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种名茶制作过程[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花茶、乌龙茶]
红茶的制作过程
----------------------------------
红茶的基本制造过程是: 鲜叶(1)萎凋(2)揉捻(3)发酵(4)干燥 红茶对鲜叶的要求:除小种红茶要求鲜叶有一定成熟度外,功夫红茶和红碎茶都要有较高的嫩度,一般是以1芽2、3叶为标准。采摘季节也有关,一般夏茶采制红茶较好,这是因为夏茶多酚类化合物含
红茶的基本制造过程是:
鲜叶 (1)萎凋 (2)揉捻 (3)发酵 (4)干燥
红茶对鲜叶的要求:除小种红茶要求鲜叶有一定成熟度外,功夫红茶和红碎茶都要有较高的嫩度,一般是以1芽2、3叶为标准。采摘季节也有关,一般夏茶采制红茶较好,这是因为夏茶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高,适制红茶。
下面我们以功夫红茶为例介绍红茶的加工过程:
(1) 萎凋
萎凋目的就是要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叶片变软,青草气消失,并散发出香气。鲜叶采摘后,要均匀的摊放在萎凋槽上或萎凋机中萎凋。萎凋槽一般长10米、宽1·5米,盛叶框边高20cm。摊放叶的厚度一般在18—20cm,下面鼓风机气流温度在35℃左右,
萎凋时间4—5小时适度。常温下自然萎凋时间以8—10小时为宜。萎凋适度的茶叶萎缩变软,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松手时叶子松散缓慢,叶色转为暗绿,表面光泽消失,鲜叶的青草气减退,透出萎凋叶特有的愉快的清香。
(2) 揉捻
揉捻目的一是使叶细胞通过揉捻后破坏,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二是使叶片揉卷成紧直条索,缩小体积,塑造美观的外形;三是茶汁溢聚于叶条表面,冲泡时易溶于水,形成外形光泽,增加茶汤浓度。
红茶的揉捻机一般都比较大,多使用50cm 以上甚至90cm的揉捻桶。其揉捻的适合度,以细胞破坏率90%以上,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茶汁溢而不成滴流。
(3) 发酵
发酵是功夫红茶形成品质的关键过程。所谓红茶发酵,是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
发酵室气温一般在24—25℃,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一般在8—12cm为宜。发酵适度的茶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春茶黄红色、夏茶红黄色,嫩叶色泽红匀,老叶因变化困难常红里泛青。
(4) 干燥
发酵好的茶叶必须立即送入烘干机烘干,以制止茶叶继续发酵。烘干一般分两次,第
一次称毛火,温度110℃—120℃,使茶叶含水量在20—25%,第二次称足火,温度85℃—95℃,茶叶成品含水量为6%。
*******************************************
绿茶制作过程
---------------------------------------------
我国茶叶生产,以绿茶为最早。自唐代我国便采用蒸汽杀青的方法制造团茶,到了宋代又进而改为蒸青散茶。到了明代,我国又发明了炒青制法,此后便逐渐淘汰了蒸青。
我国目前所采用的绿茶加工过程是:鲜叶 ① 杀青 ② 揉捻 ③ 干燥
(1) 杀青
