.各种差别化、功能化化学纤维、高技术纤维生产;
4.纤维及非纤维用新型聚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葵二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生产;
5.符合生态、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要求的特种天然纤维(包括除羊毛以外的其他动物纤维、麻纤维、竹纤维、桑蚕丝、彩色棉花等)产品加工;
6.采用高新技术的产业用特种纺织品生产; 7.新型高技术纺织机械及关键零部件制造 8.高档地毯、抽纱、刺绣产品生产;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