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2021-02-19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高中一年级《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学习要点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字词。

  2、把握全文结构,理清文章脉络,熟读成诵。深入体会作者的复杂感情。

  3、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简单辨析作者的思想。

  一、解题:

  在文学史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很著名的作品,宋朝的大文学家欧阳修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界称呼靖节先生,自己称呼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田园诗歌的鼻祖。他的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其实他还有另一些题材的作品,比如《咏荆柯》《读山海经》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陶渊明少年时怀着“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对他的不利,直到二十九岁时出仕。其间几次做官因不愿“降志辱身”和不善于官场周旋,到四十一岁时,终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自动弃职,过着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式的农耕生活去了。事实上,陶渊明四十一岁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到他六十三岁去世,终身不复仕。二十多年间虽经历了丧妹、火灾、荒年等一系列坎坷生活的打击,但诗人铮铮风骨依然“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即使在难以衣食的困窘时刻,也挚着地坚守着他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作为“隐士”,陶渊明并非故作清高,沽名钓誉。惟有他把归隐视为生命的寄托与归宿;将“人格”与“自由”视为生命最高价值。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二、结合注释,翻译并积累重点词句。

  1、重要实词:

  役 谏、策、憩、岫、景、是、非、亲戚。盘桓、畴、棹、窈窕、行、期聊

  2翻译下面句子

  ①既自以心为形役

  ②问征夫以前路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⑤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⑥乐乎天命复奚疑

  3、序言中所叙述他求做彭泽令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又辞官归隐?

  4、阅读正文,依照原文写出出相关语句:

  表现归家迫切心情的

  表现抵家时的欣喜心情

  描写庭院,作者选择的哪些景物

  归隐后的生活内容有

  5、概括正文部分:

  1——4段的叙事线索:

  作者的情感历程:

  三、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归隐之乐?

  四、研究性学习探究:

  1,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本文序文说,本文写在乙巳岁十一月。但具体的时间有争论。有人说本文写在陶潜辞官归隐之初(如课本注释就如是说),是追叙和实录之作,到家前是追叙,到家后是实录;有人说写在辞官归隐之前、将归之际,也就是说,本文是在荫生退意后但未退之前的想象之作,写完本文不久作者才辞官归隐的。请你推敲一下本文的写作时间,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合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