杀青是形成绿茶品质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其主要目的:一是彻底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以获得绿茶应有的色、香、味;二是散发青草气,发展茶香;三是蒸发一部分水分,使之变为柔软,增强韧性,便于揉捻成形。鲜叶采来后,要放在地上摊凉2—3小时,然后进行杀青。杀青的原则一是“高温杀青,先高后低”,使杀青锅或滚筒的温度达到180℃左右或者更高,以迅速破坏酶的活性,然后适当降低温度,使芽尖和叶缘不至被炒焦,影响绿茶品质,达到杀匀杀透,老而不焦,嫩而不生的目的。杀青的其二原则是要掌握“老叶轻杀,嫩叶老杀”。所谓老杀,就是失水适当多些;所谓嫩杀,就是失水适当少些。因为嫩叶中酶的催化作用较强,含水量较高,所以要老杀,如果嫩杀,则酶的活化未被彻底破坏,以产生红梗红叶;杀青叶含水量过高,在揉捻时液汁
易流失,加压时易成糊状,芽叶易断碎。低级粗老叶则相反,应杀得嫩,粗老叶含水量少,纤维素含量较高,叶质粗硬,如杀青叶含水量少,揉捻时难以成形,加压时也易断碎。杀青叶适度的标志是: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无红梗红叶,手捏叶软,略微粘手,嫩茎梗折不断,紧捏叶子成团,稍有弹性,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
(2) 揉捻
揉捻的目的是为了缩小体积,为炒干成形打好基础,同时适当破坏叶组织,既要茶汁容易泡出,又要耐冲泡。
揉捻一般分热揉和冷揉,所谓热揉,就是杀青叶不经堆放趁热揉捻;所谓冷揉,就是杀青叶出锅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摊放,使叶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揉捻。较老叶纤维素含量高,揉捻时不易成条,易采用热揉;高级嫩叶揉捻容易成条,为保持良好的色泽和香气,采用冷揉。
目前除制作龙井、碧螺春等手工名茶外,绝大部分茶叶都采取揉捻机来进行揉捻。即把杀青好的鲜叶装入揉桶,盖上揉捻机盖,加一定的压力进行揉捻。加压的原则是“轻、重、轻”。即先要轻压,然后逐步加重,再慢慢减轻,最后部加压再揉5分钟左右。揉捻叶细胞破坏率一般为45—55%,茶汁粘附于叶面,手摸有润滑粘手的感觉。
(3) 干燥
干燥的方法有很多,有的用烘干机或烘笼烘干,有的用锅炒干,有的用滚桶炒干,但不论何种方法,目的都是:一、叶子在杀青的基础上继续使内含物发生变化,提高内在品质;二、在揉捻的基础上整理条索,改进外形;三、排出过多水分,防止霉变,便于贮藏。
最后经干燥后的茶叶,都必须达到安全的保管条件,即含水量要求在5—6%,以手揉叶能成碎末。
******************************************************
乌龙茶的制作过程
-----------------------------------------------
相信很多人都喝过乌龙茶,但很少有人了解铁观音的制作过程。
茶园:
乌龙茶的制造工艺,要经过:采青、凉青、晒青、凉青、做青(摇青摊置)、炒青、揉捻、初焙、复焙、复包揉、文火慢烤、拣簸等工序才制成成品。
制作优质精品乌龙茶必须具备“天、地、人”三个要素。天,指适宜的气候环境,在天气清朗,昼夜温差较大,刮东南风时制作者最佳;地,指纯种乌龙茶茶树,适应茶树生长的良好土壤、地理位置和茶雷锋海拔高程,并得到精心培育,1-5年生茶树制品尤佳;人,指精湛的采制技术。如在做青阶段,要灵活地掌握“看天做青”和“看青做青”。
乌龙茶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高山茶分春秋两季。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5月上旬)为春茶;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7月上旬)为夏茶;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8月下旬)为暑茶;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10月上旬)为秋茶。制茶品质以春茶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梢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
