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有效;作业评价
小学生课堂学习英语的时间是有限的,且课后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因此,课外作业的重要性凸显。当前,传统的抄、读、背等英语作业形式使小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必须从效果出发,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快乐地完成,使课堂教学因有效的课外作业得以延伸。
一、当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几个弊端
1.枯燥无味
教师为能达到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布置给学生大量的抄写作业。久而久之,学生对这种机械化的抄写作业表现得麻木,达不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2.目标单一
教师要求学生对单词、词组和句子进行重复的抄写,大多仅仅是为了单纯加深印象,对付测试。
3.任务统一
每位学生的课外作业在数量、内容上都是一样的。枯燥、单一的课外作业打击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的
小学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产生对英语文化的积极的情感,掌握学习英语的能力,成为学习英语的主人。
2.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手段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强调课程要紧贴学生的兴趣和认知水平,组织体验、参与、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方面,教师应创造出丰富的课外作业形式,使其为发展学生能力服务。
3.以养成良好方法为途径
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学好英语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出发点,把作业的重心放在加强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
三、小学英语作业的具体形式
1.趣味性作业
(1)收集单词。在学习新单词时,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的材料,并在课上交流。如:闽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教材中《Days of the week》教学中,我让学生收集自家的台历及挂历,学习台历上有关于一周七天的词汇,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认知,也加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2)收集生活中的英语。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多。如:VCD(光盘)、TV(电视机)、KFC(肯德基)、CCTV(中央电视台)、WC(厕所)等等。闽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中西方国家的重要节日,如:New Year (新年)、Mother’s Day ()、Children’s Day (儿童节)、Easter(复活节)、Teachers’ Day(教师节)、Thanksgiving (感恩节)、 Christmas Day (圣诞节)、 Spring Festival(春节)等。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英语知识,不仅达到了巩固复习所学知识的目的,还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2.实践性作业
(1)动手学英语。如:利用新年、圣诞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亲手制作英语手抄报、贺卡、书签等。又如:在五年级教材《Emotions》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表示不同心情的面具,用于课堂教学表演,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并将知识点牢记于心中。
(2)画画学英语。小学生都喜欢画画,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根据课文特色布置画画的作业。如:学习新单词时,我让他们自己作卡片,即在卡片的一面画上图,在另一面用四线格写上英语单词。又如:在闽教版小学英语的教材《Sports Day》单元教学中,我与学生在课堂中边学习文本内容,边与他们通过绘画的方式一起学习run, do long jump, do high jump等单词和词组,并加以对话及动作上的配合,从而巩固了课文内容知识。
3.创造性作业
(1)创编简单的英文歌谣。英语教材中有许多歌曲,唱起来琅琅上口,用新知识的内容替换歌曲中的歌词,能够加快学生对单词和的掌握。如《Happy Birthday to you》可创编成《Good morning to you》;《Are you sleeping? Are you sleeping? Brother John.》可创编成《Can you swim? Can you swim? Yes, I can.》等。此外,也可举行英语童谣、歌曲比赛,针对学生现有学习掌握的情况,充分施展学生的创编能力。
(2)用英语创作。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宗旨。单纯地让学生背诵课本上的对话,会让他们找不到说英语的感觉。。
四、作业完成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完成作业的形式,能锻炼学生与他人的团结合作能力,同时加强与他人之间的相处模式。
1.小组合作完成的形式
比如,在学习完每课的《Learn to say》后,我都会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各自任务,共同完成。
2.师生合作完成的形式
如:教师在课堂作业时,可以根据教材已有的话题进行师生互问互答,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
3.家长配合完成的形式
家长在学生的学习中,不单纯是单一的监管人,更要监督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如:在闽教版小学英教材《Shopping》单元中,教师可以让家长使用“How much is it?”进行询问日常生活用品价格,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得到语言应用能力的锻炼。
五、科学评价作业
1.合理及时地评价作业
(1)以表扬性评价为主。学生都希望得到他人赞许的评议和目光。因此,对小学生的英语作业,教师应多以肯定与鼓励为主,对其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委婉地指出。
(2)评价要及时。教师在批改完作业后,未能就学生的作业及时给与反馈,将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态度,不利于学生正确对待作业。我认为,凡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就一定要及时检查,并把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时评价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问题,对易错知识点得以巩固。
2.尝试新的批改方式
