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旅游资料的翻译特点及策略

浅谈旅游资料的翻译特点及策略

2021-01-18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浅谈旅游资料的翻译特点及策略
32 浅谈旅游资料的翻译特点及策略 浅谈旅游资料的翻译特点及策略 刘希杨秋娟李何英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工学院,四川绵阳,621900)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因此,旅游资料的翻译也日益得到重视。本文 基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及其他相关的翻译理论,将旅游资料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概括为语言和文化的差 异,并给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资料;语言;文化:翻译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和世界其他各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联系日益密切,很多国人迫切 地想了解外国,反之亦然。如何让外国游客在旅游时那短短的时间里接受我国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诗 词典故,景点传说等,这就涉及了跨文化交际下的旅游资料翻译。因此,旅游资料翻译在旅游业中的 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出来。尽管旅游英语的翻译已经有许多优秀的范例,但还有很多翻译不尽如人意 的地方,亟待进一步改善。本文对旅游英语翻译的现状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旅游资料及其 翻译;2)旅游文化与翻译;3)旅游英语翻译的几点建议。 1 旅游资料翻译的简介 1.1旅游资料的定义 旅游资料,顾名思义,是将中国的旅游业及旅游景点介绍给世界各国游客的资料。主要包括:书 籍、图片、相册、旅游地图、明信片、幻灯片、视频、文献资料影片等。这些旅游资料的读者观众大 部分都是普通的外国游客,而他们大都对中国并不太了解。 旅游资料是文本的一种类型。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把语言功能与翻译相结合,将各类文本 体裁划分为3种功能:“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呼唤型文本”。他还指出没有文本和句子是单一 功能的。一个文本把其中一种作为一个首要的功能,那么另外两个功能就是辅助的功能。例如:“表达” 是一个文本的主要功能,“信息”和“呼唤”就是其辅助的功能。那么旅游资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回 答应该是“呼唤”。因为旅游资料的目的是吸引游客,激起他们游览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中国历史文化。 然而,实现这个目的前提是有足够的信息。所有的读者在决定行程之前都希望通过阅读资料获得 出游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和背景。因此“信息”也是旅游资料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所以这两个功能的 关系是:“信息”是前提,“呼唤”是目的。 换句话说,旅游资料的功能是增加游客对中国的了解,通过介绍和宣传旅游资源激发他们来游览 的兴趣,如同导游一样。这有助于游客选择和安排他们的活动。旅游资料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通过 传递信息动员游客来中国旅游。 收稿日期:2014.06.06 2014年9月第3期 教学与科技 33 1.2旅游资料翻译的特点 德国翻译理论家纽波特根据翻译的优先级把文本分为4种类型:1)完全优先原作,如,科学著作; 2)大部分优先原作,如,文学作品;3)原作和译作都有部分优先,如,专用文献;4)完全优先译作, 如,宣传翻译。 旅游资料的翻译就属于宣传翻译。它的本质是译者要努力让译文产生与原语言同样的效果。因为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同一篇资料的理解也各异。因此,译者应该选择恰当的方式来调整译文,将读 者能读懂作为首要的考虑的因素,并帮助读者理解资料。 2旅游英语及翻译 旅游资料使用的是一种实用型的文体,除了具有实用性,语言的知识性和简洁性以外,还具有描 述性。由于旅游资料是为特定的读者准备的,所以必须要让语言直观地表达。换句话说,让读者在阅 读的时候就能在脑中形成画面,那么他们的兴趣就能被激发起来。在中文旅游资料当中,常常能看到 以下的写作手法:1)使用比喻、对比、四字成语等。特别是四字成语还非常注重音调、平仄、音节、 韵脚;2)使用古文体写作,让语言显得雅致、庄重,并显得有文采;3)引用名言锦句,让游客尽享 美景。 