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公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
1、采青(采摘)
晴天的正午10:00至下午15:00时采摘的鲜叶质量最好,采集时不能在下雨天及阴天中采摘,否则将很难行成甘醇的之味及香气;而且茶叶的鲜嫩度要适中,一般选三叶一芽,枝梗宜短,细小。这样枝梗的含水量才会少,制作出来才会形成高档气质。
采青很辛苦,采青的最佳时间也正是太阳正烈的时候且全靠手工一叶叶的采摘,因此需要很多人手。
采摘标准 :
乌龙茶采摘讲究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开采,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太长了枝梗粗壮不利于粗制,太短了叶片太嫩做不成茶。
2、晒青:
茶青采下来后要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爆晒,当茶青积累到一定量(一般够做十来斤毛茶)就运回家里置于空调房内。等到夕阳西下时,在将其薄薄的摊凉在地上晒青。晒青形式有很多种,有的是摊在水筛上架在架子进行;有的是直接摊铺在地上;有的在地上铺上竹筛进行。主要还是根据当时的气温来。晒青的目的是先利用地热、柔和的夕阳和晚风使箐叶蒸发部分水分,为摇青作准备。此时的关键是叶片上的泥土味、杂味等要去尽
又不能晒死。
3、晾青
茶青经过晒青后,将茶青置于竹筛上,放入空调房静置,茶青经过晒青时,会蒸发部分水分,青叶成遢软样,在空调房静置时,叶梗、叶脉的水分这时会往叶面补充,这时,叶面又会挺直起来
4、摇青
当茶青晾青后,根据青叶的水分变化情况,就可以决定是否摇青了。将竹筛中的茶青倒入竹制摇青机中准备摇青,在摇青的过程中,通过“闻青叶香气,看青叶颜色变化”来决定摇青的次数和轻重。一般要重复2到3次的摇青,每次摇青间隔个把小时。具体的要看茶青的质量和当天天气。这一环节在反复的摇青和静置中决定了茶叶的质量,为制茶中最关键的部分。
静置:
将摇青过的青叶移入青间,放在水筛架上静置。这时在摇青时青叶散发的水分通过静置,又会从叶梗、叶脉往叶面补充散发
到完成最后一次摇青已是夜深人静,这时要将茶青静置到第二天使其发酵。
5、杀青(炒青)
到了第二天茶农就要不时通过对茶青的看、闻、摸、试,来决定是否要炒青。这一环
节将最终决定乌龙茶的质量,也决定毛茶价格。有经验的茶农都能把握时机制作出优质乌龙茶。由于杀青后叶子上会产生一定的红边此时还要将红边去除否者会影响茶叶质量。
电气杀青机:
6、包揉成型
把杀青后的茶叶包在特制的布里(俗称茶巾),利用“速包机”把整个茶叶紧包成球状。从这个环节开始其目的就是制作外形和颜色。
7 、揉捻
将打包好的茶包放在“揉捻机”中进行揉捻使茶叶成型 。茶球在紧包的状态下在揉捻机中滚动,里面的叶子受到挤压会慢慢形成“颗粒状”,从叶状到颗粒状的神奇之作全在这里,当然是要经过很多遍的操作。
8、打散
把打包好的茶球打散,以便重复进行包揉和揉捻。
9、焙火
将茶揉捻到有一定湿润并有一定色泽后就要将其焙火,把茶团解块后摊铺在竹筛上放在铁架上,至于炉中焙烤。包揉、揉捻与焙火是多次重复进行的,这些过程重复得多了将使茶叶颗粒暗淡无光色泽不活,重复次数少了又会使颗粒蓬松颜色发白。应适可为此直到外形满意为止。
10、烤焙
当茶叶最终成型就要放要进行烤焙将茶叶中的水分烘干。这将影响到茶叶的存储时间保证在茶叶的存储和转运中不变味。一般要进行一个小时。
至此乌龙茶的粗制完成。
这只是乌龙茶的粗加工,要使茶叶能够上市还要经过精加工...