(1)学生互批。在课堂作业评讲时,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同学之间分工合作,让学生自己来充当小老师,通过自身的认知水平与观察力,从中发现同学与自身在作业中的不足,并进行指正与纠正,从而提高今后作业的正确率。
(2)画而不改。让学生借鉴教师的批改情况,自行订正,教师对学生圈画的地方及时检查,纠正失误。
(3)变换成绩。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依据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给予奖励。如:盖一个笑脸的小印章,或者写上批语:你订正了嘛? 太棒了加油!今天不够细心哦等,既达到了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作业的实效性。
3.有针对性地评价
(1)比赛形式。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展出课后作业并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激发学生作业的积极性。
(2)书面评语。教师根据学生英语的不同层次和英语学习情况写一些的评语:Great!Perfect!Well done!Very good!比如对一个作业情况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写上鼓励的言语;对一个后进的学困生,教师在作业的书面评语中,应写上积极、鼓励、信任的评语,让学生在作业中找到自信,更好地完成作业。
(3)现场评比。在现有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予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对表现积极、踊跃的学生及时进行肯定与奖励;对主动性差的学生提出真诚、中肯的意见,让学生在今后的作业中更上一层楼。
只有当作业变成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时,在乐趣的驱动下,学生才会善学、乐学。今后,在英语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教材的特点,设计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的英语作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一、激发兴趣,乐于写话
1.尝试丰富的写话形式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可以采用多样的写话形式进行写话训练,同时还能避免枯燥乏味,吸引他们长期坚持写作练习。绘画解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画好图后,再配以简短的文字;还有插图日记的方法,先写好内容,再配以简单的插图;日记“连环话”也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把相关内容依次呈现;除了这些,还有为班级写标语、小组合作写日记、每日一句话等形式。
2.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学生经常觉得无话可写,其实就是因为没有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许多值得留意的细节,只是大家没有注意到,比如教室内学生的同桌、学习用品,操场上的一只小蚂蚁、一片小树叶等,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话题。教师如果事先布置好,学生就会留意去看,这样指引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拓宽写作视野,而且蕴含了对生活的感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养成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3.抓住时机进行写话
在写话训练时,教师可结合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找寻训练点来安排练习,这些人和事就在学生的生活中,他们很熟悉,自然就不会感到有负担,找准时机和切入点,还会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例如,秋天到了,学生都喜欢抓小瓢虫,可以写一写它的样子;春天来了,回家的路上看到大树,可以写一写大树的变化;母亲节到了,可以写一写自己为妈妈做了什么。
4.多表扬、多鼓励
在平时的写话训练中,教师一定要及时点评,多朗读学生作品中的好词语、好句子;及时表扬和鼓励写话有进步的学生,通过等级评定和评语等,肯定和赞扬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进步;每个月都要将学生的作品张贴到班级的“星星角”中,给学生发小红花,给家长写表扬信;还可鼓励学生向刊物投稿,当他们看见自己的作品发表时,都信心百倍,写作的热情更浓了。
二、勤于积累,丰富语言
低年级的学生虽然生活经验不多,但是他们的生活内容却是丰富多彩的,只是这些内容要靠教师的慧眼去挖掘。作为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将各种生活体验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引导他们积累。学生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教师可以做好家长的工作,布置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看一会儿动画片。动画片里的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生动有趣,有些很有教育意义,而积累其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而且没有任何负担。。
三、重视说的训练,为写做准备
1.利用课文说清楚
课文是我们最好的教学材料,教师应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明白,教学生说的方法,让学生会说。我们可以利用文章的结构,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让学生一目了然;也可以利用重点句式等,让学生进行填空式说话,再写下来。
2.创设情境写具体
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概括能力较弱,说是写的前提,说得好才能写得好。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练说,为写做好准备。例如在一节写话训练课上,我们要写的题目是《礼物》,课前我购买了很多的小礼物,把它们装在盒子里,课上我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说:“由于大家的出色表现,我们班得到了文明班级的流动红旗,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送给你们每人一件小礼物,每个小组一个盒子,礼物就在盒子里,要按老师排好的顺序轮流拿,不许抢。”在大家都拿到自己的礼物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自己拿到的礼物是什么,这个礼物什么样子,并说说自己拿到礼物时的心情。小组交流后,全班进行交流,每个学生都要发言,其他同学在听过之后给予补充,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完整。有的学生说自己拿到了喜欢的礼物,很高兴;有的学生说自己没有拿到想要的礼物,但看到大家高兴的样子自己也很高兴;还有的学生把礼物的样子描述得非常详细。然后,我让大家动笔,把自己刚才说的内容结合大家的补充写下来。最后是展示交流环节,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和写话的热情。
四、利用下水文,指导写规范
在生命的黎明,我们应该让儿童吟诵什么?应该让儿童亲近哪些词句?如何让儿童咀嚼精神的芬芳?如何用最明亮的钐,开始新的学习探索?
