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489X.2018.03.063
双创背景下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刘晓丽
*
摘 要 随着“互联网+”大背景的到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和新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些明显的差距和不足,必须不断加以完善,改革刻不容缓,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关键词 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8)03-0063-03
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的,此后,他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并将这一理念正式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式上升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进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创新能力,最终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面对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尤其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趋势,只有通过创新创业活动,才能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持续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万众创新为载体,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市场需求,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等核心产业的竞争力,消化落后产能,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更多可能,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以大众创业为载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对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补充,创造出更多的市场主体,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动力、活力和整体竞争力,为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创造条件,同时也为创新活动提供载体和平台。
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一方面,大众创业可以为创新提供广阔的载体和平台,创造更多的机遇;另一方面,万众创新可以为创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人才支撑和信息支撑。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所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以创新为理论支撑,以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实践教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1)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很多大学生无法适应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和巨大的工作压力,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对待就业还存在按部就班、听天由命的思想,对待创新创业行为存在畏难情绪和惧怕心理,缺乏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热情和动力,缺乏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创新精神。
1 前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进行深层次调整和巨大历史变革,正逐渐从资源驱动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科技的进步促使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新的社会常态。新常态下,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驱动力量和永恒主题。当前,国家对创新创业高度重视,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理念,进一步将创新创业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也必将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新的历史任务和更高要求,注入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实现了一些进步,但是与“互联网+”新常态的发展需求相比,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要求相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与经济转型的迫切盼望相比,与学生的个人发展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这对广大高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这个环境下,高校只有通过改革,结合新常态的需求和特征及自身的发展定位,将社会生产需求与学生个人特点相结合,不断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加快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体系,创新高效创新创业载体,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发展,以适应“互联网+”的需求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际需要,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得到长远发展。
2 双创背景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双创”战略的内涵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战略理念,最早是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9月的夏
*基金项目:2016年度许昌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一般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观念互促教育模式研究”(序号:51);河南省教育厅河南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榜样效应’在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淬化作用研究”(〔2017〕-JKGHYB-0170)。
作者:刘晓丽,许昌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博弈论与科学方法论、营销管理方向的研究(461000)。
2018年2月上 第03期(总第429期)
- 63 -·课程整合
2)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当前,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偏弱,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无法为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因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培训、心理指导。
3)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良好氛围,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载体和平台,让学生通过这些载体和平台,不断磨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创新能力提升提供物质基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联系
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要素、创新条件、创新环境、创新体制不断健全,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出台很多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这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外部环境。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为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提供了具体实践和人才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绝对不是低层次的创新创业,必须要实现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创新发展,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端创新人才作为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立足社会生产需求实际,不断输出高端创新人才,不断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同时,通过大学生创业活动,也可以在全社会实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人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不断促进创新创业活动深入开展。
3 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历史意义
有利于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当前,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检验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标志,不仅仅取决于资源、人口、国土面积等自然因素,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民族的整体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强弱、创新氛围是否浓厚、创新人才质量和数量等因素。特别是随着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国家工业产品大量涌现,要有效地提高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创意。也可以说,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强盛发展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这些人才是国家创新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也是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高校自身发展,而且从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创新氛围的营造和创新人才的培育。