从以上的说明,可以发现,中文旅游资料的写法和英文的写法是相去甚远的,英文的旅游资料相 对更加直白。所以当人们要将辞藻华丽的中文描述或者言语生涩的中国典故翻译成英文旅游资料时, 就需要进行删减和意译,让文字简洁易懂。 除此之外,汉字基本上都是象形字,中国人在使用汉字的时候都会联想到相关的画面。而以英语 为母语的外国人,在使用文字的时候是用的逻辑思考。因此,前者倾向于使用形象的措辞和比喻来让 文章生动感人;而后者则喜欢陈述实情,而不是用华丽的辞藻来描述一番。 英文的构词法和中文的象形文字也能反映出中英文思维方面的巨大差异。如,中文的“梅”字是 由“木”和“每”两部分组成。“木”象征着“梅”是一种树,同时“梅”和“每”同音。而英文就完 全不一样了,从中很难找到一个词的形和意之间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中文注重整体而英文注重个 体。 因此为了让翻译更加合理,作者需要调整句子,以对方的思维来表达。 除此之外,旅游资料中的景点不仅仅是一种风景描述,还涵盖许多历史,包括奇闻轶事,传说典 故,名人题词等。翻译成相应的英文绝非易事。通过对中国这些独特的文化进行解释或者类比,外国 游客才可能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他们才更愿意到中国来旅游。 3旅游文化与翻译 、 3.1文化的定义 对于文化人们有很多理解。不同的学派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的定义超过了250种。第一个明确而 全面的文化概念,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中定义的,即: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 获得的任何能力与习惯的复杂体。” 34 浅谈旅游资料的翻译特点及策略 3.2文化的特征 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是有所不同的。人类学家将世界分为了许多文化区域。在这些区域之中,因 为人们共有一种共同的文化,所以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能互相预知对方的行为并能作出相应的反应。 但一群不同文化的人如果要放在一个区域中就有麻烦产生。 所有的文化都有3种共同的特点:复合性,变迁性,独特性。一个复合的系统是由社会功能的多 个方面组成的。组成文化的要素包括物质和精神,具体和抽象,表面和本质。他们是彼此相互依存的。 缺少其中任意一个要素都会不可避免地对文化这个整体造成影响。 由德国的汉斯・威米尔提出的“文化素”这一术语很好的诠释了文化的独特性这一特点。维梅尔 提出:“某一文化素是X文化中被其成员认为有意义的一种社会现象。若与Y文化中对应的社会现象 相比,可以发现它是x文化所特有的。”因此,某个文化独特性的现象就是其文化独特性的产物。 3.3旅游文化 3.3.1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属于文化的范畴,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产生了中国旅游。相应的,中国旅游对文化又 有牵引力和影响力。它们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种关系在政治、经济、哲学、宗教、社会学、艺术 等上面都有所体现。尽管它们关系紧密,旅游文化是一个新兴的东西。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 沙西肯特・格普特合著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和基本理论》中第一次提到了“旅游文化”的概念, 他们指出:“旅游文化概括了旅游的一切方面,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其他人当前的生活和思想方法。 它归纳了在吸引和接待游客这个过程以及游客、旅行设施、东道国和接待团队中产生的现象和关系。” 在中国,《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最早正式使用了“旅游文化”一词,其阐述如下:“旅游 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文化交流。从原始文化到现代文化都可以 成为吸引游客的因素。游客不仅吸取游览地的文化,同时也把所在国的文化带到游览地,使地区间的 文化差别日益缩小。绘画、雕刻、工艺作品是游人乐于观赏的项目。戏剧、舞蹈、音乐、电影又是安 排旅游者夜晚生活的节目。诗词、散文、游记、神话、传说、故事又可将旅游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尽管对旅游文化的介绍比较单一,并仅限于文学艺术圈,然而它能从一个方面将旅游文化的特点概括 出来。 正因为到现在为止人们对文化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我们并不奇怪“旅游文化”的概念也比 较模糊。值得一提的是,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国家文化质量的最好体现。旅游很充分地 展现在中国的社会组织、人际关系、信仰、神话思维、宗教情感、哲学概念等当中。 