在每一个清晨,我们每个人又如何开始新的一天?我们如何汲取思想的力量,如何调适心情,愉悦地迎接挑战,将一切美好落实在生活里践行?
这是新教育实验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新教育晨诵的发展历程
2000年,新教育实验刚刚萌芽时,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就组织团队编写、出版了《中华经典诵读本》和《英文名篇诵读本》,在湖塘桥中心小学等部分学校,开始了新教育的晨诵实践。
2002年,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成为第一所新教育实验挂牌学校,我们正式推出“一条主线――诵读活动”,明确制定了新教育晨诵的实施内容与具体方案:从低年段琅琅上口、通俗易懂的诗歌,到中年段难度适宜的诗词,到高年段优秀古文和古代学者的哲理文章。这种尊重诗歌学习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诵读原则,迄今为止仍在遵循着。随着新教育实验学校从1所到500多所、到1000多所,全国各地实验学校的踏实践行,我们不无惊喜地发现,“晨诵”作为一种相对简单的教育手段,却产生了超乎预期的效果。这种反差,也激励着我们继续深入地投入相关研究。
2007年,在山西运城召开的新教育年会上,我们正式推出了“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总结此前新教育晨诵经验,借鉴不同流派的晨诵技法,新教育晨诵开始以课程的形式在新教育学校广泛开展。
。
新教育晨诵项目也是如此。
这些年来,一方面新教育晨诵在数千所学校中践行,成为见效最快、操作性最强的特色课程之一,可另一方面,自从十六年前推出的那两本《中华经典诵读本》和《英文名篇诵读本》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研发相关读本,也几乎没有对晨诵理论进行新的全面阐释,对晨诵的操作进行持续的系统整理。诸多一线教师在开展新教育晨诵时,一直缺乏有效指导,存在着诸多不便。
经过16年的酝酿,在前三个阶段的实验基础之上,我们于2016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体系和操作纲要,由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新教育研究院院长许新海博士、新教育萤火虫义工童喜喜作家联袂主编,由童喜喜担任总统筹反复打磨,两年中整体修订三十余次,局部调整百余次,研发出版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新教育晨诵》系统教材。
二、新教育晨诵的必要性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的这句话,将诗歌的重要性说到了极致。
开展新教育晨诵,当然是因为儿童需要诗歌。
儿童的语言,最接近诗的语言。正如著名儿童诗作家金波曾经说过的那样:“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几乎不需要太多的学习,就能够说出富有韵律、充满想象力的句子,草木飞禽、云雾雨雪,世间万物,在儿童的眼里都是诗意盎然的。
真正的诗歌,当然超越了一般的儿童语言。有人称诗歌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原因之一就是诗歌语言之美。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富有韵律感、想象力和感染力,好记好学,便于吟诵传唱。因为儿童语言发展的难度,远远低于发展音乐、绘画等其他技能的难度,儿童从诗歌诵读中所获得的滋养、从语言发展中所获得的提升,是全面又持久的。大量的相关调查已经显示,丰富词汇量是促进儿童智力发育的重要原因,同样篇幅内,无论是简洁的童谣童诗、精美的唐诗宋词,再到现代诗、散文诗,以及一些中外经典,如《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从表达的方式而言,它们都提供着极其丰富的词汇,除此之外还提供着极具个性的表达。学习诗歌自然也是积累词汇、淬炼语言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儿童的“诗性”是生命灵性的一种展现。诗歌王国中,不仅在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上,诗歌超过了其他文学体裁。同时,经典诗歌擅长用鲜活的意象、丰沛的情感,帮助读者超越生活,把读者带入感同身受的另一种境界。儿童在感悟中所朦胧思考到的哲理,将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清晰,将在行动中悄悄发挥作用。所以,让儿童在人生起步的时光里,与美好的诗歌以正确的方式相遇,会在儿童心中播下诗意的种子,会在潜移默化中鼓舞儿童创造诗意的人生。
开展新教育晨诵,也是因为中国特别重视诗歌。
古往今来,中国就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林语堂先生说:“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于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于这个辛勤劳作和单调无聊的世界之上,获得一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于人们悲伤、屈从、克制等感情,通过悲愁的艺术反照来净化人们的心灵。它教会他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缕缕升起并与依恋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一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径上的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
