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学科 适用区域 《虽有嘉肴》讲解+课外古诗两首 (暑假第七堂新课) 初中语文 青岛校区 适用年级 课时时长(分钟) 120 七年级 授课人 李枘桓 教学内容 1、疏通文章大意。 2、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语、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及文言句式。 3、“教学相长”的道理。 4、文章写作风格及写作方法探究。 知识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熟读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2.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3.运用文言文翻译方法,理解课文大意。 情感与态度目标:4.联系实际,明白教学相长道理。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理解文意,联系实际感悟“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同学们,有谁知道 “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其中蕴含了什么道理? 还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盘红烧肉放在你面前,你不去品尝的话,你知道它究竟是何滋
- 1 -
备注
味吗? 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出真知。 二、正文 虽有嘉肴 《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注音(自己拿笔写一下哈!) 虽有嘉肴( ),弗( )食,不知其旨( )也。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 故曰:教学相长( )也。 .《兑命》曰:“学( )学( )半。 ..2、注释(重点记忆啊!)
- 2 -
(1)虽:即使。 (2) 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3) 旨:甘美。 (4) 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5) 是故: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了。 (7)自反:反省自己。 (8)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9)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0)《兑命》:《尚书》的一篇。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儒家经典著作,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11)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12)其:表示推测。 3、译文(对照着记哈!)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 3 -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曰:“学学半。 ”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文言知识识记(重点来了哈!) 1、通假字: 兑命 兑:通:“说”,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词: (1)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3)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4)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一词多义: (1)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 .(2)学 教学相长(学习) 学学半(教) ..4、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 4 -
5、特殊句式: 其此之谓乎(倒装句,宾语前置,大概说的就是……吧) 四、研读品析 (齐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你觉得这篇课文是在跟我们讲什么道理? 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五、拓展延伸,启迪智慧 1、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让学生学会联系实际,把课堂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2、语言特点:
- 5 -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六、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七、图解: 弗食,不知其旨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学学半 弗学,不知其善 不足知反,知困自强 (教学相长) 八、课外古诗背诵: 1、《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竟时,终结,这里指死亡。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螣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够乘云雾升天。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最终也会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良马。枥,马槽。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盈缩:原指木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
- 6 -
命长短)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怡,调养身心。永年,长寿。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 【译文】 :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赏析: 《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这是曹操晚年写作的一首富于哲理的诗,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曹操当时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
- 7 -
便写下这一组诗,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2、《过故人庄》孟浩然(过: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具:准备,置办。黍(shǔ):黄米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环绕。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户。场圃,打谷场和菜园。桑麻,泛指庄稼。)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靠近、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过故人庄》 【译文】: 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 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 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 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 解析:
- 8 -
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现在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