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建筑行业的发展形势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建筑业结构性改 革的
攻坚之年。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2016年的建筑业,最恰当 的莫过于“变”。行业内部来看,“变”突出表现在从国家政策、 行业需求结构变化带来的建设模式、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改变,由此 形成的行业新生态,要求建筑业企业从思维模式到行为模式也必须 随之改变。从行业外部来看,“变”表现为政府加快转变职能、着 力打造服务型政府的主动之“变”;部分企业难以摆脱传统粗放型发 展模式,在改革大潮中疲态尽显的被动之“变”;不少企业抓住改革 “红利”,顺应行业发展形势,积极主动抢占先机的应势之“变”。
伴随行业变革而来的,是行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
“变” + “机遇”二“势”。2017年己经来临,梳理建筑业改革发展 的内在规律、探寻行业转型的新机遇,对于企业在“十三五”期间 更好地把握改革大势、在未来竞争中贏得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质改革有序推进行业秩序逐步规范
2016年,建筑业资质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被业内称为“惊天 之
变”。
一方面,以“淡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为改革方向、 以“轻审批重监管”为管理理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连续 发布了《关于简化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部分指标的通知》、《关于 启用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的通知》、《“对取消8个工 程设计专项资质征求意见”的函》,并在浙江、甘肃和安徽三省开 展建筑业企业和工程监理企业资质“智慧”审批改革试点。从这一 系列政策可以看出,建筑资质审批将逐步强化“人”的'作用、强化 “业绩”的作用,对行业的管理,也将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 管逐步转变。
另一方而,资质改革给建筑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让传统挂靠模 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业内人士都知道,传统建筑企业的扩张,往 往建立在资质挂靠模式的基础之上,被挂靠企业长期以收取“管理 费”的形式生存,不仅造成了项目管理的混乱,给质量安全带来了 隐患,而且被挂靠企业木身管理能力逐步蜕化,核心竞争力随之丧 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资质改革强调以市场化为导向,追求 规范化发展,为行业企业长远发展净化了生存的土壤。
从建筑业企业的角度来看,资质改革带来的最大利好,是行业发 展秩序进一步规范,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建筑业企业品 牌化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在“十三五”期间,把握好这一大趋势, 积极顺应改革潮流、加快转型步伐,企业才能在未来竞争中胜出。
行业分化加剧转型有待深化
2016年,建筑业加速分化,行业企业普遍高速发展的景象难以 再
现。
建筑业的分化,主要表现在两方而:一是市场的分化,二是企业 的分化。
2016年,房屋建筑市场总体出现下滑态势,以房建施工为主业 的建
筑施工企业业务进一步萎缩,面临生存困境。2016年,公路、 铁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创新,为少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 新签合同额,在2016年年末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要求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努 力促进“城市病”治理,2017年新开工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 上;加快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抓好120个国家和省级试点。这意味着, 2017年,公路、铁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而据统计,2017年,PPP项目将迎来落地高峰期,预计落地规模约 3. 8万亿元。
因此,可以说,建筑市场分化的大趋势已经十分清晰。而以是否 有能力以PPP模式参与公路、铁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分界, 建筑业企业己出现明显分化。央企、国企由于自身融资能力较强、 资源整合能力较强,加之与地方政府长期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合作关 系,业己成为
ppp项目的主力军。不少实力强劲的民营企业也以通 过各种方式,进入
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但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融资能 力较弱、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己然落后。
目前,建筑业正由关系竞争时代迈向能力竞争时代。在新形势下, 企业在市场上的成功,必定是企业发展理念、文化诉求、资源整合 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各方面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企业要 取得进一步发展,必须针对市场需求,在改革中内强素质、外树形 象,不断完善自我。
兼并重组浪潮初现国企占先发优势
2016年,建筑企业兼并重组掀起新浪潮。
2016年7月18日,中国建筑发布公告,称其香港上市中国海外 发
展有限公司拟有条件收购中信股份目标公司全部己发行股本及中 信股东贷款,买卖双方初始交易对价为310亿元,被称为2016年度 建筑业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并购案。2016年7月29日,中国 中铁与中铁二局拟实施重大资产置换及以资产认购中铁二局非公开 发行股份事项获得证监会无条件通过。2016年12月1日,安徽水 利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 交易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无条件通过。经评估,此 次吸收合并标的资产预估值约为
31.36亿元。此外,还有宁波建工 12. 6亿元收购中经云、绿地集团9. 6
亿元收购江苏省建等,均引起 了业内不小的震动。
仔细研究以上案例,不难发现,其收购与被收购的主体均是国有 企业,而且其收购成功的基础均是“优势互补”,以利于进入优势 领域。这一点,在2016年的特级资质申请方面也已经表现无遗。数 据显示,
201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核准发布的十三批建设工程企 业资质资格
名单中,申请获批特级资质增项的国企数目远超民企, 而且建筑业仅有的几个“三特级”企业也都是国企。这意味着,在 行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刻,国企凭借着对政策的敏感,己 经开始通过简单有效的方式一一强强联合、延伸产业链,来增加市 场竞争的筹码。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2016年年初,业内人士一直担心,随着行 业净利润率不断下滑,因资金链断裂、管理不善或难以承接到工程 等原因,中小建筑企业破产数量或将激增,大型建筑企业收购中小 型企业的风潮
也将出现,但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这一方面说明,在 新形势下,多数企业己经看到了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并在积极通过转 型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行业需求结构尚没有发生 根木性改变之前,企业普遍的应对策略仍将偏保守,2017年行业改 革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