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教案设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模拟经历,感受体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语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新闻相关知识。 (2).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 (3).把握新闻的及结构特点。 (4). 体味新闻语言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培养速读课,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正义感、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把握本则新闻的语言特色。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3.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领悟新闻语言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主席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根据教材特点和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新闻这种体裁的实际,以及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等,我将 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简明、及时的特点; 掌握新闻的结构,进行创作实践作为教学重点,将新闻语言特
2016
1 / 7
精品文档
点的领悟作为全的难点进行突破。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欣赏上海世博会图片,请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世博会情况。师问:你们是如何了解到这些信息的?生答:通过新闻。师: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也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新闻,了解新闻,共同学习出自一代伟人毛主席之手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听新闻,初步感知新闻 1、学生听录音新闻,思考: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报道的。 (2)、你从中听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介绍新闻背景(投影) 明确:1949年4月20日,国x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消息,就是毛主席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 (三)知新闻,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1、学生默读新闻,用笔圈画这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 教师点拨: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从20日夜);地点( 1000余华里的战线);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过渡语)新闻和记叙的六要素相同,但它的结构却和一般有所不同,让我们一同了解。 2、教师简介新闻特点(出示投影),请学生
2016
2 / 7
精品文档
大声朗读。 (1)、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体从广义上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学。从狭义上讲,只指消息,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2)、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用一段话在 开头介绍新闻的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叫主体。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另外,课开关括号部分叫电头。 (四)读新闻,把握新闻要点 1、请学生模仿播音员放声朗读新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速、语调 荻港 要塞 溃退 锐不可当 泄气 歼灭 2、请学生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依次找出新闻的要素。 明确: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20日夜起,———课最后。 第一层:(20日夜起——已度过三十万大军):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21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3、教师出示行军地图,请一位同学上台进行讲解,学生研讨: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教师点拨: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
2016
3 / 7
精品文档
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势也涌起高潮。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一气呵成。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五)品新闻,体会语言特色 1、(过渡)同学们看看,作者除了条理清晰的介绍渡江情况以外,又是怎样把渡江的全过程报道清楚的?用了哪些很准确的动词?请同学们圈一圈。(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语言的准确、概括。(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到时。 ②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成竹的状况。 ③全最后,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说“打垮”)“占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船只自由通
2016
4 / 7
精品文档
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这就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④ “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泛,) “24小时内”,时限明确,(“共”,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 “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模糊。) ⑤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说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而能恰到好处地表现(或正面或反面)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坚强意志和英雄气概。 2、除此之外,中还有很多富有感情的词语,请你用“从……我听出了……”的句式说话。 语言鲜明、富有感情。 例如:①从“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我听出了人民军队所向披靡的辉煌战绩。 例如:②从“结果就在21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一般化“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我听到了作者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正是……那一天”既对“督战”“认为很巩固”构成强烈讽刺,又证实了的确“不起丝毫作用”。敌人“不料”,我军“突破”,“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对比鲜明,既
2016
5 / 7
精品文档
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鲜明。 3、教师小结: 语言的特色是:语言鲜明、富有感情 ;语言准确、简明 (六)写新闻,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分析其结构,并为这则新闻拟一个。 新华社上海4月30日电(记者孙承斌李斌厉正宏)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30日晚在上海世博化中心隆重举行。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也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界博览会。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自世界各地的参展方将通过展示、论坛、表演等形式,共同探讨城市未发展理念,尽情畅想人类进步美好前景。 明确:——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隆重开幕 (七)教师小结:新闻就像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它是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让我们养成良好的看书读报习惯,不断增长知识、开拓眼界吧! (八)布置作业 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以我校开展特色课外活动为题材,写一篇新闻报道。(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板书设计: 新闻:、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真实、准确、及时 【教学总结】学生在学习这篇课前,头脑中还没有建立起有关新闻的知识体系。因此,这堂课的学习重点及难点就是新闻的结构、特点、语言。 为了能让学生主动进行新闻知识建构,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朗读课,由略到详地分三步叙述新闻内容后,再由此分别引出新闻结构中的“标题”、 “导语”、 “主
2016
6 / 7
精品文档
体”。学生自然地体会出新闻的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新闻的结构。我想,这样的学习过程比较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新闻,要比由教师介绍了新闻的知识后再去学习课,要主动多了。 “自助课堂”模式的教学就是要在学生进行探究、提升和检测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助”的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将“担心学生学不会而进行细致讲授”的做法丢开。学生在检测字词掌握情况,对“锐不可当”中的“当”的读音拿不准时,我没有直接告知答案,学生们就主动查阅字典,解决自己的疑惑;当学生需要理解新闻语言特点时,我安排他们和小组成员讨论;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慢慢巡视,学生便抓住时机,主动邀请我参与他们的讨论,研讨他们遇到的疑难。我想,这应该是“自助课堂”才让他们拥有了主动向资料、同学、老师求助机会的吧!
2016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