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

2021-08-29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

作者:赵雪

来源:《传媒论坛》2020年第15期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网络舆情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针对学生的网络舆情进行有效、合理的引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舆情的管控能力。鉴于此,针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及现状,深入分析背后成因,并探索其构建引导机制,突出新时代高校学生价值归依,促进大学生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信息时代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5-0-02 一、引言

伴随信息技术进步,形式多样的网络工具大量涌现,比如微信、贴吧等,都成为大学生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及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高校中,学生构成了网络舆情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群体的生活阅历少,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不良舆情影响,也容易因为表达观点的过激行为引发舆情聚集,从而激发社会矛盾。

如何采取措施正确引导高校大学生舆情,避免负面舆情对学生的不利影响,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发挥舆情引导能力,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向着积极、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核心内涵

所谓舆情,一般指社会上一定范围内的公众,对某些社会热点、社会矛盾或社会现实等的反映,主要表现形式是思想活动。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表达观点及发泄情绪的方式逐渐多样化,形式各异的网络平台为大众提供了方便和快捷的平台。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看法。网络上各种观点渐渐地形成一种舆情,即网络舆情。

高校网络舆情与社会网络舆情有诸多不同。高校网络舆情主要围绕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等展开,总体和大学生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且较多是在与校园有关的网络平台进行传播,例如一些校园论坛等。学生的活跃度和表达欲望强烈,但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其思想动态和主要诉求,以及对热点问题表达的观点,对社会又有很强的影响力,因此,全社会对此应高度关注,一旦引导不及时或引导错误,则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现状及特点分析 (一)舆情内容多元化,传播速度快

随着全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网络可随时将最新的社会舆论引进校园,在学生群体传播,比如社会热点事件、国内外突发事件、校园内部突发状况等,往往会引发学生群发性热议,尤其是这些热点信息经常会借助微信、QQ及论坛等渠道,获得快速传播。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断有学生参与其中发表观点,不排除会有少数、个别学生发表极端言论。大学生群体本身构成复杂,家庭背景、教育经历以及个性特点均不相同,因此,校园舆情内容必然呈现多元化。 (二)呈现聚集型特点,个体性相对较弱

总体看,网络舆情在传播及发展过程中,个体特征相对弱一些,更多呈现出群聚型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大学生的从众性特征。而恰是这种校园中的群体性舆情特征,导致高校网络舆情有极大的破坏性。学生的观点很容易被一件事情左右,从而演变成舆论主流,许多非理性言论犹如洪水猛兽,将理性声音遮盖。 四、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现状

现阶段,国内多数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1) 高校在管理层面对于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欠缺。网络舆情的引导首先要从思想意识层面予以足够重视,这是有效开展舆情引导的前提。但很多高校在现阶段对此重视程度仍显不足的,低估学生在网络上言论发表的影响度,对此关注度较低,在管理方面也未采取相应措施,极易引发舆情危机。

(2) 大学生网络舆情缺乏专门、专业的引导人才和队伍。即使部分高校有这样的人员设置,舆情引导队伍也比较薄弱,实际运行中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作用。多数高校也缺乏专业管理机构,往往是其他机构兼管,由于管理目标和职责欠明确,这些因素也都导致网络舆情引导无法实现系统化、专业化管理,同时也缺乏专业人员针对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具体情况进行明确的监测和分析。

(3) 大学生网络舆情缺乏专业、完善的引导制度建设。多数高校在舆情引导方面的制度建设是欠缺的,即使有些高校有相关制度,也不够规范。高校在针对舆情信息全流程管理方面,如舆情发布、舆情审查及公开等方面,缺乏完整、系统的制度建设,对有效开展舆情引导是不利的,很可能引发舆情危机。另外,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也比较缺乏,甚至很多高校都没有这方面预案,其结果是一旦遇到突发性网络舆情事件,则往往不能快速响应,很容易导致网络舆情失控,造成不利影响。

(4) 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现有引导方式都是传统人工手段,这必然会导致高校网络舆情引导中出现较大的盲目性,舆情引导科学性和规范性缺乏,在网络和大数据背景下,传统人工方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五、大學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完善策略 (一)高校从管理上应重视网络舆情引导

高校从思想意识层面必须增加对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的重视程度,要在管理层建立专门网络舆情引导联动机制,可召开专题会,讨论网络舆情发展变化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二)高校应主动完善舆情引导管理队伍建设

针对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现状,选用合适人才,组建专业化舆情管理团队。学校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意见领袖,可在各大论坛、校园BBS、微信以及QQ等平台发挥意见领袖作用,传播正能量,坚持正确的舆情导向,在主要的网络平台和媒介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而且要主动、积极地营造向上、乐观、健康的网络舆情氛围。 (三)建立并完善校园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机制

要尽快建立健全网络信息搜集体系。高校应当适时建立专门的网络信息搜集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地搜集主要网络平台上的相关信息,了解高校大学生主要思想动态及其变化情况。高校还应当主动与当地的新闻媒体、社会组织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多方联动效应,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观点和情绪。在此基础上,应安排专人针对所搜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评估,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手段进行深入挖掘,及时、准确地把握好舆情动向,找出可能存在问题之处,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四)多从技术层面来规避负面舆情的传播及其影响

现今社会,网络和信息技术异常发达,所以高校必须能够从技术方面阻止不良舆论的快速传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或其他信息技术,主动清洗或屏蔽掉一些敏感的文字或信息,简而言之,就是采取一些适度强制性的手段和方法,实现对于不良舆论的有效阻止和控制。也可以在各种主要网络平台设置专兼职管理员,主动利用技术手段及时地将一些不良信息过滤掉,主动做好甄别工作,千方百计地降低或消除不良舆论的影响。 (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制度

高校可以在完善舆情引导制度文件的基础上,尝试着建立自己专业化的舆情管理及引导机构,比如可以尝试引入新闻发言人制度,明确相关机构负责人的具体职责,并提供必要的经

费,以保证常态化地运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舆情收集、分析以及研判机制,如遇到突发的或重大的舆情事件或危机时,能够第一时间保证好舆情的信息沟通机制的畅通性,能够快速地组织其有效力量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机,从而实现对于突发事件或危机的有效掌控,最终能够正确引导舆情的发展。 六、总结

高校应当准确、恰当地把握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及其演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信息技术深入分析和挖掘网络舆情的特点,从管理、课程设置、专业队伍打造、引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多方面开展工作,引导正确的舆情氛围,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巴琳琳.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3.

[2]詹剑锋.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9). [3]孙莉玲.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研判与治理[J].江海学刊, 201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