。虽然我们不能说学会了诗歌就掌握了中国文化,但诗歌中承载的文化含量之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完全可以说,一部诗歌史,也是一部丰富、凝练的中国文化史、中华文明史。正如林语堂认为的那样,诗歌在中国很大程度上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的情绪”。
开展新教育晨诵的最重要原因,还因为我们每个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正生活在一个特别需要诗歌的时代。
越来越匆忙的生活节奏,让人们在奔走中,心灵越来越容易干涸。越来越强劲的网络洪流,又催生了碎片化的表述方式。人们对待外部事物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耐下心来。在经济连续发展数十年的当下,过分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造成的却是精神生活的空虚。在社会各界不断询问“你幸福吗”这一问题的背后,在提出“中国梦”这一理想的背后,都隐含着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向往,对诗意的生活方式的追寻。
诗歌的外在形式,在不经意间吻合了当下人们所需要的简短、紧凑。诗歌的本质内容,又能在最短时间里直击人心,产生巨大的能量。诗歌所提供的新的角度,让人重新观照思考当下的物质生活,在重新诠释中,获得生活的价值,创造人生的意义。
所以,生活在当下,我们需要用诗歌的力量,让我们共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能够在现实的土壤上,找到一种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从而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
三、新教育晨诵与其他诵读的异同
古今中外,诵读都已存在。
新教育晨诵,是扎根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汲取中外各教育流派的诵读技巧,进行突破式创新的现代课程,是一个有着先进教育理念、坚实理论基础、清晰知识框架的渗透式综合课程。
新教育晨诵强调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在音乐、美术营造的意境中,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歌,丰盈当下的生命,用仪式感促使形成积极的感悟,激发生活的热情,调整心态,健全心智,在日积月累中积累人文底蕴,帮助人们从容应对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创造出幸福、明亮的精神状态。
在理念和操作上,新教育晨诵与中国古代蒙学、读经(经典诵读)运动、华德福的晨诵、一般诗歌教学等各类诵读活动,分别有着部分内容和形式上的相似,但更有本质上的诸多不同。
第一,和中国古代蒙学相比,新教育晨诵与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重在行为习惯、核心素养的养成,适度提供适龄的相关知识。但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古代蒙学教育所使用的读本,虽然也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但更多是当时根据需求针对儿童临时写作,是当时的非经典。新教育晨诵则强调诵读内容的经典性,是从古今中外的诗歌中,依据新教育理念进行遴选。
一方面,有人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和教育就是从读经开始的。其实,这恰恰是对古代蒙学本质上的误解。古代的儿童教育,更强调行为的养成。如朱熹就提出:“古者初年入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悌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学,然后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悌者。”如《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女儿经》,如明代吕得胜的《小儿语》、吕坤的《续小儿语》等是用四言、六言、杂言的形式讲做人的规范,《小儿语》的开篇就讲:“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当然,古代蒙学同时也注重知识的讲授。除了如《千字文》等书籍中,既讲述做人,也不乏知识的介绍,还有如南宋方逢辰的《名物蒙求》、明代司守谦的《训蒙骈句》等是用四言或者骈文的形式介绍关于天文、地理、山川、园圃、花草、鸟兽等百科知识。如《名物蒙求》讲天文:“云维何兴?以水之升。雨维何降?以云之蒸”“维霁斯虹,维震斯电。散为烟霞,凝为雹霰。”如元代王芮的《历代蒙求》、
明代李延机的《五言鉴》等是用四言、五言的形式介绍关于历史的知识,《历代蒙求》讲秦朝:“秦都咸阳,始称皇帝。吞灭六国,猛若虎噬。焚书坑儒,变易周制。”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儿童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用韵语、歌诗和偶句针对儿童编写而成,读来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但从某种意义上,有些书籍并不只是为儿童编写的读本。以《弟子规》为例,古诗词学家叶嘉莹的弟子黄晓丹博士的研究发现,《弟子规》的读者对象本就不是写给儿童,而是针对欠缺进一步接受教育机会的成年农民而写,希望他们学习后能够粗通法令、懂得规矩,因此全书中完全缺失关于儿童的成长部分。
