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核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大家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本面貌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掌握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从而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现代汉语2》的学习内容包括语法、修辞、语言运用三部分,这三章内容特别活,需要灵活掌握的分析性内容很多,这是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的。
2.考核方式:现代汉语2的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考题类型及比重:试题类型及分数比例分别为:单项选择10分,综合分析题30分,问答题40分,评改病句20分。
第二部分 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1.命题依据:现代汉语教学大纲和中央电大多种媒体教材,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2.复习应考资料
(1)教材:由张斌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与之配套的辅导教材是胡吉成编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学习指导书》。
(2)中央电大考试中心出版的期末复习指导 (3)平时作业册
(4)同时可参考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广西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在线网上发布的教学辅导文本、IP电视等教学媒体进行复习。
3.考核内容的层次要求
考核的教学内容具体分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一般了解三个层次要求。重点掌握为教学重点内容,要求全面领会、吃透教学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分析语言现象,着重于技能运用的考核;一般掌握为次重点内容,要求对所学内容作一般性认识,比如阐述定义、内容要点等;一般了解内容有所认识即可,不纳入考核范围。
鉴于本课程的特点,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要从理论上透彻理解重点的基本理论知识;
第二,要多训练自己的语言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即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语言结构,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认识语言的特点;具备辨别能力,一是能分辨语言事实的异同;二是能辨别正误,正确使用语言。
第三部分 期末复习范围(具体参考期末复习指导小册子)
第四部分 重点辅导内容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概说
本节要求认识理解什么是语法,初步认识语法在语言中的地位与作用;理解语法规律的概括性、稳定性特点。
第二节 词的分类(上) 一、词类划分标准
词类划分标准是词的结构功能,即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根据词的语法功能,首先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七类;虚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要求能结合具体的词语进行词类划分。
二、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属于开放类词语,数量多,功能多,用法活,比较复杂。这三类词是词类划分的学习重点,掌握了这三类词的划分,实际上就掌握了大部分词语的划分问题,因此学习时应注意把有关问题弄清楚。
第三节 词的分类(下) 一、 介词
1.介词“在、向、于、给、自”等附着在动词或其它词语后的用法:构成一个相当于
1
及物动词的结构(不再分析),与后面的成分构成述宾关系,而不是述补关系。2.一些介词的用法:注意辨别正误和异同,正确使用。
二、 连词
连词主要表示连接关系。注意连词同介词的区别和一些连词的基本用法。 三、 助词
四、 注意区分的、地、的,正确使用助词。 第四节 短 语 一、 短语的结构类别
短语从结构看可以十四类,即定中短语、状中短语、述宾短语、述补短语、主谓短语、连述短语、联合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字短语、所字短语、比况短语。其中重点应注意前八类短语的特征。
一些短语在形式上容易混淆,如定中短语和状中短语、述宾短语和述补短语、联合短语和方位短语、联合短语和连述短语等等,注意弄清这些短语的构成特点,避免混淆。
