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标准修改采用了日本工业标准JIS H3100-2006《铜及铜合金薄板、厚板和带材》和JIS H3110-2006《磷青铜和镍银合金薄板、厚板和带材》,参照采用了欧盟标准BS EN 1652:1998《铜及铜合金——一般用途的厚板、薄板、带和圆形材》,并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代替GB/T 2059-2000《铜及铜合金带材》、GB/T 2067-1980《锡锌铅青铜带》、GB/T 2069-1980《铝白铜 (BA16-1.5、BA1 13-3)带》、GB/T 11089-1989《专用铅黄铜带》和GB/T 15714-1995《焊接管用H65黄铜带》。
本标准与GB/T 2059-2000、GB/T 2067-1980、GB/T 2069-1980、GB/T 11089-1989和GB/T 15714-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H63、H85、QSn8-0.3和BZn18-17四个牌号。并采用JIS H3100-2006标准的C2300牌号和EN标准的CuZn15牌号规定了H85的力学性能;采用JIS H3110-2006标准的C5212规定了QSn8-0.3的力学性能;采用JIS H3110-2006标准的C7521规定了BZn18-17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纯铜类增加了特硬(T)状态,并相应修改了硬(Y)状态的力学性能;
——H70、H68、H65和QSn6.5-0.1增加了弹硬(TY)状态,并采用JIS H3100-2006和JIS H3110-2006标准修改了抗拉强度值;
——将带材的可供厚度下限由“0.05mm”改为“大于0.15mm”,纯铜、普通黄铜类0.5mm~3.0mm厚度的带材宽度上限由“1000mm”扩大到“1200mm”; ——外形尺寸允许偏差统一按GB/T17793的规定;
——硬度试验由选作供参考项目改为常规检验项目,并规定“拉伸试验、硬度试验任选其一,未作特别说明时,提供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的可测厚度由不小于“0.3mm”改为不小于“0.2mm和0.15mm”,并删除了硬度试验的厚度规定(既所有规格均可进行试验);
——将TU1、TU2的力学性能与其它紫铜类合并为一档;
——对纯铜类、H70、H68、H65、H62和QSn6.5-0.1的硬度范围适当减缩,并规定了相应软态硬度上限;
——HPb59-1特硬(T)状态的抗拉强度由按厚度分档规定统一为不小于590 N/mm2; ——删除了杯突试验的选作规定;
——删除了无氧铜带进行含氧量金相法测定的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中铝上海铜业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铝沈阳有色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宁波兴业电子铜带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孟惠娟、邵胜忠、朱迎利、张健、韩卫光、丁顺德、刘刚、陈建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2059-1980、GB/T 2059-1989、GB/T 2059-2000、GB/T 2060-1980、GB/T 2060-1989、 GB/T 2062-1980、GB/T 2062-1989、GB/T 2066-1980、GB/T 2066-1989、GB/T 2067-1980、GB/T 2071-1980、GB/T 2071-1989、GB/T 2068-1980、 GB/T 2070-1980、GB/T14595-1993、GB/T 2063-1980、GB/T 2064-1980、GB/T 2065-1980、GB/T 14596-1993; ——GB/T 2069-1980; ——GB/T 11089-1989;
——GB/T 15714-1995。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加工铜及铜合金带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及订货单(或合同)内容等。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用途的加工铜及铜合金带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28-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 230.1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A、 B、 C、D、E、F、G、H、K、N、T标尺)
GB/T 232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GB/T 351 金属材料电阻系数测量方法
