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作业
一、注明下列文献的作者及年代: 1、《典论·论文》 2、《文选序》 3、《戏为六绝句》 5、《与元九书》 6、《送孟东野序》 7、《六一诗话》 8、《雪涛阁集序》 9、《文赋》 10、《诗品》 11、《诗品序》 12、《文心雕龙》 13、《沧浪诗话》 14、《闲情偶记》
15、《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16、《汉书·艺文志》 17、《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8、《论诗三十首》 19、《答洪驹父书》 20、《夕堂永日绪论》 21、《答吴充秀才书》 22、《仲兄字文甫说》 23、《忠义水浒传序》 24、《原诗》
25、《书汤海秋诗集后》 26、《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27、《文选序》 28、《答吕姜山》 29、《人间词话》 30、《楚辞章句序》 31、《史记·太史公自序》 32、《春秋繁露》 33、《淮南子》 34、《词源》 35、《市井艳词序》
1
36、《西游记题词》 37、《论文偶记》 38、《诗式》 39、《答李翊书》 40、《录鬼薄序》 41、《论衡·超奇》 42、《上崔华州书》 43、《上人书》 44、《书黄子思诗集后》 45、《论词》 46、《岁寒堂诗话》 47、《论诗诗》 48、《艺苑卮言》 49、《曲律》 50、《诗归序》 51、《序山歌》 52、《鬲津草堂诗集序》 53、《儒林外史序》 54、《答沈大宗伯论诗书》 55、《花部农谭序》 56、《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57、《复庄卫生书》 58、《古谣谚序》 59、《人境庐诗草自序》 60、《论白话与维新之本》 61、《国故论衡·文学总略》 62、《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63、《摩罗诗力说》(近代·鲁迅) 二、填空题:
1、 在 中最早提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诗言志”理论。
2、 孔子重视《诗》的社会政治伦理作用,在《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 3、 墨子所说的“三表”法,指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 , , 。” 4、 代表中国古代文论“诗教”传统正式形成的典籍是 。
5、 《毛诗序》中所说的“诗有六义”,是指 、 、 、 、 、 。 6、 在《史记》的《 》中,司马迁提出了他的“发愤著书”说。
7、 在东汉,在 的《 》中提出了与班固不同的对屈原以及楚辞的评论。 8、 提出“文章以气为主”观点的是曹丕的《 》。
9、 在陆机《文赋》开始指出创作活动的两个开端,一是 ,二是 。
10、《文赋》对各种文体的评价有明显的针对性,陆机认为“赋”的特点是“体物而浏亮”,而“诗”的特点是“ ”。
2
11、《文心雕龙》前五篇的题目分别是《 》、《 》、《 》、《 》、《 》。 12、提出“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观点的是《文心雕龙》中的《 》篇。
13、刘勰《文心雕龙》中“ ”一词道出了中国文学思想的两个关注中心:一是作家的内在特性怎样表现在写作之中,一是规范文学类型的地位。
14、学术界对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有许多不同的解说,其中一种,“风意骨辞”说。认为“ ”是指文意的特点,“ ”是指文辞的特点。
15、在钟嵘《诗品序》中提出了“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的“ ”理论。
16、钟嵘反对当时以沈约为代表的永明声律理论,“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主张一种“ ”论。 17、在中古时代影响最大的文学选本是 的《 》。
18、“ ”是陈子昂对南朝诗歌的集中概括。
19、杜甫在诗歌理论中最重要的作品是《 》,这一作品也形成了古代文论史中特殊的写作体裁。 20、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了“ ”的“新乐府运动”最集中的理论观点。 21、“气盛言宜”是 的文学观点。
22、“文以明道”是 在《 》中提出的观点。
23、黄庭坚主张以丰富的书本知识作为写诗的基础,在《答洪驹父书》中提出了著名的“ ”与“ ”论。
24、黄庭坚对诗的句法和结构,也有很深的研究。在句法方面,黄庭坚喜欢多用 ,这是从杜甫那里学来的,黄庭坚用以形成他的诗歌特色。