二、 短语的功能类别
从功能角度看,短语可分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三类。主谓短语、联合短语、状中短语、述补短语可归入不同的功能类别,要注意这些短语功能类别的分类依据,能从不同角度给短语分类,弄清结构类别与功能类别的关系。
三、 短语的层次划分
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短语,要求从大到小,逐层切分,到词为止。即把一个大的结构单位切分为两个(有些也有多个)小的结构单位,这些小的结构单位就是直接成分。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还可以往下切分,一直到所有成分都是词为止。
2.一些复杂短语的切分
① “状语+述语+宾语或补语(或宾语和补语同现)”结构:第一层应切分为状中短语,不能切分为述宾或述补短语。② “述语+宾语+补语”(或“述语+补语+宾语”)结构:第一层不能切分在述语后面,而要切分在宾语和补语之间,结构关系由后一个成分的性质决定。③多项定语、状语的切分:短语中有多项定语和状语,如果不是并列性的,应逐层切分,不能在第一层把全部定语和状语都切分出去。④多义短语的切分:要求把歧义的地方分析出来,体现出不同的意义。
短语的层次分析是语法学习的一个重点,要注意加强实践练习。 第五节 句子和句子的类别 一、 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基本语言单位。判断一个语言单位是不是句子,不是看其结构成分的多少,而是看它是否传递信息,是否起交际作用。只要起交际作用,再简单的结构也是句子,如果不起交际作用,结构再复杂,也不是句子。句子具有表述性,即表达客观现实,陈述主观意图,这是句子和其它语言单位相区别的本质特征。
二、句类和句型
句类是句子的语气类别,可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类。句型是句子的结构类型,包括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往下可分主谓句与非主谓句,还可以再往下分类。要注意的是,由于分类角度不同,句类和句型并不对等,能对此加以说明。
二、 把字句和被字句
被字句和被字句是两种不同的句式,前者的主语是施事,后者的主语是受事,它们在使用上也有一定的特点要求,要注意了解,正确使用,能评改不符合结构规律的病句。
第六节 单句分析
一、 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
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句法分析是句子分析的基础,句子分析的目的是寻求句型,句法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认清语言单位内部的结构层次关系。分析单句,要求能用文字描述具体句子所属句型。
二、 主谓句的分析
1.主谓句的成分:主谓句的句子成分一般只有主语和谓语两大成分,有的还有句首修
2
饰语和独立语。注意主谓句没有定语、状语、中心语、述语、宾语和补语,这些都是非主谓句成分。如果进一步对主谓句的主语、谓语进行切分,可能会分析出定语、状语、述语、宾语等等,但它们不是构成主谓句的直接成分,而是主谓句的主语、谓语的成分。
2.主语的判定:动词性谓语句的主语一般比较好判定,但有时几个名词位于动词前,谁是主语判断起来就要困难一些,例如“这部小说去年秋天我们就看了”。可以根据下列顺序确定主语:施事-工具-受事-处所-时间。比如“昨天村子里来了一个人”,这个句子有处所词有时间词,处所词要优于时间词,所以“村子里”是主语。
3.谓语:主谓句的谓语可分名词性谓语、动词性谓语、形容词性谓语三类。我们重点学习动词性谓语。动词性谓语包括述宾谓语、述补谓语、连述谓语、主谓谓语四种类型。其中比较难理解的是主谓谓语句,易于混淆的是连述谓语句和主谓短语充当宾语的句子,例如“我希望他来看看”是动词性述宾谓语句,“我请他来看看”是连述谓语句。平时学习要注意这两个难点问题。
三、 句子的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 这部分内容作一般知识性了解即可。 第七节 复句分析
一、 复句和关联词语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组成的句子。分句和分句之间常用表示某种结构关系的词语连接,这就是关联词语。不同的复句往往有不同的关联词语表示结构关系,所以关联词语是复句的外在标志。学习复句要掌握常用关联词语及其用法特点。
二、 复句的类别
复句的基本类别可分八种:并列复句、连贯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让步复句。一般把前四种复句总称为联合复句,后四种总称为偏正复句。联合复句的共同特点是各个复句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并列性的,而且可以任意增加分句而不改变结构层次;偏正复句的共同特点是各个分句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偏正之分,句子表义的重心是正句部分,偏句只是说明某种条件,偏正复句的突出特点是每增加一个分句就相应增加一个层次,其关系不能延长。