3_3.2旅游文化的翻译 3-3.2.1 旅游主体文化的相关翻译 ’ 到中国来的外国游客是有多种目的的。大致可以分为3种:第1种,游览自然美景。中国广袤无 垠的土地上有无数美不胜收的自然美景;第2种,了解传统艺术。传统艺术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象 征。有很大一部分的外国游客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极其热衷,如,绘画、戏剧、书法、园艺、民间工艺。 他们来到中国体验中国的艺术氛围;第3种,体验民族风情。几千年来,旅游已经形成了一个国家的 文化。这种国家文化表现在道德、民族、风俗、婚姻、经济、政治和宗教中。虽然外国游客喜好不同, 但他们来中国都有一个共同原因:中国和他们不同。东西方文化差异是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系的。 2014年9月第3期 教学与科技 35 1)不同的审美观 在中国人们大都喜欢自己住的地方“十里蛙声不断,九溪曲流潺潺。”这非常复合中国人的审美。 然而,外国人如果看到酒店有这样的介绍的话,他们往往不会选择住在那里,因为他们认为那样会很 吵。 2)不同的价值观 在中国,封建礼教根植于中国人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的住宅里就能看到这种现象。“四合院”就 是个很好的例子。四合院的选址有很严格的规定,因为这和居住者的地位、关系和年龄有关。所以, 如果打算介绍四合院,那么最好加上文化背景,才能让外国游客明白其中的涵义。 3)不同的风俗习惯 中国文化中,松树象征着长寿、坚定。而西方文化中松树却没有这种涵义。在一篇介绍黄山的旅 游宣传资料中,你会看到这样的句子:“黄山有十大名松,分别叫迎客松,蒲团松,麒麟松,凤凰松, 卧龙松,探海松,连理松,龙爪松,接引松,黑虎松。”如果你将这样的介绍直接字对字的翻译给外 国游客,那他们很可能就会感到很困惑,不明白他们要去游览的到底是一座山还是一个植物园。在我 看来,我们可以这样说:“Mt.Huangshan has ten distinctively unusual shaped pines.All the pines are named according to their shapes.Such as Greeting Visitors is most fmous.Iat extends outward two long arnl-like branches,asifwelcomingyoufromafr。a”(黄山有十种形态各异、不同寻常的松树。每种松树都以它们 的形态命名。如,最著名的近客松,它向外伸出两根像臂膀一样的树枝,就像在迎接远道而来的你一 样。)如果你想让外国游客和我们一样感同身受,你可以将松树对于中国人来说的文化意义解释给他 们听。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翻译人员应该运用多种翻译手段来达到让外国游客理解的目的,这一 点后面会谈到。 3.3.2.2旅游客体文化的相关翻译 旅游景点是一种信息源。它可以分为两种:自然景观和文化历史遗产。一位美国学者深刻指出:“景 观,与其说是一种大自然形成的外观形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遗产和社会价值。”在中国,自然景观深 深地呈现出“人为化”的特点,各种历史遗迹都遍布在自然景观中。有一句名言说:“景因文显,文以 景传。”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著名的寒山寺曾经是名不见经传的,直到唐朝诗人张继写了一首名为《枫 桥夜泊》的诗,才让寒山寺名声大噪。 旅游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游客都是带着自身的文化背景游览景观。自古以来,中国的许多文人墨 客在观光的时候,从那些美不胜收的山水风景那获得很多灵感,写下了无数著名的诗词、游记、题词 流传后世。这些人为的描述,和静态的自然风景合为一体,让自然风景贴上了人为的标签。因此,在 旅游宣传资料中不难看到许多介绍是引用了古代诗词的。然而,这就给翻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翻译人员不仅仅要介绍风景,还要面对文化差异的问题。对外国人来说,这些高度浓缩的文化信息, 要么让他们觉得陌生和格格不入,要么会在理解和交流上产生分歧和障碍。这对翻译人员来说,都是 不可避免的。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我们意识到国外的游客和中国的游客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都是面对的同一 个东西——景色。而翻译只能作为景观和游客之间信息传递的媒介,让目标语言和原语言的读者有相 同的效果。因此,奈达的翻译理论自然而然的就运用上了。 36 浅谈旅游资料的翻译特点及策略 4翻译旅游宣传资料的建议方法 4.1 加注法 加注法通常运用在宣传资料中出现了背景信息的时候,如,历史上的人名或地名,文学名著等。 中国人可能对那些人人皆知的常识性东西非常了解,因此中文的宣传资料中是不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 解释的,而对于外国游客来说,是需要添加一些注释性的东西来帮助他们更了解资料中所说的内容。 