GB/T 4340.1 金属维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 5121(所有部分) 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GB/T 5231 加工铜及铜合金化学成分和产品形状 GB/T 6147 精密电阻合金热电动势率测试方法 GB/T 6148 精密电阻合金电阻温度系数测定方法
GB/T 8888 重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GB/T 17793 一般用途的加工铜及铜合金板带材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YS/ T347 铜及铜合金 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3 要求
3.1 产品分类
3.1.1 牌号、状态、规格
带材的牌号、状态和规格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牌号、状态和规格 牌 号 状 态 厚度/mm >0.15~<0.50 0.50~3.0 >0.15~<0.50 0.50~3.0 >0.15~<0.50 0.50~3.0 宽度/mm ≤600 ≤1200 ≤600 ≤1200 ≤600 ≤1200 ≤600 ≤1200 ≤600 ≤1200 ≤300 T2、T3、TU1、TU2 软(M)、1/4硬(Y4) TP1、TP2 半硬(Y2)、硬(Y)、特硬(T) H96、H80、H59 H85、H90 H70、H68、H65 H63、H62 软(M)、硬(Y) 软(M)、半硬(Y2)、硬(Y) 软(M)、1/4硬(Y4)、半硬(Y2) >0.15~<0.50 硬(Y)、特硬(T)、弹硬(TY) 0.50~3.0 软(M)、半硬(Y2) 硬(Y)、特硬(T) >0.15~<0.50 0.50~3.0 >0.15~0.20 HPb59-1、HMn58-2 软(M)、半硬(Y2)、硬(Y) >0.20~2.0 HPb59-1 HSn62-1 QAl5 QAl7 QAl9-2 QAl9-4 QSn6.5-0.1 特硬(T) 硬(Y) 软(M)、硬(Y) 半硬(Y2)、硬(Y) 软(M)、硬(Y)、特硬(T) 硬(Y) 软(M)、1/4硬(Y4)、半硬(Y2) ﹥0.15~2.0 硬(Y)、特硬(T)、弹硬(TY) ﹥0.15~2.0 >0.15~1.2 0.32~1.5 >0.15~0.20 >0.20~2.0 ≤550 ≤200 ≤300 ≤550 ≤300 ≤610 ≤610 QSn7-0.2、QSn6.5-0.4 软(M)、硬(Y)、特硬(T) QSn4-3、QSn4-0.3 QSn8-0.3 软(M)、1/4硬(Y4)、半硬(Y2)、硬(Y) >0.15~2.6 特硬(T) ≤610 软(M)、1/3硬(Y3)、半硬(Y2) QSn4-4-4、QSn4-4-2.5 0.80~1.2 硬(Y) QCd1 QMn1.5 QMn5 QSi3-1 BZn18-17 BZn15-20 硬(Y) 软(M) 软(M)、硬(Y) 软(M)、硬(Y)、特硬(T) 软(M)、半硬(Y2)、硬(Y) 软(M)、半硬(Y2)、硬(Y)、特硬(T) >0.15~1.2 >0.15~1.2 >0.15~1.2 >0.15~1.2 >0.15~1.2 ≤200 ≤300 ≤300 ≤610 B5、B19、 BFe10-1-1、BFe30-1-1 软(M)、硬(Y) BMn40-1.5、BMn3-12 BAl13-3 BAl6-1.5 淬火+冷加工+人工时效(CYS) 硬(Y) ≤400 >0.15~1.2 ≤300 注:经供需双方协商,也可供应其它规格的带材。 3.1.2 标记示例
产品标记按产品名称、牌号、状态、规格和标准编号的顺序表示。标记示例如下: 用H62制造的、半硬(Y2)状态、厚度为0.8mm、宽度为200mm的带材标记为: 带H62Y2 0.8×200 GB/T 2059-2008 3.2 化学成分
BZn18-17牌号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其他牌号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5231的相应规定。
表2 BZn18-17的化学成分 牌号 BZn18-17
化学成分/% Cu Ni(含Co) Fe Mn ≤0.50 Pb ≤0.03 Zn 余量 62.0~66.0 16.5~19.5 ≤0.25 3.3 外形尺寸及允许偏差
带材的尺寸及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GB/T17793的相应规定。未作特别说明时,按普通级供货。
3.4 力学性能
带材的室温力学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拉伸试验、硬度试验任选其一,未作特别说明时,提供拉伸试验。
表3 带材的力学性能
