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流转,寒尽春归。
因为疫情,我们只能宅家教学学习,从“停课不停学”阶段进入到线上教育阶段。目前线上教育进行到第四周,现将我们五年级语文的线上教学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01、关于教研
非常时期,我们无法面对面集备,于是我们组建了QQ群和微信群,随时进行教研集备、教学反思和资料分享。在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单元读写计划和线上每课的教学目标时,我们会在线交流学习课程标准和市直播的教材分析后的心得,然后结合大家的心得,并根据学情进行教案的设计;如在制定学生的阅读书目,每月的阅读主题时,我们能博采众长,站在名人专家的肩膀上,为学生们设计有趣的阅读主题,让学生积极投入书的海洋中。
刚开始线上教学的第一周,困难重重,在线讨论是我们的家常便饭,于是QQ群里的功能都被我们一一试用,最后,我们统一用QQ课堂、QQ电话来线上教学,既方便,又高效,学生学得轻松,学有所获,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总而言之,我们五年级的教研是扎实、高效的。
五年级三位语文老师通过语音通话进行教研,讨论本学期的单元课外书目。
02、关于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年级除了让学生观看市统筹的托底直播课程外,老师还利用早读时间或自习课的时间给学生解答疑问,补充讲解课文。在线上教学时,我们使用QQ群的屏幕分享功能、也就是用群课堂或QQ电话给学生上课,学生既能够听见老师的讲解,又能看到课件或视频,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在教学上,五年级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
如五年一班,吴老师除了严抓教学,她对学生的阅读和积累也是非常重视的。她每周都会给学生推荐阅读的书目,并开展阅读分享会,如在阅读《呼兰河传》时,吴老师就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一起来感受呼兰河的冬天吧”、“画一画呼兰河的平面图”、“你喜欢祖父的园子吗?”、“谈谈你喜欢的风俗”等,学生在线上激烈地讨论,抢着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的思维在线上碰撞着,心灵在震撼着,这时老师再稍微地加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对书中的人物也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从中也感受到萧红的语言魅力,从而提升了语文素养。除此,吴老师还能利用线上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了解战疫英雄的事迹,并指导学生给英雄们写颁奖词,通过手写暖心、真诚的颁奖词,向逆行者们致敬。
短短三周的线上学习,五一班的学生就已经养成了“爱阅读,乐分享”的好习惯。
五年二班的同学们是一群好学上进、有活力又团结的学生,他们每天坚持早上9点就准时入班QQ学习群早读,进行语文热身活动,有古诗朗读背诵检测,课外阅读知识小提问、课文生字词语朗读检测等,做到每天知识性的巩固,语文课线上学习坚持观看市直播平台,每天下午的半小时阅读时间则坚持鼓励让学生们按照本学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去阅读。每到语文线下学习时间,胡老师坚持每天都在群里随时就课文问题或有关知识提问、答疑等,这样做,既促使学生们认真听讲,又能检测学生们是否都准时在线上网课,同时,也促进学生们认真梳理课堂上的笔记,更好地做好课后复习。每次网课的时间是多么短暂啊,学生们听着听着都不愿下课了,连老师也想再多讲一点,多好学的学生们啊!
学生们无论是课堂笔记、课后作业、堂上练习,还是课后预习,都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无论线上线下!教从未休止,学从来无止境!
五年三班的李老师是个有活力、肯钻研的年轻教师。她在线上教学时,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听到或看到她的讲解,她采取录微课加讲解的形式。后来发现这样的形式虽然容易突破重难点,但跟学生的互动相对来说就少了很多。到最后她确定了一种最适合五三班学生的线上上课模式:截图+文字。她使用语音转文字的输入法可以快速输入文字消息,学生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或提出的问题进行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了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的机会。相比起传统课堂,现在的线上课堂,让她看到了以前很少发言的学生也大胆地踊跃发言,听到了许多以前甚少听到的声线。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提高了,师生交流多了,课堂生成就更有层次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牢固,收获也更丰富了。
03、关于学生
线上学习,不仅对老师是个考验,对学生也一样,没有人监管,是否能准时上课呢?上课能否专心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地上课,他们早早就在学习群里等待老师开课,老师提问,都抢着回答,课后也能按时完成作业,有错就更正,整个学习态度是令人满意的。
线上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实现更好的自主管理,五三班李老师帮学生组建了学习小组。她们班共有学生45人,分成了9个大组,分别从飞扬一组至飞扬九组,实行生生自理的机制,旨在减轻老师和家长的负担,提高学生的自律自主能力。组长建立小组群,负责监督组员,小组做好课前考勤及作业互评、古诗互背等课前课后学习工作。线上学习至今第三周,她让学生坚持古诗积累,迄今为止,除了课内的古诗之外,学生已经积累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的古诗超过10首,并且小组互背互评,组长及时做好登记。除了积累古诗之外,她还鼓励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和思维导图等形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