范例1: 原文:元宵节那天,大红灯笼高高挂。 译文:During the Yuanxiao Festival,also called Lantern Festival,which falls on he 15tth day ofthe first lunar momh,red lntaems(La ̄em Festival exhibition began in he Han tDynasty,about2,000 years ago.some people believe its origin to be related to Buddhism)Can be seen everywhere.(元宵节,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 也称作上元节。在那天到处都可以看到大红灯笼<元宵节灯会大约始于2000年前的汉朝。一些人认为 它的起源与佛教有关>。) 这份旅游资料英译文中对“元宵节”和“灯笼”的补充解释,便于外国游客对元宵节有更为透彻 的了解。 4.2释义法 释义法会对一些词、短语和句子的字面意思加以解释,来帮助外国游客理解旅游宣传介绍,并且 让介绍更有可读性。 范例2: 原文:这是定陵,是朱翊钧和皇后孝端和孝靖的寝陵。 译文:This is the tomb of the thirteenth emperor of Ming Dynasty,where he Was buried wih hits two empresses.(这是明朝第十三代皇帝的坟墓,这里还同时埋葬着他的两位皇后。) 这样游客就一目了然了。 4.3类比法 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让中国的景观都贴上了不同时代的标签。在翻译的时候,用类比法可以缩短 外国游客和中国文化的距离。也就是说把中国文化中不同的东西用他们所熟悉的东西做类比后再介绍, 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激起他们来旅行的兴趣。一般来说,中国人会把“梁山伯”与“祝 英台”同“罗密欧”与“朱丽叶”做类比;把苏州同意大利的威尼斯做类比。 范例3: 原文:故宫耗时14年,整个工程于1420年结束。 如果这个介绍是给北美的人看的话,可以用以下的方式来翻译: 译文版本l:The construction ofthe Forbidden ciyt took 14 yeras,and WaS ifnished in 1420,72 years before Christopher Columbus discovered the New World.(紫禁城的建造花费了14年,工程结束于1420 年,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早72年。) 如果这个介绍是给欧洲人看的话,那可以这样翻译: 2014年9月 第3期 教学与科技 37 译文版本2: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bidden City took 14 years,and was finished in 1420,14 years before William Shakespeare was born.(紫禁城的建造花费了l4年,工程结束于1420年,比莎士比亚出 生早14年。) 这样的话,中国历史就和外国游客所熟悉的人和历史事件相联系起来。他们在看这个介绍的时候 也就更能理解这段历史。 4.4删节法 删节法往往会运用在引用文学作品的部分。在旅游介绍中,一般都会引用成语、诗词、民问传说、 文学著作。在中国,这种艺术创作是有艺术价值的。在中文的介绍中引用这些肯定能够加深游客的印 象,让游客觉得栩栩如生,并能更加享受美景。然而,对于外国游客来说就要另当别论了,因为我们 的审美标准是不一样的。他们会觉得读太多东西就没多大兴趣了。对翻译人员来说,在有限的篇幅里 还要翻译诗词本身就是~项艰巨的工程,更不用说要解释一些中国的传说和著作了。 范例4: 原文:在我国最早的典籍中,即有关这条河的记载。《尚书・禹贡》:“漆住沮既从,沣水攸同”; 《诗经・大雅》:“沣水东注,维禹之绩”,说明沣水在远古就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译文:Records about this river can be found even in he earltiest Chinese clssiacs.which prove that the FengRiverhas beenwellknown since ancienttimes.(b-我国最早的典籍中,即有关这条河的记载,这说 明沣水在远古就是一条著名的河流。) 所引的汉语文字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难以明白,更何况是外国旅游者。纵然译者费九牛二虎之 力将引文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在英语中交代清楚,效果也未必能尽如人意,不如省些力气,作如上处 理,求得功能上的对等。 4.5改写法 中国旅游资料的英译,改写法往往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改写法是指在不损害原文信息的前提 下,不拘泥于原文,对原文不符合译语习惯的词句、语序进行必要的改造和调整,以期更好地服务于 读者。