25、严羽在《沧浪诗话》中,针对江西诗派的“ ”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由此涉及了宋诗的具有普遍性的弊病。
26、严羽借用禅宗的思想方法和语言,提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认为作诗之道,在于“ ”。
27、“ ”开始于北宋苏轼、黄庭坚等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改变了前人仅仅以参禅比喻学诗“工夫”的作法,直接以禅境比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
28、“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是元好问在《 》中的名句。
29、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总结前人的戏曲创作经验,从戏曲实践的各个层面对于戏曲艺术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总结。
三、名词解释: 1、 诗言志: 2、 非乐 3、 缘情说
4、 点铁成金 夺胎换骨
5、 以禅喻诗
3
6、 六义
7、兴观群怨
8、不平则鸣
9、 思无邪 10、
发愤著书说 11、
神与物游
12、知人论世说:
13、“寓言”、“重言”与“卮言”
14、以意逆志 15、直寻
16、孔子的“尽善尽美”说
17、孔子的“辞达”说
18、孔子的“文质”说
19、“知言养气”
20、“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 21、“虚静”说
22、曹丕的“文气”
23、“诗缘情而绮靡”
24、《文心雕龙》的“体性”
25、《文心雕龙》的“风骨”
4
26、钟嵘的“滋味”
27、钟嵘的“诗有三义”
28、陈子昂的“兴寄”和“风骨”
29、气盛言宜
30、不平则鸣
31、白居易的“为时”、“为事”
32、思与境偕
33、司空图的“韵味”
34、“童心”说
35、“性灵”说
36、“立主脑”
37、王夫之的“情景”
38、“现量”
39、叶燮的“才胆识力”
40、王士禛的“神韵”说
41、“性灵”说
42、 “物化”说
43、“讽谏”说
44、情志统一说
45、疾虚妄
5
46、文章“不朽”说
47、曹丕的文体说(“四科”八体说)
48、“意境”说
49、叶燮的“理事情”说
50、温柔敦厚
51、诗无达诂
52、文笔
53、通变
54、通感
55、诗话
56、义法 三、简答题:
1、 简述《文心雕龙》的基本结构。
2、 简述《闲情偶记》中关于戏曲创作的基本主张。
3、什么是“以禅喻诗”?
4、简述《文心雕龙》“神思”论的基本内容
5、简述陆机的“缘情说”。
6、简述白居易新乐府理论的基本内容。
7、简述东汉时期在楚辞问题上的讨论,以班固王逸为例。
6
8、简述《庄子》中的“言不尽意”与“得意忘言”。
9、简述《尚书·尧典》中的诗歌教育理论与文学起源论。
10、简述《诗经》文本中对文论发展有影响的内容。
11、简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吴公子季札观乐一段描述中的文论内容。
。
12、简述《论语·学而》中“子贡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一段的文论意义。
13、简论墨子的“非乐”观念。
。
14、简述《孟子·万章下》中:“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一段的理论意义。
15、简述《庄子》中的“三言”说。
16、简述荀子的乐论、
17、简述韩非子以及其所代表的“六虱五蠹”说。
18、简评《文赋》的理论意义。
19、简述《文心雕龙》中“体性”观念的理论意义。
20、简述学术界对于刘勰“风骨”说的不同理解。
21、简论陈子昂对六朝文学的批评。 。
22、简论李渔对前人戏曲理论的总结成果。
四、论述题:
1、试论孔子的“思无邪”观念。
2、试论孟子“以意逆志”说的理论意义。
3、试论《诗大序》中对于“言志”理论的新突破。
7
4、试论孟子的“知人论世”说。
5、什么是严羽的“别材”、“别趣”说?请结合“别材”、“别趣”说,谈谈他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批评。
6、试论王夫之诗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7、 试论叶燮《原诗》的理论贡献。
8、试论李贽评点小说在文论史中的理论地位。
9、试论严羽试论对当时文学现实进行的反思和在文论史中的地位。
10、试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科建立的基础。
11、试论刘勰的“风骨”概念。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