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

2021-05-21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知识与能力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本能生利西)

心理起源说:孟禄 (心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米凯爱劳动)

原始社会的教育(自发、广泛、无阶级性;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内容单一,方法简单)

古代社会的教育(学校产生;生产劳动分离;阶级性等级性;道统性专职性刻板性象征性)

奴隶社会教育: 夏代最早的学校教育,六艺:礼 乐 射 御 书 数

古希腊:雅典(商、政)斯巴达(军、武) 古印度:宗教教育 古埃及:文士学校

封建社会教育:宋代后四书(中学论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西方:教会学校(七艺:三科:文法 修辞 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和骑

士学校

近现代教育(国家加强干预;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起源于德国);教育世俗化;重视立法)

教育学的发展的萌芽阶段:

乐正克【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的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培养)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专著,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孔子中国最早的启发式教学的开创者,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不愤不启)

苏格拉底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产婆术”(问答法) 柏拉图【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追求理性即追求美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培根首提出,纽斯来实现,巴特来规范,康德来讲授)

培根是科学归纳第一人,他首次把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夸美纽斯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誉为“教育学之父”,【大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赫尔巴特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知识品德可以相结合),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其主要观点为:一原则、二基础、三中心、四阶段 1.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2.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3.形成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4.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作品(教育无目的论),他的观点: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掌握直接经验1.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2.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3.主张在做中学4.学校即社会

康德最早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卢梭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代表作【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白板说”,他认为环境对人产生影响,主张绅士教育

斯宾塞1.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2.课程作为专业术语 3.教育预备生活说

裴赛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师从杜威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马卡连柯在【教育诗】中提出集体主义教育思想,【论共产主义教育】;他在流浪儿和

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贡献

克鲁普斯卡娅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编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姆有掌握,纳来结构,瓦根找范例,高度赞发展,全面和谐好斯基)

布鲁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纳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倡发现教学法

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赞可夫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决定教育规模速度;决定教育体制结构;决定教育内容手段。而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最基本的途径);再生产科学技术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教育的权利;决定教育的目的的性质。而教育培养政治人才;促进民主;制造舆论

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文化对教育发展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对文化发展起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而教育起到传递保存文化(时间上)、传播文化(空间上)、更新创造文化(创新)、选择提升文化(选取)的作用

校园文化有学校物质文化(环境、硬件设施)、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核心]、学校制度文化(规范文化)

教育与人的发展:5个规律,2个动因,4个因素

5个规律:个体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个动因: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内发论:孟子“性善论”;格塞尔提出“成熟势力说”;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顿“优生学”;弗洛伊德人性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

外铄论: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给我一打婴儿”(外婆荀找洛华生)

4个因素:遗传(种瓜得瓜、龙生龙)环境(孟母三迁、近朱者赤、橘生淮南、逢生麻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出淤泥而不染)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制度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指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

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实体化教育,相对稳定)制度化教育(正规教育)非制度化教育(不应限于学校围墙内,如各种机构)

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制(英国 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两轨)单轨制(美国 无特权 小学到大学相互衔接)分支制(苏联 我国 上下级学校间相互衔接,职业技术学校横向互相联系)

旧中国的学制:壬颁布,癸实施,子资本,长期戌美国

“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以日为蓝本只颁布没实行)

“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并推行了(继承了日本的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男女同校,学堂改学校,有资本主义性质

“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广义:人们对教育者的期望,狭义: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作用:它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教育目的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社会本位论(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合格公民的和社会成员)

代表人物: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

个人本位轮(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注重个人价值,培养自然人)

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幼儿园之父)、斐斯泰洛奇

中学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 2.调查法 3.历史法(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4.实验法(探究因果) 5.行动研究法(教师行动研究,教育行动过程中的,教研)

课程作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见于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课程的类型:(一)(从课程的组织方式划分)分科课程(单学科)、综合课程(几个科目内容有关联的综合在一起)与活动课程(儿童中心/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杜威)

(二)(从学生学习/实施要求划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区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校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老师,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四)(从课程的呈现方式划分)显性课程(公开课程 直接明显的课程)、隐性课程(自发课程 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如师生关系、校风、学风、连带学习、附属学习)