旅游宣传资料中常常带有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信息词,如阴历纪年、旧地名、古代官职等,如 果按字面意思直译成英语,外国游客不一定看得懂。因此应当考虑外国游客对这些信息的理解消化能 力,用间接的手法将原文改写得简单明了。 范例5: 原文:这里有宋朝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五国城。 译文:Here there is he tsite ofWuguo Town where two emperors ofthe Song Dynasty(960—1279)lived in exile.(这里就是五国城遗址,宋朝两位皇帝被流放的地方。) 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恐怕不会很了解,所以对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意思也不会有更深 层次的理解,所以有必要在翻译的时候将“坐井观天”的隐含意义明白地用“exile”(流放)表达出来。 5结论 翻译由许多要素组成。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动态过程。因此,翻译应该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层次 去看待,而不能片面。所以翻译的标准应该根据不同的背景来选择。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是一种宣传 38 浅谈旅游资料的翻译特点及策略 翻译。其要点在于让目标语言和原语言的读者有相同的效果。 加工旅游宣传资料的作用在于扩展外国游客的知识,让他们通过阅读景点介绍和宣传激发他们来 游览的兴趣。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向他们传达信息动员他们来中国。旅游是一种文化行为,它具有独 特的国家特色。翻译人员既不能避免也不能跨越出旅游宣传材料里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为了正确的 传达信息,应当选择恰当的方式来对翻译的版本进行强调,让翻译更容易被外国游客所接受。 为了让文化差异最小化,调整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包括加注法、释义法、类比法、删节法、改写 法等。通过这些调整,形式多多少少的改变,就能得到最佳平衡。首先考虑内容绝对不是忽视形式, 因为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不能保留内容的时候才会牺牲形式。作为翻译人员,我们应该有 足够的洞察力找到目标语言和原语言的差异,然后用最自然和贴切的方式进行表达。 参考文献 l Leech,G N.Principles ofPragmatics.New York:Longman.1983:132 2 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3 Nida,Eugene A.&Charles R.Taber The hTeory and Practice ofTranslation.Leiden:E.,.Brill,1982 4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anchester:St.Jerome Publishing,1997 5贾文波.汉英时文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6黄晓玲等.中西思维模式差异与英汉旅游篇章分析.中国科技信息,2005(20):58--61 7国家旅游局.走遍中国——中国优秀导游词精选.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Tourist Materials LiuXi YangQiujuan LiHeying (Engineering Institute,CAEP,Mianyang,Sichuan,621900) Abstract Since the economic reform and opening to hte outside world,more and more foreign visitors are coming to China.Therefore,it becomes all the more important to render the tourist materials wel1.Basing on Nit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principle and some other transltaion theories,this paper treats the problem from two sapects:lnaguage nad culture,and tries to give some rough suggestions. Key words tourist materials;language;culture;translatio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