三、 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由三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包含两个以上的结构层次。要注意有三个以上的分句并不都是多重复句,如联合复句类无论有多少个分句,都是一个层次,都不是多重复句。分析多重复句应注意先把各个分句找出来(不要把一些句子成分当作分句),然后确定分句间的结构关系及结构层次,用竖纵线标明。
多重复句的分析是重点又是难点,平时应注意多练习实践。 第五章 修 辞
修辞一章主要讲授语言运用的一些方法技巧,即如何使表达准确生动,更好地传情达意。本章内容还涉及到语汇、语法等相关知识的运用,因而学习修辞应注意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修辞的实践性比较强,因此也要注意学以致用,切忌死记条款。
第一节 修辞概说
修辞一般是指更好地运用语言的规律,包括选择和创新两个方面。修辞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恰切、简练。本节对修辞的意义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即可。
第二节 词语修辞
一、 什么是上下义词语
一个词语的语义包含另一个词语的语义,这一对词语就构成上下义关系,语义被包含的词语叫下义词语,包含下义词语语义的词语叫上义词语。修辞中的上下义词语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都是指词语,只要能构成上下位关系,都称之为上下义词语,例如“动物”与“猫”、“狗”、“狼”、“孔雀”,“人”与“男人”,“女人”、“白人”、“黑人”,“青年”与“当代青年”、“大龄青年”等。
上下义词语有不同的表达作用,上义词语所指范围大,表义比较概括,下义词语所指范围小,表义比较具体。运用语言时,用上义词语还是用下义词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对某个对象的具体情况不清楚,宜用表义宽泛的上义词语,要具体说明某个对象,
3
使别人更加明确,宜用下义词语。如果会话双方对彼此的情况比较了解,往往也可用上义词语代替下义词语,如用“车”代替“汽车、卡车、轿车、自行车、三轮车”等等。由于上下义词语是处于不同的层次,因此不能并列使用。
二、列举和统括
用词语表达众多人或事物时,为了使对方详细了解有关内容,而把这些人或事物按一定方式一一罗列出来,这种手段就叫列举;要注意列举应遵循的原则。列举适应分析的需要,使表达明确具体,详尽细腻,给人以全面、完整的印象,具有形象生动、渲染强调的效果; 用词语表达众多人或事物时,为了使表达具有整体性,而用有代表性的词语来概括表达,这种手段叫统括;统括反映综合的成果,使表达简洁明快,给人以总体印象,具有干脆利落的表达效果,适合信息的综合传递,使受话人便于从总体上快速把握对象。
第三节 句子修辞 一、 句式的选择
现代汉语常用句式有四组八种:从句子结构成分的繁简看可分长句和短句,从前后句子结构是否整齐一致看可分整句和散句,从口气看可分肯定句和否定句,从使用场合及表达风格看可分口语句和书面语句。四组句式的划分角度不同,所以同一个句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可属于不同句式,如“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从上述四个角度看是短句、整句、肯定句、口语句。对这八种句式的特征、表义作用要熟悉,并能结合语境选用。
二、句式的变换
句式变换就是根据要求把一个句式变为别的句式,使之符合具体语境的需要,如把长句变成短句,把散句变成整句等等。要注意的是,变换句式,可以改变原句的顺序,可以增减个别词语,句子的风格可以有变化,但是句子的基本意义不能改变。如肯定句变成否定句,意义仍然是肯定的。
第四节 常用的修辞格 一、 重点辞格
本节介绍了12种辞格,可重点掌握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仿词、对偶、排比(含层递)这几种辞格,弄清楚它们的定义、特点、类别以及表达作用。
二、 一些易混问题
1.借喻和借代:二者的相同之处是都只出现借体,本体不出现。不同之处有二:一是构成基础不同,借喻的构成基础是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借代的构成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二是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因而可以还原为明喻格式,借代不能还原。
2.夸张和夸大:夸张以客观真实为基础,把事物的特征有节制地加以放大,使人认清事物的本质,有一定的真实性。夸大则违反客观真实,使人感到虚假,不可信。
3.双关和歧义:双关和歧义都是同一语言形式包含两种意义,可作两可理解。但双关是发话人有意设置的,不会引起误会,具有积极意义;歧义是发话人说话时无意造成的,句子意义有两种理解的可能,容易引起误解,在交际中具有消极意义。
三、 修辞格的配合
辞格的配合有连用、套用、兼用(亦称辞格连续、辞格包孕、辞格复合)三种形式。连用指几种辞格前后相连,形式上互不纠缠;套用指一种辞格中套用着别的辞格,即从总体看是一种辞格,从局部看又有别的辞格,也就是大套小,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具有一定的句子形式的辞格中,如对偶、排比中就常常套用比喻等辞格;兼用指不同的辞格出现在同一句子形式中,从一种角度看是一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一种辞格。