(五)(从课程任务划分)基础性课程(最基本能力 如读写算)、拓展型课程(拓宽眼界)、研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的研究态度和能力)

(六)(从内在属性划分)学科课程(分科课程)活动课程

课程理论流派: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即学科课程,以单独科目授课,传授学科知识)

(二)活动中心课程论(儿童兴趣为主)

(三)社会中心课程论(社会需要为中心,目的是为了改造社会)

课程内容(课程的文本)三种表现形式:

(一)课程计划,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内容包括课程设置(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课程计划的具体化)

(三)教材 我国中小学教课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有重复的知识)和直线式编写(无重复内容)两种基本方式

课程评价主要模式:(目标模式只关注计划、预期;目的游离模式关注实际、非预期)

1.目标评价模式是由“当代课程评价之父”泰勒提出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斯科利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提出来的

3.CIPP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影响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社会、知识、儿童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课程开发的模式:1.目标模式(拉尔夫·泰勒 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2.过程模式 3.情景模式

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国家、地方、学校)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形势教育重能力轻知识,实质教育重知识轻能力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学生都是学习书本知识,掌握间接经验)

2.认识的交往性(老师和学生要互动)

3.认识的教育性(除了掌握知识之外,品德能得到培养)

4.认识的引导性(有老师领导的认识) 5.认识的简捷性

直接经验是靠动手操作来获得,教学中学生主要学习间接经验,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教师与学生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是领会知识的中心

备课需做工作:1.钻研教材(备教材) 2.了解学生(备学生)3.设计教法(备教法)

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

测验法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最基本的方法

检测的质量指标:

1.信度(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可靠性),多次施测后所得到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2.效度(测量的正确性,有效程度),即一个测验能够测出其要测量东西的程度

3.难度 难度值=(答对人数)除以(总人数)

4.区分度 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高能力者得高分)

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一)直观性原则(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感性认识)手段:实物/模像/言语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孔子 不愤不启;学记 道而弗牵;苏格拉底 产婆术;第斯多惠 坏教师奉送真理,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

(三)巩固性原则(孔子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乌申斯基 复习是学习之母)

(四)循序渐进原则(学记 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不修)

(五)因材施教原则(个体差异) (六)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七)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八)量力性原则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法

1.讲授法(主体是教师)2.讨论(学生)3.谈话法(师生共同进行)4.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老师做学生看)2.参观法(实地)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实验法(学生做老师看) 2.练习法(老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实际操作)

3.实习作业法(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实践活动法(跟课堂所学无关)

(四)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1.欣赏教学法 2.情景教学法

(五)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发现法是布鲁纳倡导的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夸美纽斯【大学论】首次论述班级授课)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提高教学效率)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学生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一定限制;不利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编在一个班级 经济落后)

克伯屈创立了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获得知识和能力)

伯克赫斯特提出道尔顿制 (老师不上课讲材料,为学生指定参考书作业,学生自学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问问老师,完成一定阶段学习汇报情况接受考察)

特朗普制又称为“灵活的课程表”,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的上课时间,20min

教学评价的种类:

(一)根据实施功能(时间),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教学开始前进行,目的为了测试已有知识水平)

2.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中,为了改进教学)

3.总结性评价(教学结束后进行,为了检查结果)

(二)根据运用的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性评价(比排名,人才选拔)

2.绝对性评价(过线即可,拿证)

3.个体内差异评价(现在和过去比)

注意是一种伴随的状态,不是个单独的认识过程,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我在听课,妈妈推门而入,我转头看向她)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听视频课学习的状态)有意后注意(对一件事高度熟练后,键盘手机使用多后可以盲打)

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广度,数量,一目十行) 2.注意的稳定性(持续时间)3.注意的转移(做完一件事,把注意力转向新的事) 4.注意的分配(可以同时做几件事,彼此互不干扰,看电视吃瓜子,不同于注意分散会造成干扰) 5.注意的起伏(预备声和枪声不能间隔太长时间)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色香味触是什么样的)知觉是物体的本质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阙限(从无到有,刚有的那个值,对应的能力是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阙限(从有到有区别,中间经过的值,感受到有区别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例子:闭着眼睛伸出手,拿一张纸置于手上,有重量绝对阙限为1;再放一张没觉得增重再放一张感觉到了重量的增加,那差别阙限为2