****************************************************
花茶制作过程
---------------------------------------------
(一)花茶的窨制原理和程序
窨制原理:花茶窨制过程主要是鲜花吐香和茶胚吸香的过程。茉莉鲜花的吐香是生物化学变化,成熟的茉莉花在酶、温度、水份、氧气等作用下,分解出芬香物质,随着生理变化,花的开放,而不断的吐出香气来。茶胚吸香是在物理吸附作用下,随着吸香同时也吸收大量水份,由于水的渗透作用,产生了化学吸附,在湿热作用下,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茶汤从绿逐渐变黄亮,滋味有淡涩转为浓醇,形成特有的花茶的香、色、味。
窨制程序:花茶的窨制传统工艺程序:茶胚、花拼和 堆窨 通花 收堆
起花 烘焙 冷却 转窨或提花 匀堆、 装箱
(二)茶胚处理
窨制花茶的茶胚,是用绿毛茶经过精制(略)按照花茶茶胚级型标准样品拼配而成。
1、干燥:窨制花茶的茶胚一般要经过干燥处理。目的:高档茶胚在于散发水闷气、陈味;中低档茶胚在于降低粗老味、陈味等,显露出正常绿茶香味,有利于花茶的鲜纯度提高。烘干机温度一般不宜太高,高档茶胚在100—110℃,中低档茶胚可在110—120℃。传统工艺要求烘后茶胚水份在4—4·5%,不能用高火烘,容易产生火焦味,影响花茶品质。
2、冷却:茶胚复火后一般堆温较高,在60—80℃,必须通过摊凉、冷却,待茶叶堆温梢高室温1—3℃时才能付窨,太高进行窨制,影响茉莉花生机和吐香,降低花茶品质,茶胚温度越低越好,这样窨制拼和后,使堆温上升慢些,相对的延长32—37℃的堆温时间,有利于鲜花吐香和茶胚吸香,提高花茶质量。
(三)鲜花养护
茉莉花是具有晚间开放吐香的习性,鲜花一般在当天下午二时以后采摘,花蕾大、产量高、质量好。采收后,装运时不要紧压,用通气的箩筐装花为好,切忌用塑料袋装,容易挤压,不通气,易造成“火烧花”。
1、摊凉:鲜花进场适应及时验收过磅,按级分堆,摊凉(等级标准详见附后)。目的是:鲜花在运送过程由于装压,呼吸作用产生热量,不易散发,使花温升高,一般都在38℃以上,高的超过40℃。不利鲜花生理活动,必须迅速摊凉,使其散热降温,恢复生机,促进开放吐香。摊凉场地必须通风干净,摊凉时花堆要薄,一般在10cm以下。气温高时,可用轻型风扇吹风;雨水花,更要薄摊,吹风,蒸发花表面水,待表面水干后,才能堆积
养护。
2、鲜花养护:目的在于控制花堆中的温度,使鲜花生机旺盛,促进开放猛烈吐香。鲜花开放适宜温度在32—37℃,因此,气温低于30℃,必须把花堆高催温,鲜花呼吸作用放出CO2产生热,使花堆温度升高,当堆温达38℃以上,就要把花堆扒开,薄摊降温,增加氧气促进鲜花开放;气温高时要薄摊、翻动、通气,防止堆温过高鲜花变质,一般堆高15—20cm。春、秋季节,由于气温低,一般堆高30—40cm,有时还用布盖住,保持堆温,促进鲜花开放。
3、筛花:鲜花开放率在60%左右时,即可筛花,筛花的目的既是分花大小,剔除青蕾花蒂;通过机械振动,又能促进鲜花开放正气。鲜花筛后应按预定的各批配花量过磅分号堆放,若开放度不够应继续养护。鲜花使用:一号花用于提花、转窨和高级茶头窨;二号花用于头窨。若有一、二号花用于同批茶时,则先用一号,后用二号,不得混用,要分开窨。
4、玉兰打底。目的在于用鲜玉兰“调香”,提高茉莉花茶香味的浓度,“衬托”花香的鲜灵度。打底掌握适度,能提高花茶质量。
打底方法:在窨制茉莉花茶,茶、花拼和前先用玉兰鲜花(一般用1%,茶100kg用玉兰鲜花1kg)于茶胚先拼和进行“打底”;有的在窨茉莉花时,同时拼如玉兰鲜花,但用量不易过多,多了容易引起“透兰”;有的在提花时再用少量玉兰鲜花与茉莉花拼和在一起进行提花(用量0·3—0·5%)。
(四)窨花拼和
窨花拼和使整个茉莉花茶窨制过程重点工序。目的是利用鲜花和茶拌和在一起,让鲜花吐香直接被茶叶所吸收。窨花拼和要掌握好六个因素:配花量、花开放度、温度、水份、厚度、时间。
(五)窨制花茶手工操作方法