第六章 语言运用
本章以较广阔的内容作为大背景,分交际、信息、文化三个分支内容,围绕着语言运用这一主题展开,它们同语言运用密切相关,体现了运用语言的三个层次:语言与交际讲的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所必需的一些基本的元素,如角色、语境、话语类型;语言与信息讲的是语言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编码与解码问题;语言与文化则从更高一个层次阐述了语言运用问题。
第一节 语言与交际
4
一、交际角色
角色乃是某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所占有的适当的位置,被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语言运用就是人的一种重要的行为,交际角色与语言运用密切相关,要使话语表达符合交际角色特点,因此就必须按照特定的角色要求进行活动。 二、交际环境
交际环境简称语境,即语言使用的环境。交际环境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交际环境指交际的现场环境和国家、时代、民族、文化等大背景,狭义的交际环境指上下文。句子是要涉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因此任何一句话都离不开语境,都要与语境相协调。客观的词句,无所谓好坏,无所谓雅俗,符合语境需要,就是好的,得体的。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规定了言语的含义,规定了言语的表达方式,有助于突出语言表达效果。说话如果不注意语境,往往会引起误解。 三、交际类型
1.交际类型的类别:交际类型是交际方式的分类。交际方式可从不同角度分类,按发话受话情况分独白型和会话型,如演讲、布告之类是独白型,聊天、讨论是会话型;按交际的正式程度分正式型和随意型,如作报告、汇报是正式型,日常交际是随意型;按交际形式分口头型和书面型,口头型是口头交谈,书面型是通过文字表达。
2.会话原则:合作原则具体包括四个方面: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合作原则是保证会话持续不断的重要条件。要求能分析合作原则在交际中的运用,能分析会话含义。
3.语体: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 第二节 语言与信息 一、 什么是信息
信息是通过某种符号、信号传递的音信、消息。信息传递通过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完成。语言信息的传递有三个要求:使用共同语码,保证语码和信息内容的统一,保持信道畅通。
二、 句子的解释因素
句子的解释因素包括句内因素和句外因素,要求重点理解句外因素。句外因素包括指称意义、社会文化意义、联想意义、暗示意义、预设。要注意对指称意义和预设的理解。
指称意义指词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代表的具体对象。比如我们说“今天”,词典中的意义是指说话的当天,如果是建国57年国庆节说,那么“今天”是指2006年10月1日,如果是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九年纪念大会说“今天”,是指2006年7月1日。每个词句在言语交际中都有具体的内容,这就是指称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句子才有具体的指称意义,因为只有句子才和具体的语境具有特定的联系。
预设是潜存在话语中的已知信息,是一个句子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这种前提条件既可以是客观存在的,也可以是说话人主观上认定的客观存在。没有这个前提条件而说出一个句子来,那是不可思议的事,别人也无法理解。比如甲对乙说:“小王来了。”这里的“小王”必须是双方共知指什么人,至少甲认为乙知道,如果甲认为乙不知道还这样说,那么这句话就没有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因为乙就会在心里嘀咕:谁是小王,为什么要告诉我小王来的事。由此可见,懂得预设,对于话语信息的传递和理解,都有重要意义。
三、句子的理解策略
词语提取、词语预测、尝试组合、模式对照。 第三节 语言与文化
本节内容可作一般知识性了解,充分认识到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重点要弄清文化在汉语语汇中的反映,如“松柏“代表”长寿, “鸳鸯”比喻夫妻等;文化对语言运用的制约作用。
从总体上看,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比上个学期更为灵活,对于平时学习的实践要求比较突出,期末考试更是突出分析运用,《现代汉语(2)考核说明》规定的分析题内容就占了50%的分数比例(详细内容请参考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现代汉语(2)》期末复习指导),这是同学们复习时要特别注意的。
5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