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在本质、程序、审批机关和补偿方面存在区别。土地征收是所有权的转移,补偿更高且包括多项费用,审批权由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掌握;而土地征用仅补偿使用者在征用期间的损失,审批权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掌握。
法律分析
1.本质区别:土地征收:征收人的土地所有权因国家的征收而消灭,土地征用:用完后仍将土地归还原土地所有人。2.实施程序不同。根据相关的规定,由于土地征收是所有权的转移,因此土地征收的程序比土地征用的程序更为严格。3.审批机关不同。土地征收的审批权集中在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土地征用的审批权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4.补偿不同:由于土地征收是所有权的转移,其补偿较土地征用而言要高一些。征收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而征用土地只是补偿原土地使用者在征用期间不能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补偿和青苗及地上附着物的补偿,没有安置补助费。
拓展延伸
土地征用和征收的法律规定及应用实践
土地征用和征收是在国家利益需要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在我国,土地征用和征收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土地管理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等。根据这些法规,土地征用和征收的程序、条件和补偿标准都有明确规定。应用实践中,相关部门必须依法进行土地征用和征收工作,确保合法性和公平性。同时,要注重保护农民和土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确保补偿合理、安置妥善。在实践中,还要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土地征用和征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只有依法进行土地征用和征收,才能实现国家发展和农民利益的双赢局面。
结语
土地征用和征收是在国家利益需要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在我国,土地征用和征收的法律规定主要包括《土地管理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等。依据相关法规,征收和征用在本质区别、实施程序、审批机关和补偿等方面存在差异。应用实践中,相关部门必须依法进行土地征用和征收工作,确保合法性和公平性。同时,要注重保护农民和土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确保补偿合理、安置妥善。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土地征用和征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只有依法进行土地征用和征收,才能实现国家发展和农民利益的双赢局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国家征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拟申请征收土地的,应当开展拟征收土地现状调查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将征收范围、土地现状、征收目的、补偿标准、安置方式和社会保障等在拟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和村、村民小组范围内公告至少三十日,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村民委员会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多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为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召开听证会,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不动产权属证明材料办理补偿登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测算并落实有关费用,保证足额到位,与拟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就补偿、安置等签订协议;个别确实难以达成协议的,应当在申请征收土地时如实说明。相关前期工作完成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申请征收土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