先把茶胚总量1/3—1/5,平摊在干净窨花场地上,厚度为10—15cm,然后根据茶、花配比用量的鲜花,同样分出1/3—1/5均匀的撒铺在茶胚面上,这样一层茶,一层花相间3—5层,再用铁耙从横断面由上至下扒开拌和。茶胚和鲜花边拌边按箱窨、屯窨、块窨方法进行“窨花”。
茶、花拼和后,投放在木箱中(木箱规格46×43×43cm即二号标准茶箱)窨花叫箱窨。适用于窨花量少或特种花茶。每箱窨茶量约5kg,厚度20—30cm。箱平放排列或交叉叠放,以利空气流通。用高40—60cm竹廉围成圆圈把茶花拼和后堆放在圆圈内窨花叫囤窨,适用于中批量生产,囤直径150—200cm,每囤窨茶量200—300kg。把茶、花拼和后直接堆放在地上成块状窨花叫块窨或堆窨,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堆成长方形,宽1—1·2M,长根据场地和窨量而定,每堆600—1000kg。堆窨,省工、迅速、方便,目前花茶窨制通常是采用堆窨。
此外,在窨品的堆面都要以本批的茶胚薄薄的散布一层,厚度约1cm,达到鲜花不外露,以减少花香散失,这一操作称为“盖面”。
在自然条件和正常温度(32—37℃)下茉莉花吐香持续时间一般可达24小时。鲜花和茶叶拼和窨只时,由于花在茶中被压,正常呼吸作用受到一定阻碍,鲜花生机缩短,吐香持续时间一般在12小时左右,从观察和测试可以看出,茉莉花开始吐香以后5小时内
为吐香旺盛期,此时,呼吸作用强度大,干物质损耗也多,芳香油的挥发也猛烈,所以吐香浓烈时,花和茶一定要及时拼和和窨制,以免香气大量散失。因此,掌握好茉莉花开放度,迅速的拼和窨制,让茶胚充分吸收花香是整个窨制工艺技术的关键。
(六)散通花热
通花散热的目的:一是散热降温;二是通气给氧,促进鲜花恢复生机,继续吐香;三是散发堆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通花根据在窨品堆温、水份和香花的生机状态来掌握的,从窨花到通花时间头窨5—6小时,逐窨次缩短半小时。收堆时间主要视堆温下降达到要求即可收堆(详见附表),通花散热就是把在窨的茶堆扒开摊凉,从堆高30—40cm,扒开薄摊堆高10cm左右,每隔15分钟,再翻拌一次,让茶堆充分散热,约1小时左右堆温达到要求时,就收堆复窨,堆高约30cm,再经5—6小时,茶堆温度又上升到40℃左右,花已成萎调状,色泽由白转微黄,嗅不到鲜香,即可起花。
(七)起花
在窨时间达10—12小时,花将失去生机,茶胚吸收水份和香气到达一定状态时,必须立即进行起花,用起花机把茶和花分开,即叫起花。起花顺序是“多窨次先起,低窨次后起,同窨次先高级茶,后低级茶”。如不能及时起花,则在水热作用下,花渣变黄熟呈现闷黄味、酒精味,影响花茶质量。若当天窨制数量多,在短时间内来不及起花,必须将花堆扒开散热。
1、根据在窨品的堆温,掌握适时起花。头窨41℃,二窨40℃,逐窨下降,提花38℃,堆温超过时,若时间还未到,必须进行第二次通花或翻堆散热。
根据在窨品水份,掌握适时起花:
头窨17—18%,二窨13—14%,三窨11—12%,提花8·5%。
起花操作:操作要迅速,起花后做到茶叶中无花蒂、花叶;花渣中无茶叶。停机后,筛网必须清扫干净,起花后的湿茶要薄摊散热防止水焖味。
2、烘焙
烘焙目的在于排除多余水份,保持适当的水份含量,适应下一工序转窨、提花或装箱。再窨品烘焙,要求快速,又要最大限度防止花香散失,解决这个矛盾,主要靠正确掌握烘干热风的温度,和烘后茶叶水份含量。控制茶叶水份含量调节烘焙温度如下:
烘后茶叶必须充分摊凉,有的利用长时间输送,有的用摊凉机进行,但禁用强风吹,造成香气不必要散失,摊凉后的茶叶温度越低越好,最高不得超过40℃。
3、压花
压花是利用起花后的花渣再窨一次低档茶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花渣的余香,来压低低档茶的粗老味增加花香。
(1) 花要做到及时迅速,做到边起花边压花。
(2)提花的花渣仍洁白香气纯正吐香能力尚强,可压中档茶叶,其余正常花渣供低档茶压花,但腐熟变黄、臭的花渣不能用来压花。
(3)花渣用量:100kg茶叶一般用40—50kg花渣,压一次可抵5kg的鲜花配花量。
(4)压花时间,掌握在4—5小时,不宜过长,太长造成宿焖味、酵味和其他异味,