所以,新教育晨诵强调把最美的诗歌给最美的童年,把最合适的经典给最适龄的时光。在中国语言经历了古文到白话文的巨变后,我们对儿童的诵读内容强调阶梯式递进,从儿歌、童谣起步,逐渐过渡到童诗、古诗词等其他经典。我们不是为当下儿童临时编写读本,而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选择,完成文化的选编,实现中外的互通、古今的传承。
第二,和读经运动相比,新教育晨诵与其相同之处,是汲取了传统的读经运动中强调内容的经典性以及大声朗诵的经验;与其不同的是,读经运动一味强调背诵,为未来做准备,新教育晨诵则特别重视所选诗歌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以儿童当下的经验所能够理解和感知到的。
读经运动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主张从幼儿时期开始学习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主要方法就是反复诵读,直到能够会背。主张读经运动的学者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儿童的吸收能力非常强,越是年龄小越是容易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王财贵语)。所以,当下的理解不理解不重要,关键是熟读记诵为未来做准备。
我们则认为,尽管童年是人的认知能力发展最快、记忆效果最好的时期,晨诵那些美好的诗歌、经典的确也可以滋润孩子的一生,新教育晨诵也强调所读内容的经典性和熟读成诵的必要性,但是与读经运动强调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段记忆大量的经典,等长大以后会慢慢地理解的方式不同,背诵如果欠缺了基本理解作为前提,就会成为死记硬背。即使今后在成长中逐渐理解,那也是把当下的认知进行100%的储蓄,为了将来的幸福牺牲了现在的幸福。新教育晨诵特别强调所选诗歌与儿童当下经验之间的关系,强调绝大部分内容都能够被儿童理解,指的是“储蓄”和“开支”的平衡。诗歌中20%到30%的内容不能被准确理解,只能被模糊感知,这是“储蓄”,是投资给未来。诗歌中70%到80%的内容能够在当下有所感悟,这是“开支”,这是让当下的生命被鼓舞,当下的心灵被滋养。新教育晨诵既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也不是为了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而在于激发当下状态,调适当下心态,丰富当下的生命,以阅读养成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二是吻合诗歌的学习特点。从儿歌、童谣到童诗,从白话文到古文,从五言到七言,从单一内涵到多重内涵,以及谜语诗、藏头诗等不同诗歌形式,注重诗歌的从易到难。新教育晨诵的内容选择,也遵循了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
三是吻合生活的情境变化。根据四季的转换、气候的改变、各类节日庆典等不同情境,进行主题的安排与诗歌的选择。新教育晨诵特别强调诗歌要与当下的生活相得益彰。
四是吻合学校的学习节律。未入学时的向往期、新入学的适应期、每年开学的激励期、毕业阶段的告别期等不同的学习时期,有着不同的教育主题,新教育晨诵也尽可能顺应这些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角度的引导。
新教育晨诵,就是这样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幸福完整为目标,扎根传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童谣、儿歌、童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中外经典著作片段等吻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诗歌的学习特点、生活的情境变化、学校的学习节律进行选编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叩问师生心灵、与师生生命编织的综合课程。
从内容的选材上,新教育晨诵课程特别注重三个方面。
一是扎根传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笠翁对韵》《幼学琼林》、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传统蒙学的优秀成果,以现代教育理念精心选编。
二是立足中国,以印象山水、长江、黄河、民族等不同课程,深刻展示祖国之美,激发家园之爱。
三是拥抱世界,以五大洲的文明为谱系,全面而集中地体现不同国家的风情、世界诗歌的特色,激荡全人类共通的思想与情感。
新教育晨诵作为一个综合课程,特别具有五大功用:它是一种仪式,叩问自我,激发生命的内在活力;它是一种艺术,享受韵律,沉醉于美的熏陶濡染;它是一种感悟,日积月累,调节压力中健全心智;它是一种精神,共读共情,创造幸福明亮的状态;它是一种传承,中外古今,汲取人类文化的精粹。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仪式,叩问自我,激发生命的内在活力。仪式与形式,一字之差,效用截然相反。形式只是外在,仪式关乎内心。教育的功利化造成教育中仪式感的欠缺,导致对外缺乏敬畏,对内缺少反省。新教育晨诵从仪式感上,一则强调晨诵开始的开启诗,这是每位老师结合着班级的特点简单编写的;一则强调时间基本固定,最好是早晨,其他时间也行。新教育种子教师黎志新在教高三时,就利用每天晚自习时的5分钟,这样争分夺秒的“晨诵”仍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则强调以诗歌中富有哲理的优美语句,和师生自身的生命碰撞,不断进行追问。