拉 伸 试 验 牌 号 状态 硬 度 试 验 洛氏硬度 HRB 断后伸长率抗拉强度Rm/ 维氏硬度 厚度/mm A11.3/ N/mm2 HV % ≥195 215~275 ≥0.2 245~345 295~380 ≥350 ≥0.2 ≥215 ≥320 ≥245 ≥0.2 330~440 ≥390 ≥260 ≥0.2 305~380 ≥350 ≥0.2 ≥265 ≥390 ≥290 325~410 ≥0.2 355~460 410~540 520~620 ≥570 ≥290 ≥0.2 350~470 410~630 ≥585 ≥0.2 ≥0.2 ≥290 ≥410 ≥340 390~490 ≥30 ≥25 ≥8 ≥3 - ≥30 ≥3 ≥35 ≥5 ≥3 ≥40 ≥15 - ≥50 ≥3 ≥40 ≥35 ≥25 ≥13 ≥4 - ≥35 ≥20 ≥10 ≥2.5 ≥10 ≥5 ≥25 ≥12 ≤85 80~115 ≥105 - ≤90 85~115 100~130 120~160 150~190 ≥180 ≤95 90~130 125~165 ≥155 - ≥130 - - - - - - - - - ≤70 60~90 80~110 90~120 ≥110 - - - M T2、T3 TU1、TU2 TP1、TP2 Y4 Y2 Y T H96 M Y M H90 Y2 Y M H85 Y2 Y H80 M Y M H70 H68 H65 Y4 Y2 Y T TY M H63、H62 Y2 Y T H59 HPb59-1 M Y M Y2 Y T M HMn58-2 HSn62-1 QAl5 QAl7 Y2 Y Y M Y Y2 Y M QAl9-2 QAl9-4 QSn4-3 QSn4-0.3 Y T Y M Y T M Y4 QSn6.5-0.1 Y2 Y T TY QSn7-0.2 QSn6.5-0.4 M Y T M Y4 QSn8-0.3 Y2 Y T M QSn4-4-4 QSn4-4-2.5 QCd1 QMn1.5 QMn5 QSi3-1 Y3 Y2 Y Y M M Y M ≥0.2 ≥0.2 ≥0.2 ≥0.2 ≥0.15 ≥0.8 ≥0.2 >0.15 >0.15 >0.15 ≥0.2 ≥0.2 ≥0.2 ≥0.2 ≥0.2 ≥0.2 ≥0.32 ≥440 ≥590 ≥380 440~610 ≥585 390 ≥275 ≥585 585~740 ≥635 ≥440 ≥585 ≥880 ≥635 ≥290 540~690 ≥635 ≥315 390~510 490~610 590~690 635~720 ≥690 ≥295 540~690 ≥665 ≥345 390~510 490~610 590~705 ≥685 ≥290 390~490 420~510 ≥490 ≥390 ≥205 ≥290 ≥440 ≥370 ≥5 ≥3 ≥30 ≥25 ≥3 ≥5 ≥33 ≥2.5 ≥10 ≥5 ≥18 ≥5 - - ≥40 ≥3 ≥2 ≥40 ≥35 ≥10 ≥8 ≥5 - ≥40 ≥8 ≥2 ≥45 ≥40 ≥30 ≥12 ≥5 ≥35 ≥10 ≥9 ≥5 - ≥30 ≥30 ≥3 ≥45 ≤120 100~160 150~205 180~235 ≥210 - - - - - - - - - - 65~85 70~90 - - - - - - - - - ≤120 110~155 150~190 180~230 200~240 ≥210 - - - - - - - - - - - - - - - Y T M BZn15-20 Y2 Y T M BZn18-17 Y2 Y B5 B19 BFe10-1-1 BFe30-1-1 BMn3-12 BMn40-1.5 BAl13-3 BAl6-1.5 M Y M Y M Y M Y M M Y CYS Y ≥0.15 ≥0.15 635~785 735 ≥340 440~570 540~690 ≥640 ≥375 ≥5 ≥2 ≥35 ≥5 ≥1.5 ≥1 ≥20 ≥5 ≥3 ≥32 ≥10 ≥25 ≥3 ≥28 ≥3 ≥23 ≥3 ≥25 实测数据 - 120~180 ≥150 - - - - - - - ≥5 - - - - - - - - - - - - ≥0.2 ≥0.2 440~570 ≥540 ≥215 ≥370 ≥290 ≥390 ≥275 ≥370 ≥370 ≥540 ≥350 390~590 ≥635 供实测值 ≥600 ≥0.2 ≥0.2 ≥0.2 ≥0.2 ≥0.2 ≥0.2 ≥0.2 注:厚度超出规定范围的带材,其性能由供需双方商定。 3.5 弯曲试验
需方如有要求,并在合同中注明时,表4所列牌号的带材可进行弯曲试验。弯曲试验条件应符合表4的规定。弯曲处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 表4 带材的弯曲试验 牌 号 T2、T3、TP1、TP2、TU1 TU2、H96、H90、H80 H70、H68、H65、H63、H62 H59 状 态 M Y2 Y M Y ≤2 180° 90° 180° 180° 90° 90° 180° ≤2 180° 厚度/mm 弯曲角度 内 侧 半 径 紧密贴合 1倍带厚 1.5倍带厚 1倍带厚 1.5倍带厚 0.5倍带厚 ≥1 1.5倍带厚 2倍带厚 ≥1 >0.15 ≥1 1倍带厚 2倍带厚 2倍带厚 1倍带厚 QSn8-0.3、QSn7-0.2、QSn6.5-0.4 M QSn6.5-0.1、QSn4-3 Y2 QSn4-0.3 Y QSi3-1 BZn15-20 BMn40-1.5 Y T Y、T M Y 90°
3.6 电性能
需方如有要求,并在合同中注明时,可对BMn3-12、BMn40-1.5、QMn1.5牌号的带材进行电性能试验,其电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5 带材的电性能 合金牌号 BMn3-12 BMn40-1.5 QMn1.5 电阻率ρ(20±1℃) Ω·mm2/m 0.42~0.52 0.45~0.52 ≤0.087 电阻温度系数α0℃,与铜的热电动势率 100℃/ Q(0℃~100℃)/(μv/℃) ℃-1 ±6×10-5 - ≤0.9×10-3 ≤1 - -
