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诽谤时,可以在被告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报警。在民事诉讼中,有被告所在地和侵权行为地两种管辖选择。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9条对侵权案件的管辖是这么规定的,“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法理学认为:网络侵权案件应当由原告住所地法院优先管辖,在原告住所地法院为不方便法院的情况下,可由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网络侵权行为地的确定应区分侵权行为实施地和结果地,并可以计算机终端所
法律分析
受到诽谤时,可以在被告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报警。在民事诉讼中,有被告所在地和侵权行为地两种管辖选择。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9条对侵权案件的管辖是这么规定的,“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法理学说认为:网络侵权案件应当由原告住所地法院优先管辖,在原告住所地法院为不方便法院的情况下,可由侵权行为地法院管辖。网络侵权行为地的确定应区分侵权行为实施地和结果地,并可以计算机终端所在地、ICP服务器所在地及是否有意利用等作为参考因素。
根据现行有关网络侵权的两个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解释一”第一条规定:“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解释二”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涉及域名的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对难以确定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该域名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
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解释存在以下不足:
1、比较上述规定,可以发现最高人民法院在确定侵权行为地认定标准时,从解释一到解释二,其表述方式清晰到缄默,说明最高人民法院在网络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是否应当作为确定侵权行为地的标准仍存在疑惑。
这种疑惑的产生,原因有二:第一,网络侵权行为地的认定未合理区分侵权行为实施地和结果地的特殊性;第二、没有区别不同性质、不同场所的服务器在网络侵权行为实施以及产生结果的过程中的作用大小和关联度。
2、在确定管辖标准多样化的情况下,没有设定适当的顺序,易导致管辖争议;
3、在确定“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侵权行为地”管辖标准的情况下,没有设定有效的防范原告滥诉的合理补救措施;
4、仍以被告住所地作为管辖标准,忽视了网络侵权案件中被告住所地与侵权行为关联度较低和认定困难的问题。
另外,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不可以去当地派出所报案,应当到法院起诉。
刑法第246条规定: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政治权利。
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诽谤罪,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法院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公诉。
网上恶意诽谤报警怎样进行?
诽谤他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这类案件属于刑事自诉案件。
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是指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诉讼。自诉案件,是"公诉案件"的对称。在我国,各级法院审理案件以起诉作为审判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当事人向法院起诉,就没有法院的审理。法院审理刑事案件,分公诉和自诉两种。公诉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自诉案件,由被害人自己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直接提起诉讼。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和有关司法解释,自诉案件范围有以下几类:
(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所谓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指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的案件。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具体包括以下:
1、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刑法第257条第1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3、刑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虐待案。
4、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案。
因此,建议收集诽谤证据,直接去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拓展延伸
网络侵权案件是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侵权行为,例如网络盗窃、网络诽谤、网络侵犯他人肖像权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侵权行为发生地原则:首先,侵权行为发生地原则是指侵权行为发生的地方,例如网络服务器所在地、网络接入点所在地等。如果侵权行为发生地与被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以侵权行为发生地作为管辖地。
2. 侵权行为性质:其次,侵权行为性质也是网络侵权案件管辖的重要依据。例如,网络盗窃案件以财产损失为主要的侵权行为;网络诽谤案件以名誉权为主要的侵权行为;网络侵犯他人肖像权案件以肖像权为主要的侵权行为。
3. 被告住所地:另外,被告住所地也是网络侵权案件管辖的重要因素。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以经常居住地为管辖地。
4. 侵权行为发生地法院:最后,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侵权行为发生地人民法院具有管辖权。如果当事人双方没有约定管辖法院,则可以通过管辖权转移原则,由侵权行为发生地人民法院管辖。
总之,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规定主要体现在侵权行为发生地、侵权行为性质、被告住所地和侵权行为发生地法院四个方面。在处理网络侵权案件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管辖地,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结语
结语:
在受到诽谤时,可以在被告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报警。在民事诉讼中,有被告所在地和侵权行为地两种管辖选择。然而,最高人民法院在确定侵权行为地认定标准时存在不足,特别是在网络侵权行为地的认定上。网络侵权行为地的认定应区分侵权行为实施地和结果地,并可以计算机终端所在地、ICP服务器所在地及是否有意利用等作为参考因素。对于诽谤罪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案件,应当由人民法院受理。在网上恶意诽谤时,可以收集相关证据并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