有助于国家产业转型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旧有的那种粗放型的、依靠大量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很
2018年2月上 第03期(总第429期)
- 64 -多地区一二三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这些都必须在经济新常态下迅速解决,实现转型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任务日趋紧迫,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社会生产急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为社会生产和企业发展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校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国家产业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了创新型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使这些创新型人才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紧密联系,有助于国家实施产业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内生动力和整体质量。
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实现个人良好发展 当前,随着经济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应届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用人单位和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标准也不断提高,不仅需要高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素质,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够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为广大毕业生实现个人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高校为毕业生量身打造各种创业培训载体和平台,进行各方面专业的培训和指导,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和意识,并通过联合各种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大学生不出校门就接触到社会生产最前沿的知识,了解到社会生产的最新动态,进一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为毕业生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奠定坚实基础。
有利于高校转型发展 随着外部环境和历史任务的巨大变化,广大高校也逐渐面临转型发展的历史重任和艰难过程。当前,各高校之间也面临争夺生源和竞争就业岗位等问题,如何提升影响力、辐射力和号召力,是摆在广大高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在高校中大力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广大高校进一步认识到自身在学科建设、院系设立、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现有的教学体系、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学体系的构建,丰富学科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教学活动与社会生产联系更为紧密,有利于建立面向社会、面向社会生产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高校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高校转型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4 高校实施双创教育改革的意义
“互联网+”新常态下的发展需要 “互联网+”时代的新特征决定了社会各方各面都必须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才能生存和发展。
高校自身发展规律的推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就像企业的发展都需要遵循企业生命周期的规律一样。尽管高校跟企业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会像企业那样淘汰得那么快,但是高校要想不断发展,
课程整合·
也必须谨记规律的作用。只有不断改革,才能因应外界的变化而得以更好地存在。“互联网+”时代不同于以前任何一种社会态势,其淘汰率和更新率更快更残酷。高校只有紧抓“创新创业”战略这一契机及创新这一动力,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下得以更好发展。
创新创业性质的需要 创新创业的本质就在于创造新的东西。这是一个连续不间断的创造和实施的过程,变革、创造等活动就是其主体。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来讲,本身就是一个变革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活动。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改革从某种角度来看,就是创新创业教育,两者没有本质区别。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同样,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一种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的推动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和发展需要,而现今时代的主题就是创新。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属于教育的内容,而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因此,教育改革迫切需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及其改革。现在高校的发展属于迷茫期和瓶颈期,尤其是对那些普通院校,面对的是来自“211”“985”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双(上接P58)重竞争。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如何在新常态下认清自身优势,重新定位并突破瓶颈,是每一所普通院校面临的最紧迫的事情。改革势在必行,也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双创”战略的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凸显,得到各方面的重视。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高校发展的大势所趋。创新创业教育及其改革对高校、社会、人才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意义重大,只有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才能应对新常态的发展需求,实现自我的突破和长远的发展。■参考文献
[1]陈建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04-108.[2]董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5(35):87-89.
[3]周侠,朱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教育新思路[J].企业导报,2015(17):122-123.
[4]陈桂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职业院校创业教育探索[J].职业时空,2015(12):87-88.调的同时还应注重局部的协调,如部分学生在内科学学习中积极性不高,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适应教学模式方面的能力不同,等等,这些都是在具体实施中应考虑到的,全面保证所有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参考文献[1]刘理静,钱红,李小琳,等.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15):2129-2131.[2]王建国,赵宝玉.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上接P60)中的探索与实践[J].畜牧兽医杂志,2016(5):64-66.[3]张波,向常清,周敬群.改良PBL教学模式在医学留学生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5(9):1418-1420.[4]寇惠娟,韩振华,董新,等.PBL和L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五年制内科学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5(4):688-692.[5]钟建,赵宁博.不同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肾病实习教学中的效果研究[J].中医教育,2014(6):61-63.在“图层样式”窗口中勾选“描边”—在“描边”选项上单击鼠标—在右侧的窗口中设置描边的大小和颜色两个参数。【学法指导二】内发光效果:选中相应的图层—在选中的图层缩览图上右击—选择“混合选项”—在“图层样式”窗口中勾选“内发光”—在“内发光”选项上单击鼠标—在右侧窗口中设置发光的大小和颜色两个参数。
【学法指导三】对任何图层进行操作前,首先需要选定该图层。
其中,学法指导一、二是基于某个具体问题解决方法和过程的提示,而学法指导三是具有更一般意义的学习原理的指导及具体运用。翻转课堂通过助学案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置于首位,并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3]。翻转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先学为前提,以对学生自主先学的针对性的学法指导为保证,要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及时的支持。
4 结语总之,以校本特色为依托的助学案,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助”学生有的放矢、预设台阶“助”学生化难为易。将助学案与翻转课堂模式有机整合,就能以助学案为支点,助力翻转课堂的改革和创新。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开动脑筋,将助学案的助学效果发挥到最大化,更好地搭建和凭借这一支点助力于课堂翻转。■参考文献
[1]王忠惠,朱德全.“翻转课堂”的多重解读与理性审视[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30-33.
[2]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EB/OL].http://www.ec.js.edu.cn/art/2013/3/25/art_4267_114964.html.
[3]李红梅.搭出台阶好“助跑” 科学引领效更高:谈高中数学“助学案”的编写[J].数学教学通讯,2016(24):24-25.
2018年2月上 第03期(总第429期)
- 6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