3.7 晶粒度
需方如有要求,并在合同中注明时,表6所列牌号的带材可进行软状态晶粒度的检验。软状态带材的晶粒度应符合表6的规定。 表6 软状态带材的晶粒度
晶 粒 度 牌 号 状态 级别 晶粒平均直径最小直径/mm /mm — 0.015 0.025 0.035 0.050 α α 0.015 0.025 0.035 最大直径/mm 0.050 0.025 0.035 0.050 0.070 T2、T3、TP1、TP2 软(M) — TU1、TU2 H70 H68 H65 A级 B级 软(M) C级 D级 注:α是指完全再结晶后的最小晶粒。
3.8 表面质量
3.8.1 带材的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允许有分层、裂纹、起皮、起刺、气泡、压折、夹杂和绿锈。
3.8.2 带材的表面允许有轻微的、局部的、不使带材厚度超出其允许偏差的划伤、斑点、凹坑、压入物、辊印、氧化色、油迹和水迹等缺陷。 4 试验方法
4.1 化学成分的仲裁分析方法
带材的化学成分的仲裁分析方法按GB/T5121的规定进行。 4.2 外形尺寸测量方法
带材的外形尺寸应用相应精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带宽>100mm时,在距离边部≥5mm处测量;带宽≤100mm时,在距离边部≥3mm处测量。 4.3 力学性能检验方法
带材的拉伸试验按GB/T228的规定进行,试样的选取按GB/T228附录A表A1中P02的规定;维氏硬度试验按GB/T4340.1的规定进行;洛氏硬度试验按GB/T230.1的规定进行。 4.4 弯曲试验方法
带材的弯曲试验按GB/T232的规定进行。 4.5 电性能检验方法
4.5.1 带材的电阻率试验按GB/T351的规定进行。
4.5.2 带材的电阻温度系数试验按GB/T6148的规定进行。 4.5.3 带材的热电动势试验按GB/T6147的规定进行。 4.6 晶粒度检验方法
带材的晶粒度检验按YS/T347的规定进行。 4.7 表面质量检查方法
带材的表面质量应用目视进行检验。 5 检验规则 5.1 检查和验收
5.1.1 带材应由供方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和(或订货合同)的规定,并填写质量证明书。
5.1.2 需方对收到的产品按本标准(或订货合同)的规定进行复验,复验结果与本标准(或订货合同)的规定不符时,应以书面形式向供方提出,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属于表面质量及尺寸偏差的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之日起一个月内提出;其他质量异议,应在收到产品三个月内提出。如需仲裁,仲裁取样应由供需双方共同进行。 5.2 组批
带材应成批提交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状态和规格组成。每批重量应不大于3500kg(如该批为同一熔次,则批重可不大于6000kg)。 5.3 检验项目
每批带材应进行化学成分、外形尺寸、力学性能(拉伸试验或硬度试验)及表面质量的检验。如有要求,还应进行弯曲试验、电性能及晶粒度的检验。 5.4 取样
带材取样应符合表7的规定。 表7 取样 检验项目 化学成分 外形尺寸 拉伸性能 硬度试验 弯曲试验 电性能 晶粒度 表面质量 取样规定 要求的章条号 试验方法的章条号 4.1 4.2 4.3 4.3 4.4 4.5 4.6 4.7 供方1个试样/熔次,需方1个试样/批 3.2 逐卷检查 3.3 任取2卷/批,沿轧制方向任取1个试3.4 样/卷 任取2卷/批, 1个试样/卷 任取2卷/批, 1个试样/卷 任取2卷/批, 1个试样/卷 任取2卷/批, 1个试样/卷 逐卷检查 3.4 3.5 3.6 3.7 3.8
5.5 检验结果的判定
5.5.1 化学成分不合格时,判该批带材不合格。
5.5.2 带材的外形尺寸偏差和表面质量不合格时,判该卷不合格。
5.5.3 当力学性能、弯曲试验、电性能和晶粒度的试验结果中有试样不合格时,应从该批带材(包括原检验不合格的那卷带材)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样进行重复试验,重复试验结果全
部合格,则判整批产品合格。若重复试验结果仍有试样不合格,则判该批带材不合格,或由供方逐卷检验,合格者交货。
6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
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证明书应符合GB/T8888的规定。 7 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订购本标准所列产品的订货单(或合同)内应包括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 b) 牌号; c) 供应状态; d) 尺寸规格; e) 重量;
f) 尺寸允许偏差(较高级、高级或有特殊要求时); g) 拉伸试验或硬度试验;
h) 弯曲性能、电性能及晶粒度(有要求时); i) 本标准编号; j) 其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