暗适应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明适应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根据转入后的状态分辨是什么适应)

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绿叶衬红花)继时对比(吃完药吃糖糖更甜了)

感觉后像:正后像(灯灭了眼睛里还有亮灯泡的形状)负后像(灯灭黑灯泡)

感觉的相互补偿(盲人听觉更加灵敏)联觉(看到红色觉得温暖)

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理解性(已有知识和经验去认识事物)2.知觉的选择性(重点知识用红笔划出来)3.知觉的整体性(马路对面开来一辆车过来,不会认为是有个轮子过来)4.知觉的恒常性(事物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语义记忆又叫逻辑记忆(还记得高中的公式定理)

记忆按保持时间可分为:1.瞬时记忆(时间极短0.25-1秒,容量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易衰退) 2.短时记忆(时间短不超过一分钟一般30秒,容量有限5-9个组块,意识清晰等)3.长时记忆(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

记忆品质:1.敏捷性(记忆速度的快慢)2.持久性(保持时间长短,忘记的快慢)3.准确性(正确精确记忆,准备与否)4.准备性(123综合,提取记忆速度的快慢)

陈述性记忆(是什么类,类似语义记忆)程序性记忆(怎么办类,类似动作记忆)

记忆的过程:

1.识记(有无目的性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识记方法来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2.保持与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先快后慢;遗忘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后面所学知识对前面所学知识造成的影响)(早中晚中早晚学习效果最好,因为早上缺少前摄抑制,晚上缺少后摄抑制)压抑说(紧张而造成的遗忘)提取失败说(话到嘴边却想不起来,也叫舌尖现象)3.回忆或再认(没出现还能想起叫回忆,再出现还能认出叫再认)

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发展水平的不同划分 1.直观动作思维(儿童边数手指头变算数) 2.具体形象思维(用几个苹果代替表示几个数字) 3.抽象逻辑思维(公式定理符号)

(二)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划分 1.直觉思维(突然想到,第六感) 2.分析思维

(三)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划分 1.聚合思维(一题一解) 2.发散思维(一题多解)

(四)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划分 1.再造性思维(无创新) 2.创造性思维(有创新)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流畅性(数量的多少) 2.变通性 3.独创性(新奇性)

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看小说的人)创造想象(写小说的人)

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1.问题的特征 2.迁移 3.定式(心理倾向,环境不变产生积极影响,变了则消极影响,如一个桌子锯掉一个角有几个角) 4.功能固着(长期对某物的功能用途的固定看法) 5.原型启发(鸟飞翔发明飞机) 6.动机的强度

学习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知识学习的种类:

1.根据不同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 1.符号学习(最简单) 2.概念学习(一个概念,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3.命题学习(若干概念,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关系分:1.下位学习(水果—梨)2.上位学习(梨—水果)3.组合学习(梨—苹果)

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1.操作定向(了解动作要领)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成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熟练

桑代克(猫)实验观点“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被称为试误说

桑代克学习定律: 1.准备率(不搞突然袭击) 2.练习率(多练习多做题) 3.效果率(正负反馈意见,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巴甫洛夫(狗)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物理性刺激引起,声光电,听到打雷害怕)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中介,谈虎色变,望梅止渴)

刺激泛化(被大狗咬了,小狗也怕)刺激分化(能分清楚,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

斯金纳(白鼠)强化分为正强化(给你你想要的,实施奖励)负强化(拿走你不想要的,撤销惩罚),两者都是增加行为。惩罚(给你你不想要的)消退(什么都没有,不给也不拿,学生上课做鬼脸,无人理睬,扮鬼脸行为逐渐减少)

班拉拉(玩具娃娃)人类学习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的基本规律: 1.直接强化(表现出我想要的行为而受的强化) 2.代替性强化(榜样的力量) 3.自我强化(自己对自己的奖励或惩罚)

苛勒黑猩猩实验提出完形—顿悟说,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布鲁纳的理论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罗马人)