新教育晨b是一种艺术,享受韵律,沉醉于美的熏陶濡染。诗歌之美,无须赘言,仅仅是朴素地诵读,就能够有所感受。新教育晨诵的最简单读法,就是朗读与叩问,以此在诗与人之间筑起桥梁。。此时欣赏的,与其说是一首诗,不如说是一段影片;此时诵读的,与其说是诵读一首诗,不如说是演绎一段人生。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濡染,是美育最为有效的方式。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感悟,日积月累,调节压力中健全心智。作为文学作品的诗歌或经典著作,无论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叹惋,都有其价值。但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特别看重所选择诗歌以及经典名著篇章中的积极思想,借助于这一类经典著作,为诵读者的心灵注入引领的力量。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精神,共读共情,创造幸福明亮的状态。我们特别强调,新教育晨诵不仅是给孩子的、给学生的,更是送给师生双方、乃至亲子多方的一首生命的咏叹调。时光匆促,但忙碌的生活让更多人对时光不是珍惜,反倒是盲目。新教育晨诵歌唱每一天,惠及每个人,让每个人都能从诵读开始,感受美好,营造出美好的心态,让生活更为积极。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传承,中外古今,汲取人类文化的精粹。教育是对已有文化的选编和传承。诗歌和经典名著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标准的新教育晨诵则更是融合了诗歌、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以立足中国、胸怀世界的整体框架,以综合课程的形式,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广博地汲取营养。
五、新教育晨诵的主要形式
我们希望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彼此鼓舞,以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开启新一天的学习。
新教育晨诵的主要形式有日常诵诗和情境诵诗。
日常诵诗是指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内,通常选择在早晨,诵读一首诗歌。虽然名为“晨诵”,也并非一定局限于“清晨”,其他时间也完全可以进行。这些诗歌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诗歌,不仅奋发向上,积极纯真,意蕴悠远,同时还能够被儿童当下能够大致领略到,从而在诵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用心灵碰撞诗歌,捕捉诗中的美妙与奥秘,不断加深感悟,从而提炼出新的思考、获得新的力量。一组日常诵诗,并不是经典的简单堆积所形成的好诗大杂烩,而是经过反复挑选、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主题精心编排的诗歌课程。
情境诵诗则是在特别的日子,或者是特别的场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诗歌。比如教师节、母亲节、国庆节等节日时,诵读一些写给教师、母亲、祖国的诗歌。再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选择一些悼念遇难同胞的诗歌。比如随着气候的变化,我们在不同的节气选择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歌,等等。在雨天读关于下雨的诗歌、在节日读关于节日的诗歌,总是能够得到更大的共鸣。
同理,特别值得一提的一种情境诵诗,是生日诵诗。这是在学生过生日时,全班师生为“寿星”送上的一首度身定制的诗。每个孩子都特别喜欢生日诵诗,就是因为这种生日诗,能够让孩子的生命直接与诗歌相连。这首生日诗可以直接根据一首诗改编,比如直接在诗歌的某个地方,把当事人的名字嵌入其中,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为他朗诵。也可以是老师或者学生专门为当事人创作的诗歌,同样由大家一起为他诵读。如何创作生日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生日诗一定要吻合当事人的生命特质,适合当事人,并暗含着当事人的将来,富有激励性。第二,生日诗具有“唯一性”,切忌将一首诗反复送给多个孩子,否则这首诗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生日是每个人自己的节日,生日诵诗也成为了最受人欢迎和期待的一种晨诵形式。许多老师还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表现及作业、作品等拍成照片,和生日诗一起做成漂亮的课件,展示给孩子们。必要时还可以邀请部分父母参加生日诵诗的晨诵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老师送生日诗给孩子,孩子也会送生日诗给老师、父母,就这样在诗的诵读中,新教育晨诵也成为了家校共同生活中心灵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六、新教育晨诵的诵读要点
为了服务于一线老师,2016年8月,新教育实验推出了第一套完整研制、正式出版的《新教育晨诵》课程读本。
