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山沟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一、《 山沟里的孩子》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具有一定的自读能力。朗读水平较好。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学习习惯较好,初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团队意识较强,有合作意识。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用富有情感的语句,生动地描述了山沟孩子起早贪黑,克服重重困难去上学的情景。赞颂了孩子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课文先介绍了清晨孩子们上学时的情景,接着介绍了孩子们傍晚放学回家的情景,最后介绍了他们如此刻苦学习的原因。

  四、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识6个汉字,会写9个汉字。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4.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分析

  理解课文后两段的内容,以及课文的重点词语。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情导入

  1.谈话:你平时都是几点起床、怎样到校?下午又是几点放学、几点到家?

  2.课件出示关于山沟孩子生活学习的图片。

  3.播放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片段。

  4.导入,板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开火车读文,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并随机解决课文中的生词。

  2.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3.自由读文,思考,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小组交流后选代表全班交流。

  4.学生汇报交流,师引导补充。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a.学习上学部分。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划出孩子们克服困难上学的语句,并批注你的想法。

  2.举手交流,师引导全班讨论,并补充。体会孩子们上学的辛苦。

  3.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b.学生自学傍晚放学部分。

  1.回顾上部分的学习方法。

  2.师提出自学要求。

  3.学生自学这一部分。

  4.学生举手汇报,师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并总结。

  5.过渡:上学这么辛苦,他们为什么还要日复一日,每天上学呢?

  c.学习六、七段。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批注。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举手汇报,师引导补充,明确:

  (1)."金钥匙"指科学知识。

  (2).孩子如此刻苦读书目的是为了改变家乡穷苦的面貌。

  (3)."理想的灿烂的黎明”指光辉灿烂的黎明。

  3.相机指导朗读。

  d.拓展延伸,畅想未来。

  同学们,孩子们理想的、灿烂的黎明是什么样呢?作者省略了,你能告诉大家吗?

  (四)、总结全文

  (五)、学生有感情地回读全文。

  八.课堂练习:

  美读你喜欢的段落,完成同步练习。

  九.作业设计:

  1.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2.给山沟的孩子写一封短信。

  3.推荐观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

  十.附录:

  1.山沟孩子生活学习的图片。

  2.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视频资料。

  十一.自我问答:

  我班学生虽生活在农村,但课文描写的情景仍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怎样能让学生真切的体会课文内容呢?我上网找了相关图片,并选播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通过这些铺垫,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而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