构建主义: 1.构建主义知识观(知识具有动态性) 2.构建主义学生观(学生已有

的经验,生长出新的经验) 3.建构主义学习观(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同化(原有的认知来认识新的)和顺应(不能把新认识纳入原有知识中去(知道水果,有天拿黄瓜出来,要再去认识黄瓜)

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动作认识世界,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2.前运算阶段(2-7岁,万物有灵论;自己知道/喜欢的别人都应该知道/喜欢;没有守恒概念;思维不可逆知道2+3=5但不知3+2=?)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与第二阶段相反)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思维发展水平接近成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到目标水平间的差异),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

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喜者见喜,忧者见忧)2.激情(爆发,短暂的,范进中举)3.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

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2.理智感(成就感)3.美感(用一定审美标准判断事物)

气质类型:1.胆汁质(兴奋型)2.多血质(活泼型)3.黏液质(安静型)4.抑郁质

性格是人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

性格结构特征:1.态度(核心)2.意志3.情绪4.理智

认知风格:1.场独立型(独立自主的决定)和场依存型(不能独立自主做决定,依赖别人)2.冲动型(抢答,错误率高)和沉思型(反应慢,正确率高)

弗洛伊德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 现实原则(控制冲动) 超我追求完美,“道德原则”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1.强化法2.系统脱敏法(逐步去慢慢的)3.消退法(不予理睬)4.认知疗法5.理性-情绪疗法(建立合理的观念)6.来访者中心疗法

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基础2.道德情感(内心体验)3.道德意志(克服困难)4.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品德形成的过程:1.依从(从众和服从(自不自愿),盲目性被动性)2.认同(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皮亚杰 对偶故事法:1.自我中心阶段(无律期)2.权威阶段(他律期,后果判断对错)3.可逆性阶段(自律期)4.公正阶段

柯尔伯格编制“道德两难故事”,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一)前习俗水平 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为了避免惩罚) 2.相对功利趋向阶段(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二)习俗水平 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人际关系的和谐) 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尊重法律的权威) (三)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法律是大家商定的) 6.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救人高于一切)

中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具有多端性,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的水平之间的矛盾;学校德育应由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

中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三方合力) 5.因材施教原则 6.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7.依靠(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中学德育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德育方法: 1.说服法(摆事实讲道理) 2.榜样示范法 3.陶冶教育法(潜移默化的薰陶) 4.实践锻炼法 5.品德修养指导法(个人修养法) 6.品德评价法(奖惩法)

“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不是夸美纽斯),凝聚力的大小是班集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1.初建起的松散群体阶段(班级成员互相不认识,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经受考验的关键期) 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开始熟悉,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有共同奋斗目标,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群体功能: 1.归属功能(免除孤独与怯懦,感到温暖) 2.认同功能(群体倡导的价值观的认同感) 3.支持功能(肯定与鼓励) 4.塑造功能(加入大家庭后变得越来越完美)

非正式群体对学个体和正式群体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课堂管理的基本模式: 1.行为主义取向(老师强化适宜行为根除不宜行为) 2.人本主义取向 3.教师效能取向(教师课堂管理技能的提高)

课堂气氛:积极(恬静活跃)消极(心不在焉)对抗(失控)

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老师在就听话,老师不在不听) 2.集体促成的纪律(大家都不说话,我也不说话) 3.任务促成的纪律 4.自我促成的纪律(自律)

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最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特长

小组活动是各种普遍参与的持续性专项活动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班主任的常规工作: 1.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观察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2.组织和培养良好班集体(中心环节) 3.建立学生档案4………

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脑力体力的付出)和创造性(因材施教,方法的不断更新,遇突发事件及时有效解决)2.连续性(工作无明显时间界限)和广延性(空间上的,劳动没严格的场所)3.主体性和示范性(榜样,为人师表)4.长期性和间接性5.个体性和群体性

人格魅力是老师最主要的教师威信 首要的沟通技巧是倾听

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

印象形成效应:1.社会刻板印象(固定刻板的看法)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爱屋及乌)3.首因效应(第一印象)4.近因效应(新近影响更大)5.投射效应(自己的特性投射

他人身上)

教师成长的历程:1.关注生存阶段(人际关系)2.关注情境阶段(提高学习成绩)3.关注学生阶段(因材施教,是衡量教师是否成长成的重要标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