与一般的晨诵教材只有小学阶段不同,我们根据多年践行和理论研究,按照从幼儿园到高中13年每学期一册,根据新教育晨诵研制原则,主题上围绕幼儿阶段的生活与环境、小学阶段的自我与世界、初中阶段的青春与友谊、高中阶段的理想与人生,来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同时,为了养成学生每日晨诵的习惯,我们按照每学期16周、每周7天的内容加以安排,以便于在周末可以进行亲子晨诵,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吟诵内容。
新教育晨诵以新教育实验的卓越课程体系为框架基础,对诵读的诗歌进行主题划分、课程设计,使得读者在轻松浪漫地感受诗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系统连贯的生命教育、智识教育、艺术教育乃至公民教育。
在内容的安排上,幼儿园和小学低段,我们主要选用了童谣、儿歌和儿童诗。童谣和儿歌不仅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和古诗相比,童谣与儿歌能够将一定的知识蕴藏在生动的形象里,滑稽可爱、富有情趣,特别能够激发低年龄段儿童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感与表达能力,对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力,开启孩子的智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童谣、儿歌往往是民间口耳相传、集体创作的作品,文学性与艺术性受到一定限制。到了小学的二、三年级以后,t更多选择了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优秀的儿童诗保持了童谣、儿歌的童趣,但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有人说,“儿童诗是童心与诗美的联盟。儿童诗是儿童的心与大千世界的对话,是孩子与大自然的对话,是孩子与生活的对话,是孩子与教育者的对话,是孩子与梦想世界的对话”。正是这样的对话让儿童诗充满了童心、童真、童趣、童性,整个童年也就充满了诗意。
当然,无论是哪个年龄,我们都精心选择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让儿童在诵读古人心声之际,能够在不知不觉中亲近古文的韵律。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用整整一年的时间,以“中华四季诗韵”为主题,按照中国的农历24节气,完全采用古诗词为内容展开晨诵。
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更加注重拥抱世界,以不同文明体系的诗歌来歌咏人类共同的珍奇,抒发人类共通的情感。
。。
初中阶段的“青春和友谊”主题,我们分别细化为求知(好奇、发现、传承)、珍惜(时光、物、人)、交往(亲情、友情)、自立(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责任担当――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奋斗(立志、勤奋、耐挫、拼搏)、创造(超越过去、创造未来),结合相关的重要诗人、重要典籍,进行选材。
进入高中阶段,我们围绕“理想与人生”,注重选择关于爱、人生、价值、信仰、励志的哲理诗,同样结合着重要诗人、重要典籍来选材。
但是,研制得再好的教材,也只是材料。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只是提供一个“例子”,不能够照搬照抄,照单全收。我们所研制的《新教育晨诵》也是如此。比如,虽然我们按照四大原则精心选择了相适宜的名篇,但是,不同地区的孩子甚至同一学校同一年龄不同班级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情况与发展水平,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老师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的需要,在《新教育晨诵》中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新教育晨诵课程的特点,研发出独具个性的课程。
同时,诗歌的韵律、节奏、意境,是要通过“读”来体味的。如何诵读?新教育晨诵也有着自己的特殊之处。
第一,新教育晨诵的诵读流程,一般是按照“开启诗 ― 复习诗 ― 新诗”的程序进行。开启诗是营造仪式感的重要环节,通常会配上相应的课程主题音乐;复习该课程前面已经学过的一首或几首旧诗(如果是第一节课,或者时间紧张时,这个环节也可以省略或者缩短),然后诵读当天的新诗。
开启诗可以选择经典诗歌中的一部分,加上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编写而成。比如有的班级选用《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的诗歌,改编为:
“(老师读)早安,亲爱的同学们!
(学生读)早安,亲爱的老师!
(老师读)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学生读)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师生齐读)让我们启程,前往诗的王国吧!”
开启诗还可以根据教室名称的不同特性,自己编写。比如在《新教育的一年级》系列儿童文学作品中,详细记录了一个“萤火虫班”的故事,这个班里的晨诵开启诗就是根据萤火虫的特性拟的:
(老师读)早安,亲爱的孩子们!
(学生读)早安,亲爱的花儿老师!
(老师读)轻轻地,走进新的一天。
(学生读)擦亮每个日子,点亮心里的灯,
(师生齐读)渐渐地,让我们照亮世界吧!
