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行业热点 新车 试驾评测 养车用车 车型库
当前位置:首页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

2024-09-10 来源:好土汽车网
导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污涩(sè) 蜷伏(quán) 咒骂(zhòu) 郁闷(yù) ....B.忏悔(qiān) 怂恿(sǒng yǒng) 娱乐(yú) 煞白(shà) .....C.惩戒(chénɡ) 红绫(línɡ) 嗔怪(chēn) 蹒跚(pán) ....D.哺乳(bǔ) 匍匐(fú) 余晖(huī) 俯冲(fǔ) ....2、下列各项中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帐蓬 热腾腾 金风玉露 赅人听闻 B.乞丏 光秃秃 引人遐思 截然不同 C.凌乱 白洋淀 油然而生 谆谆教诲 D.仿膳 熏衣草 迫不及待 兴高采烈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C.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一直鸦雀无声的大厅里,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D.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广贺高铁建成通车之后,使我市到广州的运行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B.我并不是否认你学习的进步,而是说你应该制定更合理的学习计划。 C.回想初中三年,同学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D.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情感。

1 / 8

5、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比喻)

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拟人) C.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拟人) D.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③②⑤

7、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4)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喜欢用落日来抒写思念之烈或离别之苦,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2 / 8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______ .(2)太丘舍去 去:______ .(3)尊君在不 不:______ .(4)相委而去 委:______ .(5)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______ ..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这个小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4.“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

3 / 8

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⑪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地,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

4 / 8

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⑫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中国散文年选》,有删改)

1.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2.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义。

3.请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4.文章最后一段“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案】

1.①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②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 ③点明写作内容 ④暗示文章的主旨 ⑤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2.“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 (意近即可)

3.①“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②“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③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④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①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2、《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一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

5 / 8

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如今的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向“高冷化”,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

6 / 8

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加点字“这”指什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 B.《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 D.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心灵宁静的渴望。

四、写作题(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天萌发、夏天繁荣、秋天收获、冬天孕育,生命律动,需要发现:亲情醇厚、友情真挚、爱情甜蜜,弥足珍贵,需要发现:生命灵性、世事真相、人性善恶、人情冷暖,万象纷呈,需要发现…… 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文章要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7 / 8

参考答案:

一 B C B B A B

(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二

1. (1)约定 (2)离开 (3)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4)舍

弃 (5)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2. (1)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了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家门。

3. 示例:做人要明礼诚信;做人要宽容。(意思对即可) 4. 示例一:不过分。理由:无礼无信之人不足与交。

示例二:过分。理由:别人已深感惭愧并表示了歉意,就应原谅别人,做人应宽容,要有原谅别人错误的心胸。

三 【答案】

1.《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2.对比论证。将《朗读者》与其他电视台读书节目相比较,强调“《朗读者》贴地气”,“触动观众同理心”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意近即可) 3.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 4.C 四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