应及时起掉花渣,茶也必须及时烘焙。
4、 提花
提花目的在于提高花茶的鲜灵度,操作同窨花。
(1)提花用朵大洁白香气浓烈的一号花,雨水花不能用。拌和后堆窨,由于用花量少(一般100kg茶叶用6—10kg花)窨花时间短(堆窨时间6—8小时),堆温不高不必进行通花。
********************************************************
白茶的制作工艺
------------------------------------
白茶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贡眉、寿眉,不同的白茶品种加工工艺各不相同,让我们接下来一一揭秘制作工艺以及流程。
采用单芽为原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银针白毫;采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政和大白,福安大白茶等茶树品种的一芽一二叶,按白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称之为白牡丹或新白茶;采用菜茶的一芽一二叶,加工而成的为贡眉;采用抽针后的鲜叶
制成的白茶称寿眉。
但是从制作工艺步骤来说,却有着细微的差别,白毫银针制作工序为:茶芽、萎凋、烘焙、筛拣、复火、装箱;白牡丹、贡眉工艺为:鲜叶、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或筛拣)、复火、装箱。 其中的关键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和加温萎凋。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
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
白茶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四步:
1.采摘
白茶根据气温采摘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鲜叶,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净采。芽叶成朵,大小均匀,留柄要短。轻采轻放。竹篓盛装、竹筐贮运。
2.萎凋
采摘鲜叶用竹匾及时摊放,厚度均匀,不可翻动。摊青后,根据气候条件和鲜叶等级,灵活选用室内自然萎凋、复式萎凋或加温萎凋。当茶叶达七、八成干时,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都需进行并筛。
3.烘干
初烘:烘干机温度100-120℃,时间:10分钟;摊凉:15分钟。复烘:温度80-90℃;低温长烘70℃左右。
4.保存
茶叶干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内,放入冰库,温度1-5℃。冰库取出的茶叶三小时后打开,进行包装。
白茶主产地在福建省,独特的气候条件适合茶树的生长,后来的采摘以及制作工艺更加考究,传统采摘方法有\"十不采\"的约束,所以每个细节都决定了茶叶的质量。
*********************************************
黄茶独特的“闷黄”制作方法
--------------------------------------
黄茶是我国特产,属于六大茶之一,因黄汤黄叶而得名,其制法采用独特的“闷黄”制作工艺,利用高温杀青破坏酶的活性,其后多酚物质的氧化作用则是由于湿热作用引起,并产生一些有色物质。
工具/原料
茶叶
步骤/方法
1、杀青
黄茶通过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2、闷黄