第二,新教育晨诵的诵读姿势,特别建议采用自然而又昂扬、轻松而又舒展的姿势。也就是说,我们既不希望每一个人正襟危坐,不希望用标准的固定的姿势束缚每个人,也不希望大家东倒西歪,形成一种懒散、放肆的样态。通常而言,会采取自然的坐姿与自然的站姿,如果有需要时,可以配合一些相应的动作,抒发、表达情感。
第三,新教育晨诵的诵读方法,不仅希望读正确、读流畅,更希望读者能够大致理解诗歌的意思,用生命诠释诗歌,并且用声音表达出自己诠释的意境。在晨诵时,老师千万要注意不要把晨诵上成表演课,而要特别强调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所以学生自由单独的吟诵要多于集体的齐诵,要尽可能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
一般而言,在出示一首新诗之后,不宜让孩子们齐声朗读,而应该采用自由诵读或者默读的方式,让大家熟悉诗歌,进行理解。接着,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优秀的录音范读,还可以由班内诵读好的孩子进行范读,尽可能一开始就读正确,读出美感。诵读诗歌的过程中,重教师垂范诵读,轻分析诗歌含义。诚然,对复杂的诗歌、尤其是古诗词,简单讲解,让孩子们懂得诗歌的意思,有助于在理解之后更好地诵读,是有必要的。但诗歌在晨诵中作为艺术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不能把对诗歌的简单解读变成课文分析,否则就丧失了诗意。教师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声音的形式诵读出来,形成一种艺术的濡染。
因为诗歌的内容都比较短,在理解的过程中,单一的反复诵读往往容易产生疲倦感,这时就可以变换各种形式来读,比如角色互读、打节奏读、个体读、小组读、唱读、问答读等。尤其是角色互读,如在PPT上或是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标注,由男生与女生分别读不同角色,重点部分全班齐读等形式,有助于学生们愉快地熟读。
另外,尽管一些诗歌在熟读之后可以自然背诵,但“读”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背诵。新教育晨诵注重的是“诵”,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背”。所以不要刻意让学生反复背诵。
第四,新教育晨诵的读后拓展。一是指导仿写。为了增进对诗歌的理解、感受,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鼓励学生仿写、改写和创作都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学习诗歌的成就感。最简单的仿写、改编是改词换句,即把诗歌中的某个词语换成我们需要的词语。如许多新教育的班级在晨诵“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这样的诗句时,就经常把“灌木丛中的小草”等换成自己班级的名称、学生的名字等。还可以采取“加小”的方式,即在原有诗歌的后面,按照原来诗歌的韵律和形式,续上自己写的内容。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那种采用并列式结构的诗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一首诗都需要仿写、改写,而且不宜过于频繁。因为,过多的改写经典诗歌会使学生将诗歌“游戏化”,冲淡了晨诵的仪式感,同时,模仿只是在写作起步阶段采用的方法,太多模仿容易导致思维的僵化。
二是引导绘画。这是一种借用新教育的“听读绘说”项目的流程进行晨诵拓展的方法。近十年来,新教育实验开展的儿童“读写绘”项目受到了广泛欢迎,我们也在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经过重新梳理后,推陈出新,我们推出了“读写绘”的升级版,即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更为吻合儿童年龄特点、学习特征的新教育“听读绘说”项目,主要针对幼儿园至小学低年级段的儿童进行的阅读指导。将该项目用在新教育晨诵中,具体为:听,是集中注意力,专注倾听各种范读,理解诗歌内容;读,是听过之后独立诵读,提升自己的阅读力;绘,是把诗歌中所描述的内容,用图像或者复述、或者接龙、或者同主题创作,以涂鸦的方式画出来,增强想象力;说,是以绘制的作品为提纲,用口头语言重新解读画面,进一步诠释诗歌,提高表达力。
所以,我们在设计《新教育晨诵》的系列读本时,就在“主题拓展”中设计了“写一写,画一画”环节,把晨诵课本变成可以写写画画的作业本,这些痕迹都是阅读的痕迹,是心灵的诗痕,希望成人能够帮助孩子收藏起来,作为他们诗歌之旅的记录,也作为他们人生成长的见证。
所以,对学生而言,新教育晨诵的诗句不需要愁眉苦脸地背诵。但是,需要学生身心放松,融入到诗歌之中,把诗里欢乐、思念、伤感、奋进等等一切情感,用声音读出来。读完之后,特别希望针对每首诗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和朋友交流,或者心里默默回答,进行思考和行动。
对老师而言,新教育晨诵的诗句不仅是为了滋养学生的心灵,也同样希望润泽老师的生活。老师读诗的样子,就是孩子们心
中诗的样子。新教育晨诵并不是语文课,而是在一天劳作的开始,师生共同进入诗的王国,感受诗之美。它不仅进行着知识的积累,更能直接为心灵输入养分,调整着各种压力,创造出积极明亮的精神状态。。
对父母而言,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心灵的问题,都和教育有关。家庭教育最神奇之处在于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转折点,只要下定决心,当下就是最好的教育良机。新教育晨诵课程,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坚实的阶梯,如果作为父母能够参与到晨诵之中,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够在节假日与孩子共同诵读,那么这些阶梯还将组成沟通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彩虹桥,教育会更得心应手,家庭会更美满幸福,生活必然也更加富有诗意。
在美好的诗歌里,珍藏着人类最伟大的智慧和最美好的情感。
试想,一个新教育的孩子,从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开始,到高中生活的最后一段时间,每学期16周,每周7首优美隽永的诗歌,2912次沉醉到经典的呼唤声中,用伟大的声音开启生命的每一天黎明,伴随生命的每一次拔节,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试想,如果中国的学校和家庭,在每一个晨间都回荡着诵读诗歌的声音,那又该是怎样动人的一幕?那又该是怎样深刻的幸福?
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这是新教育晨诵课程的目标。
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这也是新教育人的心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