闷黄是黄茶类制造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色黄汤的关键工序。从杀青到黄茶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茶在杀青后闷黄,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有的闷炒交替进行。针对不同茶叶品质,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形成良好的黄色黄汤品质特征。
3、干燥
黄茶的干燥一般分几次进行,温度也比其它茶类偏低。
4、揉捻
黄茶初制的塑型工序,通过揉捻形成其紧结弯曲的外形,并对内质改善也有所影响。
注意事项
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多,叶温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过程也愈快。
**************************************************
黑茶的制作方法
---------------------------------------
1.杀青:由于黑茶原料比较粗老,为了避免水分不足杀不匀透,一般除雨水叶、露水叶和幼嫩芽叶外,都要按10∶1的比例洒水(即10千克鲜叶 1千克清水)。洒水要均匀,以便于杀青能杀匀杀透。 (1)手工杀青:选用大口径锅(口径80~90厘米),炒锅斜嵌入灶中呈30度左右的倾斜面,灶高70~100厘米。备好草把和油桐树枝丫制成的三叉状炒茶叉,三叉各长16~24厘米,柄长约50厘米。一般采用高温快炒,锅温280~320℃,每锅投叶量4~5千克。鲜叶下锅后,立即以双手匀翻快炒,至烫手时改用炒茶叉抖抄,称为“亮叉”。当出现水蒸气时,则以右手持叉,左手握草把,将炒叶转滚闷炒,称为“渥叉”。亮叉与渥叉交替进行,历时2分钟左右。待茶叶软绵且带粘性,色转暗绿,无光泽,青草气消除,香气显出,折粗便不易断,且均匀一致,即为杀青适度。 (2)机械杀青:当锅温达到杀青要求,即投入鲜叶8~10千克,依鲜叶的老嫩,水分含量的多少,调节锅温进行闷炒或抖炒,待杀青适度即可出机。 2.初揉:黑茶原料粗老,揉捻要掌握轻压、短时、慢揉的原则。初揉中揉捻机转速以40转/分左右,揉捻时间15分钟左右为好。待嫩叶成条,粗老叶成皱叠时即可。 3.渥堆:是形成黑茶色香味的关键性工序。渥堆应有适宜的条件,渥堆要在背窗、洁净的地面,避免阳光直射,室温在2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初揉后的茶坯,不经解决立即堆积起来,堆高约1米左右,上面加盖湿布、蓑衣等物,以保温保湿。渥堆过程中要进行一次翻堆,以利渥均匀。堆积24小时左右时,茶坯表面出现水珠,叶色由暗绿变为黄褐,带有酒糟气或酸辣气味,手伸入茶堆感觉发热,茶团粘性变小,一打即散,即为渥堆适度。 4.复揉:将渥堆适度的茶坯解决后,上机复揉,压力较初揉稍小,时间一般6~8分钟。下机解块,及时干燥。 5.烘焙:烘焙是黑茶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通过烘焙形成黑茶特有的品质即油黑色和松烟香味。干燥方法采取松柴旺火烘焙,不忌烟味,分层累加湿坯和长时间的一次干燥,与其它茶类不同。 黑茶干燥在七星灶上进行。在灶口处的地面燃烧松柴,松柴采取横架方式,并保持火力均匀,借风力使火温均匀地透入七星孔内,要火温均匀地扩散到灶面焙帘上。当焙
帘上温度达到70℃以上时,开始撒上第一层茶坯,厚度约2~3厘米,待第一层茶坯烘至六七成干时,再撒第二层,撒叶厚度稍薄,这样一层一层地加到5~7层,总的厚度不超过焙框的高度。待最上面的茶坯达七八成干时,即退火翻焙。翻焙用特制铁叉,将已干的底层翻到上面来,将尚未干的上层翻至下面去。继续升火烘焙,待上中下各层茶叶干燥到适度,即行下焙。干燥判断标准:茶梗易折断,手捏叶可成粉末,干茶色泽油黑,松烟香气扑鼻时,即为适度。入库。
6.干毛茶下焙后,置于晒簟上摊晾至与室温相同后,及时装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